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捉 虫——林剑丹篆刻的故事丨私享·传承

林剑丹先生

捉 虫——林剑丹篆刻的故事

文/陈纬

“琢磨玺印乐无穷,腕底通融三代风。时有老妻来细问,今天捉了几条虫。”这是林剑丹印章“捉虫”边款的一首诗。刻章也称“雕虫”,“捉虫”即是篆刻创作戏谓。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他勤于篆刻艺术创作和追求的志向与乐趣,后两句却是他平时夫妻间和谐生活的写照,幽默生动,跃然石上。

捉虫

林剑丹以书法名世,但在他的心中,他却更钟爱篆刻。当浙江美术馆邀请他举办书画展览时,他建议还是办要专门办一次篆刻展为好。为准备这次展览,在这两年中,他十分艰辛,埋头于篆刻创作,刻了大大小小印章数十方。这次展出的作品内容既有表达其艺术审美取向的警语嘉言,也有歌咏家乡风光人文的“温州名胜”系列;既有撷取先哲诗句;也有他平生工作与生活的写照。从1961年创作的第一方印章“张宋庼假观记”算来,这次篆刻展共展出他历年创作的印章120方,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应是他从事篆刻艺术一个甲子的总结。

张宋庼假观记

林剑丹的篆刻艺术在中国当代篆刻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其艺术风格与成就早已为大家所熟知,这里不作赘述。作为先生的学生,在展览之前我有幸观摩了每方印章,聆听先生关于创作构思的讲述,先生的艺术追求、人生经历,乃至生活的情趣都在小小的印章中得到体现。这里我选取几件作品,介绍其创作背景及艺术构思,以窥探先生的内心追求与情怀。

十年宛在水中央

“十年宛在水中央”。刻于2007年,款云:“温州瓯江孤屿,风光秀绝。八十年代初余以供职温州博物馆,日日待渡往返江上,十余年间步先贤遗踪,领江山胜概,至今追怀,犹心迹双畅,因作斯印以记情缘。”

与恩师方介堪先生合影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温州博物馆设在瓯江江心屿上,林剑丹的恩师方介堪是首任馆长。林剑丹18岁时渡瓯江去江心屿向方介堪先生求教。方先生将一本《古玉印汇》借给他读。这本《古玉印汇》是方先生早年亲手编选的精心之作,全书用钩填法摹录明清二十一家印谱中战国及秦汉玉印四百枚,分十五类,是我国第一部战国秦汉玉印的专集,古奥精妙。开始,林剑丹并不能领受其中精妙之处,很快就还给方先生。方先生不善言辞,他授徒的方式很独特,往往简单几句话,或者干脆让学生自己慢慢体会。他再次将这本《古玉印汇》交给林剑丹,让他回去再细看,前后借还数次。这样反复近似强制的方式,终于让林剑丹慢慢接受和理解古印的精妙高雅,开始钩摹仿刻古印,秦汉玉印的门才慢慢在林剑丹的心中打开。

方先生直至林剑丹接受理解了古玉印,才收他为徒,精心指教。二十岁的林剑丹正式成为方介堪的弟子,与在温州博物馆帮忙的瑞安张宋庼老先生有关。张老先生学问很好,方先生很尊重他。林剑丹曾为他刻过一方印,即“张宋庼假观记”,深为他所激赏。他力劝方介堪收林剑丹为徒。由此,林剑丹总算结束了拜师前的“考察期”,正式成为方门弟子。方介堪与林剑丹,这对师生可谓天设之合,好像注定就要有这么一段戏剧性的磨合过程,成就了艺林的一段佳话。1981年林剑丹从温州美术公司调到温州博物馆,曾任副馆长十年之久,每天往来江中,这十年是他艺术的成熟期。

适我者非新

 

“适我无非新”。作于2008年,款云:“世传右军兰亭叙颇得神助。余以为会稽山中春光明媚,群贤觞咏,兴感无限,遂使笔底波澜起伏,神韵自生。其兰亭诗亦并传千秋。八十年代末,余曾数度参与兰亭修禊。今取其句作印,犹如重游山阴道上。”

1987年中日兰亭书会纪念集作品

 

林剑丹书法以“二王”为宗,对王羲之书法心摹手追,深得右军书法雅正之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全国书法热兴起,林剑丹以其扎实的书法功力为全国书坛所瞩目。在全国首届书法展览上,林散之的草书和林剑丹的行书在展览中尤为抢眼。这次篆刻展览的名称“用刀如笔”正是当年林散之先生专门为他的篆刻所题。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日书法家多次在绍兴举办“兰亭书会”,追仿晋朝永和九年兰亭雅集,列坐曲水之畔,赋诗作书。中方和日方各有代表性的著名书法家参加,林剑丹是其中之一,时正年青,与老一辈书法家沙孟海、启功、谢稚柳等先生一起同场挥毫赋诗,其书其诗深得老先生们的赞赏。早在1975年,沙孟海先生在给方介堪先生的信中曾专门提到他:“林剑丹同志出老兄门下,上次见其参加赴日展览字轴,意境高邈,望之如明人手迹,难得之至!便中请传语珍重。”

不及山僧一味闲

 

