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月十四为元宵——台州人的元宵别有滋味

台州人的元宵别有滋味

2021-02-26 08:59:00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作者:徐丽娇

 
 

看花灯王建国摄

如果说腊八是年的序曲,那么元宵就是年的落幕。如果大年夜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那么元宵即是对全新一年的祈望。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年伊始,故正月十五夜为“元宵”。元宵节又叫“上元节”,这是一个古老的民间传统节日,至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台州人却是正月十四为元宵节,传说提前一天与朱元璋有关;也有说方国珍为了让吃素的母亲能享受节日的口福,提前一天过元宵;也有说状元秦鸣雷因为十五斋戒食素而提前过元宵节;更有传说戚继光为抗倭需要提前一天过元宵等说法。我记忆里的元宵节是甜甜的,也是咸咸的,就如我成长的道路上充满着欢乐与忧伤。

咸咸的糊头羹

台州人十四夜的“咸羹”也叫“糟羹”,农村里又叫“糊头羹”,台州人自嘲为糊塌塌的羹,因为配料太多太杂。我记忆里糊头羹配料很简单,独独菜品要放芥菜,当然还有蚕豆、豆面碎、油泡、豆腐干,还少不了咸肉丁。上个世纪末,一般都是这几样配料。进入新世纪之后,经济迅速发展,百姓的生活如雨后的春笋节节拔高。糟羹的配料就有十几种,甚至是二三十种的。

成家之后,每逢节假日,我们三姐妹都成为二妹夫的帮手。二妹夫做的食品足以让我们垂涎三尺。不说别的,就说他做的糟羹吧,足以让我回味无穷。每到正月十四,他便起早赶市买各种做糟羹的新鲜菜品。回家后要几个小时的准备工作,首先把鸡汤放在砂锅里熬出浓浓的汤汁,直到鸡肉都熬烂为止。光是肉就有咸肉、腊肉、鲜肉,还不忘再切几根火腿或者香肠,将各种肉类全都切成肉丁。海鲜也是花样繁多,鲜虾、蛎肉是一大锅糟羹提鲜的大功臣。当然糟羹的主角不是肉类也不是海鲜而是芥菜,平常里的芥菜无人问津,而十四夜的芥菜却是娇贵的公主,价格都翻了几倍。冬笋丁、油泡、豆腐干、川豆瓣、嫩蚕豆也是不可缺少的配角,芋头娘、豆面碎、鸡腿菇、海鲜菇、香菇、鲜玉米也粉墨登场。当然也不是每年都是一样的,也有金针菇、木耳等佐料来作伴。

一大碗的鲜肉放在锅里炸出了油,咸肉、腊肉与咸肉一并进锅,锅铲三两下搅拌,就分不清谁是谁了,一旁待用的佐料也纷纷倒进锅里,一大锅的馅料在铲子的搅拌下融为一体。筒骨和鸡汤赶紧凑热闹。当一切准备就绪,水磨早米粉早已待得不耐烦了,急匆匆进大锅里上蹿下跳。肉的浓香、菜的清香,虾的鲜香,各种香气诱惑你的味蕾,逗引你的口水。

一锅糟羹一锅情,浓稠的糟羹是浓浓的血缘亲情。一勺一勺黏黏的,黏的是柔情与眷恋。生活是永不停歇的轮回,一年一锅糟羹,一年一变的馅料,变的是生活的质量,不变的是血脉亲情。一家人用心生活,用心去咀嚼生活,都能品尝出生活的美味来。

甜甜的山粉糊

台州人习惯把甜羹叫做山粉糊。台州人口中的山粉即是番莳粉,番莳种在山间地头,来自于大山的营养而成,磨成的粉为“山粉”。台州人的山粉糊初听感觉乡巴佬,土里土气的。其实细细品味这土味的台州话却深含文化韵味,山粉搅拌,热锅成糊状出锅,不仅形象也接地气。

每年的元宵夜在临睡之前,母亲总是做一锅浓浓稠稠的山粉糊。儿时的山粉糊是很简单的,放上几把来自于山野的桂花和黑芝麻。把山粉倒进粗瓷碗中,倒上适量的清水搅拌融化成糊形,待半锅糖水烧开,即倒进糊形的山粉,用铲子不停地搅拌,等熟色即为山粉糊,也就是台州人的甜羹。冬夜的黄昏,一勺一勺热腾腾的山粉糊滑入咽喉,不仅暖了肺腑,更暖了亲情。

