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家廊】詩中端午美如畫
■端午節傳統習俗是吃膄l。網上圖片

戴永夏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又稱端午、端陽、龍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的三大節日(春節、端午、中秋節)之一。它起源於我國遠古時期的龍崇拜,這一天為祭龍之日;到了戰國後期才同紀念屈原聯繫起來,把這一天定為祭奠屈原的日子。至近現代,人們又把端午節稱做詩人節。這不但因屈原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也因端午的許多民俗活動都多姿多彩,富有詩情畫意。而有些節俗,就棲居在古代詩詞中。

如明末詩人王象春的《端陽》一詩,就濃縮了多項端午習俗:

長絲艾虎飲流蒲,夾岸榴花悅彼姝

一自田文專國後,家家此日望懸弧。

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真實地反映了濟南等地端午節這天繫五彩絲、佩艾虎、飲菖蒲酒、戴石榴花、「望懸弧」等節俗活動。打開小詩來看,滿目五彩斑斕:

詩中的「長絲」即五彩絲,又名長命縷、長壽線、續命縷、辟兵繒、五色絲等。過去每到端午節這天清晨,家家的孩子都在手腕上繫五色絲線,據說這樣可以驅瘟辟邪。這種彩色絲縷一直戴在手腕上,要到「六月六」才剪下來,丟進河溝裡,讓水將「病魔」沖走。此俗遠在漢代就已經出現,東漢應劭的《風俗通》載:「五月五日以五色絲繫臂,曰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以五色絲繫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至今它仍在一些農村中流行。

「艾虎」即用艾蒿做成的虎形飾物。艾蒿是有良好藥用功能的植物,端午節這天採來懸於門上,有除瘟防病的作用。此外,人們還常用艾蒿做成人或虎的形狀,叫做艾人或艾虎;也有的用綢或布做成虎形,再粘上艾葉,也叫艾虎。將艾虎戴在頭上或佩戴在身上;也有的懸在門上,以此禳毒氣,除瘟病。此種習俗也歷史久遠,南北朝宗懍的《荊楚歲時記》就記載說:「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取戴之。」明代學者彭大翼撰《山堂肆考》上也載:「端午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虎,粘艾葉以戴之。」除艾蒿外,菖蒲、蒜頭、石榴花和山丹等,在後世也被用來做端午節懸掛於門上的辟邪之物。

「飲流蒲」即飲菖蒲酒,這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習俗。菖蒲跟艾蒿一樣,是具有藥用價值的植物。過去在端午節這天,人們除將菖蒲插在門上「以禳不祥」外,還飲用用菖蒲泡的菖蒲酒,以驅瘟防病。有的還把菖蒲酒抹在小孩的面頰、耳鼻、手心、足心等處,以防毒物侵害。還有的口含菖蒲酒噴灑在床帳間、牆壁上及隱蔽處,邊噴邊唸叨:「雄黃燒酒(加入雄黃的菖蒲酒)噴上來,蛇蟲百腳(蜈蚣)快跑開。」

「夾岸榴花悅彼姝」一句,寫的是戴石榴花的習俗。過去每到端午節這天,婦女們常將鮮艷的石榴花戴在頭上,既美麗好看,又可辟禳邪氣。此俗在明代已經很盛。明朝人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就記載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飾小閨女,簪以榴花,曰『女兒節』。」

「家家此日望懸弧」中的「懸弧」,也是一種古代風俗。古時家中生了男孩就在門左掛一張弓,生了女孩就在門右掛一佩巾,以後便稱生男為「懸弧」。古人認為,五月五日這天出生的孩子是不吉利的,生了男孩害父親,生了女孩害母親(此俗至今尚在一些地方流傳)。而明代濟南人的看法卻與此相反,認為五月五日生子為大慶,所以都盼望這一天能生個胖小子,因此便有了「家家此日望懸弧」的習俗。究其原因,這還與人們對孟嘗君的崇拜有關。詩中的田文即孟嘗君,他是戰國時齊國的貴族(當時濟南屬於齊國)。他承襲父親田嬰的封爵,封於薛(今棗莊薛城),稱薛公。田文聰明異常,能言善辯,一生功業顯赫,尤以好客著稱。因為他出生在農曆五月五日,所以明代的濟南人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端午節這天出生,將來像田文那樣大有作為。

至於端午食膄l,更是全國各地普遍流行的節俗,這在不少詩人的詩中都有反映。如「䐥]分兩髻,艾束着危冠」(宋.陸游);「秤錘膄l滿盤堆,好侑雄黃入酒杯」(清.蔡雲)......都是寫端午食膄l習俗的。此俗歷史久遠,晉代人周處在《風土記》中就說:「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即膄l)。」這說明早在晉代,端午食膄w經成俗。至於食艔偏怳搣}原之說,見於晉人劉義慶所著《世說新語》一書,那上面記載說:「周時,楚屈原以忠被讒,見疏於懷王,遂投汨羅江以死。後人吊之,因以五色絲角條(膄l)於節日投江以祭之。」

除文獻記載外,民間傳說更為生動具體:相傳屈原投江後,人們紛紛趕來營救,但終未成功。於是,有人就將米飯、紅棗等食物倒入江中,意在讓魚蝦吃了,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然而投入江中的食品,都被蛟龍偷吃了。以後人們便將米飯用竹葉包裹,做成尖角的角黍,並纏以五色絲,再投入江中;同時把載有角黍的船裝點成龍的樣子,即所謂「龍舟」。蛟龍們看到「龍舟」,知道這是龍王送的食物,就不敢再吃了。從此每到端午節,人們便都用吃膄l、划龍舟的方式紀念屈原。此俗一直流傳至今。

端午節還有很多有趣的習俗,也流傳着很多美好的詩篇。真可謂「詩中有俗,俗中有詩」,詩與節俗相輔相成,相映生輝,共同裝點着這一節日的美好!

讀文匯報PDF版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日端午 端午节门上挂什么
也说端午
中医文化视角下的端午节习俗
端午古诗词100首
幼儿园小班端午节活动教案:快乐端午
又是一年端午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