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薛城文史★第十辑》入选作品(14)丨鲁南西仓大院简史之世家汇语

【编者按】《薛城文史》第十辑,以记述发生在薛城的事件和人物为主,涉及领域和内容不限,反映薛城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风土人情以及文化渊源。开设“古薛史话”、“往事钩沉”、“人物春秋”、“红色经典”、“城市记忆”、“记住乡愁”、“民风民俗”、“民族宗教”、“非遗传承”、“世家汇语”、“家乡味道”等栏目。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抢救、挖掘、收集、整理薛城的珍贵史料,做好《薛城文史》第十辑的征稿编辑出版工作,″是说新语'即日起陆续编发部分入选作品,以飨读者。″是说新语'继续欢迎社会各界赐稿,扫一扫下方二维码,按″栏目'投稿。——编者

作者:孙尚培【核心提示】孙家大院位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北的陶庄镇西仓村内,经文物部门考证为明末清初孙氏先人建造,距今已400余年,现村里人仍习惯称其为'孙家大院'。孙氏家族是当地大户,祖上曾在寿光县衙、孔府做官,后经商,开设多处当铺,发迹后不惜斥巨资营造宅第。孙氏家族宅第建筑占地100多亩,鼎盛时可与山西的乔家大院相媲美,属典型的北方套院式建筑,分为一、二、三进院,最后是堂楼。房屋整体布局严谨规整,房屋结构外形庄重大方,坚固耐用,院内形态各异的石雕、木雕、砖雕构思巧妙、刀工精细。在薛城区西北约三公里、津浦铁路线东500米,有一个名叫西仓的村庄,村内曾有一处占地规模约160亩的宏伟建筑群,当地人俗称为“孙家大院”。1952年,“孙家大院”收归国有,并在此办学。曾经的滕县二中、枣庄八中、薛城职业中专、枣庄十二中最初均诞生在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深宅大院中。一批批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向社会,成长为各行各业中的栋梁人才。曾经的雕梁画栋已变得色彩斑驳,只有那些令人惊叹的精美石雕砖雕,还在向人们诉说着它往昔的辉煌与风流。 【古滕皇殿孙氏后人世系支脉迁徙】明朝崇祯末年,沛县因黄河经年泛滥常遭水灾,又恰逢运河两岸遭受不名瘟疫达10年之久,人民生计艰难困苦,沛县孙瓦房人孙士恒迫于生计,遂“一挑两篓'前去薛城皇殿村投奔叔父孙文宇,孙文宇何时定居皇殿村不可考,他家境殷实有良田300亩,但没有儿孙可传承宗嗣,遂决定把家产传于侄子孙士恒。还有一种最新根据《滕县志》、《太谷县志》、太谷县范村的孙氏族谱考证的山西省太谷县范村贡生孙重光(明末崇祯11年~16年滕县县丞)为一世祖说(有多项证据但未能最终确证:疑皇殿孙一世祖孙崇光即为孙重光,孙文宇即是孙重学)。孙士恒有两子:长子孙怀璞,次子孙涵。孙涵天资聪颖,考取为县庠生,因成绩优异被以岁贡生举荐到北京国子监就读,于清康熙年间拣选为山东青州府寿光县训导,著有贤名,宦绩载入县志,八十岁时仍著书讲学。孙怀璞有两子,长子孙方振(传至九世时系下绝嗣),次子孙克振(太学生),分家后后人散居于皇殿村西北、西桥村、微山县等地;孙涵也有两子,长子孙宜振(议叙县丞),次子孙德振(后人分居于薛城区河北庄村、前湾村、西托村、山亭张庄村),孙宜振有独子孙应兆(武翼都尉),孙应兆有四子:孙钊(昭武都尉)、孙鉴(布政司理问,西仓孙家大院奠基人)、孙铭(例贡生,昭武都尉)、孙铣(候选州同知、昭武都尉),自孙士恒迁皇殿村100年后,后人耕读不缀,家业丰殷,尤以孙钊孙鉴孙铭孙铣四兄弟后代人才辈出,与滕县八大家族、峄县四大家族、曲阜衍圣公府互相联姻,家族繁盛达200年之久。