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智平| 凫阳名宿 微湖灵光——李华亭先生八十诞辰纪念

作者家中 李华亭先生所书中堂

自我幼时起,就对书法情有独钟,产生浓厚的兴趣。究其缘由,应该是受家中客厅挂的一幅中堂的影响,因为这幅中堂是我认识汉字的启蒙老师。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最初的认识一两字到最后的通读全篇。
这幅中堂的书写者就是享誉鲁南的书法诗词名家李华亭先生。华亭是先生的字,诗璞是先生的谱名。“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不仅是华亭先生所在古滕李氏的班辈,也作为良好的家风传承,影响了整个家族,名人辈出。
华亭先生1984年离开老家去邹城工作,虽自幼仰慕,素未与先生谋面。今年是先生诞辰八十周年,“滕州文学”编辑李清晏先生得知我与先生是同乡,嘱我写篇纪念文章,由于所知往事甚少,只好电话求助于家父,从家父处获得的信息整理成以下三个篇段,谨以此怀念华亭先生。
 
与先生家世交
 
中堂在我小时候的农村堂屋是非常常见的,在我的老家滨湖北(原岗头镇),家里能挂上一幅李华亭先生所书的中堂,那的确倍有面子。那时经济条件差,家里没什么摆设,来个客人,环顾室内,中堂是最大的谈资。先不说内容,单单是书写者的名号就值得炫耀一大番。
我的老家与华亭先生老家邻村,且与先生家是世交。我父亲经常给我提起他去先生家求字的那段往事。我们两家不仅是世交,还有着生意上的合作。我的祖父从事柳编竹编行业,彼时李先生家经营孵化炕房。禽苗销售过程中最常用的工具大多是竹篾编织而成,李先生家的炕房自然成为了祖父最大的客户。年少的父亲放学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用扁担挑着祖父做好的制品往李先生家炕房送。三天两头的去,加上父亲也是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李先生对父亲也是关爱有加。
父亲回忆说,当时我们村里谁家想求幅中堂,托他去求,那是有求必应。父亲去炕房送货的时候,腰里揣着求字者买好的两盒飞鸽牌香烟,腋下夹着几张纸,待下次送货的时候,李先生就已经提前写好,卷好让父亲给人家带回来。求字者肯定不会照中堂尺幅买纸,一般都会多买上一两张。剩下的纸李先生也不会留下己用,剩少了给人家写幅斗方小品,剩多了给写幅四条屏。所以父亲经常提起,哪家哪家的中堂是经他手求来的,说的时候一脸的自豪;有时提起,谁家的中堂翻盖屋给毁了,又是满腔的疼惜。
 
一幅中堂的回家之路
 
村里有马姓一家,与我的外祖父家是族亲,与我家亦世代交好。当时有人给他们家提媒说亲,虽是庄户人家,也想在家中营造出“耕读传家”的文化氛围,希望为相亲成功添筹加码。在外祖父家借来李先生所书中堂一幅挂于自家堂屋,那真的可被称为“蓬荜生辉”。这媒是相成了,虽不是全部因素,这幅中堂绝对“出力”不少。
后来这幅中堂没再归还,外祖父家也没好意思再要回,就一直挂在了他家。2000年左右,他家新房落成,父亲前去道贺,一卷发黄的旧纸被遗弃在院中一角落里,父亲打开一看,就是那幅从我外祖父家借来的中堂。问其遗弃原因,说是昏黄发旧与盖好的新屋格格不入,就没打算再挂,新买的工艺中堂在客厅明亮耀眼。父亲生气地问其这幅中堂的来历,幸好他还能娓娓道来,带着一脸的愧疚。
当日,父亲把中堂悉心卷好,带回家中,准备见面的时候还给舅舅。巧合的是,舅舅出门途径我家,刚坐下喝茶,父亲带着那幅中堂进家。世上竟有如此巧合之事,似乎是冥冥中注定,这幅中堂那天该“完璧归赵”。
这幅中堂是李先生1982年夏天为我的外曾祖父所书,内容是陶渊明的《移居》诗,落款中李先生敬称我的外曾祖父“老世伯大人”。两侧的对联我至今能诵:
拣墨试磨新赐砚,
焚香还读旧传经。

