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薛城文史★第十辑》入选作品(11)丨薛国故城之古薛史话

【编者按】

《薛城文史》第十辑,以记述发生在薛城的事件和人物为主,涉及领域和内容不限,反映薛城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风土人情以及文化渊源。开设“古薛史话”、“往事钩沉”、“人物春秋”、“红色经典”、“城市记忆”、“记住乡愁”、“民风民俗”、“民族宗教”、“非遗传承”、“世家汇语”、“家乡味道”等栏目。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抢救、挖掘、收集、整理薛城的珍贵史料,做好《薛城文史》第十辑的征稿编辑出版工作,″是说新语'即日起陆续编发部分入选作品,以飨读者。″是说新语'继续欢迎社会各界赐稿,扫一扫下方二维码,按″栏目'投稿。

——编者


作者:褚福平

薛国故城位于滕州市南部,战国时期为孟尝君父子的封邑,是当时仅次临淄、曲阜,拥有六万余居家的东方大城,也是国内保存完好的古代城池之一,1988年薛国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傍薛国故城而居,小时候常常到此玩耍。

少年不知愁滋味。我们在这已是“城中百亩春田平”的故城里,采摘湛绿叶,黄花朵的猫眼稞,跳爬上颓废的古城墙,唱那句“猫眼稞,抹眼皮,一眼望到天安门……”的儿歌。 当真涂抹上,两眼肿得小灯笼一般,瞧不见回转家的田路。及至长大读史,方知,这片城迹迤逦起伏,隐约着恢弘气势之地,乃是战国时期有“六万余居家” ,繁华一时的孟尝君父子的受封地——薛邑。

有幸生于斯,长于斯。当我们游走于缀满紫白色梧桐花的村舍,歆享着欢乐承平的时光,应当知薛之渊源、历史在此的积淀,才能有做薛人的厚重与底蕴。暇时,觅地方志,查找古史籍,反复读之、思之,又生出许多赞叹、感慨;再不止一次地来到这里,徜徉在旷野的风中,已有了面色的严肃,脚步的凝重。风掠过衰草,撞向混沌色的古城墙,发出苍凉的声音,仿佛历史沙哑的喉咙一般,诉说着两千多年前在此演义的峥嵘与沧桑。

诸侯争雄的战国时期,田文继承其父靖郭君田婴的封爵,食薛邑、称薛公,是为孟尝君。《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论及孟尝君的“好客养士”,可谓旷古绝世,却也颇费了一番周折:待客夜食起风波;三善冯谖要耐心;以至到对食客们“献遗其亲戚”。用心良苦之极。正是孟尝君虚己求贤的做法和知人善用的卓越才智,于权力的更迭异常频繁,利益的分割瞬息万变的战国末年,显露出非凡的凝聚天下士子之心的人格魅力,“养士三千客”,形成了庞大的个人集团,赢得了贤能的美名,列战国著名四公子之一。曾先后执掌秦、齐、魏三国相印,叱咤风云于一世,在战国史中写下了绚丽的一页。       

物竞天择,道的是自然的规律;厚德载物,否定的是武力的杀戮。在薛地孟尝君以德服人,行义于民的故事至今流传。其中门客冯谖在薛邑“焚债券市义”,顺乎了民意,应是孟尝君个人集团“治民以义为本”之想极致的发挥。当孟尝君威权震主,被齐闵王罢免了相位,无奈地返归薛邑时,“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终日。”(史记:孟尝君列传)民心所仰,是薛邑稳定立存和发展的基石。从史学家考证看,存在于我国历史上长达两千多年之久的薛国,在孟尝君治薛期间,乃是最发达,最辉煌的时期。孟尝君着意于薛邑的经营,增修城垣周长达二十八里,城墙宽厚、高耸,城内街道纵横,殿舍宏伟、殿堂林立,商贾云集,成为当时仅次临淄、曲阜的东方大城。


每每临读古史籍,常常为孟尝君及门客们周旋于诸侯各国,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经历,审时度势,正确、机智地抉择而赞叹。然而,孟尝君死后,“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 留下了“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令人遗憾的结局。望故城东北隅,原有两个高大土丘,其一就是孟尝君的墓葬地,成就了千古功名之躯,又滋养了这方黄土。后来,随着朝代的更迭,隶属的变化,薛邑逐渐走向衰落,到南北朝时期这里从此荒废不复为城。现存的薛国故城仍是我国保存完好的古代城池之一,一九八八年薛国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城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平面呈不规则方形,周长为10615米,城墙逶迤起伏,有城门5座,南面2座,其它三面各一座;内城在大城的东南隅,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周长2750米。故城中央有一村名皇殿岗,地势梢高出四周,多出“千秋万岁”卷云瓦当和铜兵器,相传是薛国君主宫室基址。