【家族财富与社会责任践行】 据1873年皇殿孙氏家谱记载,修谱所需资金以各宗支田契为准,每亩地出资16文铜钱,推算出当时全族共有土地26700亩,以孔庄村8世孙仲玺为例,其名下土地为1890亩,在有清一朝从300亩地肇始,家族资产得到了核裂变一样的剧增,特别在与滕县首富鲁景龙家族联姻后(前后5代历经130年,鲁景龙姑母嫁于孙长恩时,嫁妆中有一项即为5000亩

土地——1873年之后不涵盖于26700亩之中),西仓孙家大院宗支创办了票号生意、当铺生意等金融业务,财富积累的过程中,孙家历代先人均不做守财奴,而是积极的承担社会责任修桥、修路、修庙、修县志、赈灾救亡: ①明末一世孙文宇领袖组织队伍抗击土匪; ②三世孙涵修薛河上游之广济桥。 ③四世孙宜振修临城驿石道。乾隆壬申年(1752)大饥,临城邑明府设赈,孙宜振主持赈灾,宜振子孙应兆散尽家中余粮,又以市价于夏镇购粮继续赈济。 ④六世孙鉴、孙铭乾隆丙子年(1756)大饥,捐输粟数百石(一石120斤),“煮粥里门食饿者,道弃婴儿收养之”。 ⑤六世孙铣嘉庆甲戌年(1814)岁饥道殣相望,倾禀赈灾。首修皇殿村三官庙。 ⑥七世孙乐中携三子孙叔泰于道光庚午年(1850)主持重建西仓桥。 ⑦七世孙乐中1846年首出资助修道光版《滕县志》,修滕县文庙。 ⑧八世孙仲玺,咸丰癸丑年(1853)丁巳年(1857)大饥,孙仲玺输粟屡济全村,村无饿死者。 ⑨九世孙维翰孙维祺出资义修'枯骨墓',埋葬1865年清捻之战死者。 ⑩九世孙维祺再修皇殿村三官庙。 【孙鉴析箸入住西仓孙家大院】孙鉴从17岁开始,家中接连骤遇巨变。1763年,54岁的父亲孙应兆病逝;1765年,31岁的大哥孙钊英年早逝;1771年,81岁的祖父孙宜振病故。在这种情况下,孙鉴被迫与年幼的弟弟走上前台,成为家中的主事人,应对一切生计及社会交际。在孙氏兄弟的苦心经营下,1800年前后,孙家家业已巨富繁茂,孙鉴主持了兄弟四人的分家析箸,通过公平抓阄,孙鉴分得西仓村的宅院及田亩。西仓村独立门户(孙鉴时期)约从1710年开始,孙鉴的祖父孙宜振开始经营西仓产业。经过三代人的不懈努力,四兄弟分家析产时,西仓孙家大院已颇具规模。后由孙鉴儿孙们逐世经营修建,终成一方巨宅豪门。孙鉴的直系后裔子孙至今天约有一千余人,约占皇殿孙氏后裔的四分之一,今天看来可谓人财两旺,而事实上孙鉴直至50岁时一直为子嗣传承而烦恼,这是什么原由哪?原来,孙鉴的正妻叶夫人曾育有二子,长子孙履中少亡,次子孙朗中长年有痰疾卧床。当时人均寿命较短,何况次子又患有疾病,在此情况下,孙鉴在45岁那一年只得再娶侧室潘夫人。潘夫人生下一子孙惠中后不久,即不幸病故。偌大的家业,继承人却是一个身患疾病,一个年幼失母,孙鉴对此忧心忡忡,苦恼不已,万般无耐之下,叶夫人又为孙鉴纳了一房侧室:官桥轩辕庄败落地主轩辕利果之女,一位十七八岁知书达礼的少女。老夫少妻,民间多有传言生下的子嗣会很聪明,兼具父亲成熟的思想及母亲健康的体魄,果不其然,1796年轩辕氏生下一子孙本中。孙本中气宇深沉,喜怒不行于色,更是一位经商奇才。他12岁时即主持家族生意,8年时间将家产赚翻一倍。1798年,轩辕氏诞下孙鉴四子孙泽中。孙泽中一支经营家族中当铺生意约100年,家资巨富,直至民国年间军阀混战时才停业。孙泽中同时又是一位著名中医大夫及种牛痘专家。道光30年(1850年),孙泽中为父亲孙鉴、母亲叶氏、生母轩辕氏向朝廷请封布政司理问及安人,孙氏家族在家族资产及社会地位方面达到了一个高峰。1808年,操持一生的孙鉴在家中病逝,享年63岁。此时,他和轩辕氏的第三个幼子孙念中尚不满周岁。100多年后孙家大院的繁华及子孙瓜瓞绵绵的盛景,也许是他不曾预料的。 孙鉴死后并没有立即下葬,而是“厝"在家中后院一间闲房中,直至37年后方才入土下葬。这,又是一种什么风俗哪?清朝时民间非常重视下葬的风水宝地,认为祖先只有安葬于风水绝佳之地方能保佑子孙后代人财两旺,因此官宦巨贾之家必多方探秘到心仪的风水茔

