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级不能“溜肩膀” 基层不是“背锅侠”

《半月谈》近日刊发调查文章,指出一些上级部门把不该乡镇承担的工作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发放《任务告知书》以及下文件、发通报等方式,以属地管理为名安排到乡镇。一位在乡镇工作了12年的镇党委书记表示,过去一年半,其所在的乡镇共认领42份责任书,属于乡镇职责范围内的只有20项,其余都是各单位和部门“下放”的任务。“防疫防火防滥采,啥事都能往下甩”,是部分地区基层“责任状”泛滥的真实写照。不管你具不具备执法权,不管人员经费是否跟得上,也不管是否属于你职责范围内,总之“你的地盘你负责”。属地管理成了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上级成了“溜肩膀”,基层成了“背锅侠”。不仅乡镇这一级,再往下,社区、村里更是“责任状”的重灾区。在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责任上,有的上级单位与所在地的村“两委”签订“责任状”,可是村干部根本没有执法权,又何谈加强管理。对基层而言,任务与职责不对应的“责任状”还有很多,不得不接,可是又根本“接不住”。

基层对“责任状”叫苦不迭,并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对“责任状”过多、过滥无可奈何。以“责任状”压实责任,本意是为了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工作,但实际上,签订一些超出基层职责范围的“责任状”,必然会导致落实打折扣。问责链条之下,“责任状”也变相沦为一些单位和部门的“免责状”,成了层层推卸责任,层层稀释责任的“正当理由”。诚然,基层是抓落实的主战场,但并不意味着所有工作、所有责任,都应该由基层大包大揽。基层的确要配合好上级部门的工作,但上级部门若是没有勇担责任的“铁肩”,不顾基层实际,什么责任都往下面甩,会变落实为落空,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强调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全国各地也出台了不少给基层减负的具体措施,减少微信工作群,减少发文开会数量,减少过度留痕等成为共同关注的问题。为基层减负,不仅要在这些容易量化的工作上推进,更应该对准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破解基层负担过重的梗阻性问题和实质性问题。建立权责一致的工作机制,让基层从“背锅侠”的尴尬中走出来,改变“一个人干活、十个人监督”的状况,解决这些问题,关系到基层减负的实际效果,关系到基层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

为官避事平生耻。抓工作是停留在一般性号召,还是身体力行,成效大不一样。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各单位和职能部门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将自己的工作做扎实,才能以上率下,善作善成,真真切切为基层减负,为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稿件原载于2019年08月01日《湖北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3:推动形成职责边界清晰、层层负责的工作责任机制
县级部门对乡镇要多放权慎考核
为基层减负,要严控“一票否决”事项
责任状过多过滥请给基层干部松绑
警惕滥发“责任状”的作风病
这个影响大局的事情,基层政府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