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年逆风翻盘的「5大关键词」

魔幻的2020年终于过去,等来了全新的2021年。

过去一年,我听到过无数人抱怨:今年过得真快啊,今年好像什么都没做,今年啥都没做成就结束了。

只要你没做什么事,时间永远是过得快的!

这不,来到2月的第一天,离2022年,又只剩下333天了!

忽如其来的疫情,确实让人乱了方寸,那是因为我们缺乏标准,缺乏一些核心理念,来应对突发事件。

新的一年,经过深思熟虑,我特提出5大关键词,作为你新一年的行动标准,和为人处世的核心理念。

这5大关键词,能来帮助你一方面在新年获得新突破,另一方面,帮你追回迷失掉的一年。

这5个关键词,前3个向外,后2个向内。

总而言之,这5大关键词,力求帮你做到逆风翻盘,出奇制胜。

关键词一:资源取向

去年我跑签售会的时候,很喜欢在《优势成长》上,给读者和粉丝们的题上写四个字:本自具足。

本自具足是佛学的语言,意思大致为:你自己本身就是完备的,足够的。

言下之意是,大家自身本来就拥有足够用来解决问题的一切资源和能力,只是很多时候你毫不察觉,所以你会总是说:我这个不足,那个不够。

还有一句多数人最喜欢用的口头禅:我还没有准备好!

只要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你就可以一直理所当然地忽视那件正确或重要的事。

你永远可以用「没准备好的借口」,理直气壮地让自己不做任何尝试,不做任何开始。

还有人喜欢说:我学得还不够多!

但请意识到,你目前真正的问题,可能真的不是学得太少,知道得不够多,更不是真的没有准备好。

而是没有去挖掘自己身上有什么,并把自己的「已知」和「已有」全然利用起来,把自己完全掏空,对问题和重要的事倾尽所有。

请记住,不是因为有资源,才想到要去用;而是因为想要去用,一切才会成为资源。

所以,当你遇上问题和挑战时,记得先别急着自怨自艾。你可以先「向内寻找」,把自己当做资源,把自己当做方法。因为你的头脑,心智,经验往往就是最有效的方式。

「资源取向」最终可以归结为三个问:

1. 我有没有这个资源?

2. 我有没有用这个资源?

3. 我有没有用了这个资源?(意思是:完全利用了吗?

请永远记住,自己就是最大的宝藏。余生无需他人多指教,却可以学会多指望自己。

当你把自己放在「资源的正中心」时,你就能把身边的一切当作资源来使用,你不会再去判断好坏,也不会强加定义,或轻易给任何事情套上世俗的标准。

在资源取向的思维指导下,你便拥有了「致用」的视角。

无论出现什么,你都要问自己:我该如何把这个情况利用起来?

用起来以后,下一个问题就是:我该怎么把这个情况利用到最大化?

关键词二: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指的是不预判,不急于下定论,观察的时候,需要拥有更全面的视野和视角。

难以否认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活在自己认为或自己愿意看到的世界中。

我们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也都是井底之蛙。但不同的是,我们各自的井,到底是谁大谁小而已。

我们都在井中,只是我们的井大小有别。

所以,如果你今天认为我比你知道得多,很可能是我的井比你大而已,但我却并不拥有整一片天空。

所谓的「系统思维」,实质上,就是要去找到一个比原来自己的井更大的井。

我很喜欢这么一个故事。

国外有一位动物行为学大师,他在自己院子里的矮树丛旁做实验。

他模仿着母鸭一摇一摆的动作,和其他行为特征,去引导一群小鸭子。小鸭子们不认识大师,但它们能辨认大师模仿母鸭时的行为特征。于是便欢快地跟着眼前的「鸭妈妈」走了起来,大师也在一群小鸭子面前不亦乐乎。

矮树丛盖过了小鸭子,但没有盖过大师。矮树丛的另一边是人行道和马路,正当此时,一群行人在矮树旁走过。

行人们只能见到大师却没见到鸭子。他们看到眼前的这个人,屈膝弯腰,边按一个8字的形状来走路,还边偶尔回头嘎嘎叫。

他们看着他,却完全无法理解他的行为。

当我们再放眼看到这个世界,看到花花万物的时候,我们以为看到全貌,但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没有被矮树丛隔着呢?我们以为我们拥有上帝视角,但我们怎么知道,我们不是里面的某个行人呢?我们以为看到了一个怪人,但我们要怎么知道,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一个模仿鸭子的人?我们以为眼前只有树丛,但我们怎么能知道矮树丛底下没有一群小鸭子呢?

