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崮顶前的记忆——孟良崮战役战地行(十五)

行走时间:2019.08.17地点:蒙阴县垛庄镇横山前、闫家庄、横山后)

8月17日星期天,笔者从孟良崮东南坡的高家庄开始,经横山前、闫家庄、横山后,一路走到了大崮顶前“樱之崮小镇”,爬到了孟良崮战地主峰的前山腰。

关公在此,横山为屏

孟良崮战地主峰大崮顶威武雄壮。

有人说,大崮顶就是关公的形象。

关公侧身而立,南望蒙山望海楼,襟带东西罗列的孟良崮诸山。

大崮顶东侧的小顶子是周仓,周仓牵着马伴着关公出行,主仆二人正在向西行进。

横山是大崮顶前的一道屏障,像一堵影壁墙一样,横亘在大崮顶前。

横山的南邻,就是沟通东西的临蒙公路。

临蒙公路上的垛庄,是敌我双方争占的要地。

横山,介于垛庄与孟良崮主峰之间。

横山,是孟良崮主峰的门户。

横山,是进攻孟良崮主峰的一道跳板。

横山,是攻防双方视之如命的必争高地!

孟良崮战役战斗之前,国民党兵曾经在垛庄、杜家岭、大山场下河西岭等驻扎了重兵。

孟良崮战役战斗打响后,国民党兵曾经在横山上布设了重要阵地。

突破横山!占领横山!曾经是华东野战军部队的重点目标和任务。

在闫家庄子村部大院近处的一个小超市门前,笔者遇到了该村的房永顺和他的老伴张大娘等人。

八十七岁的房永顺老人,在孟良崮战役发生时已经是15岁的少年。他清楚地看到了发生在身边的战争场景,亲身经历了战役战斗前前后后的种种过程。

国民党部队军纪败坏

据房永顺老人等回忆,国民党兵占了孟良崮山前,就在山前一带村庄里胡作非为,为害当地老百姓。

国民党兵在杜家岭安了据点,插了木砦。他们把村庄所有的树木拦腰砍伐,用树木插了一周圈围挡的“木砦”。

国民党兵经常到附近村庄逮鸡杀猪拔蒜苗,各村各户的猪鸡羊等都被抢掠一空。

闫家庄李太文家有一只老母猪,国民党兵不吃老母猪肉,但是他们没良心。其中的一个国民党兵拿枪就刺、拿刀就砍,把老母猪拦腰砍作两半。

国民党兵还强奸妇女。

几个国民党兵在闫家庄一户人家里翻出了一个外村来躲难的大闺女,虽然这个大闺女故意地披头散发、脸上摸了锅底灰,但国民党兵也不放过。他们强拉硬拽要把这个“识字班”拉走。

这家的老母亲上来拦挡,却被国民党兵一枪托子打倒在地。

这家的老妈妈虽然没被打死,但是一辈子头上有个很大的疤痕。

国民党兵把村里的耕牛都牵了去,用牛给他们拉车驮物驮伤员。

耕牛是大牲口,是穷苦庄户人家的大家当。老百姓不愿意,不让他们把牛牵走,出来阻拦时,他们轻则大声叫骂,重则打人强抢。还有老百姓被他们开枪打死。

国民党兵抢夺耕牛,有时候连牛的主人也一同抓去。说是“谁家的牛谁去牵,用完了就牵回来”。可是他们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不会照顾到谁家的耕牛,给送回来这是没影的事。

有一些老百姓人家顾忌自家的牛被弄丢了,就跟着去给他们牵牛。牵牛爬坡走不动拉不动了,国民党兵呵斥一声,恼了就一枪把你打死在地。

国民党兵连小孩也不放过

国民党兵在杜家岭住着的时候,整天吃大米干饭熬猪肉,村里有人去吃他们也让吃。

房永顺当时十五岁(虚岁),他和一个小伙伴到了杜家岭,想着向国民党兵要点大米干饭吃。

刚刚走进“木砦”里,有两个国民党兵拿着枪就过来问他们:“小鬼,干什么来的?”

