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些不顺耳的话,转载

我网上认识的一位朋友喜好写古诗,偶然还做不耻下问状,询问我的意见。看着那些佶屈聱牙且艰深奥涩的词句,我虽不明但觉厉,可又不想露了自己的短,便强吹毛求疵于一两处,蒙他不弃,还从善入流了。起初我觉得面上有光,暗自得意了一番,但过了不久,我回过神来了,郁闷地问:你这是把自己当白居易,把我当不识字的老太太了吧。。。人家只是呵呵

好吧,我承认我这人的文化水准不高,就算辛辛苦苦地通过自学考混出个专科文凭,那也是有此学历而无此学力,所以我除了应聘找工作之外,一般只说自己高中毕业。前些日子,某群中有人询问,我便如此应答,结果人家回了句:你别胡说八道了。既然对方如此高看,我便索性信口胡诌:我是家里蹲大学毕业的,准备去克莱登大学深造,到西太平洋大学进修,再争取和王石做校友~~结果,好几个人跳出来附和:我也是家里蹲大学的。呵呵,他们当然不会真的是,不过表现了一下对于文凭的某种嘲谑。在我们看来,年轻人的能力比文凭重要。

前不久我在报刊上读到了连载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不少读者感叹唏嘘道:涂自强具备一切成功人士的特质而没有成功。这样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孩子的悲伤,是时代的集体悲伤。这个世道如此的不公和黑暗。

然而,我掐指算了算,从他踏入社会至生命终结,三年都不到吧?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一个既不是毕业自名校或者热门专业——二三流大学的物理专业,也没有出众技能的普通大学生,引用小说中涂自强辅导的学生的家长所说:“武汉的大学生太多,走到街道口,满街都是他们。我们招人学历至少是研究生。你一个本科,又不是武大华科的,不容易找事呀。”小说中描述他应聘的场景:“大的公司人满为患,他没有背景,学校牌子又不够硬,只要有武大、华科的毕业生出现,他就会被挤到一边。”在这个大学生铺天盖地,供远大于求的劳动力市场中,涂自强不具备竞争优势,不成为拔尖人才,又没经过时间的历练,生活的打磨,经验的积累,他凭什么就能够轻易成功?一个品质优秀的人,可以成为一个好人,但未必就能够称之为一个人才。餐馆老板所说的:“我表哥是老大学生,一毕业就是好工作。立马就成有权有势的人。”真正是明日黄花,老黄历了。

小说中的大厨,或者可以认为作者借着大厨的口说了一段很讨巧的话:“其实我觉得国家根本不需要办大学。穷人的孩子,读了也是白读,四年出来,照样找不到事做。有钱人家孩子,同样也是白读,因为不读书也能找到好工作”。初听,简直是道德正确极了。但我仔细想想,又觉哪里不对劲。穷和有钱,不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极点,都是相对而言的吧。或者说,世界上并不是除了有钱人就剩穷人,还有夹心层吧?作者若说自己是有钱人,恐怕心虚吧?但要说自己是穷人,想必也亏心吧?作者认为自己的孩子需不需国家办大学?作者认为自己的孩子读大学仅仅是为了找事干?难道大学的教育功能仅仅是教授谋生技能?也许穷人家的孩子仅仅需要这个功能,可谁能确定有钱人家的孩子读大学的目的也一定仅仅如此?因为他们不需要,所以没必要读?退一步讲,就算为了找工作,有钱人靠读大学凭本事找工作,难道不是更为公平公正的事情吗?穷人家的孩子如果读了书“照样”找不到事做,而不是:读了书“倒是”找不到事儿了,那么按这个逻辑,岂不是说读与不读,这些孩子都找不到事?不读书的大厨能够找到事儿干,涂自强放下身段也能找到事儿干,这些读与不读都不能找的事儿的孩子,究竟发生了什么?大厨在此之前夸涂自强手脚麻利道:“以为学历高的人做事不行,想不到还比没学历的人强几倍。”,那么这些读了书自诩学历高的人,难道不会是因为手脚笨拙,高不成低不就,才导致一事无成?涂自强对大厨的回应:“说是这个理,但也不全是。”,其实不无道理。就和穷和富之间也有不同层次一般,同样是大学,一流的大学和二三流的大学不同,二三流的大学和野鸡大学不同。同样是大学生,读书好动手能力强的和混文凭动脑动手能力皆差的穷大学生也不同。他们的结果又怎会都一样?

990电台曾组织过捐书给山村孩子的活动,希望捐书者在扉页上写上一段话,我原本打算写:知识改变命运。但转念一想,这句话坑了不少人:觉得读个书就算有知识了,就算有文化了,就应该改变命运了。可在我看来:让命运翻天覆地发生改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性太小。知识,顶多就是改变了生活,就像涂自强通过大学,离开了他心中那个贫穷落后肮脏呆滞的山村,绝不回去了。但他的命还是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就像我们中很多人,至死也只可能是个替老板打工的劳动者——无论是体力或者脑力,高级还是低级。如果抱的期望太大,结果只能愤世嫉俗,郁郁寡欢。我送的并非工具书,只是文学书,我只希望那些孩子读了我捐赠的史铁生、冰心的文字,学会坚忍宽厚以及善良,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挫折困苦和贫穷,仅此而已。我一直认为大学教育传授的应该是两部分知识:一部分是专业知识,一部分是人文知识。然而如今的不少大学生,两部分都没学好,结果谋生赚钱的技能没有,磊落开阔的胸怀也没有,心高气傲偏偏眼高手低,对于成功的追求不切实际又迫不及待。大学生算不得天之骄子,算不得知识分子了——他们必须得正视这个现实,不要觉得大学毕业便能叫人才,给个支点就能撬地球,志大才疏最终只会成为牛心菜——牛逼哄哄的心,菜到家的实质。

在我周围,很多上海的大学毕业生也是从最底层开始卧薪尝胆,摸爬滚打的,年长者常宽解道:先就业再择业,吃点亏学本事,以后才有好发展。这回上海的群里一网友吐槽说好容易快完成的任务,领导让移交给亲信,他感觉像拼命打下的江山,来个人就摘桃了。结果不少群友都劝:不能改变就学会接受,不要光盯着不好的地方,越看越不顺眼。眼光放长远点,气量大点。不要计较眼前得失。别人熟练了,自己也有经验了。不是常常说城镇和农村之间的不公平吗?城里的孩子这么苦熬过来,涂自强奋斗三年不到没结果怎么就成天大的委屈和不公呢?

