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辉煌,在进与退之间
人生的辉煌往往就在进与退之间。进和退,方向不同,结局各异,要么走向辉煌,反之则是毁灭。而在情势急迫的情况下,间不容发,没有思考的余地。此刻,瞬间就是永恒。然而,在进和退的紧急关头,却有人徘徊,有人不舍,也有人依旧壮志凌云。于是,就有了千姿百态的人生。因此可以说,辉煌在进与退之间!
大汉王朝建立之初,汉高祖刘邦曾经感慨地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不绝于粮道,我远远不如萧何;如果说要领兵百万,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就不如韩信了。他的这一番话既有感慨,也有炫耀的意味。但是,如若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他那大风起兮的气势,其高超的驭人之术的确令人叹为观止!
刘邦这一番感慨,足以看出其君临天下、俯瞰环宇之势,一个王者的心态袒露无遗。这是一个逐鹿中原,完胜对手的王者发出的千年喟叹。在这一声喟叹中,一个拥有四百多年江山的大汉王朝,从这里起航,开始了辉煌之旅。
享有汉初三杰美誉的张良、萧何、韩信,在这耀眼光环的照耀下,其人生达到了顶峰。在此之后,三人的落差渐次拉开,而这个差距就是生和死。究其原因,其实就在进与退的选择上。他们的辉煌或毁灭,都在进与退的权衡中,在决策思维形成的一念之间。因为,一场诛杀功臣的血雨腥风,将要在这个王朝的上空拉开序幕。
张良的故事一直带有一些神话的色彩,这也是历代传奇人物身上所必有的光环。张良的传奇源起于下邳那座桥上,以及那部承载了汉家江山的天书。
张良是韩国贵族出身,在秦灭六国的铁骑下,韩国不堪一击,灰飞烟灭。随着国破家亡,张良的贵族梦也碎了。在博浪沙,他为报仇而逞一时之勇,刹那间的奋力一击,却从此改变了命运。他亡命天涯,来到了下邳。隐士黄石公像是在这里等候他多年了,只为磨去他的棱角,增强其隐忍的心性,于是就有了那一段神奇的历史传说。张良一部天书在手,从此运筹帷幄,助力大汉建立,功成名就!
汉王朝初建,刘邦论功行赏,将齐地三万户食邑封给了张良。张良清醒地认识到,他的人生的辉煌已达极顶,隐退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十几年的运筹帷幄,他深知刘邦此时在想什么,他选择了拒绝。他的理由几乎无懈可击。他说,当年破家为国,从此就不再羡慕荣华富贵了。如今,幸赖皇上的知遇之恩,灭国的仇恨已报,从而也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人生,此生无憾了。于是,他自请隐退,回归自然,在黄老之术的研修中颐养天年。因此,张良完美地躲过了那一场残酷的诛杀,得以终老天年。在“汉初三杰”中,这是一场最为精美的操作。张良死后被谥为文成侯,其耀眼的光辉一直闪耀到今天。
如果把萧何与张良放在一起对比,或以为逊色了一些。其实,萧何的人生智慧,丝毫不比张良差。萧何在大汉政权建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列为第一功臣,身居相国要位,耀眼的光芒超过了张良。在刘邦剪灭异性王的那一段血腥岁月里,他深谙帝王心理,也深知进退的奥妙。他将放弃和退守就是人生辉煌的感悟,发挥到了极限。虽然如此,他也仅仅是侥幸逃生。
萧何是丰邑人,也就是今天的丰县,与沛邑的刘邦是邻居,在沛邑当一个小小的县吏。当秦末风起云涌之时,他与时任泗水亭长的刘邦审时度势,举兵反秦。萧何精通历代律令,对秦朝的政权运作模式了然于胸,对于乡间百姓的疾苦更是体察入微。因此在灭秦之战乃至楚汉战争中,无论是镇守疆土、安抚百姓,还是筹集粮草、征集兵员,他都能驾轻就熟。同时,他还有一双伯乐的慧眼。
楚汉相争,项强刘弱,胜利的天平似乎将倒向项羽的一边。也许就是有了韩信的及时加入,局势才发生逆转,刘邦最终取得胜利。而发现韩信的伯乐,就是萧何。
韩信在离开项羽的阵营,投奔刘邦的那一段日子里,依然过得寂寞而孤独,他天才般的军事能力无人能识。机缘巧合的是,他仅仅与萧何有一面之交,就被辨识出英雄本色。于是,萧何对他鼎力推荐。刘邦初始的时候也是没有重视,一波三折,也就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传奇故事。在这个神奇的历史交汇点上,是大汉之幸,也是韩信之幸。历史选择了韩信,留给他一个庞大的战场,使其军事才能挥洒自如,从而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段奇迹。韩信最终以弱胜强,迫使项羽自刎垓下。
萧何在大汉政权建立的时候,就位极人臣,在民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萧何已经看到了兔死狗烹的未来,意识到自己危如累卵。此时,他果断放弃万贯家产,将所有的财富都送给了朝廷,名义上说是赞助军需,其实就是在自我削弱。萧何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自然深知财富的力量。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是动乱之源,就是点燃野心的那一束火种。但是,萧何还是觉得有所欠缺,尚不足以自保。他意识到自己在关中地区经营十几年,在民众中逐渐聚集起来的崇高威望,已经是一桩危险的事情了。萧何灵光一闪,就有了主意,那就是自毁清名。他指使家臣强行低价购买民众的土地、房屋,价值数千万之巨。
刘邦在评定黥布的叛乱,班师回朝的途中,老百姓纷纷拦路告状,说萧相国强占民产,为自己牟利。刘邦回到宫中,召来萧何,把那些告状的信件交给他,微笑着说,萧相国啊,你自己去向民众谢罪吧!说这些话的时候,刘邦面带微笑,心里无比高兴。贪腐对于他来说并不可怕,他担心的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枭雄。
