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弟子规冒充儒家文化
《弟子规》无论从背景和内容来说,都不是儒家文化,综观《弟子规》全篇,最多的字眼是“须怎样......;勿如何......”,完全是一种教训、甚至命令的语气,而且是一种强制性的记问之学。但是,孔子在《论语》里头怎么讲呢?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意思很明白,学习一样东西,兴趣和乐趣才是最大的老师和动力;而不是像《弟子规》那样,一上来就告诉孩子、告诉学生,这个必须做,那个不能学!
  《弟子规》里讲“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不是赤裸裸地教人善恶不分、虚伪怯懦么?孔老夫子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可不是没脾气的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和《汉书·刘向传》载,季氏即季孙如意。他不仅不把国君放在眼里,甚至自比天子。以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来说,按制度是: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即季氏只能用四佾,鲁昭公应用六佾,只有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所以孔子谈到季氏时,就当众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佾》);再者,孔子有个学生叫宰予,大概白天上课爱睡觉,老夫子就不高兴了——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公冶长篇第五》)这已经不是揭短,而是公开骂人了。但是,这个宰予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孔门十哲之一,是孔子最有智慧的学生,也是唯一敢于当面顶撞老师的学生。他指出孔子的“三年之丧”(这也是《弟子规》大力鼓吹的)的制度不可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因此认为可改为“一年之丧”。孔子后来意识到宰予的话有道理,于是批评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并且从宰予那里改变了自己以往的不足,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像这一类儒家先贤的可贵情怀和活泼故事,在《弟子规》里是见不着的。《弟子规》里所有的东西,就是将儒学断章取义,改头换面,全篇看下来,无非“听话”二字。君要臣死不得不死这种理论是奴才纪晓岚们说的,跟孔子毫无关系,孔子还要正君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孔子教会了中国人“忧患意识”
《论语》: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春秋时期哲学之二:孔子
论语简介
梁恕俭在浙江执教《论语十二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