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国画唐诗三百首(4) - 亚元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原创国画唐诗三百首(4)

默认分类 2009-08-19 16:33:09 阅读18 评论0 字号:

(注:文字与画作所有权归作者,如需转载或作其他用途请与本人联系!)

 

 

《与高適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唐诗诗评:

据说,慈恩寺分有十几个院落,房屋共一千八百九十七间。浮图,指佛塔。

诗的开头,直接从塔说起: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在诗人眼中,这个塔有了生命,似乎在不断的涌动,是从地下长出来的,其高直插天宫。天宫,仙人所居,假如塔高入天宫,则人仙可通了!)通过层层的登道,感觉自己像要“出世”,走入一个虚空的世界里。塔高得那么厉害,好像神州大地都在脚下(砖壁木檐,雕樑画栋)形制突显精神,恍如鬼斧神工。层层的塔瓦檐,四角直伸而翘起,似乎将日光也全都遮挡,一共七层的佛塔,简直可以直摩苍穹!往下看,高飞的鸟在脚下,静心听,吹过的风声惊心动魄。连绵的山势譬若波涛,奔流着齐往东边而去!青绿的槐树夹于驰道边(官道性质,类现在的国道,有说可并行四马所拉车共五辆至十辆)。宫殿馆阁历历在目,当秋天从西边来,赭红翠黄颜色满染关中,(汉代的)王陵北原上,是永恒的青色朦朦(很远处的风景)作者说:我总算明白佛教的清净之理了!想要得到解脱,必须遵从佛法教诲。我素来奉佛,我一定挂冠而去,不当官了。我自觉可以获取无尽的资粮!(资,资粮,佛学用语,意指善因。一点一滴的善果积累,作用于今生或来世。是正面意义的词语)。

高适与岑参,同为唐代“边塞诗人”,写战争、征途、远戌等等,影响很大。但在那“金戈铁马”式的语句后,岑参原来对佛教具如此虔诚之心。

 

画意解释:

画中寺塔,用了日本奈良唐塔的模型。夏末秋初的景色,树木红、黄、绿相间,只求画面色彩对比鲜明、协调。中国画用色有极大的自由度,一切根据画者构想所定,无所谓“真实”。艺术的真实只存在于立意——而为使这立意、构想具生命力,可调动最有表现力的笔法及色彩为之辅助。换言之,在画一幅画时,画者是自己作品的上帝。而观赏一幅画时,观者才是上帝。

 

 

 

《贼退示官吏》元结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唐诗诗评:

这是元结先生在山贼经过所在辖区之后,有感而发,写来教育下属的。从古代起,中国就有“以吏为师”的传统。即,任职一方的官员不但要在行政上负责,还有对百姓的劝导、指引、教化义务。但这首诗不是“教化”百姓,恰是给“教化者”看的。

诗中说:以前太平时光,悠游山林二十年。泉井开在院里,神仙洞府仿佛就在门前!国家收税是定期的,想睡个懒觉也可以!谁知道世道多变,几年间都在战乱中渡过!今天又来管理这乡郡,恰逢山民又起纷扰。可能这城市太小了,贼人不顾(不杀)而去,大约是本城的百姓太穷,连强贼也起了怜悯之心?所以贼人们只是攻陷了邻境的州县,而本州就得以保全。我们都是国家使臣,秉持皇帝、朝廷的旨意,难道还不如强盗?今天被征敛的人民,境况就象火煎!谁能够做到既做好工作,又不出人命,那可是当代的贤人!

唉!把委任状,印信文书作一交代吧(不当这个官了),撑个船找个活路。把家安在产鱼又产粮的乡村,在那里归老,每日对着平静的江湖。

不知元结先生做到了没有?寻求心灵的平静,有时就和“当官治政”有一些矛盾。如何解决?

 

画意解释:

诗作的中心旨意是“爱民”。画者采用了穷困中的农妇、孩子代表千万百姓。元稹在对官吏说事。周遭景色显见是平民百姓所居的村落,近景的树、枝叶也显得萧索——好象也感知到当地人的穷困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唐诗诗评:

题目“郡斋”即治所,或治所内的附属建筑。“燕集”即宴会的意思。韦应物曾做苏州刺吏。

文人当政,肯定是以文会友。重视文化,是中国儒家学者又兼官员的优良传统。诗中说:在卫兵们持戟护卫的治所,宴会开在弥漫清香的处所。(周围应有花?或是燃了檀香?)风雨从海上而来,湖岸边池阁真凉爽!夏日的酷热几近全部散去,可爱的客人们济济满堂!我老是惭愧自己错居了高位,未能知道治下人民是否安康?(能关注下情)是非意见都会接纳处置,心性放达,谈论忘了形迹尊卑。过于稀罕的山珍海味,因为炎夏不宜,宴席上没有,但习常所见的蔬菜点心,可供大家品尝!(中国人谦虚,主人面对“九大簋”摆出,也可如此说道)。多喝一杯酒,听听好文章。(交流甚好)精神因之高兴而身体自觉放松,好象要随风飞翔!苏州文学艺术历来兴盛。看今日俊才,势如汪洋!今日才明白,这个著名的古城,不仅仅是财赋强地,还是人文汇集的地方!

