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任 静 | 走在官场边缘的古代文人
很喜欢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刘小川不仅是文史研究员,而且是小说家,他的文章融文史哲于一炉,使中国伟大文人走下神坛,与平民靠近。徜徉在伟大文人的生活中,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些保持风骨的文人只在官场的边缘游走,一直不得深入其中。学而优则仕是古代文人的理想,通过读书深入仕途,既可光宗耀祖,又能实现个人价值。然而有些文人在官场滚打摸爬后,对官场有着深刻的憎恶和厌倦,他们往往掌控权力的野心不足,很少能在权力的漩涡中笑到最后。
如果皇帝也能被纳入官位之列的话, 李煜这位皇帝比较特殊他不算是个好皇帝,却是个好文人。这个风流倜傥的美男子本是个热爱生活,崇尚爱情,轻视权力,厌恶血腥的人,但命运总喜欢开玩笑,把他生在帝王家,又让长兄不幸早逝,因此掌控权力的命运他是推也推不掉的。若是在盛世也好,这个温和儒雅的皇帝会带领着他的百姓少些生杀掠夺,让子民安居乐业。可他偏偏生在动荡不安的时,又遇见了野心和权力欲望巨大的赵匡胤个文气太重的皇帝在军事上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最终难逃胜者为王败者寇的命运。
一夜之间,从一国之君,到亡国之奴,巨大的生活落差和亡国之痛激发他更活跃、更深沉的文思,扩大了他的生命张力。他文思如涌,诗文流传至今。金锁沉埋,壮气蒿。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句,至今读来仍然让人万分怅惘、愁肠百结。时间流逝了,任何一位皇帝也没有千秋万代,可李煜的诗篇流传千古,滋润亿万中华子孙。


很多文人在官场上进进出出,提拔和被贬,瞬息万变,来回折腾。大文豪苏轼是个代表。他天资聪颖家教严厉,勤奋聪明,天时地利人和诞生文豪。正值芳华,他与弟弟同中进士,这是族的辉煌,是生他养他土地的荣耀。可他的为官之路,用坎坷一词形容再恰当不过了。他做官之艰辛,只有他这样豪放之人才能一路挺过来,并始终保持乐观与豁达与当朝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调离京城,任杭州通判。在杭州期间,他日子过得倒不错,据说好多的案件,都是在游船上完成的,在碧波荡漾的西湖上审案想来别有一番情趣。三年期满后,调往密州、徐州等地做了知州。苏轼才德兼备在做十地方官期间,政绩突出,深受百姓的爱戴。
具有大才华的人,往往会让小人没有安全感,苏轼不会想到,在他积极地做个好官,造福一方百姓的时候,正有人悄悄网罗罪名想置他于死地。小人有小人的成名之道,不然李定这个名字怎么会载入史册?阴险小人也能做大事,他能用别人意想不到的阴谋害人。由李定牵头制造了古今闻名的乌台诗案,这个案件差点要了苏轼的高贵头颅。做官有风险,不知道何时碰到哪块礁石就会翻船,是官场常态好在有人极力保他,他的命是保住了,但从此一再被贬谪。他被贬黄州感谢小人的诬陷,使苏轼曾经到过黄州,不然怎会在黄州留下《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锦绣文章。苦难可以使人变得更深刻,苦难可以催生伟大


乌云不能一直遮住阳光,宋神宗驾崩,高太后听政,高太后惜才爱才,短短时间内连续次提拔苏轼,他成了位居三品要员,皇帝的秘书。此时的他如果他想快意恩仇,简直易如反掌,但文人的风骨使他不会徇私报复。他包容宽厚,不仅没报复害他的人,还安慰和帮助他们。心底无私的人不知明哲保身,不会在官场上和稀泥,势必会得罪一些集团的利益。苏轼的正直、宽容、善良没有感动小人,反而让他们内心更加恐慌,因此小人害怕他在要职中得太久。此后,他惨遭谗言,因莫须有的罪名又几次被贬,越贬越远,一直到海南。好在伟大的诗人是永远打不倒的虽居于蛮荒之地,却能随遇而安,在那里喝酒,写诗,教化村民。当徽宗大赦天下的时候,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被赦免后,因路途的遥远,舟车劳顿,终究没能经得折腾,没能回到他的家园。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苏轼说给亡妻王弗的话,无论怎样读,都觉得苏轼是内心柔软的,是情深义重的。他坦荡无私,不善在官场中运筹不屑于尔虞我诈,为官不顺似乎是必然。他若有权力,只一心谋事而非谋人,只一心想做些利国利民的事,无暇顾及某些权力集团的得失。本来想简单地为民谋福祉,可现实却是,简单的事情并非能简单地去做。


陶潜是个接地气的小官,他最大的官是彭泽县令。我想他就如邻家的大哥一样,又顾家又能干。为了一家妻儿衣食无忧,他几次进入官场当个小官儿,干不了几天就受不了了,自己递上辞呈回家种地去了他在官场上来来去去几次,也是本心与现实的一次次较量、妥协。《归去来辞》是他辞去县令那年写的,成了名篇。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归向哪里呢?
归向天地之间,归向心之归处。文中所表达的人性回归自然的本性。陶渊明始终追求的是人的本性纯真的精神常态的生活。他太真,太随性,太不会装,也太不适合在官场上混。人要谋生,难免会心为形役,身不由己有的人满足了物质欲望忽略精神的自由而有的人宁要精神的自由,不被物欲所累。读陶渊明的诗,轻松、自然、清新,这样的审美乐趣来自于他的真性情《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情境,是文人的理想状态,也是世世代代人的生活愿望。应该庆幸陶离开官场,这是他的明智之举
徜徉在历史中,读着这些古代伟大文人生活史,感觉他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传奇。有风骨的文人内心柔软坦坦荡荡,他们有纯粹理想,所以他们应站在精神传承的位置上,应人性之的位置上。精神之美使伟大文人光芒万丈光照子孙万代。对他们来说,在某个时期是不是做了大官,这个问题显然太渺小了。

——E N D——


作者简介:任静,高级教师,枣庄市作家协会会员,枣庄市散文创作委员会成员。曾出版散文集《时光深处》,作品散见于省市级各类报刊、杂志。居于小城,在工作之余闲散读书,安静写文。惟愿用文字记载流年冷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萧园诗话文章憎命达古代文人的失意与成就
泣血之作------关于苏轼的阅读资料整理2
《赤壁赋》中蕴含的哲理,苏轼在官场失意之外,收获了什么
人生低谷,苏轼有酒,还有一群不畏牵连获罪的朋友
由《前赤壁赋》看苏轼的精神自救 | 共享那无尽的清风、明月
影响古代朝鲜的辞赋双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