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章安诗人杨蟠:与东坡共赏梅,为百姓谋福利

本报记者林 立

有一位诗人,曾让晚年的欧阳修赞叹不已,写下这样的诗句:“苏梅久作黄泉客,我亦今为白发翁。卧读杨蟠一千首,乞渠秋月与春风。”(《读杨蟠〈章安集〉》)

也曾让才气极高、个性极强的王安石说出这样的话:“足下之文,但知畏之,愿造请所闻。”

他的仕途,纵横各省,山东、河北、陕西、湖北……在故乡浙江,为官最久。他在杭州时,参与了大名鼎鼎的苏堤的修建,和大文豪苏东坡共度难忘的友情岁月。当他卸任温州知府时,百姓们挤满了街道,不忍让他离开。

他是诗人,同时也是北宋名臣、书法家,生于章安古郡,名叫杨蟠。

苏轼与梅花

杨蟠这个名字,在北宋的官场、文坛、民间,都很响亮。

他是官员,勤政爱民。他写诗,诗如其人,清秀中透着粗犷,理性中蕴藏深情。文人、同僚、百姓都喜欢他。他是一个平易近人的才子,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官员。

杨蟠,字公济,号浩然居士,章安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宋天禧至崇宁(1017-1106)年间,享年八十岁左右。

章安古郡因为他而增添了一分光彩,杨蟠也热爱故乡章安,他将自己的文集命名为《章安集》。

良好的氛围,让杨蟠早早成为标准的读书人。

杨蟠出生书香门第、官宦人家,父亲杨徽,曾任东阳县知县、太常寺卿等职。良好的家教,让天资聪颖的杨蟠少时就成为章安一带有名的才子。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杨蟠得中进士,曾担任密州、和州推官。嘉祐六年(1061),杨蟠任佥判江阴军,此时诗名已天下皆知。

熙宁五年(1072),杨蟠由光禄寺丞改任太子中允,转任陕西提举常平,曾倡导兴修郑渠、白渠,以恢复关中水利。熙宁九年(1076),权管勾荆、湖广西路提点坑冶事。元丰八年(1085),任宣德郎飞骑尉,提点荆广铸钱。

元祐四年(1089),是杨蟠人生中最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大文豪苏轼任杭州知州,杨蟠也以奉议郎通判杭州。

才子与才子,要么一见如故,要么不相往来。所幸,无人不爱的苏东坡,也很爱杨蟠。两个人秉性相合,一见如故。

脚踏实地干实事是他们共同的为官风格,这让他们俩处理起政事来,融洽和谐。两人常同游杭州,你一首诗,我一首诗,奉答唱和,惺惺相惜。

岁月不总是静好,即使天堂般的杭州,也会遇上灾年。

在苏、杨任职期间,恰逢浙西六州饥荒。春天时雨季带来了水灾,夏天一到却又无雨成旱,粮食减产,米价暴涨。而杭州赖以灌溉水田的西湖,因多年失修,淤泥水草长积,蓄水量大减。

苏轼、杨蟠做出重要决策,既可疏解民困,又可集力救灾。他们发常平仓积谷,让民众以劳动换取粮食,以工代赈。吃饱饭的百姓,积极参与疏浚西湖工程。

人们将湖中挖掘出来的淤泥,构筑成一道长堤,自南屏山脚起直到栖霞岭脚,横贯湖西。其后还在堤上建造大桥,桥下通湖水,堤旁植杨柳、芙蓉。这个工程,集水利、景观于一体,不仅疏通了西湖,更将人民心中的痛苦引导成欣喜。这道长堤,就是今天还在让人们赞叹不已的苏堤。

人生还有什么事,比和知己一起造福天下更畅快的呢?苏堤建成后,苏、杨二人不时畅游其上,两位审美契合的诗人,为西湖写下了太多动人诗篇,二人的和诗,以“咏梅”系列最为知名。

