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尴尬政策”让基层很难办!这篇文章告诉你该怎么办…

▲11月20日,《重庆日报》第12版


要避免政策制定与实施之间的错位与断层,就要立足于一个“实”字,真正沉到基层,下足“绣花功夫”,多点“地气”,少点“仙气”,让扎扎实实的调研成果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近期,记者在农村基层调研发现,一些政策由于缺乏前期调研不接地气,最后变成“空中政策”甚至沦为一纸空文。比如,某县要求省道两侧沿线100米建绿色长廊,连树种都规定好了,但县里下发通知时已经错过了植树的最佳季节,却又要求尽快完成,导致树木成片死亡。(据《瞭望》)


实践是检验政策的重要标准。一些政策看起来很美好,却经不起实践的检验,最终沦为“空中政策”,悬在空中,不接地气,难以执行。政策落实不到位,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也会折损党委政府的公信力。沾泥土带露珠才能冒热气添生气。“空中政策”之所以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前期调研不扎实,决策草率随意,没有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忽略了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复杂性。加之一些地方喜欢搞“一刀切”,动辄要求下级签“军令状”,让基层干部处于两难境地


比如,某地出台河长制新规,要求镇域内一条河道两侧的18米内不允许有建筑物,如有必须全部限期搬离。此项政策看上去没问题,而事实却是“河道两侧18米内有一些民宅建设在先,河流改道在后,并非故意违建”,“有的民宅建在村里的宅基地上,并且有宅基证,也是村民的唯一住所”。如果只要求限期拆除,没有新划宅基地,也没有制定搬迁补偿等配套政策,这项政策显然是难以落实的。

其实,“空中政策”反映的是干部的作风问题。常言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些地方忽略基层调研的重要性,有的干部甚至干脆奉行“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窝在办公室“拼材料”,凭借想象力制定政策。有些地方虽然也去基层调研,但往往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正如有基层干部所反映的那样:“有的部门来调研,11点才来,11点半就要去吃饭。去掉路上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只能走马观花,这样的调研怎么能做出好决策?”调研不深入,显然会导致一些政策规定成“镜中花”“水中月”,只是“看起来很美”。一些“空中政策”的出现,大体来说可以归结为“懒政”。


要避免政策“水土不服”,关键要从源头着手,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调研,而不是一味地“拍脑袋”。为此,破除“空中政策”,关键要治好作风病。政策怎么定,必须充分调研,听听基层怎么说。在制定政策之前,上级部门就应该到一线进行深入调研,充分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实际情况摸准摸细摸透。政策下发后,也要到基层是一线看看基层落实过程中有什么难处,问问群众到底满不满意、高不高兴,比如有哪些细节需要优化提升,有哪些配套政策没做好,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协调等等。当然,也要明确责任人,建立健全责任倒追机制,对那些造成严重损失和恶劣影响的“空中政策”,就要谁拍板谁负责。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避免政策制定与实施之间的错位与断层,就要立足于一个“实”字,真正沉到基层,下足“绣花功夫”,多点“地气”,少点“仙气”,让扎扎实实的调研成果真正成为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只有打通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才能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政策出台带来的“红利”。


来源:重庆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好调研要接地气懂风气重通气
下基层要做到“三要三忌”
【地评线】京彩好评:调查研究要一路有“泥” | 时评
下基层调研变成演戏 顽疾如何治
年轻干部下基层要“三多”
调研要接地气要用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