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金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5)

人人称道,众口称赞,在今天的听课与评课中日渐稀少。这既是评课文化悄然产生变化的反映,也是课堂教学形态转换的体现。前几年听评课,我很少听到不同人事,评课者极少就课堂上的问题产生分歧,出现不同看法,也极少对课堂教学行为提出批评性意见。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出现变化,围绕一堂课争执不下,针对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

对课堂设计思路、实际教学行为有看法上的歧异,可能恰恰体现了这堂课的价值所在。新课堂的理念如何在课堂上得到体现,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与新课程相称的课堂,课堂教学形态需要有哪些变化,课堂教学质量如何保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不甚明了。不同的教师可能会有大相径庭的看法。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这些问题出发,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听课评课者从课堂教学的具体例证来分析这些问题的破解之法,产生之道,提出不同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见解,正说明了这堂课所进行的探索是可贵的,所提出的问题是亟待进一步探讨的。

从今天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态势来看,课堂正处在新旧杂陈的阶段,也就是“旧的还没有完全过去,新的还没有全面呈现”的阶段。处在这样的阶段,要出现人人称道的课堂也难。一些专业研究者感觉今天的课堂变化还不够大,离新课程还有不小的距离,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一些实践工作者感觉今天的课堂已经变化够大了,如果再变的话,就不知道如何从事教学了,而且对中考和高考成绩也会产生无法预料的影响。仁智互见、公婆各说,反映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没成型,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假以时日进行探索。

进一步说,就算是新课程推进到课堂了,课堂也转变原有形态,体现为新课堂文化了,听评课者仍然会对课堂提出不同的意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完美无缺的课堂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课堂教学在彰显某方面行为的同时,总是或隐或显地暴露出另一方面的问题。课堂所面临的大量问题都属于两难性的,是“进也难、退也难、左右为难”的,考虑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可能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考虑了学生对课堂的积极参与,可能教师自己无法应对活跃了的学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考虑了学生的探究,可能影响了教学效率;考虑了知识的传授,可能忽略了态度的养成、方法的掌握;如此等等。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平衡的艺术”,一不留神,课堂就不平衡了,问题也就出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正是在这种平衡上做文章、下功夫;教学智慧的拥有者,也常常是教学诸因素的“平衡大师”。

没有了人人称道的课堂,不是一件坏事,反倒是课堂教学的进步,至少是课堂教学认识上的进步。有缺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才是活生生的课堂,才是新课程指导下“转型”过程中的课堂。

人人称道,众口称赞,在今天的听课与评课中日渐稀少。这既是评课文化悄然产生变化的反映,也是课堂教学形态转换的体现。前几年听评课,我很少听到不同人事,评课者极少就课堂上的问题产生分歧,出现不同看法,也极少对课堂教学行为提出批评性意见。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出现变化,围绕一堂课争执不下,针对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

对课堂设计思路、实际教学行为有看法上的歧异,可能恰恰体现了这堂课的价值所在。新课堂的理念如何在课堂上得到体现,什么样的课堂才是与新课程相称的课堂,课堂教学形态需要有哪些变化,课堂教学质量如何保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不甚明了。不同的教师可能会有大相径庭的看法。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这些问题出发,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听课评课者从课堂教学的具体例证来分析这些问题的破解之法,产生之道,提出不同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见解,正说明了这堂课所进行的探索是可贵的,所提出的问题是亟待进一步探讨的。

从今天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态势来看,课堂正处在新旧杂陈的阶段,也就是“旧的还没有完全过去,新的还没有全面呈现”的阶段。处在这样的阶段,要出现人人称道的课堂也难。一些专业研究者感觉今天的课堂变化还不够大,离新课程还有不小的距离,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一些实践工作者感觉今天的课堂已经变化够大了,如果再变的话,就不知道如何从事教学了,而且对中考和高考成绩也会产生无法预料的影响。仁智互见、公婆各说,反映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没成型,还不够成熟,还需要假以时日进行探索。

进一步说,就算是新课程推进到课堂了,课堂也转变原有形态,体现为新课堂文化了,听评课者仍然会对课堂提出不同的意见。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完美无缺的课堂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课堂教学在彰显某方面行为的同时,总是或隐或显地暴露出另一方面的问题。课堂所面临的大量问题都属于两难性的,是“进也难、退也难、左右为难”的,考虑了学生兴趣的激发,可能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考虑了学生对课堂的积极参与,可能教师自己无法应对活跃了的学生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考虑了学生的探究,可能影响了教学效率;考虑了知识的传授,可能忽略了态度的养成、方法的掌握;如此等等。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平衡的艺术”,一不留神,课堂就不平衡了,问题也就出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正是在这种平衡上做文章、下功夫;教学智慧的拥有者,也常常是教学诸因素的“平衡大师”。

没有了人人称道的课堂,不是一件坏事,反倒是课堂教学的进步,至少是课堂教学认识上的进步。有缺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才是活生生的课堂,才是新课程指导下“转型”过程中的课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互动式教师反思性评价
当今课堂教学十种流行病
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我眼中的一堂好课
新课程下教师如何进行听评课活动
学校教学领导如何观课评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