地方才愿意下葬父母先人。在寻访到吉壤之前,只能把先人棺木暂存家中。而朝廷的态度则认为,久不下葬,不能使逝者入土为安即为不孝,与儒家传统文化不洽,因此诏令民间需在三年内下葬先人,否则家中子孙不准参加生员试、举人试,做官的亦要给予警诫。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民间多以"平厝"(在地上起坟)"浅厝"(浅埋地下),应付了之,并派人日夜值守,直至寻访到满意的吉壤后,再择吉日起出棺木下葬至茔地。孙鉴的儿子们重金礼聘南方风水先生寻访37年后,方选定吉壤下葬父母,由侄子孔乐中主写祭文《祭镜秋公文》,由姻亲黄来麟题写碑文、姻亲黄贻飞撰写墓志铭、姻亲侄孙女婿淄川训导廪贡生郭鑫书丹墓志铭并镌刻(今实物俱存)。【嘉庆道光咸丰时期:孙家大院盛极未衰】孙鉴故去后,孙家大院中他的5个儿子第一次经历分家析箸:四叔孙铣主持。长子孙朗中独得家产一半(长子、唯一嫡出,宗法应得一半),其余庶出4子惠中、本中、泽中、念中,共得另外50%的家产。孙氏兄弟五支后人在其后30多年中亦商亦官亦农兴盛发达,并继续扩大与滕县八大家族峄县四大族的联姻:孙佩璲(候选州同)娶高庙王家太学生王剑溪之女、孙佩珺(候选卫守备)娶柴里满家满德坤的侄女,孙佩珍娶同知鲁寨鲁臾馨之女,孙长恩娶鲁寨举人鲁芮元之女,其妹又嫁与举人鲁芮元四子鲁子桢(与鲁寨鲁家联姻五世近百年),孙永曜娶党村莘县教渝党延封之女,又与齐村崔家翰林崔广沅家多次联姻……1850年,孙鉴的侄子孙乐中总理倡修建西仓桥:西仓桥是南北古官道的咽喉要道,称其九省道衢,从唐朝以来历次重修,1850年时已塌圮严重影响南北的交通的顺畅,滕令王政先曾设立公局筹资预算需26000两白银,孙乐中会同薛献素、王继宗商议后,向王政建议撒去公局,改由孙家薛家王家三家为首设立私局自筹资金,重建一座新的西桑桥(清时称谓),县令同意后三家共筹得13000两白银,从不远的千山开采青石灰石,从南方购买建桥基的沙条木(枯水期依然可见纵横排列齐整的沙木桥基),七个月后一座崭新雄伟的四孔石桥即雄据在蟠龙河上,今天我们看到的西仓古桥基本保持了95%的建时原貌,桥头曾有石碑记载:“皇殿村孙君乐中实首其事,滕南65里有西桑者,九省通衢,南北往来如履坦途。”1861年捻军攻进鲁南滕县、峄县,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及社会震荡,孙家大院也第一次经历了兵灾的洗劫:西仓族人在孙佩珺带领下向微山湖中逃难,兵荒马乱中家主孙佩珺遭遇大股土匪并被绑架而去,辛酉之乱捻军退走后,孙家以五十匹马的赎金赎回孙佩珺。府内财物为捻军劫掠一空。1865年4月,捻军再次北上,山东济南布政司丁宝桢率清军于西仓桥阻击捻军北上,此次战斗惨烈,清军都司杨西林、总兵郭占鳌战死,清军大败,孙鉴侄子孙乐中后人孙维翰、孙维祺率皇殿寨寨兵上千人杀入战场,救出丁宝桢退入皇殿寨坚守一夜击退捻军,僧格林沁率军前来救援丁宝桢,临走留下大白龙炮、小白龙炮各一台镇守皇殿寨,此两门铁炮据孙维翰后人说埋于他家院落中,丁宝桢任山东省巡抚时从济南数次来信招孙维翰兄弟前去任职,以报救命之恩,被婉拒,丁宝祯曾把其手上佩戴的一串玛瑙手链留于孙家为信物,其数次信札被毁于文革之中。