元丰六年(1083)春,杨蟠作《梅花诗》十首,苏轼两次奉和,共和诗二十首。苏轼所写的“相逢月下是瑶台,藉草清尊连夜开。明日酒醒应满地,空令饥鹤啄莓苔”(《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以及“北客南来岂是家?醉看参月半横斜。他年欲识吴姬面,秉烛三更对此花”(《再和杨公济梅花》)成为咏梅绝唱。

让人无比遗憾的是,好友苏轼的和诗千古流传,而杨蟠的原诗却尽数散佚。

如今,我们只能追索到,杨蟠在杭州写下过《西湖百咏》,从湖堂至西水亭各为一绝,共一百首,部分诗保存在《咸淳临安志》上。

苏轼和梅花,是杨蟠人生中最美好的存在,两者都是他珍贵的幸福回忆。

温州与杭州

为官之心是主动的,为官之道是被动的。因为朝廷的安排,杨蟠不得不告别苏轼和杭州。

绍圣二年(1095),杨蟠以承议郎知温州。这一次的上任,让杨蟠的美名永远留在温州地方志上。

上任之后,杨蟠将前温州太守刘述的“劝民五事”,刻在碑上,立于州衙仪门前。对自己,他自律自重;对人民,他恩威并施。

他将温州城中街巷,分为三十六坊,使之便于防火、利于经商及街道管理。通过他的努力付出,温州城欣欣向荣。

在温州时,杨蟠作诗很多,流传下来的有《登孤屿》:“把麾何所往,海上有名山。潮落鱼堪拾,云低雁可攀。一城仙岛外,双塔画图间。当路谁知己,天应赐我闲。”

《墨池怀古》:“书画常闻晋右军,当时深遁乐天真。空山寂寞人何在,一水泓澄墨尚新。灵运也思轻印绶,季鹰还解醉鲈莼。高风展古应相照,共是知几此避身。”

《五马坊》:“相传有五马,曾此立踟蹰。人爱使君好,换鹅非俗书。”

绍圣四年(1097),杨蟠调任知高邮军。离任之日,百姓遮道攀辕,不忍离别。对于温州,杨蟠的感情很深。离任后,杨蟠曾写诗《去郡后作》:“为官一十政,宦游五十秋。平生忆何处?最忆是温州……”

在江苏高邮的日子,杨蟠同样践行爱民理念。他在衙署东边建“时燕堂、众乐园”,借由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寓意,表达自己期望风调雨顺、与民同乐的理念。

他在《时燕堂》一诗中写道:“吏隐盂城九十旬,丰年日日是佳辰。赋成席上犹飞雪,歌动梁间已落尘。此地谁为爱酒伴,他时傥念种花人。五坛芍药齐教放,何处扬州更觅春。”

高邮任满,杨蟠又去寿州任职,不久后以年老之由辞官。人生晚年,他还是选择居住在心心念念的杭州。每当风清月白之夜,泛舟湖上,他喝着酒,写着诗,与往事共醉于西湖之中。

后世公认,杨蟠是一位好官和好诗人。

他爱民如子,廉洁奉公,做实事,做好事,深得百姓的爱戴。

杨蟠的诗句,质朴平实,善于用韵,善于炼句,少于用典,意境高远。

杨蟠还是一位书法家,善正书,又能篆书,法度谨严,古朴劲利。他的墨宝遗迹,除了广东碧落洞摩崖外,在浙江临安长乐寺,还留有他的篆书作品。

让人遗憾的是,杨蟠的《章安集》原稿没有留存下来,只是在《宋史·艺文志》中著录了“杨蟠章安集二十卷”的书目,现仅存后人辑集的《章安集》,存诗105首。

参考文献:《章安史话》/王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代温州人秋天喜欢到江心屿这样玩,这才是秋游的正确打开方式
南宋末期爱国诗人林景熙
苏东坡在湖州
苏轼——(一轮精神的明月)
诗人作诗嘲笑好友纳妾是老牛吃嫩草,另一诗人:拄着拐杖入洞房
【东篱说诗】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