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道南和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的成立
《枣庄红色故事100篇》—026

  朱道南,原名“朱本邵”,1902年7月生于山东峄县(今枣庄市薛城区张范街道)北圩村。其父朱玉煊是当地有名的乡村私塾老师。朱道南同父异母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四,生母只生了他和一个姐姐。


  朱道南4岁丧父,朱道南姐弟俩和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朱道南在舅父和小学教员张捷三等人的帮助下,读完了小学。1922年,考入济南师范讲习所。1924年又考入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在省立第一师范,朱道南开始接触进步学生和进步思潮,1926年秋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冬,考取了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7年2月又考入湖南长沙黄埔第三分校。1927年3月,朱道南在黄埔第三分校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7月,武汉中央军校的学生被编入由叶剑英同志任总参谋长的第二方面军军官教导团。同年11月,朱道南随叶剑英率领的部队,离开长沙到达广州。同年12月11日凌晨,参加了共产党人张太雷、叶挺、周文雍、叶剑英、杨殷等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警卫团以及工人赤卫队等联合举行的广州武装起义。起义后,朱道南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4师10团,先后任班长、排长。曾以红军代表身份参加海陆丰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红四师成为当时活跃在海陆丰地区重要红色力量,维护和促进了海陆丰地区苏维埃政权的存在和发展。

       1928年初,国民党出动两个军的兵力“围剿”海陆丰,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红四师奋勇拼杀,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最后部队被打散,只好化整为零,分散打游击。朱道南所在的连队116人只剩下他1个,在山林里过了半年多的野人般生活后被捕。后来,越狱逃走,从此与组织失去联系……

       1930年夏,朱道南回到家乡峄县后,在齐村当了一名小学教员。由于朱道南毕业于山东省立师范和黄埔军校,又参加过广州起义,在家乡名声大振。1932年秋,朱道南被调到了峄县教育局担任教育委员。在峄县教育局期间,朱道南开始利用自己的身份发展有生力量,为革命暴动作了先期的准备工作。1937年,朱道南利用自己发展的力量组织成立了“抗日联庄会”,建起枣庄地区第一支人民武装。同年9月,朱道南与枣庄矿区党委取得了联系,重新恢复了党的组织关系。

       1937年冬,日寇长驱南下,渡过黄河,由于韩复榘弃城而逃,日军顺利占领济南。次年春天,便进犯滕县。为保存有生力量,朱道南带领部队转战山区,边打游击,边扩充队伍。

       1938年5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指派张光中,组织地方抗日武装,在临城北的墓山村举行了会师,把多支队伍整编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第一总队”,朱道南为第三大队负责人。


  在苏鲁抗日义勇第一总队成立的同时,峄南运河两岸也有几支抗日武装,他们是孙伯龙部,邵剑秋、邵子真部,胡大勋、胡大毅部,董尧卿部,孙怡然部,孙斌全部。

       苏鲁人民抗日义勇第一总队组建完成后,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派朱道南到峄南地区做孙伯龙等几支部队的工作,朱道南带领第三大队的一个主力连出山,在峄南的白楼村与孙伯龙等几支部队负责人取得联系,几经磋商,达成协议。孙伯龙、邵剑秋、董尧卿、孙怡然组成“山外抗日四部联合委员会”(简称“山外抗联”),朱道南任主任委员,孙伯龙任副主任委员。并由朱道南、文立正、梁巾侠负责开办了一期干部训练班,训练了一批干部,加强了部队领导工作。

       1939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率东进支队来到抱犊崮山区,将苏鲁人民抗日义勇第一总队改编成“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支队”,朱道南调任“峄县民众抗日总动委会”任主任。这时,山外抗日联合委员会的几支部队和另外几支地方武装,经过文立正、梁巾侠等同志做的一年多的政治思想工作,团结抗日的思想更加坚定,对共产党的政策更加相信,一致要求参加八路军。为了解情况,罗荣桓指派朱道南出山考察。

