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滕州所辖各村名的来历及村史演变——鲍沟篇

一座现代化城市经久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城铁、高架桥、摩天大厦、商业圈,更重要的是给后人留下多少这座城市特有文化延伸出的记忆和地理符号以及怀旧的印记。如同滕州的西门里、书院街,接官巷,尽管这些老街在繁华如梦的年代显得沧桑和落寞,但依然是这座城市怀旧情感的依附,温暖的记忆的所在,是后人寻找这座古城历史风貌的根系,是怀念和感慨的驻足之地。

村名是代表聚落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同时也蕴涵着浓厚历史文化和复杂的民俗传承,与居民、民居和居住民俗都有相当大的关系。在聚落形成的过程中,人口由少变多,渐成村庄。1990年前后滕州市地名委员会在各村村头立了村名碑,村名碑的背面都刻有村子的历史演变和村名的来历,小编费尽周折整理出滕州各乡镇、村庄名字的由来;即日起,陆续推送每个街道(乡镇)的村落名称来历。谨愿给滕州留下记忆的符号,给滕州留住回忆的痕迹。

鲍沟镇

鲍沟一村

位于滕州南13.5公里,笃山口至西岗公路穿村而过,系镇政府驻地。此地原有村庄,名陈许村。宋代中期(1066—1172年),鲍氏来此建村,因濒临郭水,沟渠相连,更村名鲍家沟;1949年与闵楼、街后、倪庄合并,统称鲍沟,1950年分置4个行政村,本村称鲍沟一。

鲍沟二村

位于滕州南13.5公里,笃山口至西岗公路穿村而过。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闵氏迁至鲍家沟村西南定居,随称鲍家沟;清末(1875—1911年),另立村名为西闵楼, 1949年与鲍沟、街后、倪庄合并,统称鲍沟,1950年分置4个行政村,本村称鲍沟二。

鲍沟三村

位于滕州南13.5公里,笃山口至西岗公路穿村而过。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赵氏由山西洪洞县迁至鲍家沟村北定居,随称鲍家沟;清末(1875—1911年),另立村名为街后, 1949年与鲍沟、街后、倪庄合并,统称鲍沟,1950年分置4个行政村,本村称鲍沟三。

鲍沟四村

位于滕州南13.5公里,笃山口至西岗公路穿村而过。宋代中期(1066—1172年),鲍家沟建村后倪氏迁来,于村东北定居,随称鲍家沟,延至清代,另立村名为倪楼,后与近邻郭庄、家道二村并称倪庄,1949年与鲍沟、街后、闵楼合并,统称鲍沟,1950年分置4个行政村,本村称鲍沟四。

大杨楼

位于鲍沟南1公里。此处元吕坡吕氏之佃户村,名吕家庄,明末(1628—1644年),杨氏有杨阿村迁此定居,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改村名为杨家楼,1982年因重名,更为大杨楼。

前黄甫

位于鲍沟东2.5公里,京福公路西侧。此处原有村庄,因跨郭河南北两岸,名新郭村,明中期(1460—1552年),皇甫氏迁来定居,易名为黄甫村,清初(1644—1661年),以河为界析立二村,本村居河南,名为前皇甫。

华庄

位于鲍沟东北2.8公里,京福公路东侧。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华氏由朱姬庄迁来建村,以姓氏取名为华庄。

圈里

位于鲍沟北偏东0.5公里,笃山口至西岗公路北侧。明初(1368—1398年),姬氏迁此建村,因郭河绕村而过,故取村名为姬圈里;宣德年间(1426—1435年),陈氏迁入,改为圈里,沿用至今。

东宁

位于鲍沟东偏北2.5公里。原名东方前村,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邓氏由邓集迁此建村,继有宁氏家族迁来定居,至清代中期,宁氏家族较大,改村名为宁村,1984年析立两村,本村位于东部,取名东宁村。

西宁

位于鲍沟东偏北2.5公里。原名东方前村,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邓氏由邓集迁此建村,继有宁氏家族迁来定居,至清代中期,宁氏家族较大,改村名为宁村,1984年析立两村,本村位于西部,取名西宁村。

薛岩

位于鲍沟东0.5公里,笃山口至西岗公路南侧。相传,此处为战国时薛国之菜户村,相氏居此,名薛园,后由园谐音为岩,村名演为薛岩村,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氏由山西洪洞县曲亭镇迁入,仍名薛岩,沿用至今。