房永顺他们害怕,就说是“来找牛的”。

这马上引起了国民党兵的怀疑。他们怀疑这两个小孩是“土八路小密探”。因为耕牛都是军队弄来拉车的,还没有人敢来把牛牵回去、要回去。

两个国民党不放过他们,就押着他们走回家找父母认领对证。

走到闫家庄村南石砬子近处,有一个国民党兵走累了就起了歹心。这个国民党兵对另一个说:“拿枪刺死他们算了,省的走路费事。

另一个国民党兵还算有点良心,说:不要打死他们,他们都是小孩子。

两个国民党兵把他们押回家里,父母亲出来迎接。国民党兵看出他们两个小孩确实是当地老百姓,就回了杜家岭。

其中一个国民党兵临走时说:“好了,再让两个小鬼回去吃大米干饭吧!”

而房永顺他们,早就吓得找地方藏了。心里想:这两个婊子操的,他们差点把俺杀了,谁还再敢回去吃大米干饭呢?

李子修被抓又偷着下了山

国民党部队向孟良崮山上转移时,抓了很多当地老百姓给他们扛枪、扛子弹箱子。

闫家庄的李子修(音)被他们抓到了,被逼着给他们扛子弹箱子。

扛着箱子上山到了“马棚”,山太陡,李子修扛的子弹箱子滚到山沟里去了。

这一次国民党兵倒是没有发脾气,还一个劲地说:别害怕,不要紧,再下去扛上来就行。

李子修又把子弹箱子扛上了山顶。

在山顶上晚饭吃的是大米饭,国民党兵让李子修与他们一个锅里捞饭吃。

晚上睡觉的时候,国民党兵还给李子修拿了雨布铺着。

等国民党兵都睡了觉以后,李子修悄悄地翻出寨墙摸着黑下山。

碾台沟”近处的石崖跳下时,李子修感觉眼前忽隆一声有动静。定神看时,才发现崖头下有几头大牛。这些大牛都是当地老百姓牵来藏在石棚下边的。他从崖头上跳下去,把大牛惊得起了群。

连滚带爬慌里慌张地摸黑走到山下,天放亮了。这个时候,枪声炮声响起了,孟良崮各个山头上开打了。

李子修到后来一直说,亏了偷着跑出来下了山,要是在山上不下来,还不定哪刹儿挨了子弹、炮弹没了命。

曹家圈里“出了水”