1866年3月8日,曾国藩从徐州出发一路北上军事调研平捻之策,这一天天晚无可住之地,遂与当日至孙家大院住宿,孙家主要人物孙泽中、孙佩珺、孙佩珏接待了曾国藩,后来也留下了一些有关的家族传说(据曾国藩日记记载确曾夜宿孙家大院)。1903年的腊月寒冬连续几天的暴雪袭来,阻挡住了清兵部左侍郎李昭炜的北去归程:老家安徽婺源李坑的进士李昭炜前去江西主持1900年庚子科(庚子事变耽误了一次乡试)和1903年癸卯科并科乡试,也许连主考官都没有想到的是,这是中国封建社会1400年科举考试的最后一次乡试。李侍郎一行被大风雪阻挡在了西仓桥,无奈之下到大院求援求宿,大院主人孙长恩(奉正大夫)热情的接待了李侍郎,谈到了滕县籍进士高熙喆,乃曾是李在翰林院的同事,恰巧高翰林也是孙家的姻亲(五年之后孙长恩去逝,墓志铭即为高熙喆撰写),

宾主相谈甚欢,宦海生涯沉浮多年的李侍郎难得如此空闲下来悠游雪景,半月之后雪融才辞别大院北上,不久,李昭炜即接任北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图书馆第一任馆长。【烽火岁月:滕县保卫战指挥部、抗日先锋孙延厚】民国以降,孙家大院虽频遭匪患兵祸,但依旧在本地区保持着影响力:曾经的廪贡生孙永曜成了民国滕县第九区的区长,他的堂兄孙永昭从曲阜林庙守卫司(四品)退养后,成为临城寨的寨主和民国滕县财政局的负责人之一,他的次子孙延洞任张汪乡乡长、柴胡店乡乡长,四子孙延恺入黄埔军校学习,其堂侄孙延厚当选滕县参议员,并在抗战时组织自卫团与日军长期作战。1938年2月川军孙震部驻防滕县,打响了台儿庄大战的前哨战役———滕县保卫战,据川军后人传言,孙震的战役指挥部或实际设在孙家大院,曾经大院的后人孙思淘老师说西仓驻守过川军(1938年1月刘湘病死、孙震接替军长)的部队,1938年他15岁在滕县上学因战乱回老家西仓,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大院门前的路上挤满了负载辎重的骡马和军队,说是川军刘湘的部队。滕县城失守后,西仓村及皇殿村等处的孙氏族人避难到今山亭区西集镇张庄村,孙延厚目睹了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万分痛恨,他自筹资金秘密组建了滕县第三自卫团并任团长,孙永珂任副团长,与抗日英雄董尧卿、王首银运筹密室共同打击日伪军,因解救抗日志士狄庆池、宋医生等与日本人周旋交涉几曾入狱遇害,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常常食宿于其内宅,毁家抗日九死不悔!抗战胜利后,1947年国民党溃退前县长代九峰欲疯狂增设苛捐杂税,孙延厚联名众参议员愤起弹骇代九峰之暴行,使代之谋划落空。【民国大院轶闻奇事】(一)1900年左右,大院四房泽中支长孙永锜迎娶了一位传奇女子———峄县四大家族官地宋家名医宋学恕的女儿,此女通晓英文、数学、周易、中医,然命途多舛,嫁来仅一个月,丈夫永锜便病亡,也许是封建的思想太顽强,也许是对未来生活的绝望,守灵之夜宋氏用剪刀刺向自己的腹部自杀,但被早有准备的家人发现,怎么救治这位可怜的少女哪?年少的大院灵魂人物,她的从堂夫弟廪贡生孙永曜(鲁景龙的姑表弟)站了出来,果断命令先不许拔掉剪刀,令下人速速杀一只母鸡,拔过毛后取好大片新鲜的鸡皮,拔掉剪刀迅速用鸡皮封到伤口处,再包扎止血,这是什么神操作呢!?———不拔剪刀今天都知道是正确的操作,用新鲜鸡皮敷伤口,难道新鲜鸡皮有杀菌消炎的作用?