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润涛 | 忆童年

人都有童年,都渴望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可每个人的童年又各不相同。还有,人生没有回程的票,要想重新找回童年,纯粹是挑战不可能。不过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回到童年,对我来说那就是靠回忆、靠文字。其实人老了经常会回忆以前的事情,特别是童年时代的生活。
“懒虫,看太阳都晒腚了还不起来,再不起来烤的棉袄、棉裤就又凉了。”母亲一面柔声地说着,一面用手掌轻轻拍了拍我身上盖着的棉被。
我虽然有点不情愿,但听到母亲说给我烤好了棉衣,便机灵一下坐了起来。母亲又去忙饭了,此时我发现火盆里还闪着几粒火星。那些年冬天,我几乎没有穿过凉棉衣,都是母亲把棉袄棉裤烤好了再叫我起床。尽管当时柴火比较紧缺,可母亲在这方面从来都不心疼柴火。不过母亲是很会省柴火的,通常情况下,她给我烤棉衣不会超过两捧梨树叶,火苗熄了,棉衣也恰恰烤好了。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还有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小时候我家经常吃芝麻盐,我玩饿了的时候,母亲常会给我拿块煎饼卷上芝麻盐,怕弄撒了芝麻盐,母亲就用线把煎饼扎起来。我发现只有我这样吃煎饼卷芝麻盐,而小伙伴们则没有,所以他们在吃芝麻盐卷煎饼时,时常煎饼才吃到一半芝麻盐就洒光了。
童年的乡村生活对我来说是难忘的,也是非常有趣的。作为孩子,我最渴望的一件事就是货郎挑子来村里。每当听到货郎鼓响,我都会叫母亲给我找头发,拿到头发后再一路小跑去找货郎换糖块。母亲为了能让我每次货郎来都能换到糖块,她每次都把梳下的头发挽成团给我攒起来,这样积少成多,从而使我每次货郎来村都有糖吃。可这样的事并未维持几年,因为是新社会了,国家倡导新生活,开展了剪发运动,要求已婚妇女不梳网子头,都得剪成短发。不过还好,母亲并没有坚持多久,后来她又偷偷把头发留起来兜上了网子。

母亲非常喜欢女孩儿,小的时候她常按女孩打扮我,长到六七岁我还穿着绣花鞋和花褂子。在我的印象中,弟弟的出生好像没能使她如愿,似乎还给她带来了小小的失望。有段日子我常听婶子大娘劝我母亲,说再要一个吧,这回保准是个闺女。不过母亲终未如愿,因为不久她就得了肺结核,两年后虽然治好了病,但由于营养跟不上,身体一直比较羸弱。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别说营养了,连饭都吃不饱,吃的菜油星都很少,就更别说是肉味了。
母亲也有严厉的时候,每当我玩时弄脏了衣服,特别是衣服上沾了动物粪便之后,常招致母亲的严厉呵斥。有一段时间自己也疑惑,怎么有那么多的鸡屎、狗屎,且单单弄到我的衣服上。其实想想也难怪,小伙伴们每当玩疯了常常会不管不顾。母亲特别爱干净,在一篇回忆她的文章中,我曾说她有洁癖。长大后我曾想过,这可能就是她的宿命,因为爱干净,1962年那个春天,因擦洗身子受大寒患了骨结核,致使终结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懂事后才知道,按母亲当时的病是不该有性命之忧的,都怨父亲听信了本村一个老巫婆的鬼话没去医院。母亲是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的,她走得很不甘心,她既舍不得我们父子,也留恋人世间越来越好的日子。母亲的离去,不仅带走了我们全家人的温馨快乐,也带走了母亲的味道和弟弟欢乐的童年。
小时候我跟母亲在姥爷家去的最远的地方,是距姥爷村四里路远的甘石桥村,到村前的小河洗衣服。当时我刚记事,也就有四五岁的样子,不过我是跟母亲跑着去的。母亲是小脚,她走不快,我常常跑在她前面。外祖父的村子缺水源,吃水要跑很远的地方去挑。村子西南有一眼大口井,旱时常会干枯。除了这眼大口井还有一眼山泉,天大旱时排队等水的罐子会排很长一溜,泉水很细,流到一个小石坑里,再用水瓢一瓢一瓢地舀,接一罐子水得耗费很长时间。这眼泉在寄宝山西面山腰上,泉下面不远的地方是一块平地,外祖父家的小菜园就在这里。菜园旁边是一个小水塘,只要泉水不断流,水塘里就有水。塘里的水很清澈,一眼可以看到底。不过这塘里的水都是用来人畜吃和浇菜用的,从来没有人在这里洗衣服。母亲每隔一段日子就会走一趟娘家,由于外祖父、外祖母当时都年纪大了,母亲去了就把该洗的衣物找出来,拿到二三里外的响水河里洗。不过在我童年记忆里,我只跟母亲去过一次。
为人父母,大都是疼爱孩子的,尤其是当母亲的,因为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更难以割舍。但我从父母身上发现,同样是疼爱孩子,但疼爱的方式是不同的。
在我童年印象里,父亲对我的疼爱是粗糙的,他没有母亲那么细腻,甚至有时还显得很粗暴。给我记忆最深的一次,是父亲从外祖父家接我回村上学。母亲生病后就把我送到了外祖父家,一直到该上学了才把我接回家。由于在外祖父家待得时间长了,一点也不想回我们家。为了不回去我大哭大闹、撒泼耍赖,但父亲那天也较了真,铁了心要把我弄回去上学。也可能是我把父亲折腾得够呛吧,那次父亲真生了气,狠狠教训了我一顿。在我的记忆里,那是我一生唯一一次挨父亲打,为此我还记了父亲的仇,有很长时间不搭理父亲。我记得母亲从来没有打过我,尽管有时候把她气得脸色发青。