百泉碑廊董其昌题联碑帖

这原是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题辉县关庙碑廊(今百泉碑廊)的一联。后来我看到原碑帖,落款是“华亭董其昌”,方知董其昌是松江华亭人,世称“董华亭”,其书法不拘泥于形貌,而注重精神意蕴的领悟熔铸,从而使他能够“化古为我”,始终依据自己的性情、趣味来吸收古人的精华,最终融合为一体,取得了很高的书法成就。我便揣测,李先生取字“华亭”或许是以董其昌自勉吧;后来读书,见到王世贞亦称明代台阁体书法代表人物沈度为“沈华亭”,遂又联想到李先生早年曾专攻台阁体,那么李先生将沈度作为榜样而取字“华亭”,也未可知。
但不管是董其昌也好,沈度也好,正是由于李先生痴迷书法的习练,取法乎上,肯下苦功,才成就为非凡的艺术家。正如李先生在《学书吟》诗中所言:“先从传统扎深根,专著求精众取魂。度势审情调笔法,天然风洒自神存。”
 
一人书法大成,全村翰墨飘香
 
先生的老家是代庄,一个200来人的小村,有红白喜事忙不过来都要和邻村“搭伙”的小村。就是这么一个小村庄,受华亭先生书法成就的影响,书法爱好者达十数人之多。滕州书协顾问、知名书法家马永云先生就是其中的翘楚。马老师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石刻墨经的书写者,墨子纪念馆墨子国际研究中心东院,环廊四周镶嵌的《墨子》全文小楷书法石刻,就是马永云先生所书。 

马永云先生书赠作者的墨宝

近年来,网络直播盛行,该村及附近村众多书家与时俱进地在滕州、济南、北京从事书画直播行业,不仅扩大了滕州“书画之乡”的影响力,也带来颇为可观的经济收益。九泉之下的先生,哪能想到以自己一人之影响,为老家村民带来如此之厚福。
先生走了十五年,留给故乡人的是他深耕砚田、不慕名利的精神;先生没有走远,他还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梓乡后生。
我喜爱李华亭先生的书法,更喜爱读先生的诗,甚至可以说,我对先生的认识更多是从他的诗歌中来。1965年,时年24岁的李先生曾在一首《童年歌》里写道:“誓不负众望,矢志报国民。丹心炳华夏,一促风俗淳。”次年夏天,又作《志学吟》:“滴滴长流水,日恒见石穿;我今为学子,岂可得息肩!远瞻孔子墙,指日入宸宫;未期成神骏,只图心不穷。”1989年,近天命之年的李先生作《述志》诗曰:“滕州济府读经纶,多少艰难共苦辛。一向自思为邦国,丹心寸寸皆通仁。”
诗以言志。从这些发自肺腑的诗句中,从先生六十五载的人生历程中,皆可以印证,李华亭先生是一位典型的有着家国情怀的读书人。这样的先生,是值得我们晚辈毕生学习的。我想,这也是我们在这里纪念先生的意义。
 
——E N D——


作者简介:石智平,滕州滨湖人,滕州顺亨特产掌柜。“遇见滕州”微信公众平台、“滕州文旅”抖音短视频平台运营人,改编的《成都版滕州》《上善滕州》等单曲风靡滕州大街小巷。好翰墨、喜素风、爱文艺、乐交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当代继郑诵先,王遽常之后的章草传薪,13幅许思豪章草作品欣赏
华亭寺--杨修品先生书画展部分作品欣赏
地域巡礼——滕州市青年书协作品选刊
中堂书法欣赏(上)
李鹤年选临《张迁碑》(1)
李中堂的书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