西皇甫

位于鲍沟北偏东3.2公里,京福公路西侧。此处原有村庄,因跨郭河南、北两岸,名新郭村;明中期(1460—1552年),皇甫氏迁来定居,易名为皇甫村;清初(1644——1661年),以河为界析立二村,本村称后皇甫,嗣经发展,后皇甫于1958年再分三村,本村居西,称西皇甫。

东皇甫

位于鲍沟北偏东3.2公里,京福公路西侧。此处原有村庄,因跨郭河南、北两岸,名新郭村;明中期(1460—1552年),皇甫氏迁来定居,易名为皇甫村;清初(1644——1661年),以河为界析立二村,本村称后皇甫,嗣经发展,后皇甫于1958年再分三村,本村居东,称东皇甫。

侯楼

位于鲍沟东北4公里,东隔京沪铁路与南沙河街为邻。此处原有村庄,名新郭村,明中期(1460——1552年),侯氏由洪村迁入,沿用原名,清末(1875—1911年),为护卫家院,侯氏建起炮楼一座,随改村名为侯家楼,今称侯楼。

北朱庄

位于鲍沟北2公里,朱氏由东皇甫迁此建村,因村前临渡口,故取村名为朱河口。1958年改称朱庄,后因重名,更为北朱庄。

杨村

位于鲍沟北3.5公里,京福公路西侧,北隔郭河与洪绪镇东张楼相望。明洪武二年(1369年),杨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杨家村,今称杨村。

中皇甫

位于鲍沟北偏东3.2公里,京福公路穿村而过。此处原有村庄,因跨郭河南、北两岸,名新郭村;明中期(1460—1552年),皇甫氏迁来定居,易名为皇甫村;清初(1644——1661年),以河为界析立二村,本村称后皇甫,嗣经发展,后皇甫于1958年再分三村,本村居中,称中皇甫。

坝窝

位于鲍沟北2.5公里,郭河支流北岸。清初(1644—1661年),张、杨两姓由皇甫迁此建村,因村址近坝,名为皇甫坝,后坝废夷平,村名渐演为坝窝。

刘坡

位于鲍沟北3公里,郭河及其支流汇于村西。相传,战国时期,薛王刘充曾于此筑围驻兵,称兵权镇,后废;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刘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取村名为刘坡。

南谭

位于鲍沟南4公里,南与张汪镇后寨子村为邻。明初(1368—1398年),薄、谭、杨三氏至此,薄氏于西部建村,名薄家岗,谭、杨二氏于东部建村,名谭家庄,继有姜、刘、闫、张、许、宗、郝、李、王等氏迁入,二村逐渐合为一体,1950年共议村名为谭家庄,1982年因重名,更称南谭村。

郝寨

位于鲍沟南2公里。明初(1368—1398年),郝氏由山西洪洞县经杨阿村(即琉璃庙)建村,取名大郝庄;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于村围筑墙为寨,村取名郝家寨,后有付、张、王、刘、宋、赵、关、钟、侯、胡、范、乔、尚、卜、生等姓相继迁入,沿用原名,今称郝寨。

张埠

位于鲍沟东南3.8公里,京福公路西侧。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张氏由小李楼迁此建村,初名寄庄,后改称张庄,1982年因重名,更为张埠。

姜店

位于鲍沟南偏东4.2公里,京福公路西侧。明初(1368—1398年),姜、纪二姓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并与村中伙开店铺,取村名为姜纪店;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纪氏抽股外徙,村名随改为姜家店,今称姜店。

南吴庄

位于鲍沟南偏东5公里,京福公路西侧。明初(1368—1398年),吴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吴家庄,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张氏迁入,仍用原名,1982年因重名,更为南吴庄。

阎庙

位于鲍沟南部偏东2.5公里。此处原有三圣堂庙宇一座,传为元末路姓所建,明初(1368—1398年),阎氏由山西省迁此建村,重修庙宇,取名阎庙。

河崖

位于鲍沟东南4公里,京福公路西侧。明末(1628——1661年),李氏由界河迁此建村,时村周有小河环绕,初名小河圈;清初(1644——1661年),以村名不吉,更名兴隆庄,清末,小河改道绕流村东,俗呼河崖村,今称河崖。