“不及山僧一味闲”。作于2013年,款云:“三日入山始出山,出山常思在山间。浮名夺为林泉趣,不及山僧一味闲。此南宋王公梅溪出山诗也,余曾有题画诗一首,效其法云:偷闲那似白去闲,久未游山画幅山。山被白云遮半幅,不分天上与人间。然恐画虎不成之讥也。”

 

与王敬身先生合影

林剑丹能作诗,曾深得王蘧常先生激赏。他曾参加诗人王敬身先生晚年在温州松台山麓设帐授徒的经历。在林剑丹的艺术人生中,除了方介堪外,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王敬身先生。方先生教他艺术,王先生教他作诗。他作诗每记得王敬身的教诲,强调炼句炼字,要找最准确的字用上,就好像是钉子钉住一样,无法替换。他说每作诗遣句,总觉王敬身先生就立在身边,使他不敢丝毫的马虎。他常说作诗要学会“偷”,向古人偷。如他有诗《咏竹》:“宋元法乳杳难攀,摹写明清岂等闲。要识高楼更奇绝,大开户牖放江山。”后句就“偷”自曾公亮诗《宿甘露寺僧房》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句。这方印边款所记正是他所说的向古人“偷”句的方法,对照原诗,却已是另一番境界了。

印痴

“印痴 ”。作于2017年,款云:“吉金乐石,天厉风规。百年之好,如醉如痴。”

林剑丹收藏印石

 

林剑丹自幼痴迷刻印,数十年不曾间断篆刻创作,可谓是“印痴”。然他更是“石迷”,准确的讲是“封门石痴”。他十分喜爱青田“封门青”的温雅如玉,与其清雅淳正的印风相吻合,印文、边款、印石“三清”,浑然一体。他的印章创作对石材的选取十分严格,甚至到了苛求的程度。他尝作《三名石评》:“夫寿山田黄,如藏娇金屋,宝贵襛艳;昌化鸡血则神工鬼斧,媚态万状,皆天然丽质,可玩可狎。若青田封门冻者,精淳高尚,有彬彬君子之风。虽相对终日,清韵弥新,自来为金石家所爱。至若操刀以割,得心应手,无施不受其宜,又非田黄、鸡血可同日而语也。”每年他都要数次到青田觅石,如痴如醉。一次我随他到青田选购石头,他坚决不让我讨价还价,说是好石无价,这种市侩的方式恐玷污了美石的清雅。我不知世间有何人如他对佳石痴迷如此?

松鼠

“松鼠”。作于2009年,款云:“吾家至松台山仅数百武,日与老伴陟湖登岭为晨练。途中将所备糕饼果品投放于修柯苍节间,拍手为号,遂有松鼠数只自四面树梢间接踵飞窜而至,纷纷争食焉。自迁大士门数载,至今尚未间断。慈爱众生,亦人生一乐。”

凡了解林剑丹的人都知道,他心地善良,夫妻恩爱,生活极有规律,这方印的边款文字即例证。他的善良来自母亲的影响。他的母亲并不识字,但她善良,特别明是非。文革中,方介堪受到冲击批斗。每次上班出门,老人家都会追出来,再三嘱咐不可瞎跟风,特别不可“揭发”和批斗先生,还有单位领导,这些都是有恩的人。这事给林剑丹留下很深的印记,日日告诫自己不忘慈教。记得他尝对我们做学生的说:“你帮别人的事要尽快忘悼,别人帮你时你要一辈子记牢。”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慼慼”。作于2010年,款云:“句出论语述而篇。清钱梅溪泳尝训子云:君子小人之究在乎公私之间而已。存心于公,公则正,正则便是君子;存心于私,私则邪,邪则便是小人。此说可警世。人非完人,君子并非无过,小人虽非无一长处,但二者毕竟异路,不可不辨。”

做一个君子,是林剑丹的人生准则。他十分欣赏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里关于“君子”“小人”的论述,常常推荐给他的学生读。他说,从事艺术创作,这是最基本的前提。林剑丹的这种人格追求,反映在他的艺术作品上。他的书法篆、行、楷、草四体兼擅,又诗、书、画、印四全,而其中有一条脉络贯穿始终的就是清正古雅的气韵,这正是中国传统文人书品追求的最高境界。

2018年9月20日

林剑丹,1942 年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今属苍南县),师承方介堪、王敬身先生。曾任温州博物馆副馆长、温州书画院院长,温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创作评审委员。现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理事、中国美院客座教授、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篆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长期从事书画、篆刻创作及研究, 二十余年担任中国书协“国展”评委。2013年荣获中国书法艺术界最高成就奖“兰亭书法奖·艺术奖”。书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大型展览,并被专业机构收藏。

--- END ---

私享出品

特别鸣谢

艺术家林剑丹

转载请注明

主编:王成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剑丹:搞艺术的人,心不能乱
《中国篆刻》第27期 本期人物——林剑丹
張如元|“用刀如筆”——林劍丹篆刻作品展覽前言
金辉 | 走近林剑丹
我是追随方介堪先生时间最长、受益最多的学生
温州家户欲晓的名家:林剑丹古玺文字书法对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