横山上的战斗打得很激烈,解放军经过了反复争抢,终于打开了孟良崮的大门。

解放军占住了横山,就占住了孟良崮的南大门。关上了这个南大门,国民党部队就回不了垛庄、回不了临蒙公路。

国民党部队丧失了横山阵地,就一窝蜂地龟缩到了孟良崮山顶。

国民党兵试图突围,曾经左冲右突想着从万泉山、芦山西头突围出去,但都遭到了猛烈打击,几次突围不成。

有一个国民党小分队从大崮顶前向下冲,试图顺着横山后的河沟冲出。

当他们冲到“公山头”东沟的“曹家圈”时(现在水库底一处老地名),横山西南角和公山头上两个截击阵地上的轻重机枪一齐开了火。

两个机枪阵地堵着河沟口子猛烈射击,形成了强大的交叉火力。

国民党兵无处可藏,被打死了一大片。

当时河沟里住着曹振汉(音)一户人家,这户人家住在河沟转弯处,俗称“曹家圈老曹家”。

当时曹振汉家男爷们都躲藏了,屋里有他的夫人生了孩子在家坐月子。附近村里有几个老人和妇女躲在他家里。

无处可躲、无处可藏的国民党兵,纷纷涌向了曹振汉家里。

屋里挤满了,人摞着人,挤不进去的在院子里挨着墙角躲命。

解放军战士迅速占据了曹振汉院门前的一处崖头,向下打枪、扔手榴弹,居高临下,一打一个准。一时间,国民党兵一个个被打死在地。

解放军战士们扔手榴弹非常有准头,国民党兵一个个被打死炸死了,曹振汉家的房子安然无恙,他的家人和躲难的老百姓也都没有受伤。

最后,这个“出了水”的国民党突击小分队被全部歼灭。

据说,战后曹振汉一家为了清理院子里外的国民党尸体,整整用了两三天的时间。

“他们是用绳子拴着尸体的脖子或腿脚,拉到了河沟里去了。尸体腐烂后剩下了骨头,下了大雨,才陆续把尸体遗留冲走了。”

“一段时间里满沟里发臭!”

老人们回忆着这样说。

据说,曹振汉老人到了九十多岁高龄去世,他去世前经常向人说起孟良崮战役时他家的遭遇。

据说,曹振汉家那个在孟良崮战役战斗时出生的女儿,今年已经七十二周岁了,婆家是大山场村。

 “关仓脸子”上拚了刺刀

老人们回忆,解放军攻占孟良崮主峰大崮顶时,伤亡并不多。

解放军战士采取了散兵推进的战术,战士们依托着山沟、岩石各自为战、分头突击前进。

国民党兵在山根、山坡、山腰的阵地逐渐被蚕食,最后都集中到大崮顶的“山寨里”。

大崮顶山头上,有老社会防土匪时当地老百姓建修的山寨围子,围子墙围着山尖起了一周圈。

大崮顶上的国民党兵和战马把山寨里挤了个满满当当。

解放军的炮弹落在了山顶上,围子墙里的战马受到惊吓,一个个向外跳跃。

战马跳不出围子墙,被炮火炸死了不少。

炮弹落下来,人挤人的国民党兵一死一大片,死尸摞成了摞、成了垛。

解放军一个个靠着岩石作屏障,“转转悠悠地上了山”。

大崮顶山上有很多石棚和石洞,石棚下可以藏人,石洞大的可容纳一二百人。

山洞和石棚里,藏着很多老百姓。国民党兵为了保命,也有很多钻了石棚和石洞。有的与当地老百姓混杂在了一起。

解放军挨个石棚石洞查找击杀,“也有当地老百姓被误杀死去的”。

这个事没法避免,因为只要看到石棚、石洞里有人,“你不开枪他开枪!解放军只有先下手为强。”

当解放军冲击到大崮顶的“关仓脸子”上时,两方战士猝然相接,开枪都来不及了,赤身肉搏、拼了刺刀。

“兄弟相争啊!都是中国人,都是庄户人的孩子,拼刺刀太残忍了。”

老人们说起关仓脸子上拼刺刀的事,都有这样的感慨。

“关仓脸子”是大崮顶山尖下的一个小平地,战斗过后,收拾尸体和伤员的人们,从战士的刀伤和伤员口里,知道了这里“拼了刺刀”的惨状。

中午过后的一阵黄风急雨,让攻山的解放军战士得了方便。

解放军战士占领了大崮顶,也就昭示着孟良崮战役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战斗结束,是随着一阵急雨的袭击而停止的。

“山前山后的沟里都淌下了血水!”

战争过后的惨象

战争过后,孟良崮山上的惨象目不忍睹。

满山上都是尸体,血肉块子抛洒的到处都是。

国民党兵尸体完整的还好,有很多是没头或者是没有胳膊腿的。

还有马子的尸体,马子大多是被炮弹炸死或者是被流弹杀死。

人仰马翻、尸体枕籍的惨象让看到过的当地百姓刻骨铭心。

战争过去以后,山下居住的老百姓都上山割马子肉吃。那时生活困难,缺吃的。人们及时上山,割了马子肉煮着吃,也是填饱肚子的需要。

“马子肉发酸,不太好吃。”