琉璃庙

位于鲍沟东南2公里,京福公路西侧。此处原有村庄名阳河,明初(1368—1398年),杨、郝二氏由山西省迁此定居,清代中期(1733—1822年)郝氏于村内创建三教堂庙宇一座,釉瓦明脊,光彩夺目,俗称琉璃庙,村名亦渐为庙名所代。

郝庄

位于鲍沟南部3.3公里。此处原有村庄名任家汪;明末(1628—1646年),郝氏由阳阿村徙居于此,后任姓外迁,该村名为郝家庄,今称郝庄。

马口

位于鲍沟西北3公里。此处原有村庄,名丁屯镇;明成化四年(1468年),马氏由堌城迁来定居,因村邻古河道,故村名马家河口,1949年改称马庄,1982年因重名,更为马口。

尚庄

位于鲍沟西部偏北2.5公里。明初(1368—1398年),彭、刘二姓垦田于此,取村名彭刘,后彭刘二姓外迁,清初(1644—1661年),尚姓自兖州滋阳县迁入,以姓取名尚庄。

中石庙

位于鲍沟西北1.5公里,南近笃西公路。此处原有村庄,名丁存镇;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村内用石料砌建庙宇一座,俗呼石庙,村名亦渐演为石庙,1955年析为三村,本村居中,称中石庙。

吕坡

位于鲍沟西北3公里,村之东、北两面为郭河所绕。此处原有村庄,名云家楼;元初(1260—1294年),吕氏由莱芜迁此建村,改称坡里村,后更为吕家坡,今称吕坡。

西石庙

位于鲍沟西北2公里。此处原有村庄,名丁存镇;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村内用石料砌建庙宇一座,俗呼石庙,村名亦渐演为石庙,1955年析为三村,本村居西,称西石庙。

东石庙

位于鲍沟西北2公里。此处原有村庄,名丁存镇;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村内用石料砌建庙宇一座,俗呼石庙,村名亦渐演为石庙,1955年析为三村,本村居东,称东石庙。

汉宫

位于鲍沟西4公里,笃西公路北侧。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7年),光武帝东巡泰山、琅琊等郡经此,本地官员于此修建住宿、歇马之所,称望幸宫,后人迁来聚居成村,因望幸宫系为汉光武所建,故取村名为汉宫。

后汉宫

位于鲍沟西4.5公里。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7年),光武帝东巡泰山、琅琊等郡经此,本地官员于此修建住宿、歇马之所,称望幸宫,后人迁来聚居成村,因望幸宫系为汉光武所建,故取村名为汉宫,后经发展,析立二村,本村居北,称后汉宫。

于仓

位于鲍沟西北6公里,郭河南岸。清末,原为鲁寨地主鲁家的院屋,名鲁场,驻有几家佃户,后鲁家将此地卖给城东于岗大地主于绍尧,成为于家仓库,故改名为于仓。

丛屯

位于鲍沟西4公里,北邻郭河。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丛氏由巨野迁此定居,称丛屯,沿用至今。

西宋庄

位于鲍沟西2.5公里,笃西公路北侧。明初(1368—1398年),彭刘二氏来此垦田,后有宋、贺、米等姓迁来,时因宋氏人口较多,共议村名为宋庄,1982年因重名,更为西宋庄。

徐村

位于鲍沟西3.5公里,笃西公路穿村而过。此处原有村庄,为李氏所建,名李家庄;明洪武二年(1369年),徐氏由鱼台县迁此定居,后李氏别迁,马氏于此建仓收租,该村名为马家仓,1951年更为徐家庄,1982年因重名,更为徐村。

闵楼

位于鲍沟东南4.8公里,东隔京沪铁路与官桥镇倪楼村为邻。南陈文帝天嘉五年(公元564年),闵氏由曲阜迁此建村,时有两堑并行贯穿全村,故取村名为双龙沟,后因村中间有楼房,更称闵楼。

孙岗

位于鲍沟东南6.5公里,东与官桥镇、南与张汪镇接壤。明洪武六年(1373年),孙氏自登州迁此建村,因村处岗上,故名孙家岗,今称孙岗。

裴楼

位于鲍沟南偏东6公里,南与张汪镇北渠庄毗邻。明初(1368——1398年),裴氏由西辛庄迁此建村,名裴家楼,今称裴楼。

西荆林

位于鲍沟东南4.5公里。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姜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姜家楼,后于村东茔地广植紫荆树,俗称荆林,村名渐为所代,后经发展,析立两村,本村居西,称西荆林。

