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无需长大


你无需长大

         ——曲伟杰





作家木心有一句认真的俏皮话:“‘智慧将我们带回童年’,意思是将我们带出童年的都不是智慧。”

 

在跟随曲老师见习心理咨询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很多焦虑不堪的来访者,在回忆起童年时,却十分动情神往。在他们闭着眼睛的描述里,是黄昏美艳的晚霞;是老旧墙壁上神奇的光影;是无边无际的天空下风一样的奔跑;是夏日暴雨突至时,雨滴砸在地上,溅起泥土的腥香;是天黑时奶奶牵着小手慢慢回家;是蜜蜂,是蝴蝶,是神仙妖怪,是人间无敌的美味糖果,是新奇而不知尽头的每一天每一年……说着说着,他们往往就流下了眼泪,疑惑着自己是怎么将那么美好真实的东西弄丢了,长大了怎么就变得有那么多不快乐。而每每这个时候,曲老师都会温柔又果断地蹦出一句:你无需长大!可以继续做个小孩!

 

继续做个小孩,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成长和成熟,而是说,我们不要丧失赤子之心。甚或可以说,一个真正人格成熟的人,就是一个去掉世俗的层层染污而返璞归真的人,如老子所谓“如婴儿之未孩”。做人只有做到这个境界,才算是得道了。

 


明代大思想家李贽有一段著名的“童心论”,“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李贽认为童心便是人之初心,丧之即是丧失了人之根本。做人而无根无本,便是丧失了生机,又如何能真正稳妥地立于世间呢?

 

然而,绝大部人却在成年后,就童心不再了,有些人甚至还没有足够长大,就老气横秋、暮色沉沉了,正所谓“很多人二十多岁就死了,八十岁才埋葬”。

 

至于人为何能够忽而童心顿丧,天真不再?李贽认为,那是因为人在后天成长过程中被外在输入的闻见、知识、理念等等所固所囿,从而理性呆板,丧失了活泼泼的灵性。

 


人都是在被“教育”中长大的。而我们惯常的教育模式总是依据某种既定范本去塑造并规范人的发展,譬如,我们对小孩的评价和要求从来就是提倡“乖巧懂事”,而不喜欢淘气和个性。当这样被教育的孩子长大后,又会被要求长大了就得有大人的样儿,要成熟,稳重,理性,克制,隐忍、积极、上进……于是,众目睽睽之下,他们果然就不再肆意奔跑,不再尽情欢呼,不再轻易流泪,不再任性,不再要求,不再表达,哀乐悲喜亦不形于色。活生生的生命被种种“应该”所挟持,如同将流动的水圈于方池之中,逐渐混沌而死寂,然后,人们果然日复一日地老成持重起来,也终于变得了无生趣了。于是,我们惊奇的发现,在长大的世界里,最诡异的事不是后来我们变得各不相同,而是,原本各各生动的我们后来竟然都变得那么惊人地相同。

 

庄子论及古之真人,谓其“凄然似秋,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直白来说,就是悲时悲,喜时喜,怒时怒,乐时乐,如同四季风候的轮回更替,一点儿也不伪装。如此,便是真人,也就是不分裂的人。为人而能不分裂,不就是健全人格的极致么?

 


教育的另一功能在于提供价值观。相对健全的教育会向人展示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因为人人生而有意义,活着本身便是意义所在,一切观念本来就是后天的人为,而所有人为都是非自然之物。所以,所谓价值观本来就是虚妄之物,更不会有定论。然而,我们现在的主流教育却有形无形地只提供一种观点:金钱、名利,才是活着的唯一价值。于是,举世之间,轰轰烈烈,热闹非凡,却无非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满大街的人来车往中,欲望之流潜滋暗涌,追逐与亢奋,倦怠与焦灼,布满每一张老老少少的脸。于此,他们怎么可能会停下来,去留意清晨的万物初醒,留意黄昏的温暖寂静,留意花朵的嗒然开放,留意很多不经意的时刻生命所示现的恩典与丰盛?

 

所以《小王子》中那个纯真的小王子对人的这种种丧失充满了困惑和质疑:

“我到过一个星球,上面住着一个红脸先生。他从来没闻过一朵花。他从来没有看过一颗星星。他什么人也没有喜欢过。除了算帐以外,他什么也没有做过。他整天同你一样老说:‘我有正经事,我是个严肃的人。’这使他傲气十足。他简直不象是个人,他是个蘑菇。”

 

当一个人成为了机械的算账先生时,生命的生机就干枯了,人就成了无“神”之物。缺乏“神”的支撑,人徒具被困的形体,僵硬干涸,如何去感应世界感应万物?又如何能生起交汇的体验与喜悦?长此以往,死气沉沉,了无意趣,人又怎么可能不因此而生生出种种身心的疾患呢?

 

曾经看见过一个高三的女孩,因为学习问题而找曲老师咨询,当曲老师让她回答她内心真正想要什么时,她无法回答,而后来在催眠状态下,她忽然甜蜜无邪地露齿一笑:“我要吃糖!”旁观的人于是都喝彩了!


我们之所以喝彩,是因为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不肯离去的小孩,被遗忘了很久,但在某些偶然时刻,我们忽然瞥见了它。那一刻,或许就是生命成长的某种契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得】扬率真精神 愿童心未泯|阳方军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
李镇西教育名言
童年的牵牛花
愿你半生归来,依然童心相伴
大人就了不起?别以为你比孩子明白事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