在哪个世道,拥有良好家庭背景,强大社会资源,宽广人脉关系的人都占少数,更多的人都是平头百姓。我不能说我周围那些普通人成功了——小说中村里人所期望涂自强达到的成功:光宗耀祖当大官;餐厅老板和大厨对于成功的定义:毕业出来当人上人;同样来自乡下的马同学定义的成功:将来必须是非富即贵之人,那都是凤毛麟角——然而,至少他们通过个人努力,有的走上管理岗位了,有的靠自己的积蓄贷款购房了,有的娶妻生子,过上安稳的小日子了。当然,也有几个靠着高学历高技能,月薪几万的,还有没读啥书,靠着敏锐的经商头脑,白手起家赚大钱的。直通990节目中曾讨论到了奋斗的话题,结果短信微博上不少人讲述自己只身来到大上海,没有存款没有文凭没有背景,却凭着自强不息,最终打拼出一番天地的经历。而小说在开首处借用村长的话提及:“溪北村马家小子学的是养猪哩,谁见他养猪了?在京城当了领导,县长见他都哈腰”,一个生活在农村,起先只能学养猪的人。还有小说中间处写到同住的大学毕业生躺床上发牢骚:“又历数他们高考落选的同学,收入已经达到了多少多少。”可见,人家高中生也发达了。涂自强的第一任老板:“老板是校友,早他十年毕业。也是山里出来的穷孩子“”。文中又提到说“班上李同学从外地来汉,大家小聚一下。” “同学中,都有前景有向往,只有涂自强一人在埋头打拼”,试问,难道一个班级中的学生除了涂自强,就都是城里的孩子?——好像在作者眼中,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穷人和富人。只有两个代表:城里的孩子都是富人的代表,有钱有背景有关系。与之对立的就是三无的山村的孩子。

涂自强长相平平,能力平平——即便在这个大学中,“涂自强在班上原本就不出众,”性格也平平——“跟同学亦少热乎,故而来找他合影的人便也寥寥”,这样的学生,要脱颖而出何等之难。何况后文中还提到,为了省钱,他不光是少洗澡,甚至几个月不洗,以至于同居一室的人都忍不住抗议:“你省钱可以,但你不能浑身太臭。大家住在一起,本来就臭,你不洗澡,屋里的臭就臭出别的味道了。”哪怕是同学聚会,他也没舍得花这洗澡钱。可见,他也不是特别注重形象和细节的人。早些年上海住房面积紧张,但上海人螺蛳壳里做道场,越狭小的房间收拾得便越整齐洁净,从逼仄阴暗的小阁楼里走出的男女小孩个个拾掇得山清水秀。我住农村老宅时,冬日里没有暖气没有浴房,也坚持挂上个浴帘,哆哆嗦嗦着把自己尽可能洗干净。一个人可以朴素,但不可以雾数,可以没有华丽的衣装,精致的妆容,但保持最起码的个人卫生,端正的仪表,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招聘者和客户不会知道你邋遢背后的原因,他们能看到的,唯有你展现出的仪表,有多少人会注意这样的应聘者,会重视这样的员工呢?有观点认为:越是霉运越要藏起落魄相,要面发干净,衣着清爽。此话有一定道理。一个网友曾在群里这样教育我等不拘细节的人:你的每一份工作,都不只是挣钱,也不是为了给公司服务,而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品牌,专业的形象,职业道德素养都是我们的软实力,软实力决定竞争力。我深以为然。

没错,涂自强肯吃苦,肯奋斗,然而,除了在赵同学的点拨下,曾给自己列出过具体的考研复习计划,更多的时候,他随波逐流,随遇而安,只是模糊的知道 “他要在这城市里安家, 要在这里扎根。”“苦上几年,买房买车”,却没有任何清晰、具体、实际、可评量的职业规划,不清楚自己该用力于何处。他频繁地跳槽换各类工作——“他去广告公司当过策划,去保险公司做过推销,又去房地产公司做过文宣,还去电器商场送过货。有一段时间,他甚至给人安装空调。”这些经历表明他完全不了解自己的性格与强项,不知道自己更适合选择哪个行业,从事什么职业,从而着重往这个方向发展和深入——他的第一个老板曾说过:“我看你这性格不像适合做营销”,可他还是间断性地从事相关职业,他“低微的底薪和业绩提成,让他养活两个人不是轻松的事”,也许正因为他在不合适的岗位上所以事倍功半了。当李同学将涂自强带到酒店去洗澡,他因为不会使用淋浴设备而打电话向对方求助,由此遭到同学们善意的调侃时,他心底暗想:这没关系,下次我就会了,我会了就不再有人笑我。这心态固然很好,但他为什么就不能在起初就料想到自己没上过酒店,也许各种设备不会操作而当场询问呢?如果李同学是领导,想想看,一个任务进行到一半,下属总是打电话告诉自己出了种种状况,他会怎样想?这种遇到问题想问题,见招拆招处处受制的的工作行为模式肯定不是一个积极地想要争取成功的员工该采取的。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赵同学:当涂自强还在摸索浴缸水漏的问题时,赵同学已经主动打来电话,说:我猜着你不知道。这就是意识上的领先一步。涂自强对于自己的不足,似乎没有完整认识,也不曾考虑充电学习,提升个人实力,获得长期发展优势。公司的女孩教训他: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涂自强笑而不答,心里却想,得多大的底气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呢?其实,这不是底气,而是一种意识,当他缺乏此种意识时,就只会将精力用在了列生活清单上。他埋头努力,却不曾停下来抬头审度自己的职业道路和人生走向。即便到了秋季,日子稳定下来,他在忙碌之中,会无端空虚心烦意乱,却还是那么懵懂浑噩,不曾想到在稳定之余,在那么苛刻地近乎自虐式地列生活清单时,也该列一份切实可行的人生和事业的短期以及长期规划了。他这样毫无目的的奔波劳顿,实质上是对于有限的青春的浪费。

社会给了他读大学的机会,学校在他入校伊始也有贷款援助,只不过他拒绝了,可老师随即提供了勤工俭学。至于那些工友和同学,流露出更多的是同情、理解、体谅、尊重:食堂师傅们都静静地听他们俩说自己的过往,不怎么插嘴,只是时而会长叹几口气,然后在他们吃饭的时候,拼命往他们碗里加肉。经济条件优越的室友赵同学将自己的旧电脑送给他时说道:“这不算什么事,我特别愿意给你” 。李同学则将手机送给他,还解释道:“一直抄你的笔记,总觉得应该有所回报才是。专门买样东西送你好像也满做作。我正好换了新手机,这款旧的留着也是废物,不如给你用好了。虽然旧,倒也还好用,所以别嫌弃”。就连辅导的学生的父亲,“给了涂自强1000元的奖金,还留他一起吃了顿饭。” 当他几乎失去工作的当天,学弟热诚地把他介绍给一家电脑公司,并夸张地告诉别人这是他们学校的高才生。这样的温情,对于一个山村进入大城市的孩子来说,不算亏待吧。