“薛城惆怅望,粉堞尽丘墟。古道无人寄,荒郊古墓余。雍琴空泪注,冯铗更焉如……。”吟诵古人诗句,心底会涌起丝丝隐隐的悲怆之感。试想,薛山在,薛水流,而战国的薛邑以及“养士三千客”的孟尝君,惟余衰草掩映的旧城墙,古槐下的荒冢,印证往事于岁月的风雨中,供人凭吊,发幽幽地思古之感。薛邑的迅速灭亡,究其责任,史学界颇有争议,执薛邑牛耳的孟尝君其一生的作为也自有其历史局限性的一面。然而,好客养士,知人善用,治民以义为本,勇于进取,建功立业,无疑是他一生的主流。以古鉴今,当明兴衰之事。细细阅览古史籍,再身临故城之地,解读残存千古的物证,于寂寥的旷野中,定能汲取到深深的哲理。薛邑的兴灭,本身体现了一种思辨,它用一种衰落的苍凉无言地昭示着历史固有的规律。


离家远行,在异地奔波于生活,相违久了。看一个凉爽的秋日,我又走回了位于薛北滕南的故城址。沿行路的方便先去了孟尝君的土丘冢。愕然的是,记忆中之处已建有一座题有“孟尝君陵园”的小庭院。扣门良久,走出一位老者,自报姓狄,守陵园的。打听孟尝君的墓地,老者引我到陵园后院。后院,逼仄空间有两个砖砌的土堆,小巧精致。土堆前立有今人题写碑文的墓碑,左首:靖郭君田婴之墓,右边:孟尝君田文之墓。迷惑中又打听曾有的那两个高大的土丘冢处。老者坦言建陵园时资金拮据,才成现在局促的模样。边说老者又引我到了陵园外西侧,指着一个陡深的洼处告诉我,这原是孟尝君的墓葬处。对这令人啼笑皆非的改造,已是远行的我只能哑然无语。时令正值秋分,田地秋禾刈尽,新犁起褐黄土色,四下环顾已难寻自然的青葱,于是,我从田埂边捡起一枝带果实球的蒲公英,插向洼处的沿边,以示对远在战国这位先人的祭奠之意。回首间,忽来一阵秋风飒飒,吹开蒲公英果,扬起一片雪白的绒絮,弥漫于洼处且渐飘渐落,恰似我满腔怀古的情思浮荡于此,浮荡中糅有一丝的惆怅与失落。                           

告别了老者,又移步西南行。澄明秋空下,绵延起伏的古城墙喧染着恢宏的气势扑入眼帘,这是古城的南城墙,儿时从尤楼村多到此玩耍,城墙长约数里,由于自然的剥蚀和人为取土的摧残,呈时断时续状,现存城垣高出地面4--7米,底部宽20至30米,夯层厚19--22厘米,夯窝直径6--7厘米,那依附上下的杂草、野藤正萎黄枯去,装点了这千古文明的遗存,浑朴苍凉。蹀躞故城址,逾千年而回眸,耽想中自有历史于此的荣耀和那演义在战国风云里传奇的故事,冯谖弹铗而吟的潇洒之气和雍门周鼓琴而歌的撼人之乐飘向了那里?“其质朴怀义,类鲁;其宽缓阔大,似齐;其轻剽任气,俏楚。”薛邑人的遗风还在吗?浓浓秋意里,与历史的对视中,心底萌发出自我的叩问,这纵八里,横八里的古城廓里湮灭了多少今人应该承继的人文传统呵!在故城东,原有南北驿道,沿此道曾走来了唐朝的张九龄、明朝的王世祯等历朝历代众多的士人墨客。他们瞻仰故城,忆昔日薛邑的辉煌,人物的壮丽,感遇万千,或吟或赋,留下了追思的篇章,隆重了故城这份古遗产的人文份量。最值得追忆的是:二千一百多年前,一个春和景明的日子,沿官道走来了一位气宇磊落的书生,他肩束书袋、长剑,手挽马缰,进南门出东门,又在城内盘桓数日,访访谈谈,似有所寻。这位书生就是仗剑游国的司马迁。后来,司马迁在《史记:孟尝君列传》中针对孟尝君的养士,留下了“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明不虚矣”的考证之语。太史公的如椽之笔对孟尝君是赞许得,作为薛国的今人也深感荣耀了!因而,在与时俱进,打造首善之区薛城的今天,倍觉肩上的担子又沉重了许多……

观览故城址,没有也无法设置任何界定范围之物,地方政府只在道道断口处竖起一块块标明故城址和禁止取土的水泥方牌。保护薛国故城惟有靠人们公德意识的增强,内心对古文化遗产的珍爱与敬意。我们守望这块滋养我们的故土,这也将是我们终老的家园。在建设美丽乡村的今天,更应该注重对文化文明遗存的保护、发掘与继承,以淳化民风,启迪后人,增强人们对家乡的挚爱。

在秋色朦胧之中,我走出了故城址。二千二百多年后的回眸,心中又留有份牵挂,更蕴含有我对家乡的忠诚和美好的祈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魏灭薛:天下知有薛不知有齐
民俗文化探讨:薛国故城与之相关成语典故的始末
秦时汉初的“薛郡府”治于薛县,而不是治于鲁县 [喜上眉梢/2013 10 21]
任姓薛国
山东滕州薛国故城,保存完整先秦古城,奚仲封地,田婴筑,孟尝君
孟子他说-50、积德行善,听天由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