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痰飲方
       化痰丸(王節齋) 治津液爲火熏蒸,凝濁郁結成痰,根深蒂固,以此緩治之。
         香附(童便浸炒,五錢) 橘紅(一兩) 栝蔞仁(一兩) 黃芩(酒炒) 天門冬 海蛤粉(各一兩)青黛(三錢) 芒硝(三錢,另研) 桔梗(五錢) 連翹(五錢)
         共研爲末,煉蜜入生薑汁少許,爲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丸,噙化。或爲小丸,薑湯送下二錢。
         苓桂朮甘湯(《金匱》) 治胸脅支滿目眩。并治飲邪阻滞心肺之陽,令呼氣短。
         腎氣丸 治飲邪阻滞肝腎之陰,令吸氣短。
         二方俱見《喘證》。
         甘遂半夏湯(《金匱》) 治飲邪留連不去,心下堅滿。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湯洗七次,十三枚,以水一中杯,煮取半杯,去滓) 芍藥(五枚,約今之三錢) 甘草如指(一枚,炙。約今之一錢三分)
         水二杯,煎六分,去滓,入蜜半盞,再煎至八分服。
         程氏曰:留者行之,用甘遂以決水飲。結者散之,用半夏以散痰飲。甘遂之性直達,恐其過于行水,緩以甘草、白蜜之甘,堅以芍藥之苦,雖甘草甘遂相反,而實以相使,此苦堅甘緩約之之法也。《靈樞經》曰:約方猶約囊。其斯之謂與?尤氏曰:甘草甘遂相反,而同用之者,蓋欲其一戦而留飲盡去,因相激而相成也。芍藥、白蜜,不特安中,亦緩毒藥耳。
         十棗湯(《金匱》) 治懸飲内痛。亦治支飲。
         方見《腹痛》。
         大青龍湯(《金匱》) 治溢飲之病屬經表屬熱者,宜此涼發之。
         小青龍湯(《金匱》) 治溢飲之病屬經表屬寒者,宜此溫發之。
         以上二方,俱見《傷寒》。
         木防己湯(《金匱》) 人膈中清虛如太空,然支飲之氣乘之,則滿喘而痞堅,面色黧黑,脈亦沉緊。得之數十日,醫者吐之下之俱不癒,宜以此湯開三焦之結,通上下之氣。
         木防己(三錢) 石膏(六錢) 桂枝(二錢) 人參(四錢)
         水二杯,煎八分,溫服。
         木防己湯去石膏茯苓芒硝湯(《金匱》) 前方有人參,吐下後水邪因虛而結者,服之即癒。若水邪實結者,雖癒而三日復發,又與前方不應者,故用此湯去石膏之寒,加茯苓直輸水道芒硝峻開堅結也。又此方與小青龍湯,治吼喘病甚效。
         木防己(二錢) 桂枝(二錢) 茯苓(四錢) 人參(四錢) 芒硝(二錢五分)
         水二杯半,煎七分,去滓,入芒硝微煎,溫服,微利自癒。
         澤瀉湯(《金匱》) 支飲雖不中正,而迫近于心,飲邪上乘清陽之位。其人苦冒眩,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旋轉而乍見眩黑也。宜此湯。
         澤瀉(五錢) 白朮(二錢)
         水二杯,煎七分,溫服。
         厚朴大黃湯(《金匱》) 治支飲胸滿。(支飲原不中正,飲盛則偏者不偏,故直驅之從大便出)
         厚朴(二錢) 大黃(二錢) 枳實(一錢五分)
         水二杯,煎七分,溫服。
         葶藶大棗瀉肺湯(《金匱》) 治支飲不得息。
         方見《氣喘》。
         小半夏湯(《金匱》) 治心下支飲,嘔而不渴。
         半夏(四錢) 生薑(八錢)
         水二杯,煎八分,溫服。
         己椒藶黃丸 (《金匱》) 治腹滿口舌乾燥,腸間有水氣。
         防己 椒目 葶藶(熬) 大黃各一兩)
         共爲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先飲食服一丸,日三服,稍增之,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兩。
         程氏曰:防己、椒目導飲于前,清者從小便而出;大黃、葶藶推飲于後,濁者從大便而下。此前後分消,則腹滿減而水飲行,脾氣轉輸而津液生矣。
         小半夏茯苓湯 (《金匱》) 治卒然嘔吐,心下痞滿,膈間有水氣,眩悸者。
         即小半夏湯加茯苓四錢。
         五苓散 (《金匱》) 治臍下悸,吐涎沫而颠眩,此水也。
         澤瀉(一兩一分) 豬苓 茯苓 白朮各十八铢(校:十黍爲一铢,約今四分一厘七毫) 桂枝一兩)
         爲末。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癒。(六铢爲一分,即今之二錢半也。澤瀉應一兩二錢五分。豬苓白朮茯苓各應七錢五分也。方寸匕者,匕即匙,正方一寸大,約八九分。餘用二錢)愚按:臍下動氣去朮加桂,理中丸法也。今因吐涎沫是水氣盛,必得苦燥之白朮,方能制水。颠眩是土中濕氣化爲陰霾,上彌清竅,必得溫燥之白朮,方能勝濕。證有兼見,法須變通。
         附方:《外台茯苓飲 治積飲既去,而虛氣塞滿其中,不能進食。此證最多,此方最妙。
         茯苓 人參 白朮(各二錢五分) 枳實(二錢) 橘皮(一錢二分五厘 生薑二錢)
         水二杯,煎七分服,一日三服。
         徐忠可曰:俗謂陳皮能減參力,此不唯陳皮,且加枳實之多,補瀉并行,何其妙也。
         《三因》白散
         滑石(五錢) 半夏(三錢) 附子(二錢,炮)
         共研末。每服五錢,加生薑三片,蜜三錢,水一杯半,煎七分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痰饮方
《金匮要略》中关于痰饮病的二十一方 [1]
头晕分类小结
大陷胸丸
金匮要略(7)
[卷五 痰饮门] 痰饮门方-法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