当他准备考研时,专业老师当着许多同学的面大声说:“你这么刻苦,我很感动。现在像你这样的学生太少了。我要给你一个承诺,你的分数只要上线,我一定招你。”如果一切顺遂,也许如赵同学所言,读研读博,争取留校,将来说不定他就成为了教授。接着就该如涂自强自己预想的:“虽没什么赚大钱升高官的机会,但却可有很好的社会地位,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届时把爹妈接到城里一起住,自己的工资也足可给他们一份安稳的日子。这样的未来,纵不是人们所期待的富贵,却也有更要紧的平顺和安静。”然而,父亲偏偏在此刻死亡,美好的构想随着他返乡奔丧而戛然终止了。

当公司的业务要打到二线城市,涂自强主动申请下去开拓业务。一则他想,只有做开拓性的工作,事业的步伐才能上得更快,二则每月的外勤费可使他的收入增长不少。这原本是他失去考研机遇之后,事业上的一个重大机遇。然而,他的母亲偏偏在此刻因为被偷了钱而方寸大乱,找寻不到家了,于是涂自强不得不在老板的愤怒中放下进行了一半的业务,自顾自回了武汉——而这是他在这个单位第二次为了母亲半途撂挑子。第一次,总经理说:“你怎么能把客户甩下自己走人了?你知道客户怎么讲?看到业务员这种态度,就知道公司管理不善。这让他没有任何信任感!”,但依旧给了他机会,第二次,经理说:“我不能再继续用你。你已经连续两次让公司利益受损,我不希望再有第三次。你不是一个把事业放在第一的人。”

然而,他再也等不来下一次的机遇了,因为得了肺癌,并且已是晚期。有人将之归结于住最便宜的出租屋,吃最便宜饭食。而然,平心而论,那不能算是恶劣的生活条件,只能算是清贫简朴而已:居有定所,三餐不断,偶尔还与母亲两人加点荤腥——他母亲料理家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太过虐待自己的宝贝儿子吧?单位里的女孩则会将肥肉塞给他吃——三分饥寒七分温饱纵然不能说养身,导致营养不良尚有可能,但若说得绝症,有科学根据吗?当他的工作虽然艰辛,可文中没写他如何过度操劳吧?营销员,广告策划,保险推销,房地产文宣,电器送货工,空调安装工,业务员……哪一项职业会让人积劳成疾?哪一项职业能够导致肺癌晚期的后果?有什么数据可以支撑这样的工作量这样的生活条件,患肺癌的几率会增加?如果这样的推断可以成立,那么更为艰辛的快递员、送水工、建筑工都是肺癌高发人群了?一个二十几岁,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零食无不良嗜好的人,出来工作才两年多,便得了晚期肺癌,如果不是太戏剧化,我真的只能说,可能就是他运气不好。所以,一次次机遇从身边划走,而他没有的时间的筹码去翻本。

在这个小说中,没有一个人明确是仅仅靠着拼爹才混到成功,而涂自强也没有明确地受到任何一个有着背景的人排挤和侵害,才被抢掉饭碗,失去成功机会。甚至,当作者试图描绘这个社会的势利冷酷,女孩们宁要面包不要爱情时——“现在的女学生,见到大款,都会立马扑上去呀。”““那些已经有钱的女人还不是想找一个更有钱的男人当靠山?可我又怎么能找到有钱的女人呢?有钱人是无尽头的。那些已经有钱的女人还不是想找一个更有钱的男人当靠山?”“这里的女人,都是想找有钱的主过舒服日子”——小说中又提到家境同样不好的农村孩子马同学:“不少女生都对我表示这个意思。今晚还推了一个哩。经济系的美女。多好的妞呀。长相脾气都让我动心,只可惜她的背景比我强不了几分钱”,最后,马同学通过一个美国妞而咸鱼翻身:“用赵同学的话说,马同学用他的相貌和幽默征服了她。那美国妞家里是大财团的老板,钱多得能买下马同学家的镇子。”——漂亮的女孩没有扑向大款,倒追着马同学,有钱的女孩没有找更有钱的男人当靠山,却钟情于马同学。一切言语的自相矛盾,只证明一点:即便女孩,也不都是一个面目,一个灵魂。如果那么多女孩没有一个爱你,愿意跟你,可能你真的一无所有——除了钱,其它方面也乏善可陈,无法吸引别人。

可以说,涂自强的悲伤更多的源自于他个人,所以,这,就是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与时代的集体悲伤无关。作者试图表达的背景人脉拼爹等主题,在这里根本没有得到印证。

我不知道小说该如何评判优劣,但如果一篇议论文用一个非常没有说服力,甚至偏离论点的论据,肯定是不恰当的。我只能说,作者野心够大,却能力不足,最终写失败了的小说。

个人的成功需要公平的社会制度,也需要个人的出众才能,但成功还由很多其它的因素决定,比方:一个人的成功也可能需要外部的时势。就好像在股疯的时候,是个傻子,投钱进去也可以赚的盆满钵满。就好像张爱玲,纵然文采超群,到了美国,写的文字却不为美国人民的审美情趣所欣赏,遭遇过退稿,甚至被评价为:“所有的人物都令人反感……我们曾经出过几部日本小说,都是微妙的,不像这样squalid(肮脏)。”,真正叫虎落平阳龙搁浅滩,读至此处我心中忍不住就轻叹一句:时运不济,造化弄人呐, 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

一个人的成功也可能需要自身的运势。慧眼识才,贵人相助,便是一种走运;怀才不遇,明珠暗投则是一种背运。就像程砚秋嗓音倒仓时,师傅兼老板荣蝶仙仍强迫其赴上海演出。幸得京城名士罗瘿公赏识,他替程砚秋赎身出师,并亲自教程砚秋识字、读诗、练习书法,帮助指导程养嗓练功,又请名师王瑶卿、阎岚秋、乔惠兰、张云卿等教程京剧、昆曲、武功。两年后,程砚秋不仅恢复嗓音,而且创造出了程派新腔。当然运气差些的就像梵高,薇薇安·迈尔,尽管晚了点,但终究令整个世界认识到了他们作品的价值。更差些的,可能就像沈周的堂弟沈橒了,一个天才少年画家,由于家庭变故不得不早早出道开馆当私塾先生,继而又沦落为一个仿制名家绘画的画工。