吃过马子肉的老人们这样回忆说。

还有上山去捡拾被子毯子等杂物和茶缸子、水壶等用具的。

解放军打扫战场,把枪支弹药都拿走了,甚至连国民党兵抛弃的军用被子、毯子也拿走了。

“解放军拿被子,一般是把棉花套子抽出来,只卷着外边的布面拿走。”

打完仗后的几天里,横山后的河崖山沟里,陆续有国民党伤兵从山上爬下来,向着垛庄临蒙公路方向艰难地爬行。

因为国民党部队在当地村庄作恶多端,老百姓看见了这些可怜的伤兵,几乎是没有进行救助的。

没人管、没人问的国民党伤兵,一连爬了好几天还没爬完。

横山前的一户人家,曾经遭到了国民党兵的抢掠、伤害。这家的男人遇到了一个爬行的国民党伤员,一气之下就用镰刀把他的耳朵割下了一只。

“看着这些婊子操的没良心的国民党兵就生气!”

不过,被割掉耳朵的国民党兵爬走以后,过了几天,随后就有国民党部队来到横山前村,说是来报复,点火烧了不少的房子。

打完仗以后,山上旮旮旯旯里还有许多炮弹、子弹、子弹壳子、“铜盆帽子”等遗弃着。

很多人被炸弹子弹炸伤

杜家岭村曾经遭到了国民党飞机炸弹的轰炸。“村前落下的一个大炸弹,炸了一亩多地的一个大坑”。

杜家岭村的几个小孩,在村头捡拾了一些炸弹和手榴弹。

他们在村后的崖头上向下扔炸弹,炸弹响了,飞起的炸弹皮把其中的一个小孩炸死了。

黄崖的几个小孩子,捡拾了一堆炸弹、子弹和手榴弹,找来了秫秸烧炸弹。炸弹手榴弹被烧炸了,炸死了好几个。

------

炮弹、炸弹、手榴弹、枪榴弹、大子弹、小子弹、橡皮子弹-----

一时间里,山下的村庄里,因玩弄炸弹被炸死炸伤的人很多很多。

闫家庄的李太文在山上捡拾了很多药品药物。

他家里有识字的人,按照药品的说明书给人治伤治病,一时间竟然成了“先生”。

有一种药粉是用小铁匣子盛着,小铁盒子比火柴盒还小、还薄,里面的药粉是治疗外伤用的。

李太文用这种药沫子给人治伤,治好了很多被炸伤的人。

给人治好了伤、治好了病,被治好的人家二元大洋、三元大洋地拿了酬谢他,李太文家竟然“发了个小洋财”。

闫家庄房永顺也经历过扔响了炸弹的冒险事。

战争刚刚停止,他的嫂子没有及时回家来。

他遵照二哥的嘱咐,上山去找二嫂。

围着大崮顶找了一周圈,二嫂没找到,却发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小炸弹。

“那个炸弹上头尖、底部平,焦黄的铜皮,怪好看。”

房永顺说,“这个炮弹五六斤沉,我就把炸弹的引火帽拧下来了,下山时揣到了怀里。当时不知道那是引火帽,不知道会炸。”

下山转到马棚崖下,正好遇见了同样上山寻找二嫂子的二哥。

房永顺隔着一个石崖,把“炸弹底子”拿出来扔向了二哥。

“炸弹底子”一落地,啪地一声炸响了。

“二哥的腿上崩上了炸弹皮,把二哥炸伤了。”

房永顺回到家,挨了家长的一顿打。

为了给二哥治伤,他到山上找来了一个小药匣子,用里边的药粉撒到伤口上。

“过了几天,二哥腿上的炸弹碎皮竟然都掉出来了。”

