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摄影艺术永远不要以为相机是最重要的,他只是你的工具,合手就好

摄影是一门视觉造型艺术,是一门“看”的艺术。

眼睛是艺术之母,视觉艺术的形象胚胎首先是由眼睛“塑造”的。摄影构图从实质来说,是对生活中存在的一定时间、空间创造性的把握和表现,这种掌控能力和视知觉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连。

一、摄影构图的思维心理描述

我们的眼晴在观察事物、捕捉形象时,感觉器官首先开始积极的知觉活动,这种知觉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一种视觉注意机制的积极选择。视觉并不是把眼前看到的一切细节都机械地记录下来,而是有选择地选取你所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

摄影构图是摄影者对空间中的形象进行捕捉、选择并加以重新组织、构造的过程,这不仅仅是画面的经营构成,而首先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这种思维过程总是企图艺术性地再现或表现一个完美的艺术形象,因此它就要极力排斥和避免对原形的机械复制,也就是用一双艺术的眼睛去思维,创造性地把握和表现艺术形象。

视知觉以对形状的知觉为基础,而知觉本身又是一种思维。那么把思维和感觉统一起来的桥梁或媒介是什么呢?观察摄影构图的审美、创作思维过程,可以发现,摄影者在观察、捕捉、选择空间景象时,总是有一种意象形式伴随创作始终。这种意象是通过知觉的选择作用生成的,也就是说,摄影者从特定的艺术观念、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出发,对客观景物形状进行关注、选择的同时,知觉中就生成了一个经过重新组织构造的心理意象。

这个心理意象有别于现实空间中的原形,它是通过调动生活、文化积累,补充以往的视觉经验,不断进行选择、比较,最终作出审美判断—一就是它了,按下了快门。整个过程都限定在一个视知觉的活动中。构图的完成和形象瞬间的捕捉能否在刹那实现,取决于摄影者是否具备不同于他人的较强的感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视觉思维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摄影构图首先表现为摄影的思维,这种思维就是有别于其他艺术种类的独特的摄影视觉思维。

二、开放式构图的思维模式

格式塔(完形)心理学认为,任何形都是一个“格式塔”,都是经由知觉活动组织成的经验中的整体,换言之,都是知觉进行积极组织或建构的结果,而不是客观对象的简单复制。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知觉对形进行的积极组织或建构,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从摄影构图作为一种摄影视觉思维方式这个意义上,它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就反映在开放式构图的审美、创作的知觉活动中。

开放式构图其实就是不规则构图。在表现形式上违反传统的构图规范和法则,兴趣中心或主体往往不完整,突破画面边框,形象的内涵向边框外延,构图形式呈现丰富多彩的变化,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最大的信息量。在审美、创作的知觉活动中,开放式构图是如何表现出创造性的思维?为什么说开放式构图是摄影构图审美知觉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视知觉的简化倾向实际上是一种内在“需要”,满足这种“需要”的条件就是对简洁完美的格式塔的不断追求,满足的就是愉悦的。这种需要在格式塔心理学中被解释成为机体的一种被动地自我调节的倾向,即机体总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内在平衡的倾向。

心灵总是需要一个好的格式塔,即使那些不能在知觉阶段被加以有效纠正的不规则的图形,也会被看成是一种规则标准的形,或变为由这种简洁完美的标准形而来的变形,如个倾斜的形状,不是被认为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而是从一个想象中十分对称、整齐和直立的规则形状偏离而来。

人的这样一种心理特征,可以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对称、和谐、统一的规则构图。人们对传统的规则构图魅力不减,传统构图就具有存在下去的理由和生命力。简洁规则完美的“形”固然使人感到舒服、愉悦,使活动变得简单快速舒适省力,但人们对它的过分依赖,也会使人产生惰性,使人习惯于按照简单省力的规则圆圈行事,思维僵化,观念落后,缺乏活力,束缚了创造力。

实际上,非简洁规则完美的“形”在视域中出现,冲击和破坏知觉中的内在平衡,所造成的张力和重新组织构造的复杂困难,反而会唤起更长时间的强烈视觉注意和更大的好奇心、更大的刺激性、更大的吸引力,引起人们的进取、追求和创造。熟视无睹意味着平庸少见多怪却孕育着进取和创造。人们不满足传统构图的平淡乏味,不安分的心创造性思维老是在寻找构图规则的阈限,试图“犯规”和突破。在这种情况下,反叛、变革、创新趋势必然。