另外投胎也是一门技术活——这句话可以当调侃,但投到一个优裕点的家庭发达点的地域,真的可谓一种幸运。小说中的赵同学显然是典型的有着良好家庭背景的孩子,但他品性温良,时刻维护关心着涂自强,他父母对于涂自强先要吃饱饭的理解,也证明有钱人的家教未必有问题,他们的孩子未必是纨绔子弟。他们的孩子可能只是凭借他们提供的更为优越的教育资源,再通过自身努力而领先于旁人。然而谁都不能阻止或者谴责一个家庭倾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给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吧,毕竟在很多人看来,教育也是一种投资。即便并非有钱人,所谓书香门第,对于孩子来说,其实也是一种更高的教育起点。等赵同学从美国回来进入银行,小说中没有明确说靠裙带关系,而我相信他凭借更多的是自身的学力和能力。通过他对于涂自强个人条件的分析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点拨:“你就没有想过考研究生?我觉得你天生是个做学问的料子哩。做事专注,又肯吃苦。读完研读博,读完博就争取留校,你将来说不定就是教授了。……我觉得攻学位就是你最好的出路。你既没背景,又没财力,你有的只是个人奋斗的动力。比较起来,还只有考学位相对公平点。你仔细想想看我的话有没道理。只是,我定要给你一个忠告:千万别回老家。”足以证明,他具有敏锐眼光也有独到见解和更有灵活头脑,而这正是涂自强所缺失的。我觉得豆瓣上有人点评的没错:“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社会阶层固化的关键,很大一部分在于基础教育过程中的视野问题,而非通常以为的裙带关系。农村孩子除去营养层面的先天受限,这种知识结构的后天不足更为致命。”

一个人的成功也可能需要自身的条件——外部来说,便是要有个好皮囊,有了它,就可以把它当作直达目的地的通行证。就像小说中的与涂自强一起在大学食堂打工的女生所讲:“各自寻找自己的天下,或许,我们的一生都会改变……我是指各自去找有实力的人。”同室的马同学在拒绝一个美女追求后也直言不讳:“长相脾气都让我动心,只可惜她的背景比我强不了几分钱……如果找个家里有背景的女人当老婆,莫名其妙就能省下至少20年时间……就我这样的形象和智商,我得对得起它们才是。”从内部来说,便是要有好的情商。有好的智商好的才能固然重要,但若没有情商,恃才傲物,锋芒毕露,最终只能落落寡合,壮志未酬。就像被杀身的杨修,被送出宫的李白。就像《红与黑》中的于连以及《漂亮朋友》中的杜洛瓦,撇开道德来说,他们都很聪明,都有野心,都长着一副好相貌,都靠着爬上女人的床而平步青云。然而,杜洛瓦显然更理性更谨慎更无耻也更狡猾,所以他在一片阿谀声中钱途光明,而于连在冲动中开枪击伤情人,又在尊严的驱使下断然拒绝上诉,最终身首异处。

一个人的成功也可能需要自身的努力。就像曾国藩少时天赋并不出众,日记中自云“生平短于才,秉性鲁钝。”一生更是经历了无数挫折,乃至屡次意图投江自杀。然如他所言:“从古奇人杰士类皆磨砺中来,艰巨杂役,磨砺也;米盐繁琐,亦磨砺也。”徐图自强,终成国之栋梁。小说中的涂自强也能清醒地认识到:“以他的背景,只有最好,才有机会。各种关系户能挤走的是排名靠后者,挤掉第一名却是要困难很多……我有的只是一颗坚强的心和顽强的意志力。它们可让自己变成最强的那一个。如此,我的一切才都有可能性。”前两天,一群友还说:“我们销售部都是皮皮特特(拖拖拉拉)的,就一个男孩认认真真,这次给集体大领导看重了。”可以说这是机遇,但这样的机遇确实给了有准备,肯付出的人。有一次,谈及劳动纠纷时,全国群中一个HR忿忿道:有些劳动者不知感恩,老板赏给了饭碗,却还想方设法从企业这里得好处。我当时便商榷道:“老板不是做慈善的吧?肯雇用员工,一定是员工有利用价值,如果员工没有了价值,他照样一脚踢开,所以不存在谁赏谁饭碗之说。大家都是平等的利益互换,在合法的范围内争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无可厚非。”这么说吧,如果一个人有价值,那么老板一定会愿意用高薪用高位留住你,毕竟,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最终都是要发展盈利的,它们可能会出于人情而养几个闲人,但一定也会选用有实力,肯实干,能给企业带来切切实实的利润和好处的真人才。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上广北如此,武汉这样的大城市应该亦如此。如果你没有被重视,一直没有被重视,换了地方,依旧没有被重视,那么不是你被别人遮蔽了,而是你原本就无足轻重,可有可无。

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然而当人们成功时,往往只归因于自身的努力和才能,一旦失败,却往往只归咎于社会的不公或者运气的不佳。总之一句话:功都是自己的,过都是别人的。全然不想:即便有人靠拼爹成功,但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是拼爹的结果,即便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下,也不过确保更多的人才能够展露峥嵘施展身手而已,就是说:“所有男人和女人都能实现依据自身素质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说,如果你不具备与你所渴望得到的成就相匹配的素质,那你就不可能如愿——直白点说就是,你的不成功也许只与你自己有关。为何不自问一下:你有能力吗?你肯吃苦吗?你够努力吗?如果这些都没有,即便公平竞争,你如何脱颖而出?即便给你机遇,你又如何把握?

人们很难诚实地面对别人,更难诚实地面对自己,自己的无能自己的软弱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比社会的不公和黑暗更为残酷也更难以接受的事情。

我一直是个失败者,而且我用我母亲的话说就是:没有心气。不过,我有自知之明。我知道我又笨又懒又不思进取,我的一切失败皆是我咎由自取。我不赖别人。

之前,我参加过培训,当老师询问下面的听众,是否对自己的薪酬满意,十之八九的人不满意,这不是参照整个劳动力市场以及相关职业的薪酬福利的调研后,基于客观数据而对于自己待遇做出的评估,而是处于自己的感受:我觉得自己应该获得更多的奖励。那么什么叫有钱人呢:对于求生存的人来说,月薪过万的群体,就算有钱人;可对于过万的人来说,买车买房压力大,看看千万家产的,感觉自己是真穷人;可对于千万家产的人而言,看着别人一掷千金,花几亿在佘山买别墅,肯定也觉得自己很土鳖。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穷人,就像某些政府机构还觉得自己是弱势群体——一切都是自己觉得。作者说: “我心目中的一个好社会,是让任何普通人甚至略有弱智的人只要努力工作,就能靠自己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可什么叫幸福生活呢,这种主观感受比温饱的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更难评估。一个人要是努力后,过上的不是自己所预想的那种幸福生活,估计别人看来再幸福,自己也感觉不幸福。可这究竟是社会产生了偏差,还是他自己的幸福观产生了偏差。社会应该就一个人的努力加能力,给与相应报偿,还是根据他自己的期望值?社会主义国家是该按需还是按劳分配?作者认为涂自强遭遇的世道不好,那么只有在这短暂的几年里涂自强的一切希望都实现了,才叫美好?那么她认为的幸福模式应该是这样的:任何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两三年,轻松找到好工作,谋得好职位,获得好收入,讨上好媳妇,买上好房子。工作不用加班,干事不用操心,生活可以悠闲,钞票不必计算。可惜,这样的幸福难道不是拼爹的孩子才能企及的吗?被拼的爹妈都没享这幸福的命。书中那对开间服装厂,坐拥别墅的父母:“这两个玩命的,每天出门,就像子弹射出去一样。把赚钱当成战场杀敌了。”