打开脑洞想一想,如果有其中一位行人稍微「抱有一丝好奇」,绕到草丛的另外一头,去询问,去看个究竟。

我们就能真正从「多一个角度」来看到眼前的景象,我们会看到一群本不在画面里的鸭子。我们也会认识到眼前的是位天才,而不是疯子。

人类的通病是,你以为你以为的只是你以为的。

人只是看到了自己选择看到的世界,所以这通常是「主观视角」和「主观的认为」。而系统思维,就是你要看到一个更大边界的存在。

看到更大的系统,然后在更大的系统里再去看。

关键词三:关系视角

「关系视角」,最简单能用「感情」来举例。

最近大家都在私信里问我很多感情问题。我不算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由于大家问的这类问题层出不穷,我便有了一个观察的机会。

纵观各位的情感问题既错综复杂,又无一例外的拥有某个共同点。也就是说,所有的问题,都不约而同地围绕着这个点来展开:

「你到底是在为对方想,还是在为自己想?

人都是「自私」的,人容易先从自身的角度或利益考虑问题,人也容易先做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本来,好的感情是「两双眼睛看同一个方向」,但到了关键的问题上,就变成了「只会自己看着自己」。

这就是大多数感情破裂的缘由——双方各自都只为自己想。有的人还会说:我也想为对方想啊,可是我自己老是觉得亏。

那么,除了为自己想和为对方想,还有第三个角度:「关系视角」。

那就是「为我们想」,不仅是为了我,也不仅是为了他(她),还是为了「我们」。即一切都以「关系」为前提,以「关系」作重心。

而从日常的社交来看,如果你具备「关系视角」,就具备了「兼容的思维」。

你就会更容易成为一个体面人,成为一个别人眼中高情商的人,你也会因此赢得更好的人际关系和口碑。

因为,你以关系为前提,你就不会轻易出口伤人。

因为,你以关系为前提,你就不会随便开玩笑,不小心得罪人。

因为,你以关系为前提,你就不会因为利益而出卖友情,你会更在意共同利益。

因为,你以关系为前提,你就知道关系,比你自己个人,比你自己的想法,更为重要。

而且,「关系视角」能让你更具备「同理心」,比如很多人安慰别人的时候,喜欢瞎鼓励,讲道理,或帮忙想办法。

比如对方伤心低落难过时,你可能会说:你很棒啊,肯定没问题的!

或者你试图讲道理:这件事情你这么想不对,你应该这么想XXX

还有人会想办法出主意:你要不要试一下XXX

殊不知最好的安慰方法,就是发挥同理心,其中有一流派在某些情况下颇有奇效,我称之为「比惨派」。

比如,你朋友跟你说:哎,我去年基金亏了20%。

你说:20%算个屁啊,我股票亏了80%。

你朋友的视野会一下被打开,觉得豁然开朗。这时候,你朋友都想反过来安慰你了!

这就是「关系视角」的作用,它既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的想法上,又不顾左右而言它,它的焦点永远在「我和对方的联系(connection)」上。

同样地,无论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如果出现了「信任危机」。比如是其中一方出现了问题,另一方该不该信任他的这种情况,也可以用「关系视角」来思考。

也就是说,如果信任出现了问题,你不要相信自己,也不要相信对方,你要相信事实。

你要去看摆在眼前的事实是什么?在事实的面前,关系还在不在?

关键词四:长期定投

「长期定投」主要指向内心。

意思是,你内心里认为,什么是在你生命中「最重视的板块」和「最重要的部分」?

比如说健康,朋友,事业,成就,财务等。你最注重的是什么?什么决定了你的终极幸福感,你就长期地投入下去。

具体的方法,可以把其设计为三个层次的问题,反问自己:

- 到底什么是值得我去做(投入)的?

