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少非:培养教师的“总教头”·台州晚报
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担任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
王少非:培养教师的“总教头”
王少非在讲学中
近十年来,王少非一直关注基础教育的研究,将基础教育当作研究对象,也引发了当前一些比较热门的话题,是“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师评价素养”、“校内考试质量标准”等话题在国内的最早讨论者或最早讨论者之一。目前正因应学校转型的需求和服务地方的政策,与台州学院的地方服务重点平台之一——台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同伴们协作,介入基础教育改革。这也是今后他的重点工作之一。
院校名师
王少非, 1966年生,临海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台州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台州市第六、七届拔尖人才。
主要从事教师职前教育和教师在职教育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师教育、课堂评价,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浙江省哲社规划项目等高层次科研项目,出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在经验与反思中成长》、《校内考试监控研究》、《课堂评价》等著作,发表论文50余篇。
满不在乎考大学,糊里糊涂上杭大
“生在读书不受重视且无书可读的年代,学校、家庭给予的学习上的压力几乎为零,学业极其轻松——当然主要原因是差了也根本不在意。不知为何,喜欢看书,印象中看完了高中之前能找到的所有的书,地上有字的纸也会捡起来看一看,但都是浮光掠影,不求甚解。”王少非为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可谓是培养教师的一个“总教头”,他快人快语,也很有真性情。
王少非回想自己14岁入临海二中上高中,刚开始有学习压力,学得挺吃力,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在班级50多位同学中排名第49,期末卷铺盖回家,打算不上了,被大人斥责后灰溜溜回到学校。高二分科,选了文科,也许是因为“看字书”的习惯,比较适应,依然比较轻松。周末在学校食堂看电视,看《加里森敢死队》,看男女排世界杯,每月中总有几天每天一有空就跑阅览室,等新一期《武林》杂志,等着在上面连载的《射雕英雄传》。
因为想好了考不上就去找工作,高考也很放松,考完也没有牵肠挂肚等结果,在完全忘了高考这回事的时候接到体检通知。当时正在外婆家帮忙拔豆子,接到父亲捎来口信让他回家,回到家里才知道第二天就要体检了。
“填报志愿时填了法律和中文,因为想做律师和记者,结果录取通知书上写的是杭州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之前从未看到过还有这专业,也不知道学了这专业将来做什么。刚满16周岁,糊里糊涂入了学。”
当时就想当律师,报考人民大学民法专业
临近大三结束,受同学影响,王少非打算考研,而且准备考法律。到报名的时候,才听说还得考政治,而之前都说不考政治的。跨专业考本有压力,担心加上政治来不及复习,重新回归教育专业,报考本系的专业。所考专业三人入围,其中一人为委托培养,而他是第三名,系里为他费了很多心,找了好多委托单位,其中就包括当时的台州师专。但他不想三年后的去向那么早确定,加上还有一颗想做律师的心。于是最终放弃,分配到当时的临海师范。
两年后的1988年,他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民法专业,以总分第一入围复试。从北京复试回来,刚进校门就听到不好的消息,当时的地区教委拒绝调出他的档案,原因是他报考时未经他们的同意。
“的确如此,但这是一个失误,招生办说临海师范是‘县团级’的,有权批准,而我报考的确经临海师范批准同意的。最终未能如愿上学,但几年的法律学习并非没有结果——就在当年,律师资格考试首次向社会开放,我通过考试拿到律师资格;法律学习甚至还影响到我现在的工作,校长培训中有关教育政策法规的课程就是我承担的,《在经验与反思中成长》是我硕士论文的拓展,有个副标题,叫‘教师的案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也有当年法律学习的遗产。”王少非说他当时的心愿还是当律师。
参与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确立近十年的研究方向
临海师范时期工作压力很小,这样下去“完全可以看到30年后退休的模样。”他笑言。
“1998年,偶然得知一些大学开始招收在职的专业硕士。也许是对自己尚有期望,或者对当时的生活心有不甘,于是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顺利入学,顺利毕业。”王少非说他最终选择了自己的方向。
临海师范被并入台州师专,包括后来的台州学院,从个人发展来说,为他提供了最重要的环境和平台。2004年,他再次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师从著名学者崔允漷教授。
“他是我专业生活中的‘重要他人’,虽只大我三岁,但在全国范围内有巨大的影响力,是新中国第八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团队成员。他给我很多机会,比如让我作为地方高校的唯一人选进入教育部教师教育改革重大项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团队,一直提携着我,也让我难以懈怠。目前,我依然在他所领导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担任兼职研究员,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研究,参与教研员培训等一些相关工作,让我受益匪浅。”王少非说。
因为在职学习,三年的博士学业实际上待在华东师大只有一年,后两年只是间或跑一趟。这一年的确比较努力,除了回家,离开校园的情况屈指可数。
读博期间,参与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研究”的工作,让他确立了近十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博士论文就以校内考试作为研究主题。之后又将校内考试扩展到教师在日常教学层面的评价,确立了“课堂评价”的研究方向。
因为这一方面的研究,有了范围比较广的影响,曾接受《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的约稿,也曾数次出席河南郑州的校本教研推进会,担任评价分会场的点评嘉宾。
近十年来,王少非一直关注基础教育的研究,将基础教育当作研究对象,也引发了当前一些比较热门的话题,是“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师评价素养”、“校内考试质量标准”等话题在国内的最早讨论者或最早讨论者之一。目前正因应学校转型的需求和服务地方的政策,与台州学院的地方服务重点平台之一——台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同伴们协作,介入基础教育改革。这也是今后他的重点工作之一。
从事教师教育近30年,所在学院毕业生极具竞争力
从1986年20周岁开始,已经当了近30年的老师了。教过的学生每年就算100人,总的来说已近3000人,近年培训中接触的在职教师学员更多。对象中有师范生,也有在职教师,有普通教师,也有校长、骨干教师甚至教研员,做了近30年的“教师的教师”。
自认为可以比较轻松当老师的王少非2009年出任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不仅要负责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的学生培养,还要对全校的师范教育以及教师培训工作承担相应的责任,担子自然较重。“好在同事们都非常配合,非常努力,能以学生为重,学生、学风、学院的事业整体在稳步上升。”小学教育专业2002年招生时60个招生名额,只招到37人,而且绝大多数是调剂过来的,现在小学教育专业已成为全校各专业中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而且在转专业时基本上都是转进,转出极少。学前教育本科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今年有了第一届毕业生,这几年第一志愿率在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比较强,这几年毕业生在全省各地教师招聘考试中位居前三的都在25%左右,在台州口碑不错。
“如果从头开始的话,我还是选择当老师。不为别的,仅仅是因为真的可能做不好别的事,尽管老师也当得不是很好,”王少非说,“当然,做些力所能及的研究,能够帮助到一些学生,挺好的。”
记者 陈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国家社科课题“特级教师专业特征与成长规律研究”开题
好文分享
构筑教师成长的五大支柱
怎样可以写出一份优秀的课题申报书?
第63篇:教育不需要时尚
借鉴畅销社科书做教师用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