孟良崮山上遗留的炸弹、子弹,经过了几年后还有发现。

三四年后,闫家庄的张兴祥到孟良崮上放牛。在孟良崮跑马梁后的石洞里发现了一堆手榴弹。

那些手榴弹非常精致好看,他就用包袱装了几个手榴弹提着下了山。

后来,他顾忌手榴弹危险,就找个地方埋了。

听说山后村里有人还拾到了金溜子、金戒指什么的。

还有人说,曾有人亲眼看见,国民党兵在山上挖了个大坑,把一些钱票银元、重要宝贝、重要机密文件等埋起来了。

可是,埋在哪里了,现在谁也说不清、找不到了。

我的战地行走是从孟良崮旅游区高家庄段的上山公路开始的

路口一侧的“猴子头”岩石非常神奇

从“猴子头”下有一条新修的公路,非常干净漂亮。

两条旅游路的交接处

猴子头岩石东侧还有一堆人形岩石体。

同行的张民甫同学辨认了一会,他说,那里有“拿着大刀的关公”、“佛陀”,加上猴头孙悟空,佛道两家人物都有了。

南边不远就是“孟良崮烈士林”,烈士林里现在设有“孟良崮纪念馆”。

一个高高的标志物伫立着。

新修的旅游公路是开挖了横山的几道山梁通过的

在这里看到了亲亲的望海楼

回头望一眼高家庄。高家庄建设了成片的新村住宅区,蓝色的屋顶,非常显眼。

走过横山前。这里住户似乎不多,村庄很小。

也可能是搬迁了一部分的缘故。

横山前、横山后,“横”当地发音是“hun”或者“hong”。

西行的公路

横山前的小水库,镜面一样洁净的山水。

又通过了横山的一道山梁

沙土质山梁

旅游路可能是搬迁了一些住户修建的,公路两侧有住户房屋散处着。

这里是闫家庄子一角

村头看到的这个趴在老人背上的光腚孩子,有着我童年的影像。

他那忧郁的眸子里,是否有着诗和远方?

顺着一个叫做“樱之崮度假区”的方向前行。

道路的北面,大崮顶赫然而立。

道路南去就是孟良崮战役的要地——垛庄!

记得小时候看电影《红日》中曾出现了“垛庄”的路牌,激动不已。因为垛庄是我的家乡集,小时候赶过很多次垛庄集。

这里是闫家庄子的村部大院

改名叫“西孟良崮村”了!

闫家庄子的一片住户区

路边上遇见了房永顺大爷和大娘。

这是一位81岁的老人,言语清朗、思维敏捷,看上去也就六七十岁的样子。

87岁的房永顺老人思维清晰、话语利索。

孟良崮战役时他已经是15岁的少年,记忆非常深刻。

听听我们的家乡话

两位老人的家就在大路边。

据说,当年河道就从他家门外经过。他家后边的山岗上,安设过解放军的机枪阵地。

两位老人给我指点地名

在这个小商店里,我们每人吃了一碗方便面。

除了电商服务物流站的大牌子之外,还有“闫家庄小卖部”的店名,是“房钰洁妈妈”开设的。

从大崮顶发源的山河。想当年这条河滩里,有许多国民党伤兵向下爬行。

菜园头上的提水浇菜的工具。

我记得名字叫“悠拉子”,或者是别的什么名称?

久违了!多年看不到这种老物件了。

村后横山的山脚上,曾经安设过机枪阵地。

横山,斜着向下延伸。

通往大崮顶前的公路非常通畅漂亮。

据说当年的出山路,是山河沟边的一条羊肠小路。

清清的山河水在岩石上流淌

横山很长很长

有“横山战斗遗址”的路标

关公今日从此过!