- 到底什么是值得我长期去做(投入)的?

- 到底什么是我现在就要培养起来的习惯?

简单来说,三个标准,不断递进:「值得做」「值得长期做」「现在就可培养」。

需要注意的是,定投也是投资。投资的逻辑,讲究「投资回报」。

故要同时要思考:未来投资什么,是有回报的?

反过来也要复盘:过去投资了什么,是没有回报的?

也就是说,你有没有不知不觉间已经长期投入了一些事情,却是毫无回报的?甚至是给你带来「恶果」,或「相反回报」的?

这一类的「长期定投」就需当机立断,马上止损。

所以你知道了,定投有「未来指向」,也有「过去指向」。

在当下这个瞬间,要考虑未来也要梳理过去,然后才能获得「最好的现在」。「最好的现在」意思是,你能用「未来的生活」做牵引力,「过去的经历」作做推动力。如此得到的现在,才能稳步向前,稳中求胜。

想想未来要长期定投在哪些方面,还要考虑到过去有没有「无效的定投」,即过去长时间持续下来的某些「坏习惯」。

你过去长期以来的坏习惯是什么?今年能不能下定决心,把它连根拔起呢?

因为,如果你没有在养成一个好习惯,你就在养成一个坏习惯。

其实每个人活到一定的年纪,他的资源都是差不多的,也是有限的。

同理,如果你没有用这个资源来长期定投一件正确的事,那你必然会把这些资源用在长期定投一件错误的事情上。

光是知道「长期主义」这个词是没有用的,因为归根结底,它是个名词。而「长期定投」是个做法,是个动词。

这个做法能变成心法,变成日常习惯,变成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像与生俱来一般,如此一来,你的生命才会改变。

顺带一提,前面说到的「资源取向」「系统思维」「关系视角」都是值得做,值得长期努力,并现在就可以培养的方向。

关键词五:加速启动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执行力。执行力的关键在于「执行速度」。

设计成问题就是:你到底要多久,才能运用起来呢?

我们常常会对学习和成长中的「产生误解,导致很多人去学点什么的时候,总是会「贪多求快」。要是「贪多求快」未遂,他们就会焦虑。

他们一焦虑,就会想要「更更快」,导致更难以实现,于是便更焦虑,如此进入恶性循环。

快速成长」其实指的不是完成这件事过程中的绝对速度,它在说的,永远是「启动速度」,做的过程反而是要慢慢来,注重深度精度,在细节中花足够的时间和心思。

而提高启动速度的关键在于:分清楚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分清楚了,你才能把你所有的时间精力能力,用在你认为重要的事情上。

就像理财上「把小钱存起来买大件」的思维用在生活上和工作上,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

「省下小的,来换大的」,不管财富,人脉,做事上也一样。比如可能年轻的时候,你没有钱,于是找很多兼职,但后来你发现兼职太多反而没有办法把事情做好,怎么赚都是少。后来决定做一份专职,兼职越来越少,力气都用在一处,结果也更容易呈现。

所以为什么我会建议大家年轻时一定多尝试?因为这有利于,一旦发现这是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就可以放弃。反过来,如果遇上很喜欢的,很擅长的,或很认定的却暂时不太擅长的事情,就加把劲去做就,把所有的时间,心力投入进去。

要有「启动速度」,是需要精力为依托的,或至少,是需要一点意志力的。而精力和意志力都是消耗品,如果你的任务过于零碎,事情太过繁琐。你的精力和意志力消耗在了别的方面。

不重要的事情太耗电,轮到重要的事情需要启动时,就没有电(力气)去启动了。

所以你是启动慢,不是因为「拖延症」。「拖延症」只是你去解读这件事情时一个一厢情愿的「命名」。

而真正的原因是,你不知道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的生活太琐碎,每件事情都好像重要,所以才每件事情都无法启动。

大家都会告诉你「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机会没有人会告诉你:「集中了力量」就会有爆发力。憋一股劲儿,省下其他的力气,自然就能提高「启动速度」。