       1939年11月,朱道南带着几个通讯警卫人员,便服简装出山南行,见到了峄县县委书记纪华同志和在部队做政治思想工作的文立正等同志。听了大家的汇报,认为把峄南几支不同番号的部队,改编成统一的,由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时机已经成熟。朱道南传达了鲁南区党委和八路军一一五师的意见,讨论了统一后部队名称及主要干部人选问题,随即召集各部队负责人会议,各部队负责人一致认为,丢掉原番号改编为八路军,名正言顺地归共产党领导。会议后,朱道南在峄南住了半月,进一步了解了各方面的情况后,返回山里向领导汇报经过考察的情况。


  罗荣桓听取了朱道南的汇报后,和师部的几位领导共同研究决定,把峄南地区倾向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整编为八路军,部队番号就叫“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并于第二天发给“关防印信”和《委任状》,派朱道南再次出山,回到峄南部队驻地,传达鲁南区党委和八路军一一五师的指示,加强部队建设,加强对敌斗争,巩固峄南抗日根据地。

       1940年元旦,“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在周营正式成立。朱道南被委任运河支队政委,孙伯龙任支队长,邵剑秋任副支队长,胡大勋任参谋长,文立正任政治处主任。运河支队下设两个大队:活跃在运河北岸的邵剑秋部为第一大队,邵子真任大队长,王墨卿任副大队长,文立正任教导员(兼);活跃在运河南岸的胡大勋和孙斌全部为第二大队,胡大毅任大队长,孙斌全任副大队长。运河支队创建后,隶属八路军一一五师和鲁南军区双重领导。

       “运河支队”的正式成立,极大地鼓舞了峄县地区的军民士气。由梁巾侠起草、邵子真书写的《布告》,张贴在周营、阴平等主要村庄街道。当时百姓无不奔走相告:“这下可好了,有了真正抗日的八路军,这回要给日伪汉奸们一点颜色看看了!”运河支队成立后,首战杜庄,大获全胜,鼓舞了战斗士气,群众杀猪宰羊慰问部队,共同庆贺胜利。由于有了八路军的正确领导,再加上老百姓的拥护支持,运河支队又打了几个胜仗,在运河两岸影响力加强了,队伍也由原来的400多人扩大到2000多人,和日伪军作战数百次,打击了日、伪、顽军的嚣张气焰。

       1940年11月,在鲁南区党委和八路军一一五师的领导下,成立了“峄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是潘振武,朱道南任一科科长;1940年11月,朱道南接任第二任县长。

       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壮大后,在峄南地区对日伪顽军给予了沉重打击,被罗荣桓同志称之为“敢在鬼子头上跳舞 ”的一支队伍。陈毅同志在评价运河支队时曾说过:“运河支队可以写成一部大书。”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被编入鲁南军区十八团、山东军区三十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历任领导成员

支 队 长:孙伯龙    邵剑秋    胡大勋

政       委:朱道南    孙振华    纪 华

副 支 队 长:邵剑秋    孙斌全

副 政 委:文立正    童邱龙

参 谋 长:胡大勋    阎 超

政治处主 任:文立正    童邱龙

史料选自:

       1、《枣庄党史人物》;

       2、《朱道南著《回忆运河支队的建立》;

       3、马瑞祥著《八年抗日回忆录》;

       4、《枣庄市组织史》(1926一1987);

       5、王磊著《深切怀念朱道南老师》。

搜集整理:秦利虎古峄地方文献馆

                   孙忠强委员工作室

                   图片来源网络 202212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道友少将:泗宿地区建武装
抗日战争时的胡大勋和运河支队
卧龙泉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抗日烈士纪念碑揭碑感言
八路军独立营营长叛变,将政委铁丝穿骨,吊于房梁残忍杀害
山东两万八路军,五千人由他整编而来,一参加八路军便是旅长!
此人独自拉起六千人的部队,一加入八路军就是旅长,可惜英年早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