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台州深观察丨三门涛头村是如何实现“鲜甜”蜕变的?

今年是浙江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第20个年头。20年来,台州全市上下牢记嘱托,一以贯之,持续发力,为浙江探索乡村“共富共美”交出了一份靓丽的“台州答卷”。为反映台州乡村发生的巨变,望潮客户端、《台州深观察》联合推出系列报道《乡村蝶变》,深入探究变化背后带给大家的启示。


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曾经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20年来,通过“种改养”,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成了远近闻名的“鲜甜”村。

涛头村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蜕变的?

来看望潮客户端记者的报道

(视频时长:2分05秒)

“种改养” 大力发展养殖业

实现“村强民富”

5月31日下午,首届鲜甜三门·血蚶节在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举行。一场热闹的挖血蚶大赛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参赛选手们纷纷使出看家本领,在养殖塘里拿着耙子,弯着腰,挥汗如雨。最后,一位选手以8分钟内挖出302斤血蚶夺得了第一名。

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养殖户 陈彩爽:挖血蚶是体力活,很累的。挖的人要力气大,有经验,才能挖得多。

涛头村是中国唯一一个“海上畲乡”,以养殖血蚶、青蟹等小海鲜出名。因为处于咸淡水的交汇处,特殊的地理环境尤其适合血蚶生长。全村现有4000余亩养殖塘,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养殖业。小海鲜养殖,不仅带动了村民致富,也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党总支书记 林后宜:目前为止,我们涛头村渔业年产值2亿元以上,村集体年收入1300多万,人均收入将近10万元,所以我们涛头村幸福指数很高的。

然而,20多年前的涛头村,却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那时候的涛头,村民们以种植农作物为主,产值低,收入少,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

1997年,受11号台风影响,海水倒灌,涛头村成了一片汪洋。海水浸泡过的土地盐碱化严重,无法耕种农作物,村民们生计堪忧。当时的村两委干部经过多次商量后,大胆提出了顺势挖塘搞养殖的想法。

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党总支书记 林后宜:我们把原来分包到户的近4000亩土地集体收回来,规划为村集体所有,进行了统一开发,统一管理,最后利润统一分配。当时我们心里也没底,搞养殖到底能不能带领村民们致富,所以大家都按了手指印,共同承担风险。

1998年3月,村里召开村民会议,全村373户村民有325户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同意搞水产养殖。“种改养”,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养什么?怎么养?涛头人开始了养殖的探索之路。

陈彩爽是涛头村最早从事养殖的农户之一。他说,刚开始时,他们单养青蟹,由于缺乏技术,青蟹存活率低。

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养殖户 陈彩爽: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技术,青蟹养殖密度高,死亡率也很高,只能靠天吃饭。

青蟹养殖密度高,病菌害易发,产量产值受到严重影响。正当村民们一筹莫展时,当地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

三门县海润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黎郁:在养殖技术方面,我们通过与省农科院的技术专家合作,让他们下来给我们把关,提高了养殖户们的技术,也提高了亩产和品质。

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2003年,涛头村引进了血蚶养殖,养殖模式也从原来的单一养殖变成了混合养殖。

从种植到养殖,从单养到混养,涛头人在摸索中走出了一条致富的道路。2012年,涛头村创造了轰动一时的“三个一”涛头模式,即渔业产值达1个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千多万,村民人均收入1万美元。

然而,随着养殖产业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如何拓展新市场,如何提高养殖的利润空间,成了摆在涛头人面前的又一次挑战。这次,涛头人把目光转向了海外市场。

走进涛头村的血蚶共富工坊,工人们正在加工血蚶。负责人雷华米告诉记者,这些血蚶经过加工、检测、包装后,将销往韩国、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

血蚶共富工坊负责人 雷华米:血蚶卖到国外要比国内利润高许多,这样我们给养殖户的价格也会高一点。比如养殖户一口塘里有3万斤血蚶,我们收购贵1元钱,养殖户就能增收3万元。

养殖模式改变了,技术提升了,市场拓展了,利润空间上升了,养殖户们的收入也大大提高了。

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养殖户 陈彩爽:以前我们一口塘二十亩左右,年收入还不到二十万,现在一口塘一年的收入能达到五六十万,其中血蚶的收入占了70%左右。

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党总支书记 林后宜:从原来亩均五千元,到现在亩均两万五千元,收入不断提升,我们村民就这样一步一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推进新农村建设

美化人居环境

村民富裕了,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大家对人居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走进村民王苏美的家中,美丽的小洋楼,别致的农家院,篱笆疏影,庭院深深,悠然自得。

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村民 王苏美:以前门前屋后都是黄泥地,没有院子。现在院子弄起来很漂亮,可以种种花种种菜,很开心的。

和王苏美一样,涛头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住着新房子。整齐划一的房屋,干净美丽的庭院,一条条宽敞的道路,俨然一派新农村的景象。

而在2014年之前,整个村子还是乱搭乱建严重,环境十分脏乱。当时,作为村党总支书记的林后宜就下定决心,要彻底改变涛头村脏乱差的面貌。然而,要改变这种面貌,首先碰到的最大阻力就是拆除村民的违法建筑。经过反复思考,林后宜决定,先从自己姐姐家的违建开始拆。

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党总支书记 林后宜:我姐姐家的违建拆了之后,接下来的拆违工作就很顺利,村民们都很配合。

拆违,拆出了涛头村的一片新天地,也拆出了村民们对林后宜的信任。而拆违的同时,村里的新农村建设也如火如荼地推进。

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党总支书记 林后宜:我们村里专门组建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针对环境整治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形成了长效机制。现在我们一期、二期、三期的新房子都已经如期入住,接下来,我们的老年公寓也争取在明年上马。我们产业发展的同时,人居环境也要跟上去。

“蝶变”后的涛头村,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家创业。林崇华,今年33岁,3年前,他从家乡的变化中,看到了发展的机会,于是,毅然辞职回家搞养殖。几年下来,不仅收入增加了,幸福指数也大幅提升。

三门县海润街道涛头村村民 林崇华:自从回家搞养殖之后,每年的收入翻了好几倍,并且也有时间陪伴家人,感觉特别幸福。

三门湾,金银滩。从一穷二白的贫困村,到人均年收入10万元的“富裕村”,涛头人摸索出的“以田入股”享受分红收益的发展模式,不但激活了产业,开拓了一条共同富裕的新路子,也让涛头成了一道美丽的乡村风景线。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浙江省宜居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全国文明村镇……带着众多的荣誉,涛头村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三门县海润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黎郁:我们很欣喜看到涛头村二十年来能有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阶段,我们将持续紧扣“以渔促旅、以旅带渔”的思路,以涛头省级未来乡村创建为契机,以全产业链共富工坊建设为抓手,双向发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打造“万亩渔塘·畲乡渔港”共富的展示样板。

编辑:詹友平

审核:王倩倩

监制:高建平

总监制:林远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门青蟹,产自马来西亚和莫桑比克?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横山村:换一种方式耕海牧渔
《中国环境报》5版头条:德清下渚湖有哪些“治水经”?
上溪村发展“江山乌”猪养殖产业三年规划
思路换一换 致富路更宽
散文||我的先锋我的梦【征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