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年时间,他让“穷山村”逆袭为“优等生”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天台塔后村民宿早早被抢订一空。“今晚有两场晚会,来农村玩,不只是乡愁。”中秋节当晚,塔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孝形在朋友圈向四方宾朋发出了“邀请”。

“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最大的梦想就是把塔后村发展壮大,让村民都过上好日子。”虽长年在外打拼,但陈孝形心中,一直有着浓浓的乡情。在“千万工程”的号召和引领下,在外创业的陈孝形决定返乡,全身心投入家乡建设,仅用6年时间,使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发展成拥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8项“国字号”、20多项省级荣誉的旅游景区村,逆袭成为“千万工程”中的“优等生”。

“无中生有”塑美丽乡村

2017年,在外经营文创事业的陈孝形响应“两进两回”号召,怀揣干事创业的激情,毅然回乡担任塔后村村委会主任。

塑造美丽乡村是陈孝形“规划图”中的“破题”之举。当时塔后村环境脏乱差,集体经济负债150多万元。为迈出村庄整治的第一步,陈孝形以个人名义作担保,先由施工方全额垫资,作出“两年内如果村里无法支付工程款和利息,由我担保负责”的承诺。

在陈孝形的有力推动下,村庄基础设施改造和环境提升工程顺利启动。与此同时,陈孝形发挥艺术天赋和多年积累的资源优势,“零费用”在塔后村策划组织了第一届“音乐节”。一时间,“时尚乡村”的标签吸引了流量,村干部“敢干事”“能干事”的决心被政府部门“看见”,为环境整治项目争取到了上级资金扶持。

随后,一系列村庄颜值大提升工程“大干快上”:综合改造山、水、田、房、路,游客中心、便民中心和生态停车场、星级旅游厕所相继建成;在乡贤助力下,还兴建了文化大礼堂、乡村大食堂等设施。塔后村村容村貌“由内而外”焕然一新。

因地制宜建共富乡村

村庄“美颜”后怎么干?陈孝形的回答是:集中精力谋产业、绘制“共富图”。

塔后村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康养资源丰富。陈孝形深知,这就是塔后发展的“底气”。“塔后发展定位主要是围绕三个板块:民宿集中村落、健康养生度假目的地、艺术时尚活动基地。”深思熟虑后,陈孝形从三个维度发力。

“塔后要打造'中高端精品主题民宿集聚’。”陈孝形在规划民宿发展时提出,要摆脱农家乐1.0版的粗放式经营模式,抱团协作,形成集聚效应,在内容上凸显文化与时尚,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眼下,“我在天台山等你”“天台度过”“我们村”等各具特色的精品民宿是外地游客眼中的“香馍馍”,常常“一房难求”,民宿产业已发展为塔后村的第一产业。“除了常规游客,还有考察会务、商务团建来客,民宿全年无淡季。”陈孝形说。

民宿的“火爆”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康养产业的发展则让村集体富起来。2019年起,塔后村先后引进中医馆、艾草体验中心、中草药样本园,打造“中药材种植+深加工+销售+服务+旅游”五位一体的产业链,不仅使村集体经济增收,也带动片区内8个行政村走向共同富裕。

2022年,全村接待游客37.5万人次,直接营收2367万元,村集体净收入172万元。

“活力迸发”创未来乡村

未来乡村建设是深化“千万工程”的题中之义。

今年7月8日,一年一度的塔后乡村音乐节火热开场,吸引了全国各地上万人前来观荷花、赏音乐、逛夜集、住民宿,带旺乡村经济发展。如今的塔后村已走出天台,被世界“看见”。其实从2017年开始,陈孝形便一直尝试通过文化和艺术为塔后吸引更多流量和关注。

“我们要打造'未来乡村’,让优秀的乡风文明、传统文化通过乡村这个平台传递,吸引更多年轻人才来创业,让乡村真正'活’起来”。”陈孝形说。

随着民宿产业发展壮大,如何解决乡村民宿经营管理问题?陈孝形结合自己多年的酒店管理经验,委托软件开发公司搭建了“塔后村民宿共享平台”。入住民宿的游客只要用手机登录“塔后民宿”微信小程序,不仅可查询全村所有民宿的房源信息,并根据服务品质、卫生情况、硬件设施、特色主题、周边环境等对民宿进行评分。

结合各大平台评价,年度累计获得游客“好评”率高的民宿会升级,得到“差评”率高的则会降级,该等级由“村委会信誉认证”背书,在每家民宿门前挂牌亮出。

“我们运用数字化治理方式,不仅帮游客把好'质量关’和'诚信关’,同时也有助于形成文明诚信的乡风。”陈孝形说。

每到周末,塔后村创意集市如期开张,青饼、云雾茶、文创产品等琳琅满目,音乐、咖啡与户外写生“相得益彰”,人们在乡村寻到了久违的惬意和美好。“创意集市将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融合,是塔后民宿发展的补充。”陈孝形说,在未来发展中,乡村越来越凸显出其独特的优势。

现在,活力迸发的塔后已成为人才创业的“热土”、文艺交流的“平台”、幸福生活的“样板”。目前,塔后村95%的村民在村内从事民宿、康养等相关产业,10多家外来创客在塔后落户,大学生就业人数每年呈递增态势。

“乡村发展有无限可能,关键是要将传统文化与年轻时尚'交汇’,把人才留在乡村。”未来乡村的蓝图已徐徐展开,49岁的陈孝形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编辑:朱丽荔

审核:童言

监制:江寅

总监制:林远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小山村,用闲置的农房改成民宿,住一晚要2000多,而且还一房难求!
这个夏天,遂昌这处小山村涌进10万人
一个小院,一只小犬,一亩菜地,这就是你要的乡居生活 | 西厢房·苍葭小院主人众筹
年营收3.5亿元小镇民宿、10亿元小吃街、1.5亿元淘宝村:三大样本告诉你乡村再造的财富趋势!
木兰花香杜堂村
温州瓯海用“美丽”盘活乡村旅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