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往事(之一):故乡的雪柳树

雪柳树寄寓着一个母亲的美好希望,但它究竟长什么样,我至今也没有见过。雪柳树只在母亲的童谣里,在我的记忆中。那是母亲常常哼唱的一个催眠曲,我在母亲轻柔的旋律中进入梦乡。
少小离家,故乡淡远如一幅画。雪柳树就在画中,就在我的梦里。这幅画在我的想象中不断鲜活,构成了我来自于童年的记忆,温暖如一缕剪剪的春风,春潮一般荡漾在我的心里。不过,雪柳树此刻已经幻化为丝丝垂柳,它虽然不是一树花开,不是一团锦簇,但却又美如一首歌。
我的故乡在苏北地区一个偏僻的乡村,这里自古以来就处于齐国和楚国的交界地带,战火硝烟的味道实在是太浓厚了,好像从秦汉刘邦斩蛇起事时起,一直弥漫到公元一九三八年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以及新中国建立前夕的淮海决战,这里都是主要战场。
但是,我们的村庄却很奇怪,似乎与战火和硝烟隔离得很远很远似的,叫做西佛房头村。咋听起来有点拗口,但是仔细品一品,扑面而来的却是佛禅的意味,浓郁袭人。可能是浸润这里时间太久的缘故,我的心灵深处总有一些悲天悯人的情怀,现在看来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们村子的东北角有一座并不高大的山丘,叫做张山。这张山在古代的时候叫做斋山,山上松柏遍野。据我们村里的老人说,张山的南坡早年是一座寺庙,禅房连片,高大巍峨,大约有一百多间。寺庙院落的前面,在大门的东西两端建有大量的佛房供僧人居住。寺庙里僧侣如云,终日香火缭绕。于是,在佛房东面的村庄就叫东佛房头村,而我们村在佛房的西边,则是西佛房头村。
为了追寻源头,我查阅了当地的志书,在志书里寻找历史遗留的痕迹。
我们村子在京杭大运河南边的燕子埠镇,这个镇子从上个世纪八十年就开始了志书的编撰,几经修改,虽已定稿,但至今还没有出版。极为巧合的是,我居然找到了这部尚未出版的燕子埠镇志的复印件。这部志书里记载,张山在古代的确叫做斋山,大约就是寺庙耸立在山南坡的缘故。南朝梁武帝萧衍时期,崇奉佛教达到痴迷的程度,全国佛教盛行,佛寺不可胜计。仅仅是在燕子埠方圆十几公里的范围之内,就有斋山寺、韩佛寺、藏梅寺、金毛寺、寨山寺等五大寺庙。而在这些寺庙中,韩佛寺是最大的。据在寺庙遗址发掘出来的碑文记载,“韩佛寺基南北长六里,东西宽三里。每当夜晚关门,总得骑马而行,否则黑也”。斋山寺则次之,规模虽不是最大的,但香火却极为旺盛。可惜的是,今天已经不见了往昔的盛景,仅仅留存一些残垣断石,还在提醒我们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杜牧曾经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发出了一声历史的叹息。
但在我的记忆里,山上从来都没有过佛房,也没有寺庙,所能看到的仅仅是佛寺的断壁残垣,在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山上松柏翠绿,树下铺满厚厚的落叶,拨开覆盖的落叶,经常可发现石板砌的古代墓穴。墓穴很多,有些一座紧挨着一座,排列齐整,几乎没有泥土覆盖,最多就是乱石和飘落的松柏枝叶。翻开乱石和松针,就可以看到石板扣成的长方形石匣。墓穴十之八九都被翻开过,里面空空荡荡的。早一些时候还有人在墓穴里捡到过铜镜以及青铜短剑之类的兵器。到了我们少年那个时期,就没有这个幸运了,但在墓穴周围偶尔还可以捡到青铜的箭簇。箭簇虽不锋利,但依然棱角分明。老年人说,薛礼征东的时候曾经在这里驻留过,死亡的士兵被就地掩埋了,于是就留下了这许许多多石板结构的墓穴。
薛礼就是大唐王朝著名的大将薛仁贵。薛仁贵早年家境贫寒,后来投身军旅,建功立业。据史料记载,唐朝初年朝廷确实讨伐过辽东,也就是家乡老年人所说的征东。大唐王朝联合新罗,征讨百济、高句丽时,薛仁贵屡立战功,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后来被擢拔为右军中郎将,镇守玄武门。
但是,薛礼征东的故事演绎的成分太多,至于驻留斋山,只能是传说了。然而,究竟是何等惨烈的战事,才能造成如此大量的死亡,我们就无法考证了,就让薛礼征东的传说流传在民间、流传在历史上吧。此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诗句是最好的注解。
来自家乡的记忆最初是模糊的,回放的时间长了也就慢慢清晰起来。