有不少读者还念起80年代的好来,可是80年代,除了少数大学生跳了龙门,另外的农村孩子呢?高考失败,便只能回家务农,或者找关系才能进城里做临时工。流动性更少。而读完大学的学生得服从分配,不管个人有多大本事,有何意愿,分哪儿算哪儿,得罪上级,能让你一辈子穿小鞋而且无处逃遁。当时无房可买,只能等分配,即便你省吃俭用攒了钱,还得看领导决断,暗中送礼说情的不占少数。总之,那时的人,更依附组织依附单位,缺少自由还缺乏监督。当然,那是幼年的我眼中的八十年代。看看当时的电影电视,反映的生活也是一地鸡毛,极其琐碎庸俗,那时的人也是一肚子的牢骚和不满。我不知道是我少不更事,误解了八十年代,还是一些过来人缅怀青春,美化了80年代。

有人将这篇小说与《平凡的世界》相比较,但我觉得,涂自强面对各种挫折磨难表现出的淡然泰然,更多的是处于一种与生俱来的温顺性格,他虽然渴望改变境遇,但总处于一种懵懂的被动状态,无奈地承受着各种突变,偶尔有些悲伤的情绪弥漫心中,却又不可言状。文中曾轻描淡写地说过,涂自强读的文学书没有受辅导的学生多,用学生的话评价便是:看来你的文学太差。孙少平对于苦难的理解,对于劳动的热爱,对于平凡生活的清醒认识,远不是涂自强能够企及的。如果涂自强能够像孙少平那样,在劳作中也能多一份思考和判断,人生就可能另有一种走向了。孙少平说:“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孙少平在更为恶劣危险的矿井下工作那么久,居然没有给作者写成肺癌晚期或者积劳成疾而亡,这能算一个奇迹吗?我觉得过于戏剧化的死亡不能增强所谓的悲剧性,往往暴露出作者对于作品全局掌控的无力——如果涂自强一直霉运当头,估计读者会不信服,可他如果在努力中找寻到了出路,或许就违背了作者早就预设的主题,所以,他不得不死。在《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中:一个中年女人慷慨激昂地批评眼下风气,说今日之青年,只知赚钱。就连那些大学毕业生也都说一嘴俗话,满身铜臭,没一点知识气。根本原因,就是读书少了。说得其他女人全都连声说是呀是呀,现在风气就是坏。年轻人没一点理想,活得像行尸走肉。涂自强只是心中惭愧,而作者借着涂自强母亲的话说:“啥理想呀,你没钱了,一分钟就被踢到黑地里。一晚上咱就得回到老家。”,我能说这就是真正读过书的人与没有读过书的人之间的差距吗?这就是两部小说的境界差别吗?

我加的一个交流群中,也有人感叹在公司中不受重用,没有话语权,但他们很少唠叨唠叨地抱怨这个社会如何,而是彼此鼓励:“就当是去学习,学习的东西是自己的,是会有利息的,坚持学习迟早会翻身,总有熬出头的一天。”就算这个社会要关系,裙带关系是一种,可人脉不也是一种吗?涂自强在失业时,也由学弟荐入了新公司。一个人可以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社交网络等方式来广结人脉,得到职位的引荐,这还体现了个人的交际能力沟通能力。一个人面对困境时,要明白哪些问题是长期才可以改变的,而哪些则短期便可以改变的,哪些是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而哪些是自己无法彻底把握的。一个人惟有积极应对,才能找寻到出路。顾影自怜,怨天尤人,是一个弱者的表现。

我承认这个社会存在不公,会有埋没英才的事情发生,但别人有才能,可惜被埋没,并不能推导出你的失败也一定如此。这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只讲述了一个不出众的大学毕业生,终究不能出人头地的最为平常不过的故事,这是平凡世界里诸多平凡人的最为平凡的经历,因为所谓的成功者,往往因稀缺而显尊贵,才能被称之为成功者。唯一不同的是,我们都活着,而他给作者活活写死掉了。

作者摆出体恤状,轻声慢语地说:是的,你没有成功,这不是你的错,这都是外界的错,以此表达她悲天悯人的情怀,来讨好她心中的穷人们以及那些怀揣成功梦却一事无成的人们。这些一概而论,大而化之的话,轻松的将一切责任都推向外界,避免了她心中那些穷人孩子对于自身的正视和拷问,听着很顺耳很顺心很顺意,就像一个段子所调侃:“懒是一个很好的托辞,说得好像勤快了就真能干出什么大事儿一样;胖是一个很好的托辞,说得好像瘦了之后就真能有多好看一样;不想谈恋爱是一个很好的托辞,说得好像想恋爱时真能被人看上一样;年轻是一个很好的托辞,说得好像成熟了之后就真能有多大出息一样。”然而,接下来呢?找好托辞吐完槽,太阳照常升起,长江照常东流?安慰剂只能是安慰剂,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一部小说,只有在黑暗中给与光明苦难中给与希望磨难中给与乐观压迫中给与勇气,不仅对于社会的不公给与激烈的批判,也能对于人性的缺点给与透彻的揭示,不逃避,不推脱,不畏惧,不谄媚,才具有文学的价值和力量。

这部小说如果不是表达不力,那就是一部刻意谄媚的小说。,

最近报上连载了苏童的小说《黄雀记》,开篇很不错,但接下来的一切便浮皮潦草起来,从逻辑上的混乱到情节上的夸张荒诞到人物刻画上的概念脸谱化,让我感觉不到生活的真实气息,我觉得这条所谓的香椿树街,不是生活场景,更像戏剧里的舞台布景,每个人都粉墨登场,蹩脚而费力地按照作者预设的主题而自圆其说,一切皆让我有种隔膜感。只能说,这部小说唯一的优点便是文笔流畅,写作技巧娴熟,是一个码了数十年字的小说家所能达到的功力。但是,就像中年男人胯下的物件,技巧有了,经验有了,可惜激情和活力没了,再怎么勉力折腾也已经暮暮垂矣,抵达不到重心也透射不出生命力了。这是一部匆匆直奔主题,结果半路就一泻千里的中庸之作。是的,我看到一半,便已失去了读下去的冲动和欲望。但更大的可能是我这个没有什么文学底蕴的人,有眼无珠,实在不懂欣赏而已。我很庆幸自己在订阅的报纸上附带着读到了这两部小说,如果我看了别人的评论和夸赞,花钱去买实体书,我想我一定会后悔自己怎么就不拿这些钱买二斤猪肉呢。