出嫁后的元宵节去母亲家小坐,母亲必会做一碗山粉糊给毓姑娘吃,然而这不是儿时简单的山粉糊,无论是工序和材料都要复杂得多。我怕胖又嫌麻烦,总让母亲歇会儿。可母亲却说我懒不会做山粉糊,让毓姑娘晓得元宵节吃山粉糊的习俗。

母亲从冰箱里窸窸窣窣随便找找,就能搜出各种干果,葡萄干、瓜子仁放在清水里浸一下搁碗里待用。把红枣和苹果切丁也搁碗里候用。黑芝麻、核桃放在微波炉高火加热几分钟,再来一把熟花生米,一起放在菜板上,用饺子擀杖一压榨,核桃和花生就成粉末状,一菜板的核桃粉和花生粉放青花瓷中待凉。卖油郎的倒油技术堪称天下第一倒,母亲的这些细碎活也堪称能手。不仅快速也细致。母亲总是笑着说:“你总嫌麻烦,其实这些活不是比你写文章轻松多了吗?”也许这就是一行服一行,母亲做起灶台上的活熟能生巧。等锅里的冰糖水烧开后,糊状的山粉和各种干果一起倒进了开水锅里,母亲一边倒一边搅拌,锅里冒着热气,芝麻核桃的浓香袭鼻而钻,葡萄干和苹果的甜味也沁入心肺。

几十年间,我们无论是小家还是母亲这个大家,生活都有了质的变化。父母自从每月能从银行领到4000元左右的失地养老金,我们四个小家也经常送水果或者干货给她后,母亲家的冰箱和橱柜里总是塞得满满的。她总是唠叨着:“以前怕没得吃,现在总怕吃不完。”

糯糯的芝麻汤圆

中国人讲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生活。冬至要吃冬至圆,元宵要吃汤圆。

母亲还是喜欢亲手给她的儿女、孙辈们做最笨拙的汤圆。这一手一手捏成的汤圆是母亲祈愿她的四个儿女家庭和和美美,工作圆圆满满。她亲手制成的芝麻、桂花、核桃仁、红糖等甜馅,是她祈愿孙辈们生活蜜蜜甜甜。我经常能在宴会上吃到精致、美馅的汤圆,然而还是更喜欢吃母亲这种土里土气的手工汤圆,因为这甜蜜的汤圆藏着母亲浓浓的爱子之情,就如外面的世界无论多精彩,都不及这朴素的情怀。

传说财神是正月初五出生,正月接财神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我记忆里元宵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每年十四夜吃碗糊头羹,母亲让我把家里所有的鞋摆放在床前。母亲说财神爷是要数床前的鞋来分配财物的,我最积极配合母亲,无论春夏秋冬的鞋,无论大小还是新旧,只要能叫做鞋的,都被我一一整齐摆放在床前。

自然成年后的我不再相信有财神之说,说给女儿毓姑娘听的时候,毓姑娘听说财神分财,就说那让她的鞋摆床前吧,保证床前都放不了,最好能多分给她金元宝。

花灯

元宵节真正算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灯——是闹花灯;火——是放烟火。元宵节的花灯和烟火把元宵节推向了高潮。

在我记忆里的元宵节花灯就是白兔灯,一般都是临海杜桥街市上心灵手巧的人自发做的白兔灯,在元宵节那一天将花灯挂于解放街的梧桐树上。虽然过于简单然而那个时候的我们仍看得津津有味。进入新世纪以后,沿海城镇经济腾飞,椒江、临海城内各种花灯异彩纷呈。企业林立的杜桥小镇经济雄厚,百姓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城市,每个单位和村委也纷纷出资出力做花灯,每到正月十四夜,周边街头巷尾摆放着各种花灯,花卉灯、鸟禽灯、走兽灯等各种形式的花灯,当然企业不忘为自己的企业做个广告,来个广告灯。花灯不仅式样繁多,而且材质也不尽相同,从原来的竹篾加白纸到木材料或者钢铁的都有。个头上也大大改革,有些花灯都高到人家房子的二楼去了。花灯外观精巧,设计新颖,加上现代化的花灯是电源接通,一开灯整条街都灯火通明。真正是天上人间,灯月交辉。

上盘、桃渚、小芝等周边的乡镇村民纷纷赶来,观灯人如河流,似海潮。有些花灯还有音乐装置,把灯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时至夜深,仍然是人来人往,摩肩接踵。

过完了春节,工作的人安心回到岗位,学生也迈进了新学期,大家又各自忙各自的活儿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宵节儿歌童谣有哪些
元宵观灯
吃元宵还是吃汤圆?元宵节才是正统的情人节?
2022年元宵节特刊
元宵节教宝宝唱儿歌
青未了/正月十五忆旧(文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