其实,通过对人类知觉发展的历史和构图艺术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完美的“形”的审美追求并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人类自身的不断进化,人的视觉经验的不断成熟和进步,人们对宇宙空间中复杂多变的“形”的认识能力也逐步提高。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观念的进步,人的无限创造力的驱动,人们对什么是最好的形的看法在不断改变。

目前看来,开放式构图实际上是一种传统思维模式的突破,是对传统摄影构图的革新和发展。尽管人们对它还不很熟悉甚至排斥,但是,开放式构图是构图发展的必然趋势。出现得多了,习惯成自然。到那时,开放式构图也会成为一种传统,人们可能会感到厌烦又会去寻求另一种新的突破。

三、视觉的镜头感

1.“看”的差异性

照相机是人眼睛的仿生结构。镜头相当于前室+晶状体,不过晶状体的焦距约为17~20毫米,是一个固定的“广角镜头”。人眼的瞳孔会随着外界光线的强弱而扩大与收缩,如同镜头光圈的作用,眼睑的每一次眨动,就像照相机快门配合光圈的曝光,将瞬间定格在视网膜上,而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适应最低光强到最高光强之间约200亿倍的亮度差,就像一个可变感光度的胶片。

不同的镜头有不同的视场角,镜头视角从1200毫米超长焦的2°到鱼眼镜头的180°之间的变化,需要选择不同焦距的镜头来实现;有意思的是,人眼的晶状体的焦距虽然固定在20°左右,但它的视角却可以在大约180°(眼睛余光视场)到大约20(最清晰中央凹部视场)之间变化。

所不同的是,不同焦距镜头视角都可以形成最清晰的聚焦点,而人眼的聚焦清晰度则是随着视角从大到小递减;也就是说,人眼的视场不同,其分辨物体的清晰程度不同。就人眼正常的视觉能力来说,其视场角一般相当于标准镜头,但分辨物体的清晰程度还不是最高,一旦需要仔细辨别(细节),人眼就会收缩视角盯住细看,其最清晰程度相当于1000毫米以上的长焦镜头视角调焦点的效果。

四、重要的是要了解照相机和人眼“看”的差异性。

从摄影的意义上说,这个“看”的差异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照相机的“看”,从其本身的物理性质来说,是客观的、真实的;人眼的“看”是与大脑联合工作(思维)的结果,看到的事物具有主观因素和感情色彩。

2照相机可以通过微距镜头或超长焦镜头,在极近或极远的距离上看清景物的细节;人眼受视觉能力限制,习惯于在正常的视角和距离上一相当于标准镜头的视觉效果—去观看。

3、人们可以操控照相机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拍摄不同于或超出人眼正常视觉效果的,类似于鱼眼、狗眼、鹰眼等的视觉画面;而人眼总是习惯于从眼平方向(角度)去观看世界。

4、人眼具有一种天生的积极选择的视觉特征,可以在宽广的视野中迅速搜寻和捕捉住自己感兴趣的物体,而对该物体周围的东西“视而不见”;照相机的每一个镜头都是一个固定的视场和视场角,只要为该镜头所“看见”的东西,都将事无巨细地被纳入画面。

5、视觉的选择还在深度层次上进行,即通过双目视觉产生的深度观感,看着三维立体景物世界;迄今为止,照相机还只能提供平面的影像。在平面的照片上表现出景物的立体空间感,即深度,是摄影师运用错觉的结果,所以是一种假性深度。

6、人的视觉借助其特有的生理、心理功能,如完结效应和平衡体验等,利用经验随时校正各种不正常的透视变形与畸变,调节审美差异,总是企求在观看中寻求舒适安全、平静、对称、和谐、统一的视觉美感。

照相机借助光学物理的特性,忠实地记录几何透视形态的客观影像,真实、准确地还原影像的透视效果。

7、人的视觉具有很强的亮度适应性在光线很亮或很暗的情况下,人眼都能从无法适应逐渐恢复到正常观察,但这种亮度适应是不能对光线亮度的物理标准作出定量准确判断的。人眼的亮度适应范围远远超过了任何一种胶片或影像传感器的感光宽容度,胶片只能记录28~256倍的亮度变化,而影像传感器在弱光下的感光能力远不如胶片,胶片的感光能力是恒定的、有限的。