慢慢地,我发现,如果你要成为某个行业或者领域的大师,或至少成为该行业里的千分之一,除了刻意练习成为高手外,还需要具备一个素养,就是「零秒启动」。

简单来说就是:一想到就去做,后期再慢慢修正和优化。

之所以一想到就去做,是因为它代表了三件很重要的事:

1. 你极度相信自己的灵感和直觉。

2.「一想到」那个瞬间的心气,能量和状态都将一去不复返,一想到就去做就是利用情绪的力量,箭借东风。

3. 万一你想错了,因为做了,就代表试过错了,也可以及时修正到正确方向

所以可以借这个机会想一想,过去有多少次的遗憾,错过机会,或重大损失,都是因为你启动滞后,是因为没有想到就去做呢?

「零秒启动」自然是「加速启动」里最顶级的标准和要求。所以没有必要每件事情都要求自己这么做,因为也做不到,你认为重要的事这么做即可。

比如对我而言,我会很珍视自己的灵感,我把自己的灵感视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礼物之一。

所以在搜集和记录灵感这件事情上,我已经几乎是本能反应:一有灵感,就马上记下来。因为我知道,如果不马上记下来,我可能就会永远地失去这个灵感了。

当然,「零秒启动」在你不断进阶的过程中,将会成为你安身立命的工作素养。因为当你一天日程排满,工作进度紧凑的时候,如果你拖了前面一件事,就会影响紧接着的下一件事,最后一天,一周甚至一个月都会受到影响。一些本来已经得到的机会,由于前面事情的滞后,导致最后也只能遗憾放弃了,所谓痛失良机,也许就是这个道理——现在的事不马上做,以后的事就再没你的事了。

但这也给我们提供一个观察的角度,就是反过来想,很多人之所以还能「拖」,就是因为工作量不饱和,日程排不满。所以他的生活里,才充满了「容拖延」的空间。

如此看来,「还有机会去拖延」恰恰是「价值不够」和「没有人需要你」的证明。而如果你就因此而继续拖延,很可能会让目前的情况变得更严重。

而「破局之道」似乎就在于,不管你现在自己是否足够重要,是否有价值,都应按照最重要的人做最重要的事一样去要求自己——零秒启动,做了再说!

小结

这5大关键词,将变成你的「快速成长系统」,让你抛弃幻想,提高认知,甚至增加收入。

诚如前文所言,大家不仅活在「自己对世界的解读」当中。而大多数人,之所以成为大多数人,是因为他们还只活在了「自己的想象」当中。他们从来没用做过,也没有试过,他从来只是「想过」。他们还试图告诉你他们有多努力,他们总会这么说:你看,我一直都在想啊!或者有人说:我要想明白再开始做。

「做」比「想」更有用,是因为在做的时候,你跟外部的世界是有联系的。当你开始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开始链接外面的这个真实世界。这就会构成一个「新的系统」,形成「新的关系」。新的系统和关系,都能给你足够的反馈,让你检验认知的漏洞,调整前进的方向。

但如果「只是想」,你就无法得到任何的反馈,你不知道自己想得对还是想得错,所以你的任何想法都会变成「一厢情愿」和「错漏百出」。又或者,你光是想的「唯一反馈」,就只能是你的心情了,而且通常它的表达形式都会是:心情不好。

你总是说要想明白再做,你总是希望想得更明白,但是,你却从来没有定义过什么才是「明白」,更无法界定怎么样才算是「更明白」。

你以为会「越想越明白」,但事实上,据我的观察,大多数的普通人,只能是「越想越不明白」。他们越想,就越阻碍启动和行动。

前路越走越清楚,越做越有数,越想越糊涂。所以,当你看完这篇文章,开始去做点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资源取向」「系统思维」「关系视角」「长期定投」「加速启动」,就要看你什么时候,才能用它们来做点事了!

看看你从看完这篇文章起,要等多久,才愿意开始运用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没有这三大视角的熏陶,就学不好权力心思!
别让「认知盲区」,束缚你的视野
你的一无所有,只是视角问题
宁浩:《我和我的家乡》跟每一个小人物都有关系
案例
为什么不孝是最自然的?——谈孝的三视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