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时报》刊发乐陵市 “四链”融合典型经验做法
学习时报

        9月22日,《学习时报》A8版特别专题刊发题为《山东乐陵:打造科教产协同创新共同体 “四链”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文章。全文如下:

山东乐陵:打造科教产协同创新共同体 “四链”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近年来,山东省乐陵市依托体育高端装备、健康食品和精细化工产业,加快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集成融合,打通重点产业链行业协同创新“壁垒”,探索出一条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县域特色融合路径,先后引育国家、省市级高层次人才176人,承担实施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目19项,引进资金上亿元,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聚焦组织搭建,提升共同体环境空间吸引力

 推动项目体系、组织、运营集成融合,强化创新创业共同体供需对接,打破束缚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关卡”,全面提升协同创新供给能力。
  一是构建完备体系。将“四链”融合项目作为人才工作“头号工程”,坚持“12344”工作推进体系,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市委书记、市长“双组长”牵头挂帅,围绕“高端体育、健康食品、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领域,统筹“4+4”产业链牵头单位和链主企业,协同人才、教育、创新链条和资源要素开展融合创新工作。
  二是做强组织配置。坚持高点规划,发挥拥有两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县市区优势,打造山东省体育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德州市健康食品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德州市精细化工创新创业共同体三大省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集群,按照“地方政府(市属国有企业)+链上企业+对口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服务机构+产业联盟组织”架构,组建由37家核心成员单位组成的“政产学研金服用”“七元一体”共同体组织,构建“四链”融合协同创新机制。
  三是提高运管能级。坚持校地联合、市场运作相结合,以国企控股的乐陵市人才教育产业发展集团和三大主导产业链链主企业为运营主体,实行“理事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产业技术研究院+国有企业”运管模式,理事长由分管副市长兼任,理事会成员由科技、工信、重点企业等41家单位负责人组成,专委会成员由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清华大学、中国农科院等18家大院大所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专家组成。共同体下设研发机构,由“三院四中心”具体负责共同体实体化运作,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校企合作、权责统一”的高效运营体系。2022年以来,先后联合科研院校承担国家、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46项,落地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5项,孵化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带动项目总投资达2.4亿元,实现相关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23%。

聚力平台集成,迸发共同体智力资源生产力

 建立载体、人才、产业、项目功能要素共建共享机制,提高产业创新能级,开启产业人才发展“造血”模式,激活共同体协同创新动力源。
  一是高效规范做好载体联建联享。围绕加强产业协同创新能力,统筹整合79个省级以上平台载体,构建“1+N+X”大平台共建共享体系,即:1个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新型研发机构)、N个民办产业技术研究院、X个省级以上企业创新平台载体,推动国家高端体育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平台向同行业全面开放,对“四链”融合协同创新提供全流程配套试验、全方位技术支持。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桥头堡,乐陵经济开发区放大辖区三大园区优势,依托重点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实现园区核心平台带动、载体联建共享,助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2022年,该区新增院士、国家级人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国内外高端人才36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3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55.17%,实现园区“增智赋能”。
  二是提高质效做好人才联合培育。落实顶尖人才“一事一议”,推动顶尖人才领衔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项目,实施科技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枣乡英才”引育工程等,多维度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4人,自主培育齐鲁友谊奖、省优秀企业家等省级以上人才13人。发挥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假日专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引才优势,集聚青年人才5367人,培育企业科研骨干人才448名,聘请现代产业首席专家36人,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开展“高校人才直通车”“全国高校乐陵行”等活动,试点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吸纳175名博士、硕士研究生驻站工作,助企完成课题研究201项。山东林民公路材料有限公司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乐陵市首批试点之一,由郑店镇党委引领,与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共同建设,探索“企业提出技术需求、研究生科研攻关、高校导师全程指导”运作模式,助企攻克“沥青混凝土冷料烘干装置”等11项难题,成功获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三是周密细致做好产业合作共孵。着眼产业培育孵化机制,以创新创业共同体为主体,建立产业培育机制以及奖励办法,通过以科技成果参股、控股等方式,使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提升竞争力。鼓励行业骨干企业采取“孵化+投资”的模式加快培育在孵企业,通过合作共建、股权融资等方式引进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依托“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德州“双创”大赛等活动,积极面向海内外优选高成长性的科技成果和人才项目,依托18家共同体高校院所成员单位,建立6支人才“飞地”创新团队,成立“乐陵市驻京驻津人才联络处”,吸引京津冀地区高端人才来乐陵创新创业。推动国家高端体育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通过省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推荐至科技部。成功获批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新建体育产业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企业实现入驻。
  四是协调推进做好项目联合攻坚。瞄准重点领域,推进人才项目“筑峰”,以项目建设带动高端人才引育。引进落地中国科学院高端人才项目,以院士核心团队产业公司作为“链主”企业,联合共建乐陵双碳科创基地(园),构建“双碳科创基地+院士人才团队+新型研发机构+双碳科创产业基金”四位一体发展模式,筹建或联合已有相关研发中心、科创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实现“产业、人才、教育、科技”等要素循环共生,全力打造“产、学、研、用”全链协同发展的百亿产值新兴产业集群。

 聚优服务环境,激活共同体创新发展原动力

 打好政策服务“组合拳”,强化“四链”融合赋能产业发展保障能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创新创业优质生态区。
  一是下好机制保障“先手棋”。实施“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金融保险机构保障”的多元化投入托底机制,在泰山体育(国际)产业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基础上,投入5000万元撬动总投资10亿元,新增规划建设“一园一院两区”,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人才科技创新创业园、健康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星光食品产业园区、调味品产业园区,配套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加速器、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新购置价值3000余万元200余套科研仪器设备向链上企业全面开放,产业协同创新承载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激活政策保障“新引擎”。出台人才科技政策“钻石19条”,向共同体产业化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创业团队引进和链上企业人才引育精准投放配套政策,顶尖人才创业给予最高1000万元重奖,优先给予创新创业项目政府专项债券和投融资支持,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实行“一事一议一策”,人才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预算支持和政策兑现“上不封顶”,每年撬动产业研发投入近2亿元。
  三是用好协同服务“组合拳”。建立“产业出题、科学论证、协同攻关、市场验收”产业技术创新机制,针对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瓶颈和共性技术问题,由共同体研发机构牵头组织,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开展协同攻关,打通产业创新链条,实现企业抱团发展。建立共同体周例会制度,通过“线上+线下”,定期调度推进人才引进、成果转化、项目实施、平台建设等情况,以常态化的机制融通提高创新要素主体协同协作质效。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23年9月22日 A8版特别专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乐陵市: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学在浙大——学员归来说(2)
山东省县级市——乐陵市城市个人看法
山东省乐陵市铁营镇:产城融合 引领镇园协调发展
[首藏作品](7158)引百家企业入园区,这里打造出轴承全产业链
山东省人民政府 点击排行 我省将用5年左右时间打造“1+30+N”创新体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