记的那是初秋时节,在老家北面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我坐在花生地里,面前是一把刚刚拔出来的花生。翠绿的叶子,白花花的果子,至今记忆犹新。我摘了一颗花生,连同泥土放到嘴里。说是花生还不确切,应当叫作花生胖子,这是我们老家的通俗说法。花生白胖胖的,还没有成熟。此时我不哭不闹,静静地坐在田野里。这时大概是上午吧,阳光照射在我身上,暖洋洋的,这种温暖的感觉从那时起一直绵延到了今天,好温馨的一个画面。
这是我来自于童年时期最早的记忆,就像是一张黑白底片,烙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不知道自己这时的年龄有多大,只是记得还在蹒跚学步阶段。因为刚刚经历过三年的自然灾害,那时的营养极度缺乏,儿童的发育普遍较晚,如果以此作为推测年龄的依据,恐怕就要失真了。
我为什么这样孤零零的坐在田野里?我的父母到哪里去了?失去父母的护佑,我或许嚎啕大哭过,或许声嘶力竭地呼救过,但一切都是枉然的。柔弱无助的我,只有等待命运的安排,坦然接受一切。于是,在我最初的记忆中,剩下的就是挣扎之后,安静地面对眼前的一切了,幼小的我好像已经洞悉了世间的风云变幻。
人生大抵如此:在一棵参天大树上,我们如叶片上的一粒粒尘埃,起起伏伏,飘飘落落,自有它的归宿。我们无力主导未来,更难以左右生死,有的时候唯有无为,平静地面对人生的风雨,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是谁把我放在田野里一走了之?我努力回忆了多时,出现的却是姐姐的形象。我不知道父母去了哪里,为什么是姐姐负责看护我,而她又为什么将我随意丢在这茫茫旷野里。我猜测,她或许要到乡里办什么急事,而又背不动我,就把我放在我家北湖的自留地里,顺手拔了一些花生放在我的面前,任凭我挣扎、哭闹吧。
安静之后,我似乎环顾了一下周围的世界,好像也感到了陌生,也感到了不安。但是,我别无选择。这个时候还不是忙碌的秋收时节,空阔的田野里寂寥异常,在铺天盖地的花生叶子的世界里,我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醒来的时候才发现地里长着一棵高大的柳树,轻柔的柳条随风飘扬,好像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在不远处抚慰着柔弱的我,生怕受到什么伤害。处在那个年龄阶段,我的大脑里还没有那些传统的色彩,犹如赤子,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也有妖魔鬼怪之类的东西。田野里虽然空旷,但由于我的脑海里一片纯净,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了。秋风掠过,花生叶子沙沙作响,秋虫也聒噪起来。除了孤苦无依,我没有任何恐惧的感觉。

伴随着这个场景的出现,一个熟悉的旋律响了起来,那是母亲经常在我的耳边哼唱的那首童谣。母亲的音容笑貌至今还在我眼前闪现,她那温婉的声音也不断在我脑海里回响:
雪柳雪柳树
你在哪儿住
我在黄瓜园里住
黄瓜老了
骑着白马跑了——
音乐的旋律到这里突然停止了,就像是热播的流行歌曲突遇断电,戛然而止,但却余音袅袅。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刻,母亲的雪柳树与我眼前的那棵垂柳,在我的心中合成了一个完美的形象。这首童谣在我老家或许依然还在传唱,但对于我来说已经太遥远了。
此时应当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个秋天,那是刚刚摆脱饥饿的年代——不知到是什么原因,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从来就没有饥饿的痕迹,而最初的记忆还与吃有关,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好的兆头。
记得过午的时候,姐姐匆匆赶来了,她看到我安静地坐在原来的地方并未远离,显得很是开心。她拿出半块锅饼给我,算是奖赏吧。锅饼是长方形的那种,烤得焦黄,上面撒了一些芝麻,很具地方特色。这种美食在那个年代应当不很常见,极有诱惑力,于是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十几年之后,当我为了找寻一条出路,投奔远在大漠边塞的姐姐,就这个记忆询问她时,她说,那个时代留给她的只是一片模糊的苦难,具体的细节已经难以回顾了。但是,老家北面的自留地,那一片花生的葱郁,她都还记得。还有地里的那棵柳树,细长的枝条至今还飞扬在她心中。她轻声哼起了那首古老的童谣,在姐姐的歌声中,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当时父母去了哪里?她又为什么抛下我独自离开?对于这一切疑问,她一片茫然。
来自于故乡的雪柳树,成为了一个温暖的象征,就这样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题诗||变了
那些年的雪……  方先舫
梦回童年
故乡的雪,是藏在心中的记忆
【渌水投稿】薛颖珊 | 《长在心里的故乡苔》
故乡的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