同事曾感叹现在教师收受学生家长的钱礼,丧失了职业道德,她认为很多家长是害怕孩子被刁难而不得不送。我想了想,对她说:“就算老师起初能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肯定也会有家长主动的去送礼,期望孩子能够得到特殊照顾。”最近便有报道说:美国有些社区的当地老师开始收学生家长的贵重礼物。这是因为小区里的华人家庭常常给老师送礼,而白人家长不得不被迫学习,因为他们担心,若不送礼,会影响孩子的学业——我不知道这个新闻来源的真假,也许老师并不敢收取,并非我认为美国的教师会有多高尚,而是他们的制度让他们不敢踩雷区,可我相信,华人的家长肯定会送。我不能说这是中国人才特有的心理,但应该说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内心,都会存在占便宜获优待有特权的心理而不自知。所谓的不公平,只是当自己受到损害时才显得不那么正当,所谓的公平,只有在害怕自己受到损害时才会主张地那么强烈。在《涂自强的个人悲伤》里,涂自强离村前,“村长斩钉截铁地说,学好了得去县衙当官!村里只要有一个人当官,就吃不到亏。朝内有人,一村人都好过。你爹妈我会照应。你呢,将来就照应我们村。”当涂自强在武汉无法返乡,村长对他说:“你妈还好呀!都说她儿子出息,在城里做大事,回来不了。家家请她哩,要沾她的福气。”接母亲去武汉时,大家“都齐声让涂自强在武汉立住脚,往后大家去省城玩呀,或是打工路过呀,再或是娃儿上学呀,都有地方投宿,有个什么事也有关系好找”,说直白点,即便是弱势的群体,其实都存有投机的心理,都想仰仗着从草窝飞出的凤凰的权势而一起飞黄腾达。只是,有些赌徒手中握有重金,而他们手中的筹码少之又少而已。当公路的线路被卢家人通过关系,由自家的地改道经过涂家的坟地时,我突然想,如果涂家的这位儿子碰巧也得了势,那结果会是怎样呢?

在小说中,涂自强的母亲与儿子在武汉艰难谋生。当餐馆老板看在涂自强的面子上,收留她在自己厨房洗碗时:“她年龄大了,洗得慢不说,还洗不干净。催她急了,她就发慌,摔了不少。头天以为不适应,结果连摔三天。就让她端菜抹桌子,可她做不来。” 涂自强联系了一家政公司,“母亲去了两天,即被退回。主人说她几乎不会做家务,连桌子都擦不干净”,“又联系了一家仓库,可她的语言难以与人沟通,依然是做了三天,便又叫回家。”若真的说因为她年龄过大而反应迟钝的话,按小说中叙述也不过五十出头,若说因为她来自山村而不会干活的话,我觉得这简直就是对农村妇女的一种侮辱,因为农村中心灵手巧的妇女大有人在,她们农活家务都要操持,不仅从事种地养猪洗衣等粗活,还得包揽补衣缝被做鞋的精细活。因为事务繁重,她们往往手脚勤快做事利索。更重要的是,在山村里,地方虽小,人际关系却未必简单。在一个相对闭塞的单调环境中每日生活交接,抬头不见低头见,人们的活动以及视野范围因为狭小而更容易产生摩擦和矛盾,人情世故的复杂程度毫不逊色于以独门独户为主的城市。每个妇女既要与左邻右里相好,也要与近亲远戚互睦,又得调和妯娌婆媳的关系,所以,很多农村出来的女人,可能书本知识没有,但生活智慧丰富。新生事物不识,但世间百态了然。识文断字的本事没有,但待人接物的能力很强。最典型的就是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一个乡野老妪进大观园,免不了因缺少见识而出乖露丑,但她察言观色,插科打诨,八面玲珑,应对得体,将上至贾母下至鸳鸯,各色人等都哄得喜笑颜开,最终满载而归,解了自家的燃眉之急。而涂自强的母亲虽然非常清楚没钱了,一分钟就被踢到黑地里,一晚上他们就得回到老家,可一怒之下却和客人打了起来,老板说:“今天把汤泼在一个客人的裙子上了。那女人嘴巴也狠,当下发脾气骂人。干我们这行的,得经得起事。你妈倒好,跟人对骂。骂了几句,居然两人扯衣服揪头发打了起来,拉都拉不开。我店子虽小,开业这几年,还从没有过这样的事……”,她满是不服气地对儿子告状: “明明我的碗洗得很干净,桌子也抹得干净,他们城里人就说不行。那女人骂丑话,我就不能回嘴了?老板还偏着她。”被辞退几次后,他母亲不觉得自己能力有问题,相反,强辩说雇主家的桌子不擦就已经很干净了,“他母亲很生气,觉得城里人故意与她过不去,找工作的热情顿时降到底点。”这种不审时度势的心气简直比初进贾府的林妹妹有过之无不及。当她被偷了钱之后,没想到找警察求助,到了寺庙也不曾想方设法先行告知环卫所,免得失了消息让自己在外打拼的儿子焦心。她就那么内心安定地在寺里烧香拜佛起来,所以当涂自强不得不放弃工作,发疯似的寻找多时之后,赵同学叹道:我真是服了你妈。”也难怪他经理会说:“我妈永远不会出这样的事。”这种手笨脑子钝的老太太与出身与环境没有关系,就像涂自强的悲伤一样,这只关她个人的素质。当她这么随性而为,只顾着自己内心的满足,烧香拜佛时,她有关注关心过自己儿子的生存状况?身体状况?心态状况吗?加上她之前对涂自强说:“得先买房子,把媳妇娶回来。”“我儿这样强,都上了大学,哪样挣不来?不是好人家的闺女,我们还看不上哩。”我只能说,这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老太太真是神经大条的可以,连最起码的状况都搞不清吗?有句话叫:不识人头苦一世。用在她身上最恰当不过。母亲的心思应该是最细密的,眼睛应该是最敏锐的,孩子的一小点变化和波动应该都能察觉和感觉到,尤其是相依为命的两人,涂自强健 康的变化她这个母亲怎么就没能察觉到呢?