南朱庄

位于鲍沟东南3.5公里,东隔京沪铁路与官桥镇东磨庄为邻。明末(1628—1644年),朱、路二氏先后来此定居,相邻隔建一村,名朱庄和路家楼,后经发展,二村连成一体,共议村名为朱庄,1956年因重名,改称南朱庄。

西磨庄

位于鲍沟东部偏南3公里,京沪铁路西侧。战国时期(公元前480——222年),薛国曾在此设有石磨市场,俗称磨市;明初(1368—1398年),丁氏迁入时已非交易之所,更村名为磨庄;明中期(1640—1552年),张氏迁此村东1.2公里处建村,亦名磨庄,清代因本村居西,改称西磨庄。

大李楼

位于鲍沟南部偏东5公里,西近京福公路。元末(1333——1368年),邱、王两姓来此建村,取名邱疃,后因洪水及瘟疫等灾害,仅王氏幸存,明初(1368——1398年),李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至清代中期兴建楼房并改村名为大李楼。

东荆林

位于鲍沟东南3.5公里。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姜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名姜家楼,后于村东茔地广植紫荆树,俗称荆林,村名渐为所代,后经发展,析立两村,本村居东,称东荆林。

邢寨

位于鲍沟西南2公里,滕州至夏楼公路西侧。明中期(1460——1552年),邢氏由邢家庄迁至李、于二村附近建村,名邢家场,明末世乱,邢氏会同李于二氏伐木结寨,以保家室,三村并称邢家寨。今称邢寨。

杨郝庄

位于鲍沟南2公里。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杨氏由琉璃庙迁此建村,名杨家庄,1982年因重名,以杨郝二姓居多,更为杨郝庄。

卜庙

位于鲍沟南1.5公里。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卜氏由微山卜湾迁此建村,名卜家善庄,后村中建有三圣堂庙一座,村名随改称卜庙。

张村

位于鲍沟南2公里,滕州至夏楼公路东侧。明代中期(1460—1552年),张氏由滕县城关镇东关沙窝街迁此建村,名张村。

大刘庄

位于鲍沟南1公里。元代皇庆年间(1312—1313年),刘氏自山西省垣曲县刘张镇迁此建村,名大刘庄。

官庄

位于鲍沟西南3.6公里,西与西岗镇祝陈毗邻。明万历十年(1582年),知县杨承父于县境内设官庄二百余,疏近村民迁入聚居,本村即为当时所建。

三清阁

位于鲍沟南3.5公里,南与张汪镇颜村为邻。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杨氏由山西洪洞县阿山迁此建村,名前杨村;明末(1628—1644年),村北建庙名三清阁,远近香客络绎不绝,村名渐以庙名所取代,习称三清阁。

兴刘庄

位于鲍沟西南2.7公里。明初(1368—1398年),刘氏迁此建村,名刘庄,后刘氏一支迁北三里,另建新居,名大刘庄,本村随改称小刘庄,1982年因重名,更为兴刘庄。

甄洼

位于鲍沟西南3.5公里。金大定二年(1162年),甄氏由鱼台县迁此建村,名甄村,由于地势低洼,常受水浸,土地荒芜,水草丛生,群众俗称甄家洼,今称甄洼。

褚村

位于鲍沟南部2.5公里。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褚氏由辛集迁此垦田定居,以姓取名褚家村,今称褚村。

邢庄

位于鲍沟西南2公里,笃西公路南侧。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邢氏由山西洪洞县迁此建村,以姓取名邢家庄,今称邢庄。

关村

位于鲍沟南偏西2.5公里,滕州至夏楼公路西侧。明初(1368—1398年),关姓于此垦田定居,取名关村,后关氏徙出,继有数姓迁入,仍沿用关村之名。

赵泉楼

位于鲍沟西偏南3.5公里,西北与西岗镇杈子园为邻。明嘉靖八年(1529年),赵氏由西赵坡迁此建村,名为赵庄,1982年因重名,更为赵泉楼。

鞋城

位于鲍沟西偏南4.5公里。此处原为汉代薛县之所,后城废为村;鞋古读为薛,薛因近于靴而讹,故薛县城渐演为鞋城,沿用至今。

来源自:遇见滕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来看看滕州的古会时间表
姬姓家族历史上的十三次大迁徙及分布,建议保存!
温县各村村名的由来~找找你是那个!涨姿势!|洪洞县|据传
姬姓分布
滕州市赶会时间表.doc
王 峰:美在杨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