神奇的是,几天之后宋氏的伤口竟然逐渐好了起来并最终康复,经历过一次生死的宋大奶奶决定要过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在大院内部她开办了一个女子学堂,不管是自己族家的女孩、佣人家的女儿、村里愿意上学的女孩,都可以免费来上学,她教她们国文、数学、英语,寄托上她无尽的人生心愿,一直到她建国前去世,解放后薛城区一大批的女干部都曾是她女子学校的学生,冥冥之中孙家大院的归宿就是一所所教书育人的学校,而最初的因缘际会竟还是令人尊敬的宋大奶奶的女子学堂……(二)生活优渥的大院本中支长房永昶出生了一个孙女,奇怪的是这个小婴儿自一岁会说话后,即说她不是这里的人,她的前生是河北沧州的一个吴姓生意人,在行走江湖做生意途中被人谋财害命,在阴世被问及来生愿望时,他说希望托生在富绅家庭一生吃穿不愁,长大后她身材魁梧女生男像,家中的人不相信小女孩整天的胡言乱语,托路过沧州的生意人去打听是否有此吴姓遇害生意人,不久后从沧州回来的人心有余悸的说,真的有此人此事,而且她魁梧的身貌也特别像!从此后,她在众人眼中成为颇通神灵的人,如邻居丢了鸡跑了羊等事,均去求她卜一下去何处才可找到,按她的提示还挺灵验多数可找到失物,她从不收钱和东西(她是地主的女儿不缺钱,她的一个姑姑出嫁时的嫁妆是80亩土地),周易卜算是她的一个小爱好,不以此谋生计,出嫁后的她在婆家过的顺风顺水吃穿不愁,直至89岁高龄无疾而终,只是,这个今生得偿所愿的故事会有人相信吗?

【蜕变学校:贡献教育人才毕业学生万人】1948年,二十多名受过教育的孙家子弟被集中在临城和众多学生一起被国民党军队要求南下,未及开拨即被解放军部队拦下,留下来的孙家子弟大多成为教师并在大院学校中任教。孙家大院从1952年起成为众多学校的创办地:滕县二中、枣庄八中、枣庄十二中、薛城区职业中专、西仓小学。方圆十几里内,有的人是一家三代、甚至全家人都是所这所大院毕业走向社会,开启人生的旅程,因此孙家大院做为一所学校的存在,在当地是影响深远的。曾经的学校大院堂楼后,有一个上课用的"钟",其实是一个硕大的炮弹空壳,当他的钟声敲响时,千米外都响彻空中,上课预备铃声响时,外村远一些来晚的学生会小跑或快跑,像晨钟暮鼓催人警醒与奋进。大院里也曾有一棵300多年的茶花树,花开时香飘整个学校校园内,在一个冬天,却被一位老师误认为是枯树,被悲剧砍伐成了火炉的木材……面对这一切的无奈,一位曾在大院度过童年的孙家后人孙思海老师站了出来,退休的他义务保护起大院免受更多的伤害,他写资料、义务讲解、向社会上级呼吁、向家族呐喊:保护这处珍贵的历史建筑!多年后他也被新闻媒体称为"孙家大院最后的守护人",因为他多年的奔走呼吁,孙家大院才陆续成为薛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枣庄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请成为省保文物单位的过程中。因为办学改成教室、办公室的需要,大院的房子进行大量的改造适合教学,2014年孙家大院后人企业家孙汉杰捐资300余万元,对孙家大院的古建筑进行部分修复,2020年在市级文保资金的支持下,又对大院的西客厅进行完整的修缮,初步恢复了原有的风貌,相信在未来不远,孙家大院一定会破茧重生,把它曾经最壮观雄浑的风采展现给世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走蟠龙河】这座有着400年历史的乡村大宅院,竟然是枣庄八中的诞生地!
一派胡言:臆造“薛县”与“薛城”!
古邑薛城街貌一瞥
续谱记
韩城篇:柳枝村关帝庙、木牌坊、望春楼
【组图】大红灯笼高高挂 白石村里喜洋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