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老山村的美好传说
古老山村的美好传说

在美丽的微山湖东畔,有一个古老的自然村,村名叫作郗山。
说郗山是山,她其实是一个海拔只有66.3米的独立丘岭,与闻名中外的微山岛隔湖相望。在这里,京杭大运河沿村西穿过,一O四国道于村东绕行;山前有名刹“古木兰寺”,山西有古迹“东晋太尉郗鉴墓”;山的东边有举国罕见的名矿“郗山稀土矿”;山的下边还蕴藏者1275万吨C级氟碳铈镧稀土能源。郗山与微山湖兄妹般的和谐相处,山水入湖,湖水润山,山里湖中处处孕育着人类需求的宝藏。
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郗山也和祖国各地的其他名山大川一样,自古至今始终充满着美丽的憧憬和传说。
相传,杨二郎担山时,因为换了一下肩,便把郗山和微山岛错了位;还说是二郎担山行路时,鞋子里进了土,二郎把鞋里的土倒出来,就长成了这座山。
又说,许多许多年前,微山湖还没有出世,那时这里山高岭峻,林木葱笼,草长莺啼,泉水淙淙,景色十分秀雅。山坡上埋葬着左家的几代先人,因而这山就被叫做左家林。左家到了第九世出了一个朝廷命官。这命官朝纲在握,权势熏天,全家居住在京城,只留了几个老实家人看守着这块风水宝地,因为路途遥远,命官十年八载也难得来祭祖一次。
由于这左家林山青水长,土地肥沃,周围的百姓和流浪到此的落难人家就相继在这里依山开荒,筑巢定居。先是郭姓,与左氏家人并称郭左二家,继则苏、吴、陈、杨、殷诸姓氏,几年后,居然环山聚成了一个小村庄。
按理说,官家的发祥圣地是容不得别人入住或打扰的,何况左家在朝还有那么大的势力。但是,那时候路短人稀,传递信息全凭两条腿跑路,周边的百姓人等很难知道这左氏是个什么官,品位权力到底有多大?因为没有电台、电视台吗。
环山居住的人多了,就要休养生息,自然是靠山吃山,垦荒拓地,慢慢地连左家林地也被种上了庄稼。左家的风水受到了严重威胁。他的家人们想恪守职责,但更知道众怒难犯的道理,加上山高皇帝远,家主久年不回来,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与邻里百家和睦相处了下来。
在朝为官的左氏,虽然权倾朝野,但却与同朝做官的侣僚们不甚和合,且常常专横跋扈,同僚们敢怒而不敢言。当得知他家祖茔林地被百姓们垦荒种了地的消息,左大官人顿时怒发冲冠,亲自率领一部兵丁杀气腾腾地劳师远来,发誓要驱逐尽在左家林居住的草民百姓, 恢复其风水宝地原貌。
谁知天不可人,事与愿违,左大官人出师半道,朝廷内部形势骤变,左氏官箴被夺,职务尽削,亲信爪牙,一网打尽。他本人得到噩耗后,恼怒成疾,愤恨身亡,跟随的兵丁惟恐受到牵连,也都匆匆作鸟兽散去。左家林的百姓们躲过了这场毁家之灾,从此安居山岭,繁衍生息。左氏家人得知家主被黜,便纷纷更名复姓,做了老实本份的当地人。至今这个山村里虽有百余姓氏近万人之众,却仍然没有左姓居住。
那么,左家林又是怎样更名为郗山的呢?