景物亮度范围超出了胶片或影像传感器所能承受的感光宽容度,要么只能“看清亮处的部分,要么只能“看清”暗处部位。

8、人眼对光源色温环境的适应性很强,不易察觉不同色温之间的差异与变化,能够自动调节色觉灵敏度以实现平衡。实际上,人眼这种天生的色温平衡能力,由于融入了主观的记忆、经验等心理因素而大大降低了在色彩学意义上的真实性,影响了色彩的真实还原。彩色胶片(照相机)能够“看出”远胜于人眼的光源色温差异,精准控制色彩平衡,达到真实、准确地色彩还原。

9、健康的人眼视力所及的物体基本都是清晰的,即便是观察到的运动物体。人的视觉还无法看到超高速运动物体凝固动态或慢速运动物体的模糊形状,是照相机帮助人眼看到了物理学或光化学意义上的时间动态影像和典型的镜头概念——虚实影像构成。

学会用镜头去“看”从构图的角度说,学会用镜头去看,就是要充分发挥镜头的光学性能,注意视觉观看的差异性,运用摄影语言方式和造型规律来进行画面构图。

五、摄影构图过程思维解析

摄影构图过程包括观察注意、目标锁定、选角、用光、取景、画面经营、组织、布局、突出主体、后期制作的再构图等。

1、观察注意

【思维节点】重在发现

摄影是观察的艺术。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在观赏摄影作品时,常常会对优秀作品的艺术独创性发出赞叹。摄影作品的艺术独创性来自摄影家独特的发现,即在人所习见的事物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

【思维节点】与构图同步

观察既是发现选择拍摄题材的过程,也是考虑和处理画面构图的过程。摄影的现场性和瞬间性决定了摄影者往往凭直觉去按快门,特别是抓拍,因此,观察和构图往往是同步进行的。观察就是要研究、分析、比较一切客观现象,从中发现、选择能够构成艺术作品的材料。

2、锁定目标

发现了可拍摄的东西,经过选择确定拍摄目标后,一般要针对三个方面进行构图处理,这三个方面就是:趣味中心、视觉重点和突出主体

【思维节点】寻找趣味中心

趣味中心就是情趣意味。在摄影构图中,一般是指审美指向的地方。有时一幅摄影作品并不一定以美的形式、深刻的主题内涵取胜,而是往往以具有审美指向的作者感兴趣的情趣意味来吸引读者。

并不是每次选材都能找到趣味中心,一旦发现必须抓住。

【思维节点】建立视觉重点

视觉重点,就是光与色对视觉刺激强烈的地方,或是某些其他形式因素,引起人们视觉注意指向的地方。有的画面,视觉重点的建立决定了画面构图的成败。在摄影画面中,建立视觉重点之必要在于:

①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构图应具有美的形式,形式在摄影构图中可以具有独立的形式美感,因为它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美的享受。

②它具有画面结构的意义在有情节的画面中,视觉重点就是主体物所处的空间位置。

在无情节的画面中,视觉重点就是构图结构的中心。在风光摄影中,影调构成中的某亮区或暗区,可以帮助建立画面层次,方便观赏。如果没有这个重点,画面就显得分散,使读者不知作者的意图。

视觉重点属于形式的范畴。充分调动和运用明暗、色彩、点、线、面、形体的变化和所占空间位置、面积大小等形式因素,利用它们之间的对比等手段,给视觉造成强烈的刺激,引导视觉指向。这样,视觉重点也就建立起来了。

视觉重点和趣味中心的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将欣赏主体的兴趣引导到创作主体的审美指向上来;另一方面将视觉重点融于情趣之中,使形式有了审美主旨,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思维节点】极力突出主体

在观察选择锁定拍摄目标时,主体内涵的提炼是一个很重要的构图因素,特别是在新闻、纪实为主的作品中,主体内涵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成败。因此,在构图处理时,应该围绕着如何突出主体,调动一切造型因素,运用多种手段、方法来进行。

好的摄影,构图都不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摄影照相机镜头的“看”与人“眼”看的差异性
摄影有时候需要顿悟,为什么拍,就是要调动起拍摄欲望和审美激情
摄影构图的视觉思维
画面构成与镜头语言——人像摄影理论知识
标准镜头
摄影系统教程 连载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