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仲永檀与《窝窝赋》

仲永檀与《窝窝赋》
2013-02-28 16:55:09   来源:鲁翘   

济宁城南四十里处,有一村庄巍然置于京杭运河之畔,此即先贤后裔集聚之地,名仲家浅(今为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河西岸有先贤仲子庙和奉祀庙廷的仲氏五经博士居住的地方,一片亭台楼阁相间的贵族大院——...
       济宁城南四十里处,有一村庄巍然置于京杭运河之畔,此即先贤后裔集聚之地,名“仲家浅”(今为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河西岸有先贤仲子庙和奉祀庙廷的仲氏五经博士居住的地方,一片亭台楼阁相间的贵族大院——仲府,即卫圣府,邻人俗称“翰林府”。
       清代康熙年间,就在这个村子里,诞生了一个传说“娄金岣”星下凡的人物仲永檀,其字襄溪,号乐园,谱名耀檀。
 
                                                                                                家世渊源
        永檀系先贤仲子六十五代孙,属小宗北支。查《仲氏家谱·小宗北支》得知,永檀在谱中的名字叫做耀檀,永檀系其官名。曾祖父应甲,字申之,恩贡生,曾任河南开州(今濮阳市)同知,代理州事,勅授承务郎,其曾祖母程氏亦例勅安人。祖父朝宣,字命臣,诰赠通议大夫。共兄弟五人,朝宣排行第三。父天经,字汉章,诰授为通议大夫,是朝宣公第二子。在仲浅村仲庙南侧有一处建造华丽的御史第,大门处的双旗杆夹子尚在,这就是仲永檀的旧居,为和仲府区分称呼,邻人俗称“御史府”。这样可看出,永檀当出生于一个生活富裕、世代官宦的书香门第,远非民间传说中背着窝窝头(鲁西南旧时一种常见的主食,多以梁米制作)进京赶考的穷酸人。另外,《仲里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永檀之父母死后穴葬祖墓之右,十四年后,永檀中得进士,即请其同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李师中为其父撰写墓志铭。在忆其先人行状之时泣曰:“吾父暨吾母死且十余年,其获一丘以妥灵,非吾第困于贫也!吾儿时至为吾父所钟(爱),将终命,犹嘱曰:‘非大吾门,勿安吾神’。”这就说明,永檀自身都言其门第非贫困之家,而是先父所嘱,在未光宗耀祖,中举入仕前,不可为其修墓树碑。永檀在雍正乙卯(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已中得举人。在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一举成名,同扬州八怪之一的兴化人郑板桥同年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永檀既生于一个较为富裕的书香之家,其早年也一定有较为宽松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其赴京之日,告别了贤妻娇儿,参加会试,并中得进士,是其学识渊博,攻诗读史的勤奋所致。民间所说的是以“窝窝”为赋,乾隆帝阅后再补进士,不足为信。在此,我们也应该弄清其生卒之年及有关“窝窝赋”的创作年代和背景。
                        
                                                                                               生卒时间
        有关永檀的言行事迹详载于其家族志书谱牒,另见于《清史稿》、《名臣传》中。然就其事迹言论述之,《仲里志》和《仲氏家谱》当详于《清史稿》诸记。而这些史料中,均未有明确详实的记录其出生年代。仅就卒年因留中事件被逮入狱,简记一笔。为此,研究和了解永檀相关历史,必须弄清有关永檀生卒。对此,作者作了一下考证论述,以飨读者。
        查永檀在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十一月为仲氏六十五代嫡孙、应袭五经博士仲耀清撰的小传中得知永檀称耀清为宗主弟,即其年应长于仲耀清。另外,永檀同耀清之父为同一时代人,二人相交甚密。再查《仲里志》知,耀清生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卒时年方二十四岁。耀清之父蕴锦生于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即得知蕴锦生长子耀清时年方二十五岁,时为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
        另外,《仲里志》中亦载;耀檀之父天经生于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卒于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年四十八岁。按照古代十八岁左右女子立笄,男子扶冠之制,古人在二十岁前后即已娶妻生子了。这样,天经应在二十岁前后生子永檀,其二十岁前后即为康熙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之间(即公元1693—1696年)。这样,我们即得知了永檀共生活于康熙时代的后二十五年,雍正时代的十三年,乾隆时代的七年,共计四十五个年头之多,也就得出了永檀约为四十五岁时卒。其入仕至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春卒於病,当得知永檀中得进士(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时方三十七岁前后。
       关于其卒年说,《仲里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永檀充任会试副考官,复查四川巡抚王士俊依势欺占罗家祖坟地一案。而河南濮阳仲子墓祠内清徐时作撰《重修卫国公仲夫子墓祠碑记》中记载永檀同仲子六十四代孙、五经博士仲蕴锦前往祭祖,此碑亦由二人携仲氏诸生立,时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十二月初。然至十二月中,永檀復往江南查办赈务。刚出京都,鄂善的后代便弹劾永檀把“密奏留中”事件泄密于鄂容安,乾隆帝按“结党营私、排挤异已”罪下旨逮捕入狱。至乾隆癸亥(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春,永檀经历了三个月的狱中生活,忧愤交加,病死狱中。此时,一位当朝的三品大员,已贫不能具棺,而由其门人醵金殓之。
 