不过后来我和父亲和好了,缘自他从广州做生意回来给我买了一个口琴。父亲早年做水果生意,后来越做越大,从用肩挑货物换作用火车皮发货。广州是父亲一生中去得最远的地方,那次父亲不仅给我买了口琴,还给我带回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故事。父亲后来还给我买过一个小指南针,有一枚象棋那么大。但遗憾的是,这个指南针我玩了不长时间就掉了针头,从此再也不能指引方向。倒是口琴玩得时间长,后来有了弟弟就给了他。不过弟弟好像没玩多长时间口琴就被他弄坏了,为此惹得父亲发火,说你哥玩这么长时间都好好的,你玩两天就弄坏了,真是个败坏头。
在我的童年里,父亲对我的言传身教,如影随形,潜移默化,并且他的疼爱也是深沉的。我刚记事时父亲就给我讲他小时候过年的事情,且充满了童趣,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赶年”和放爆竹。
父亲的童年家境是殷实的,从大年到小年几乎天天吃饺子,吃够饺子的父亲就想把年赶走,于是就对堂屋外墙上贴的天神说,你赶快走吧,再不走俺可撵你啦。一边说着,幼小的父亲就去找挑火鞭的杆子,看那架式还真要动手,不过还是被奶奶及时制止了。父亲曾告诉过我,说他小时候过年,亲戚给买的爆竹从大年放到小年都放不完。后来随着我年龄大了一些,父亲就不再讲那些童趣,而是对我进行传统教育,讲起从他往上三代家族里的事情,如,老一辈人如何持家过日子,怎样与邻里相处等。
相对于父亲,母亲就不会这样,她在世时从未对我说过我外祖父家族的事,甚至连我从未见过的早逝的舅舅她都只言未提过。后来随着我年龄再稍大一点,父亲就向我讲述他青年时代所经历的事情。说来父亲也是命运多舛,尝遍了人生百味。有一件事,让他一辈子念念不忘,耿耿于怀。
事情是这样的,在父亲二十多岁时,村里有一位本姓的长辈,说是带父亲学做生意,到外面闯一闯、见一见世面,可不曾想生意没做成,这位长辈还把父亲丢了自己跑回村。就在父亲举目无亲茫然无助时,他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不几天又被传染上了伤寒病。父亲每次向我讲起这段经历时,常常不无感叹地说,世上还是好人多,为人一定要积德行善,要不是咱上一辈祖宗积了大德,他恐怕十条命都没有了。父亲说是他的班长救了他,不但伺候他治好了伤寒病,还帮他逃出了国民党的军营。最惊险的一幕是,在父亲即将逃出驻扎的那个村子时,被寻夜的兵发现了,要不是班长替他掩护和开脱,那次他要被抓回去,作为逃兵一定是必死无疑。我知道父亲向我一次次讲述这件事,他是在告诉我一个道理,就是忠厚传家远,善有善报。还有,做人一定要懂得知恩图报,做人要常怀感恩之心。

父亲没上过几天私塾,可他却非常崇拜有文化的人。父亲首先崇拜的人是他的三叔,也就是我的三老爷。父亲说他三叔是个先生,在我们村识字的人中数他最有学问,解放前曾在徐州的一家商行当过账房先生。我不熟悉三老爷,可从父亲的表情看得出,父亲为我们家族出了一个文化人、为他有一个当先生的三叔倍感骄傲和荣耀。其实父亲是在告诉我,要我好好读书,长大后做一个有文化让人尊敬的人。父亲的良苦用心还在于,他除了用三老爷这位榜样激励我,还教我背《百家姓》《千字文》和《论语》《孟子》中的片段及孙中山先生的遗嘱。
我知道,父亲在用他那点少得可怜的文化影响我和教育他的下一代。父亲虽做了一辈子农民,可他却有一个文化情怀。
——E N D——
 

作者简介:马润涛,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枣庄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滕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原滕州日报社社长、总编辑。自1987年以来,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文汇报》《农民日报》《大众日报》和《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当代散文》《芒种》《佛山文艺》等报纸刊物发表。发表作品总计已有数百篇。其中,文学作品集有《缠绵的乡路》,《芦花滩纪事》被收入《中国当代散文精选》集。同时,还有多篇作品被收编到各种文学作品集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童年第十、十一章节题目
【我的卧虎湾】田家兄妹:我们的父亲和母亲(下)●我家好家风(82)
镇江——赛珍珠的中国故乡
二十四孝故事:闵子骞单衣顺母
推荐 | 朱德满:父 亲
我的父亲母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