这个标志石非常巧妙,一棵斜立的树木,正好插在岩石中间。

回望出山公路

公山头

横山战斗遗址刻石文字

横山位于孟良崮主峰南,海拔309米,东西长约一公里,因横卧在孟良崮山前而得名。是孟良崮防守的一道天然屏障。

一九四七年,在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中,我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飞兵急进二百四十里,抢占垛庄后,随即对孟良崮之敌发起攻击。

五月十五日上午八时,在强大炮火支援下,我十八师五十三团在团长周起云、政委张英的带领下,扑向敌人七十四师外围阵地横山高地。

守敌居高临下,拼死顽抗。敌机对我冲击部队狂轰滥炸,炸弹在岩石上开花,碎石呼啸四散。

激战中,两军短兵相接,犬牙交错,一进一退,又一退一进,如龙虎相斗,拼死搏杀。

我军越战越勇,经过两个小时激战,突破敌人前沿阵地,全歼一个连守敌,夺占横山高地,取得了横山战斗的重大胜利,为总攻孟良崮扫平了道路。

戊戍年孟秋

横山东头

走进大崮顶前,也就是横山后村庄。

在这里留个影吧。

这是我舅老爷家村庄。

我很小的时候,母亲抱着我来这里走过亲戚。

那时候还不记事,只模模糊糊记得舅老爷舅奶奶揽我入怀的亲热。

入村西侧的草地洋房

庞大的门厅式建筑

透过草地看公山头

山沟路口

从前面看到的大崮顶。

真是有点关公出行的雄壮感觉!

山体西侧

七十年代的黄烟屋子是一道美丽的山乡风情!

回首横山

我的舅姥爷家就在这条山峪里

有个叫做“樱之崮小镇”的地方。

这是个新地名,是孟良崮旅游开发建设的一处旅游点。

蒙阴县的孟良崮旅游开发建设还是很有成果、很有特色的。

这个农业学大寨年代修建的扬水站设施也保留着,非常好!

百果园

绿树掩映,这里的环境非常清新舒适。

近看大崮顶

老人们对我说,大崮顶前有三道沟,分别叫做直沟、庵子沟和大龙沟。

最前面的这两条沟叫庵子沟和大龙沟。

庵子沟是因为早年间有个“庵”而得名。

庙房子就在接近山顶的一个大岩石旁边,过去有石碑石碾等遗留,

现在据说已经难寻了。

东侧山梁

南边的水库,就是在这个水库底一户人家的地方,解放军全歼了突围“出水”的一个国民党突围小分队。

小镇路边的路灯杆子被风雨弄倒了,看来前几天这里的风雨比较大。

从这里看横山像一个牛梭头一样

青山、绿水、洋房,樱之崮小镇原来如此美丽!

村头遇到的挎着篮子的老人

自行车骑行爱好者骑行在青山绿水蓝天之间

路上走来了彭永才老人,我在闫家庄就打听到他了。

老人们向我回忆孟良崮战役战斗时的情景

八十多岁的刘乃全老人

85岁的彭永才老人

一看这个端盘子的“服务老生”就是个退伍军人。

这里有民宿和农家乐饭店。这家饭店建设了小木屋,非常有情致和格调。

还有大宾馆酒店,估摸着来这里会议、培训、团队吃饭住宿都能接待。

停车场

刘乃全老人带我们到村后去看看大崮顶山前的地形地势地名。

红瓦房掩映在绿树中,硬化路通到家门口。

从村后看到的东山梁。东山梁有轿顶子、风门口、二顶子之类的地名山名。

那里有孟良崮旅游停车场和大门口。

顺着山腰的一条土路向西走,我要走到西边,看看上一次去过的业家沟、三岔沟、大山场、杨家庄、下河等村庄。

这里的山体都是岩石底,当年没有树木,凸凸光光,攻山的艰难可想而知。

横山全景图

公山俯视图

南面的巨大山峰就是俺亲亲的望海楼!

我的老家就在万泉山下,从家门口抬眼就可见望海楼。

我小时候抬眼看到的第一座山就是望海楼。

还好,前几年我爬了四次望海楼,分别从后边的黄姑庵、前边的玉皇山、东边的白石屋、西边的霸王裤大石汪等登顶。

四次攀爬望海楼,了却了从小就有的对望海楼高山的神秘和向往。

“望海楼戴帽,大雨要来到!”