我读到最后,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其实涂自强最大的悲伤就是摊上了这么一个母亲。这么一个沉重的负担,不仅让他的生活透不过气来,还毁掉了他原本打拼一场以及开拓事业的计划。

很快,我就被自己的念头吓了一跳,在小说中,涂自强心心念念的都记得自己只有这么一个母亲,不能不管自己的母亲。然而我,却能够以非常冷静地态度条分缕析着一个母亲的各种错误和不是。我不得不承认一点:我纵然在平时装的如何温良宽厚,在本质上,我是一个势利的,自私的,胆怯的人。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往往要到关键时刻,临危时刻才能暴露出来。认识别人易,认识自己难。

而我希望,岁月静好,永远都不要给我展现勇气或者孝心的时刻。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对于把常回家看看列入了其中,周围不少人包括我都存有异议,但多集中于法律对道德的过多干涉,以及实际的可操作性,可对老人的关爱与赡养这个观点本身却大致认同。然而杨支柱写了一篇《老小争食的时代已经来临》, “争食”一词将老人和小孩推到了极端对立的两面,实在刺眼。我就奇怪了,难道如今已经到了资源紧张,生存危机的时刻了吗?难道就只能在老人和小孩之间选择其一了吗?作者说:“未成年子女不可能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费用,老年人有可能通过自己年轻时的勤劳和节俭全部或部分解决自己的养老费用”,然而别忘了,立法的本意是常回家“看看”,并非常回家“送送”,该条文为:“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它更强调的是对老年人精神的关爱,而非物质上的供给,和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用的供养有对立吗?作者还说:中国的法律没有强制那些在外打工的父母常回家看看自己留守在农村老家的孩子,甚至把农民进城打工不携带孩子视为理所当然(否则在父母居住、工作的城市入学为什么需要提供原籍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却要求在外地工作的赡养人“常回家看看”父母。,那我倒反问:那些留守孩子,那些没有携带出去的孩子是谁看守着?不就是老一辈的父母吗?难道老一代拉扯完自己的孩子又得抚养下一辈是理所应当,而要求自己的儿女闲暇之余给与一点关爱,就是在和小孩进行争夺战了?想必如涂自强的母亲这样,身处农村没有积蓄,无法完全靠自己养老的妇女,在作者看来,更是要和涂自强的孩子争食夺利的寄生虫。作者说:“养儿女不孝也部分是老年人当年教育不当的结果——— 或者是溺爱惯坏了孩子,或者是虐待伤了孩子的心,或者是自己就不孝敬自己的父母被儿女学样了”,且不论关于虐待的揣测有多恶意,即便有,恐怕也不多,就算常见的惯坏说:彼时被父母宠溺坏了,难道此时作为成年了的儿女就该将错就错,继续娇纵自私,不知悔改吗?难道我们不是要求他们纠正思想去尽孝,反而要求父母自认活该?这是什么逻辑?我要借用作者的话劝他自己一句:为了避免自己不孝敬父母而被下一代的儿女学样了,导致恶性循环,请不要对老人抱有太大的敌意。

该法规也并非“是强势的老人群体对弱势的幼儿群体的立法谋私!”,法律不是老人所立,这在立法程序上说不过去。新闻中那些猝死多日无人发觉,颤颤巍巍自己拄拐看病,成天与猫狗对话的老人更并非强势。他们渴望一家团聚,三世同堂,尽享天伦的场景,怎么就能够被妖魔化成对于自己孙辈的谋私呢?没错,现在的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相当不够,而对于此种的不满,不直指真正该负有责任的部门,却将矛头转向了家庭中同样弱势的老人,因为他们的利益被优先重视到了。这算什么:同室操戈?这是对人伦道德的一次肢解。

当作者在讨论该法时,掩饰不住的对于老人的厌弃和鄙薄以及敌意和恶意。我能知道我对于涂自强母亲的嫌恶是多么的丑陋不道德。而作者,却如此之义正词严,理直气壮。我想说,这么多年来,读了他的一些文字,我感觉,对于生育权的争取,似乎让他变得越来越偏激,从婚姻的主要功能是生孩子到老人与孩子争食……他的眼中似乎只剩下了精子卵子和孩子,对于一切会影响到繁殖的行径,都抱有极大的抵触和戒备,就像守着一只食盆的狗,对着往来的人不断低吠。我这只是就姿态做个比方,绝非对于人格的某种讽喻。一个人,如果抗争的结果便是如此,其实也算败了,因为他也失去了很多宝贵的东西。就如同涂自强的父亲,为了坟地而当场吐血,最后一蹶不振而亡。这样的生命代价,除了让自家的人悲恸欲绝,一切照旧如常。所以,无论如何,好好活着,保持身心的健康,这才是最大的斗争资本,也是最基本的胜利底线。

涂自强家坟地的被平,也许是整部小说中真正揭示了社会黑暗面的地方。但修公路是为什么呢?涂自强的母亲说了:“我跟你爸过得很好。政府眼下正要修公路,从镇上一直通到山里,正巧从咱们村边过。村长说村口的树下就是汽车站。修好了路,我儿回家就方便了,汽车可送你到家门口哩。”从政府部门的角度看,就如领导所言:“国家修路事大,还是你家坟地事大?”为了整个山村的发展,为了大部分村民的利益,是否就可以擅自牺牲涂家了呢?我认为不能,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往往很多人也会这样认定。然而一旦编入故事情节,一经戏剧化处理,是非仿佛就变得模糊难定了。霹雳布袋戏中的佛门弟子云舵为了佛乡不受制于对立派的欲界,主动出击杀了被扣为人质的五百僧人,我尚能强解为那些僧人应该也有着杀身成仁的觉悟。可最近几集里,因为有人说百婴棺可以克制欲界之主波旬,这个慈悲为怀的佛者便又转身杀向了民间,一连杀了数百妇幼。虽说佛门有云: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可没说入地狱还得拉上数百人性命吧?因为属于众生中的数百人相对于众生这个整体本身而言微不足道,便可以被割离出来杀害了以救众生?这是多么赤裸裸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与慈悲为怀的道德感有什么关系?当面对强敌进犯,谁都有求生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只能通过横戈跃马,冲锋陷阵,奋勇抗敌争取而来。如果一个群体不敢直面入侵者,试图通过牺牲比自己更弱小的个体的无辜生命来换取自己和家人的苟安,我真不理解这种行径怎会是无罪。古时有寓言说:土著们抓了猩猩之后,懒得自己挑拣,便让它们自己推选一只肥的出来,于是猩猩们主动将肥的推至笼门前。当人们将那只架入厨房去的时候,留下的猩猩抱头痛哭,它们或许是耻于自己出卖同类,或许是自伤于终将临头的那一刀。可惜,人类往往会用狡言来掩饰自己的有违道德,抱侥幸心理而苟且偷生~可是,在霹雳这个戏中,作为普通民众连最起码的知情权也没有——云舵既没有揭露欲界的丑恶面目,个人感觉也没法揭露,因为至始至终,在民众面前更多扮演杀戮者角色的为佛乡人士。他也没有告知波旬降临合体之后的严重后果,然后让民众做出抉择——哪怕最后他们以多欺少,让一部分人被自愿了,那么一切的罪责也就由他们自己承担了。然而事实是:他们莫名其妙地就被杀戮了同胞甚至家人朋友,然后平白无故地就因为自己毫不知情的犯罪而承担了罪孽,这该多憋屈啊。尤其对于有血性的男儿来说,靠着婴孩的鲜血而活下来,这是多么屈辱的事情啊,。一个人让自己得个牺牲小我的美名,却让这么多人被一起拉进了道德的污泥。也许云舵对于苦境的大多数民众有救命之恩,但恩情显然不等于正义。就算苦境的人否定他批判他也无可厚非。就像靖国神社的群鬼,对于那个蕞尔小邦的民众来说,是曾给他们带来了荣耀和荣耀的英雄。但我们又何尝不希望他们能够跳出自己的格局,能够看到这些鬼对于其它国家人民所带来的屠戮和毁灭。