                                                                                             有关《窝窝赋》
       永檀的《窝窝赋》在鲁西南方圆数十个县市流传甚广,在永檀故里仲浅村,七岁童子皆可背上几段。更有年长者,可口出全文,不差一字。然就相关《窝窝赋》的历史资料,记载几乎没有,就连仲氏家志《仲里志》中也只字不提,让人悬疑。仲永檀在乾隆初期作为仲氏家族中的佼佼者,其在职期间,对仲氏修庙、修坟、修志等事务中均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按照清朝时期官秩的档案可知,仲永檀官品的左副都御史,是当时的正三品,或从二品官员。《仲里志》中应该对这位家族中的著名人物的事迹、著述大书特书,大力宣传,而就《窝窝赋》为何只字未载呢?作者作为仲氏子孙,永檀近宗后人,就《窝窝赋》谈点粗浅的认识。
       作者手中的《窝窝赋》稿本,现有三个,并非均出自永檀之手。最早的《窝窝赋》是清康熙年间郓城人翰林学士魏希征创作。魏曾做过雍正皇帝之师,传为此赋系其退隐后所作,原文如下:
       “美哉窝窝兮,本天地之所产,由人力之所造,列五谷之班次,毓二气之精奥。田舍翁之常食,穷秀才之佳肴。与豆腐为伴侣,共蒜酱而逍遥。米粥不如其实际,糊涂更让其坚牢。嗤包皮为假饰,与锅饼为同胞。类馒头而无底,比烧饼而差高。相其形似将军帽,观其色似状元袍。里二外八兮纤手成就,表实中空兮柔指润调。味耐久有终日之饱,每饭不离无须臾之抛。富豪视为粗糟,吾辈看尔如旧交。孔子遇之必疏水,颜子逢子何用箪瓢。于陵无尔,三日不食,首阳无尔,饿采薇苗。寒冬雪夜,胜似羊羔美酒,价廉工省,不用椒姜作料,但得与尔同味,愿与终身偕老。”
        第二个版本是道光年间,由章丘进士李廷启在邑内横沟村教书时所作,原文如下:
       “吁嗟乎窝窝兮,天地之所产,人力所造。高粱为之枝干,粗糠为之皮毛。田舍公之常食,穷秀才之佳肴。富豪于尔为粗糙,吾辈于尔为素交。与青葱而为侣,与秦椒而逍遥。近视似文官之红袍,远视如将军之官帽。如馒头而无底,若烧饼而太高。里二外八兮纤手成就,表实中虚兮柔指润调。子路遇尔,不必愠见,颜子遇尔,可供箪瓢。于陵失尔,三日不食,首阳失尔,爱采蕨苗。但食其中之滋味,愿与终身而偕老。”
        第三个版本即永檀于乾隆年间作。本赋以付于《仲氏人物·历史人物》篇中,此不照录。
        按此三篇《窝窝赋》的版本,三个作者,三个年代,一个早于永檀之作,一个晚于永檀之作。这样,得知了永檀所作之《窝窝赋》乃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之作,其间词语,大都相同,均借窝窝之口,抒发自己的胸臆。此又可看出,永檀之《窝窝赋》亦非一人之思。故而仲氏家族在修定志书时未照录该文,只保留有手写四幅屏存世。另外有关永檀的著述之作已不多见,清光绪《仲里志》中仅著录其为仲氏六十五代应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仲耀清撰文的《皇清应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范澄仲君传》。清道光《济宁直隶州志》载其诗文《赠孝童王均诗》及《赠刘母胡节妇》等作。其《乐园诗抄》散轶民间,尚未发现全书,仅存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南的科举家族
光泽三龚
贵州历史人物——第8辑
秦松龄及其宗支后代概述 (无锡)
泰山详解
济阳世家 儒林门第——浅介清代蔡姓进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