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代冷兵器——锏

中国古代冷兵器——锏

锏,(铁)鞭类,长而无刃,有四棱,长为四尺(宋制四尺为 一米二),锏粗约二寸,其后粗,愈向其端愈细,逐步呈方锥形。锏把与锏身连接处有钢护手。锏棱角突出,每距六七寸有节者,名竹节锏;自把至端,完全平直者,名方棱锏。锏身顶端尖利可作刺击之用。锏把末端有吞口,如钻形。吞口上系一环环扣上丝弦或牛筋可悬于手腕。锏多双锏合用,属于短兵器,利于步战。锏的分量重,非力大之人不能运用自如,杀伤力十分可观,即使隔着盔甲也能将人活活砸死。技法上,与刀法剑法接近。出于晋唐之间,以铜或铁制成,形似硬鞭,但锏身无节,锏端无尖。锏体断面成方形,有槽,故有“凹面锏”之称。锏的大小长短,可因人而异(一般在6580厘米之间)。其主要击法有击、枭、刺、点、拦、格、劈、架、截、吹、扫、撩、盖、滚、压等。

中国古代冷兵器——锏 中国古代冷兵器——锏

兵器分类

八棱锏由一根八棱形铁杆制成,故得其名,长约四尺。平棱锏长四尺,锏把为圆柱形,尾短有一小孔,可作穿绳之用。锏把前有六边形铜护盘。锏身呈六棱形,尾部粗而丰。锏顶端粗为一寸。平棱锏亦有单使,单使之锏粗有二寸。   

凹面锏锏长二尺五寸左右。锏把为圆柱形。锏身为方形,内中有槽,故得其名。   

四棱锏锏体呈四棱形状,故得其名。   

浑圆锏锏身长为四尺,通体呈圆柱形,以铁制成。   

狼牙锏锏身是一根前端小,后端粗得圆形木棒。其长为二尺。棒长装有四排铁钉,每排四至六刺,交错排列。棒之顶尾各有一刺。铁钉呈三角形。由于铁钉尖锐,且又犬牙交错,攻击能力很强。其棒之尾端五寸为握手处,无铁刺。   

少林方楞铜锏少林兵器之一,全长三尺。

鞭与锏历代视之为杂兵,因为在短兵器中不及刀、剑用之广,除双鞭双锏外,多配於其他兵器作战,尤其和长兵为伍来使用。

中国古代冷兵器——锏

兵器评价

戏曲之中,锏无论是外形技法都是极为特别的一种。一对同样重量的双锏,正如天枰的两端;没有锋刃的锏,更像是怒斥责罚的道具,而非取人性命、残人肢体的凶器。只有秉持大公无私之心的人,才能领悟锏法的最高境界。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使锏之人,必将成为公正和威望的化身。

在民间小说中,锏往往是铁面无私、公正权威的象征,描写唐宋时期的小说中都有秦叔宝和八贤王受御赐黄金锏的桥段,“上打君不正,下打臣不忠”,十分威风。锏是骑兵破铁甲的,就靠马跑起来借力抽人.若论刚猛强横,就是横刀也不及锏。剑在世界范围内被刀取代是必然趋势,就是近代刺刀也从剑形向刀形过渡剑者百兵之君,兵器之中的君子,不适合战阵之上。

唐初的战将秦琼善使双锏,另有“贾家楼”、“九龙杯”中的周应龙“花蝴蝶”中的邓车。使用单锏者有:“镇潭洲”中的岳飞,战樊城,中的伍子胥,“贺后马殿”中的赵德芳,打严嵩的常宝童等。

杀手锏

   “杀手锏”也称“撒手锏”。按照词典里所说,“撒手锏”是军队双方在战场上进行厮杀,当主要作战兵器无法取胜甚至于被打掉,在相持不下或被敌将追杀面临险境时,一方抽出锏来,突然回身给敌将以致命一击,瞬间扭转局面取得胜利。在这样的一击中。对“撒手锏”,既要强调技术含量高、作战威力强,更要强调出其不意,要在最关键的时候使用,达到“一招制敌”的的功效,一举扭转战局,打赢战争。“还二锏”一般称“换二锏”,又名“美良川”,出于《隋唐演义》。描写山西刘武周用尉迟恭为先锋攻唐,尉迟日抢三关,夜夺八寨。李世民引兵抵御,与程咬金轻骑暗探白璧关,被尉迟恭发现,李世民大败落荒而走,尉迟穷追不舍。正危急间,秦琼得报,飞马跳锏来救。与尉迟比试膂力,尉迟打了秦琼三鞭,秦琼忍受住了;反打尉迟两锏时,尉迟吐血而逃。这就是传说《三鞭换两锏》的故事。
中国古代冷兵器——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琼经常使用的大招,究竟是杀手锏,还是撒手锏?
让你知道历史上秦琼的“杀手锏”有多厉害,近能搏杀,远能投掷
你知道秦琼与尉迟恭两位门神手上拿的是什么兵器吗?
唐纪四(二)--古代砸击兵器——鞭与锏  
非力大之人不能运用自如的锏
秦琼的“撒手锏”有多厉害?一生只用过三次,两次收人,一次杀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