萧何醒悟及时,为了保全自身可谓费尽心机。但即便如此,他也曾命悬一线,因为“算计皇家的上林苑”被刘邦投进监狱,险遭杀戮。萧何侥幸过关,后来被谥为文终候。

反观韩信,在进和退的选择上,则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本来应该选择进取的时候,他却选择了退守;而时机失去,他竟然野心勃勃,把退守当成了进取,一生的辉煌毁于一旦。
韩信幼年家贫,少读兵书,为他以后博取功名,创造辉煌打下了根基。他志向远大,即使就食漂母,即使受辱胯下,仍然不堕青云之志,这是他难能可贵的品质。在那一场波澜壮阔的秦末革命浪潮中,他看到了历史机遇,因此毫不犹豫地投入到项梁的麾下,继而项羽。然而,他的英雄之路走得坎坷、崎岖,项羽没有给他脱颖而出的机会,好的谋略从来就没有被采纳过。岁月蹉跎,等来了楚汉相争。在楚汉战争的风云中,他才好像悟到了什么。大秦帝国覆亡后的那一特殊阶段,是政治上的空窗期,能否创造出辉煌的人生,跟随谁才是最为关键的。处于人生低潮时期的韩信,思维还比较活跃,对项羽的贵族气质和刘邦的平民意识,进行了比较研究,也有了自己深刻的见解。两相对比,他品味出了差距。他意识到,刘邦虽是一个草莽英雄,但他身上那一闪而过的帝王气象,是项羽所不具备的。具体到细节上,就是品质和胸怀。拔山之力,在博大的胸怀面前,战争的胜和负就很好预判了。他果断选择了逃离,弃项而投入刘邦阵营,从而选择了一条辉煌之路。
历史在这里一度曾经走得很犹豫。徘徊中韩信来了,一段水波不兴的战争历史,在韩信的笔下波澜壮阔起来。可以肯定地说,刘邦阵营如果没有韩信的加持,仅有张良、萧何的辅佐,结局难料。
历史的脚步走到了韩信攻下齐地的那一时刻。这是楚汉战争时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也给韩信创造了一个绝好的时机。历史的舞台已经搭好,即将登场的韩信却还没有做好表演的准备。有时候就是这样好笑,历史精心准备的舞台,而那个主角竟浑然不知。
韩信攻下齐地之后,沉浸在自己军事天才的神话里迷失了方向。他甚至以为自己就是一个战神的角色,是一个攻必克、战必胜的英雄,而不是那个舞台上的王者。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韩信的军事天才和军事实力,已经足以决定历史的走向。他之兵锋所向,无论是项羽还是刘邦,都不得不退避三舍。结局即使再差,他也足以与刘邦和项羽三足鼎立。那么,在以后历史上出现的三国争霸,或可上推几百年。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这个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却在韩信的手中轻轻滑落。在他兵锋凌厉,所向无敌的当口,进取是最好的选择,他却意外地选择了退守,心满意足地做了一个齐王。他的理由是:汉王待我甚厚,岂可忘恩负义?冷眼旁观之,韩信此时根本就没有一个政治家的胸怀。齐地的谋士蒯通,此刻也看到这个历史的机遇,他激动地找到韩信,建议他拥齐自立。但是,韩信还是迷失在战争的辉煌中,迷失在齐王的温柔乡里没有走出来。他所缺失的是一个政治家应有的战略眼光,是对战争终极目的领悟能力。他选择了拒绝,选择了退守,从而也就选择了一条不归之路。
项羽兵败垓下,楚汉战争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此时,刘邦神速出手,夺去韩信的兵权,改封他为楚王。旋即,又设计伪游云梦,伏兵擒之,改封他为淮阴侯。至此,韩信才大梦初醒,但历史已经翻开了一页。旧梦不能重温,死亡的脚步已经迫近。
“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这几句饱含哲理的名言,或许就是这一段历史的真实写照。
韩信刚刚从沉睡中醒来,大汉王朝已经建立,一个新的朝代闪亮开启。这个王朝的初始时期,虽还羸弱,风雨飘摇,但那个旧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国家机器轰隆运行。此刻,韩信应当果断熄灭帝王的梦想,铸剑为犁,安享辉煌。这个时候,退守就是辉煌,而进取就意味着毁灭。
以后的故事大都清楚了,吕后与萧何定计,除掉了韩信,夷灭三族。萧何再次助力汉家,剪灭隐患。这也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故事的由来。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对于韩信这一段历史也曾经给予评价说:“云梦之俘,未央之斩,伏于请王齐之日”。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连年的战争,社会几近毁灭,民众思念和平。而汉初的统治者顺应历史的潮流,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治国之策,休养生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韩信却逆势而为,试图再燃战火,其悲剧的结局是必然的。
进与退,在这个特殊时期的激烈博弈,无论辉煌与毁灭,都是历史的一曲绝响,悲壮而悠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为何历史上一些军事天才出身贫寒又没学过兵法,但带兵打仗一流?
李敬寅:《西汉开国》是继《大秦帝国》后又一部历史题材宏图巨制
韩信的两大历史功绩和成就, 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当你读懂了刘邦,成功就是早晚的事儿
汉高祖刘邦,善用人才赢得天下,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广的皇帝!
吕后设计要杀韩信,为何张良袖手旁观不救韩信?原因有3 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