一看到望海楼,就想起了小时候在老家时的风风雨雨。

张民甫同学高个子,听说和他名字一字之差的张灵甫师长也是个大个子。

张灵甫师长阵亡时也就四十多岁吧?英年早逝!战争无情!

“玉玲吾妻:十余万之匪向我猛扑,
今日战况更恶化,
弹尽援绝,
水粮俱无。
我与仁杰决战至最后,
以一弹饮诀成仁,
上报国家与领袖,
下答人民与部属。
老父来京未见,
痛极,
望善待之。
幼子望养育之。
玉玲吾妻,
今永诀矣。

张灵甫阵亡时写给妻子王玉玲的家信,读来让人黯然神伤。

拒绝战争!珍爱和平!

前几年王玉玲来到孟良崮时题写的文字是:“珍爱和平”!

这是大崮顶右前侧的“直沟”。听老人们说,当年国民党部队很多拥挤到这条山沟里,机枪扫、大炮轰,人嚎马叫,战后这里死尸、死马成了垛!

血流成河。

大崮顶西膀子

大崮顶东侧山脊

“三叉刀”前的那个平顶,就是“关仓脸子”。

在这里,双方战士拼了刺刀。

山梁上有个“馍馍石”或者叫“蘑菇石”。

据说这里也死了不少人。

走在这个七十多年前的战地上,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张民甫童鞋给我拍的行走纪念照

今天天气非常晴朗,我看到了黄崖山!就是右侧那个卧着的山头。

“黄崖山阻击战”打得非常惨烈,

本公众号有篇文章记录了我行走黄崖山时的所听所闻。

黄崖山!正中那个山头。距离这里也就十几里路。

公山西侧还有个“小山子”。

终于看到了业家沟、三岔沟。

看到了大垭口

看到了小垭口和狼窝山

看到了天马山、锺山和蛤蟆崮

巧遇曹家圈老曹家的人

三岔沟西边的“油寨子”

一看到狼窝山,我就想起了三岔沟于合成老人向我回忆说起的回忆:

两个战坑里,战争过后,有几个受了伤没水喝、没饭吃,没人管、没人问,天黑天明、云雾雨露中等死、死去的国民党兵伤员。

“都是庄户人家的孩子,就这样惨死了,他们的父母知道吗?”

我总是这样想。

“一将成名万骨枯!”

不说了----

说多了都是泪

现在的年轻人看到的只有青山绿水

“战争的残酷谁人知道?谁人想知?”

“让亲历人讲述,让亲历人回忆!”

不说了,我的“孟良崮战役战地行走”系列文章,总是显得不合时宜。

但是,我坚信,这种民间记忆是应该得到挖掘保存的。

大山场、下河、杨家庄

上次我走过的地方

袖珍小山

公山与小山子之间似乎也有了旅游项目,是一个儿童游乐园吗?

从后边看到的横山后村

大崮顶前的采摘园

大崮顶前的硬化路

待到何时,来一次山顶的穿行?

青山埋枯骨,如今都不见

走进另一片村落里,找一找我的舅姥爷家住的地方。

表叔、表婶正好都在家里。

喝茶、吃桃、聊天、回忆,浓浓的亲情----

夕阳西下,表叔彭永余要把我们送下山。

黄牛母子似乎认识我

舅姥爷家的小山村如今是换了新颜。

关注乡村!关注历史!

留住乡愁!留住记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山东临沂 / 张文和 【小说连载】/ 《新红日​​ 第六十一章 逼敌上山》(孟良崮战役新编)
集中优势兵力的运用
南麻、临朐接连败于胡琏、李弥,华野分兵为何让粟裕经历灰色七月
涟水城下损兵6000,74师刚有所收敛,为何数月后又猖狂登上孟良崮
讙山
孟良崮战役后,我军为何改变俘虏政策,74师一个俘虏都没放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