好事者据史传说:晋朝名将郗鉴(也就是书圣王羲之的岳父),古高平金乡人(现山东嘉祥县属地)。少年孤贫,耕种为业。但他不忘博览群书,劳作之余仍然孜孜不倦。青年时期就以清节儒雅而著名。晋惠帝时,任太子中舍人,中书侍朗。京师洛阳陷落后,郗鉴率家族及乡邻千余家避难于鲁国邹山(即现邹县峄山),据山势而自保,被推为首领,。在与匈奴附庸、羯人石勒的长期交战中,郗鉴以德服众,众志成城,三年间,人员增加到数万人。琅琊王司马睿(后来的晋元帝)以朝廷名义,命其代理龙骧将军、兖州刺史、镇守邹山。任职三年,治绩卓著,加官辅国将军,都督兖州诸军事。东晋永昌初年(公元322年),拜为领军将军。
明帝司马绍即位时,强藩王敦飞扬跋扈,欲谋篡位,朝廷临危。郗鉴被授以安西将军,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镇守合肥,作为外援。这样的调动遭到了王敦猜忌,被表荐为尚书令。王含、钱凤叛乱败亡后,郗鉴被封为高平侯,迁为东陵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兖州刺史,镇守广陵。
不久,明帝逝世,郗鉴与王导、卞壶、庾亮并受遗诏,辅佐少主司马衍(晋成帝),进位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咸和初年,领徐州刺史。
公元327年,苏峻叛乱,攻入建康(今南京),郗鉴毅然率军渡江,与陶侃等人奋力平叛,因功拜为司空,加侍中,改封南昌县公。后又讨平叛军主帅刘征,进位为太尉。自元帝到成帝三朝,郗鉴忠心赤胆,战功卓著,深得皇帝和军卒、百姓的爱戴。
郗太尉古稀之年上书逊位:“乞骸骨归丘园”,逝世时七十一岁。这样一位功高勋著、无私无畏的老臣辞世,对于东晋朝廷无疑是一个重大损失。年轻的成帝“朝晡哭于朝堂,遣御史持节护丧事,”并“册赠太宰,谥号曰文成、祠以太牢,”极尽哀荣。
郗鉴任职兖州刺史前,曾率乡党族人在邹山居住,并在与石勒的搏杀中不断强大,后又领徐州刺史,因此,对兖、徐之间的风水地理十分明了。兼其忠烈秉性使然,始终崇尚微子、目夷和张良三贤仁风,所以,薨后就选择了与三贤墓地隔水相望的山丘西麓做为长眠之地,也应了“乞骸骨归丘园”之夙愿。其婿王羲之题写了碑文“东晋太尉郗鉴之墓”。晋朝诗人曹毗题郗公墓云:“青松罗前隧,翠碑表高坟,玉颜无余映,蕙风有余熏”,记述了郗太尉墓当时的规模和影响。微山县地名志曰:“山以人而得名”所以,旧时的左家林就被郗山所取代,并沿用至今。
在郗山南麓,有一座巍峨壮观的寺庙——古木兰寺,寺院依山而建,大雄宝殿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一派金壁辉煌,殿内彩塑有花木兰像及十大天王法像、关公檀木雕像等中西合璧的雕塑。正子午线上的园拱形寺门上方,石刻有“古木兰寺”牌匾,院门朱漆铜钉,正对微山湖。据说,建造这座寺院的工匠本是唐朝初年重修镇江金山寺的高手,金山寺再修时,敕命鄂国公尉迟敬德监工、督修,属于正宗的皇家工程。工匠们把寺庙修复完毕,却剩下了一部分物料无法处置,这在当时是要治罪的。匠人们苦思冥想,终于趁隙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间携物料登船,沿大运河北上,辗转漂流到郗山,发现这个与古留城毗邻的山村水秀林郁,草木皆有旺气,于是便与乡间名士,闾里望族共同携手建造了这座名不见经传却能与金山寺媲美的古木兰寺。当时寺院规模宏大,自寺门至后殿有三进之广,殿堂廊庑,均合规制,僧侣人等达百人之众,以至于到清代中叶依然香火兴旺,神采楚楚。可惜封建时代民不聊生,争战连绵,两进殿宇均毁于战火,只剩下了前院及宝殿和厢房的一部分,至今遗址尚存。
古木兰寺里的暮鼓晨钟,自唐朝到民国整整响槌了1400余年,其间亦不乏民族和大众的美好传说和正义寄托。相传一千多年前的大宋朝淳化年间,河南有一名落拓江湖的才子吕蒙正,表字圣功,在京应试不第后,流浪来到山东地与古留城相邻的郗山村,寄宿在对岸微山岛上的一个小庄子里,后来这个庄子更名为吕蒙村,他一边乞讨度日,一边温习功课,期待大比之年,再去考取功名。这吕蒙正心存大志,不计清贫,每日待木兰寺寺僧凌晨撞钟开饭时,便急忙前去,讨上一碗斋饭充饥,尔后继续苦读经书,企求学成报国。
在唐朝到大宋朝的几百年间,古木兰寺虽说是佛教圣地,法师僧侣却也因修持不一而良莠不齐,他们当中有的确能慈悲为怀,以怜悯拯救天下迷途众生为已任,但也有的因业障未尽,余怨积久而生出玩世不恭的法子来。这吕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五胡乱华》之六十九:刘毅争权终送命
郗鉴[东晋重臣、书法家]
王羲之的岳父郗鉴葬于何处?
【走过岁月】0125、短诗一束
姓氏探源——郗姓
郗太尉拜司空,语同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