云舵是自觉身负使命感的人,为了这个使命,他不惜舍弃所有东西,包括破戒杀生,背道弃佛。他的无怨无悔,其实也就是对于自己选择得坚持和肯定。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这样刚愎自用,独断专行,自诩为替民请命,为民做主的人。曾有白话小说言: “清官倚着此心无愧,不肯假借,不肯认错,是将人之性命为儿戏矣。”,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我觉得,剧中的佛乡和欲界实质上不过是两大宗教势力——佛乡是根基深厚的旧势力,而欲界则是正在崛起壮大的新势力。两者不断争取自己的信众,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当云舵为了将波旬消灭,而不惜杀婴制棺时,在民众看来,这和欲界清洗佛乡信徒的行径,有多大区别呢?当自己信任佛乡,作为追随者,却不被庇佑保护,反而成为了斗争的牺牲品,遭此背叛和伤害,在一些人看来,只怕比欲界对于作为异教的自己进行杀戮更为恶劣。让他们的信仰又如何再次建立?偏偏云舵作为凶手,还不由佛乡来审判行刑,是被欲界缉拿正法的,那么我在想,即便民众两害相权取其轻,最终选择了支持佛乡,在内心又何尝会忘怀之前所付出的种种鲜血,但若要说虔诚,只怕难矣。

报上刊载了作家恩?班克思(Iain Banks)过世之前写就的新书《采石场》中的一段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引用于此正合适:“我不会怀念将不再是人类这可悲的物种里的一员,这个物种动辄就使用拷打、强 奸、大屠 杀等手段,只因为那些被施予拷打、强 奸和大屠 杀的混蛋或混蛋们可能和施予者稍稍不同,可能因为他们碰巧崇拜另一种略有差异但同样傻了吧唧的迷信,或者因为他们皮肤的颜色在色彩表上处在不同的位置,或者因为他妈的他正巧出生在某条河、某个大洋、某道山脉,或数千万里外一百年前某个无聊又无知的官僚在沙漠里划出的那条直线的另一边。所有这些,我都不会怀念,说实话,不用再继续观看这些混账事的上演,可真是一种解脱。”。。。其实,霹雳布袋戏也好,我们的人生,都在上演一些傻了吧唧的混账事。

当二岁的女童被摔死时,网上有人指责她的母亲不该不懂退让,哪怕那个地点并非停车点,哪怕是两个男人先动了口并动了手,总之认为她也有错,也有责任,因为她不该让两位比她身强体壮的男人生气了。好吧,我反思了一下自己:当一辆私家车试图擅自停靠,挡住上街沿的下坡道时,我拒绝让路,还指出了他的错误。当有人在地铁上像跳钢管舞一样抱住扶手,以致于旁边的四五岁的孩子没处抓靠时,我指出了她的不当。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现在知道,我这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我要真心实意地感谢他们的不杀之恩。这个世界的对错,已经不是由事情本身来判定,而是由双方的强弱来判断,对于一个弱者,哪怕是正当的权利也不能捍卫,因为自不量力就是错。如果女人被骚扰,那一定是自己穿的太妖娆;如果被轮流发生性行为,那一定是自己作风不正经;如果有人遭劫,那一定是自己露财引诱别人犯罪;如果有人被打,那一定是长张包子脸惹人心烦了。有人曾分析说,南京大屠 杀是因为中国军民抵抗太顽强,让日军预期目标没达到,于是日军很生气,所以才做出了这个恐吓惩罚的举动。嗯,现在看来就是这个理,都是中国人咎由自取了。

前一回,东方早报组织了梦想中国,助力童年的活动。我母亲非常积极地将自己家里几件旧衣服收拾了出来,虽然这些衣服有七八分新,洗的又极干净,虽然我小时候也穿过亲戚家的旧衣服,我母亲至今都还收进我时髦阿姨更换下的衣裙,但我哪晓得现在的人怎么想啊,万一感觉你歧视侮辱山区的孩子,居然送上旧衣服,那不是好心办了坏事。我苦口婆心劝了她半天,她执意要送去,无可奈何之下,我只好悄悄给报社相关工作人员发了短信请求他们:如果不需要,请婉转告诉我母亲,请不要打击了她的热情。结果回家之后,我母亲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人家如何客气地接待她,并要送她到电梯口。对此,我真的要非常感谢那位小姐,谢谢她维护了我母亲做好事的热情。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桩破坏人们彼此信任,损害别人内心善良的行为,其实最终都将伤害整个社会的健康肌体。。。深深为受害的17岁少女悲哀。

另外:企业必须给员工缴纳社保,这是强制行为,如果企业没有执行,员工在职时可以匿名举报,离职后可以劳动仲裁,即使双方曾签过放弃缴纳社保的协议,也是无效作废的。不要因为舍不得自己也要缴纳的那部分钱,如涂自强那样放弃了,否则,工伤也罢,医疗也罢,自己的权益都将得不到保障。如果企业解除或终止合同,必须给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补偿金为工作一年折合一个月,赔偿金为双倍。如果没有提前一个月通知,还得加上一个月的代通金。如果员工在医疗期内,企业则不得解除或者终止合同。直至医疗期满。好吧,我最近在翻劳动法。因为没有一个老板会因为你的无知而变得的更加慈眉善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内来稿] 最好哄骗的人 \ 尚庆海
[小说]徐东|二十年后再见面
穷人的孩子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怎样生存?
马小雨||陪伴
💋推荐 || 胡 盼:我的母亲
【潇湘快评】余传方/读书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