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学日记6
整合与分析(一)
有人认为我一直在反对精神分析流派。其实这完全是误解。如果一个人不了解精神分析,就没法反对它,如果他了解,就更不需要反对它。所以,反对这个流派其实在任何情况下都毫无意义。
但我并不反对任何的方法,我顶多只是反对人们对所有方法的执着,就像我也反对执着于任何目标一样。
即便如此,我的反对也定然不是一种执着。
只要是一种方法,它就注定是分析的。除非一个人已经远离了对方法的执着,否则他就注定只能是个分析主义者。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人倾向于提倡整合。但整合只是分析的整合。本质上这仍然是一种分析。
要区分的是整体观(也就是洞见)和分析。整体观不是分析,它不是技术性的。整体观就是洞见本身,没有观者,也没有被观察的事物,没有分析者,也没有被分析者。只有洞见本身。
整体观远大于任何形式的整合和分析技巧。
折衷疗法不是整体观,而是一种整合。因此,你或许迟早能发现,每一种疗法基本上都是折衷疗法而已。但洞察本身并不等同于任何获得洞见的方法或途径。就如同,你不管任何方式用手在指着那个月亮,手指都不代表那个月亮本身。
整合与分析(二)
绝大部分心理治疗做的事情在于用一种看似正常的模式取代另一种疾病模式,但只要人们无法认清模式的疾病本质就注定仍会陷入其中,不是这种就是那种,不是沉溺就是逃避。这仍然是“无明”。
佛教认为无明是最大的疾病。而分别心则是最大的无明。
佛陀洞察到,人是因为无明才导致自己轮回于因果业报之中。而人要解脱于轮回的种种模式,就必然要了解整体观。
整体观是一种无我观。
分析是我观,整合也是我观。它们其实是相对而存的。整合之中缺少不了分析,分析之中也不能缺少得了整合。这两者都是有为法,也即是说本质上这两者都是技术性的。
整合常常会被人误解为是无我。但整合不等于无我,不等于整体观。整合是将更多的分析手段进行综合而已,这样的整合比单一的分析手段看起来固然效果要更好一些,然而这并不代表整体观(洞见)。
整合仍然是一种分析,一种综合性的分析而已。
正如任何一个治疗技巧都不等于痊愈本身,任何一种分析方法或分析方法的综合也不等于整体本身。
因此,整体观是将我们的头脑本身放下,将分析和整合本身全都放下。它就是了解本身,它超越了所有的分析,是超越的解脱之道。
分析与接纳
分析是从属于接纳的。没有接纳的分析实际上毫无意义。
分析是客体性的,接纳是主体性、整体性的。
治疗师的分析如果没有接纳的态度同时存在的话,就会显得毫无疗愈作用,变成了只是贴标签而已。精神分析的效果在于治疗师的接纳态度,如没有这一点,分析就纯然只是工具意义的。工具无法谈论其好坏对错,它能否有用要看使用者本身。
接纳是整体的属性之一。接纳是接受事实如其所是的存在,是对事实不分别其好坏对错,是中立的表现。所以,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心理治疗“中立是一切,其它都是技巧”的定律。
换句话说,分析,只有在整体的、接纳的框架内才有意义,才有存在的价值。
一个与整体充分接触的人才能从分析中产生真正的洞察,否则就只是片面的理解和投射而已。
一知半解的人
为了分析,为了方便,人们常常会定义很多的新名词。
也许正是因为对事物和现象一知半解的缘故,人们才开始觉得应该定义更多些名词。定义一个新的名词,往往可以掩饰自己对原有状况不了解的窘境。
因此,当我们的概念越多,往往反映了我们对事物越加不了解。注定如此。
真正的学习需要放下知识。
哪种人最适合做治疗师?
有些治疗师认为,某种人特别适合做治疗师这一行,而这种人常常是没有某种性格缺陷的人或是具备了某一种性格特质的人。
我完全不同意这种看法。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治疗师的天赋,就像每个人都有成为艺术家或XX家的天赋一样,或者说,如果每个人都有患上某种疾病的天赋,那么,他为什么不能具有治疗某种疾病的天赋呢?
疾病的能力和治愈的能力难道不是一个人原本就具足的潜能的两个面向吗?
正如有些人具有观世音菩萨那样的慈悲心,那么她在治疗中就能发展出非常可信赖的品质,能够恰到好处地与个案共情;而另外一些人的个性中可能则具有更多的攻击性,而这种个性特质运用得恰到好处,则可以用于治疗中作为当头棒喝来打破个案对自己固有病态模式的执迷不悟。有些人注重细节,那么他可能更善于把当事人的行为模式分析得面面俱到;有些人则更关注整体,那么他就可能更善于采取系统式的家庭治疗有力地把握全局。
有些人更具备出离心,那么他可以发展出指导别人放下的能力;有些人更具备执着心,那么他就可以发展出指导别人勇于面对和接纳的能力。
按佛教的说法,入世和出世,都是修行;放下和接纳,都是治疗。
所谓“久病成医”,有些人天生就患有某种疾病,但这却能成为他对治同一种疾病或另一种疾病的天然抗体。阴错阳差,抑或是命运巧妙安排,谁又知道?
因此,究竟适不适合做一名出色的治疗师,显然并不在于这个人是否有某种性格上的缺陷,而在于他能否看到自己的长处。疾病和治疗是不二的。根本上说,一个人的性格本质是空性的,能看到这一点,那么其实所有的烦恼也都是菩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整合医学
领导者该具备一些什么特质呢?
也谈中医药与科学
整合营销,何为“整合”?
别让标签绑架了自己
​细看凡是成功佼佼者的背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