 

画意解释:

图中,韦剌史的衙门内果然风致不凡:高大宽阔的楼台、水榭、宽宽的湖面。(在唐代,相对还是地广人稀,官府占地还是相当可观的)湖面布置有湖石、垂柳、杨树依傍——整个环境处于风雨中,由于描绘欢乐时候,建筑物廊柱色彩颇鲜红,对衬托“文仕汪洋”的气氛有帮助。所以,图中的风雨就有了欢乐的性格。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唐诗诗评:

题中“扬子”,即扬子江,在镇江。“元大校书”,元是姓氏,排行最大,校书郎即官职。

诗中说:真有些不舍,走了你这老朋友!帆船将会驶入烟雾笼罩的大江。随着木桨声归去吧,洛阳籍的人仕(这里)晚钟回响在广陵的林中。今天告别了,什么地方再相遇?世事如波涛上行驶的舟船,想寻回旧地也不容易!

官途中结识朋友不易。结识了,熟悉了,又要离开。古代做官的,调动频繁,那是为了不让一个人在一个位置上太久,防止形成一方个人势力或集团力量。到后来,藩镇的主官不听朝廷调遣的时候,显示小集团力量积聚形成,对中央政权的权威发出挑战――随之,“乱”世来到。

校书即是小官,他也许是因晋升而离开吧!

 

画意解释:

画中,高高的树与钟楼是组成画面的主要因素。在江中行走的船,似乎也能听到“当——当——”的击钟声。描绘有情感的景物,传达情感——也可以说:因为诗中所描写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心情。

图中轻飘的雾气,一方面便于制造出变幻的景物;另一方面,让“钟声”有“形”的依归:那雾气似乎在钟声中受到激荡。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唐诗诗评:

据注,滁州全椒县有神山,有洞极深,景物幽邃。韦应物曾作滁州刺吏。

诗中说:早上,感到郡斋很冷,忽然想起住在山上的人。他日常都是在山涧边采荆棘残树为薪火(柴草),回住地炼丹煮白石。(道士有煮石之术,说某些石头能煮食,有益健康,但不知是哪种石头?据说晋代的南海太守鲍靓,就曾入海遇风,很饿,没法子,煮白石来吃)我想带一瓢酒去(这里指的不是开了瓜的瓢,应是钻空的葫芦之类,可盛水)慰问风雨寒夜中的修道人。面对满山的枯枝落叶,(不见人影),让我上哪里去寻找他的行迹?

诗中的道士应该是韦应物的朋友。

 

画意解释:

画中渺无一人,诗作者只是在想念友人,他的思维到了山上,人还没去。前、中景的山势都较平缓,中后部山势入云,渐远,有流泉、溪水的喧哗,或者还有秋风的轻鸣。采用了中国元代黄公望始创的“浅绛色调”法绘成(用赭色及花青为主调,其中互为渗透,变用),整个格调是否给人有清凉、高旷的感觉呢?

 

 

 

《长安遇冯著》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唐诗诗评:

贵客从东方而来,衣上还沾着灞陵(地名)的雨。“请问来长安贵干?”“开山须要买斧头。”丛丛的鲜花开得正盛,忙于抚幼的燕子飞来飞去,好像告别在昨天!如今正是春季,鬓边白发又添了几根?

这首诗里,地名让读者感到来客所居地大有缘由。既名“陵”,肯定有比较高的山。冯著可能是隐士之流人物。“飏飏燕新乳”一句,燕无乳,抚幼只须叼小虫之类喂哺。此处指燕之父母为儿女觅食而奔忙,与“采山买斧”联系,知冯先生为慈父矣!

关爱老友,口吻至为亲切,亲暱而不失庄重。

 

画意解释:

图中,隐士与穿红衣的诗作者在街上偶遇,背着伞的仆人在静候。看背景,已在长安城内,是小雨后的环境,颇有空气清新的感觉?诗人虽在官,但十分恭谨——受儒家教育的仕人都会这样,对平民、对朋友倨傲,是十分失礼的,传出去足以毁坏名声。谦逊——对在官者尤为重要。反而,那些隐士,在野文仕,有时倒是气度十足。古人十分重视名声,即我们今天所讲的“人格、风度、名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醋溜唐诗27】心是烫的,才能感知并逃离尘世的冷
诗词品读┃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之27--寄全椒山中道士
《唐诗三百首》中韦应物七首唐诗,被誉为千古绝唱
松颜唐诗三百首之二十七:《寄全椒山中道士》(1)
豪纵与清俊,中唐诗人韦应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