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手攻与杠杆(二) 文章
正手攻与杠杆(二)

文章来源辽宁阜新森宇乒校 罗琦
 
(接第一部分)重心的主要作用不是用来打球的,是用来快速衔接下一板的。正确的应该是撑,转,顶理论(这是王吉生导师的理论,我今天只是用这人体杠杆击球理论来印证,解读王导的这个撑,转,顶理论),先说第一个问题重心不是用来打球的,而是用来快速衔接下一板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击球过程中,人体杠杆转动和重心转换的过程,击球的过程其实是人体杠杆转动和重心转换这两个动作复合运动的结果,其中击球前进的主要动力是杠杆的转动而非重心转换,重心转换只是杠杆转动完成击球这个动作后的顺势而为制动,刹车而已,不是击球的主要动力。我们把这两个动作分别做一下就会明白了,右脚支撑,只做身体杠杆旋转,击球后不做重心转换,看击球前进的力量。然后再只做重心从右脚转到左脚的转换,不做身体转动,再看击球前进的力量,后者恐怕球连网都过不去。重心在击球过程中是起刹车,制动以便快速还原进行下一板,所以说,重心是用来快速衔接的而不是用来打球的。
  再说撑,转,顶,还是人体杠杆击球的过程,其实击球时蹬地是人的一种错误的感觉。人体杠杆转动击球过程中,右腿前脚掌为支点,因为重心下压,这时是以右腿为支点用力支撑人体这个杠杆的,也就是撑,然后人体这个杠杆开始转动,击球后支点才由右腿转换到左腿,这个过程是转,而非蹬地,如果强调蹬地,开始就蹬地就会把支点蹬移位了,没了支点的杠杆也就不存在了,工作效能也就无从发挥了,为什么击球时人会有蹬的感觉呢?当人体重心下压,以支撑脚为支点屁股转动时,带动膝,踝,通过前脚掌作用于地面转动,脚趾会抓地,爆发力击球时,这时的感觉和蹬地的感觉非常相似,造成了一种错误的感觉,以为是在蹬地,以这种蹬地的感觉去做动作,去教学,是错误的。最后的顶,就是击球时手指顶拍用力,是对前面身体杠杆所做的一切最后的释放,收前臂是杠杆转动击球时的顺势而为,如果还像以前那样过度的强调收前臂,就和人体这杠杆的用力方向上不协调统一,拍头就不是指向球运动的方向或者说把杠杆向前的用力给“收回来了”,减弱了杠杆的效率(微收前臂,是在整个身体杠杆动能有效的传到肘部基础上,以肘部为支点,以附着在大小臂间的肌肉为动力,形成的一个新的杠杆,这里不展开讲了)。前面所有的动作都是为最后击球服务的,也就是击球瞬间通过手指的顶把前面形成的能量通过指尖释放出去。综上所诉,正手攻球是撑,转,顶,而不是蹬,转,收。



  谁能把人体这个杠杆的效能发挥的越佳,谁正手攻的能力也就越强。如何保证把这个杠杆的整体性,高效性发挥到最佳呢?前面已经说过,要屈膝,收腹,含胸,重心落到前脚掌上,屁股远离前脚掌这个支点,做到上面这些身体压下去了,脚自然就会撑住地,踩住地,要保证杠杆能量不打折扣的有效传导,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屈膝,收腹,身体前倾,形成人体的杠杆。二是肘不后拉也就是锁肩(其实这个词并不好,容易造成端肩,拉肘是等于把阻力臂给断开了,是对杠杆传导效能的最大破坏)。三是在第一个杠杆的基础上微收前臂(这是第二个杠杆工作)。四是手腕不晃(与锁肩同理),最后通过手指指尖击球瞬间的顶(在前两个杠杆工作的基础上,手指用力是第三个杠杆,击球瞬间手指如何用力今天在这也不展开多讲),力窜板头,把屁股的用力通过板头释放出去。正手攻整体的击球动作是一套多连杆的工作,上一个杠杆的阻力臂是下一个杠杆的动力臂。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是身体整体这个杠杆击球原理。其他两个杠杆没展开讲。拉弧圈同理,弧圈简而言之只不过是打开前臂加大了挥拍半径,增加了摩擦比例而已,亦是这杠杆原理。今天探讨的不是收胯的理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乒乓教学| 你了解正手攻么?看完也许会颠覆你的的正手攻球认知与要领!
弧圈球的文章和讨论大全7
[转帖] 正手发力专家谈
羽毛球技术要领(下)
乒乓在训练和比赛中常犯的错误(你中枪了嘛?)
练球笔记系列:学习正手弧圈球的21个小细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