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上最神秘的印石,引得全民寻宝,连徐悲鸿也不例外

印章石山头林立,石种纷呈,各领风骚,各有精彩。

但,史上传闻名气巨大,引无数印坛名流尽折腰,的印石,是哪个?

据说,这个石种在印坛如日中天之时,清朝的“石帝”田黄还只是个跑龙套的小角色;

据传,“印章大帝”乾隆一生的憾事有三件,其中一件就是求该石而不得;

据信,中国现代美术奠基人徐悲鸿渴慕该石久矣,讨得一石而视如至宝。

如此神秘,这个石种到底是何方圣神?

不仅在印坛历史上呼风唤浪,时至今日,在收藏品淘宝市场仍吹皱一池春水。

在印章之中,最为津津乐道的,当然是名贵的田黄、鸡血;当然是“西泠四家”“八家”齐白石……因为受众广泛,听说过值钱

除了田黄、流派印之外,还有一种印石,从民国时期就是篆刻界的社交网红,但是,素来神龙见首不见尾,人们只闻其名,难见其形。

这个石种,就是今天的主角,为史料记载的:寿山艾叶绿。

虽然文章是我们写的,寿山艾叶绿是主角,但,我们说也说不清楚。

艾叶绿也是大家喜欢寻宝的印石;

在寻宝江湖,艾叶绿的奇妙故事各种各样,广泛流传;

拍卖会上,嘉德、保利、西泠印社,艾叶绿偶尔也身影一闪。

但是,毫无疑问,艾叶绿,从前是,现在仍是一种充满争议的石头。

争议的核心就一点:

艾叶绿的产地是不是寿山?

或者说,什么样的才是寿山艾叶绿?

​  寿山绿色品种石大全,并无艾叶绿

争议的人群分为了两派:

一派可以称为是“保皇派”——

该派将有关艾叶绿的古文资料奉为金科玉律,艾叶绿就是寿山遗产;

另一派可以称作“唯物派”——

该派观点很简单,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一切看实物说话。

那么,到底什么是艾叶绿?

桓公对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故事就从“色”字开始,绿色……

自先秦时代,国人就十分喜爱绿色,并用其装饰重要建筑、渲染贵重物件。

由于古代染料的匮乏,“绿色”一度成为权贵的象征。

在秦汉,“绿绶”是皇室、相国等级的标志,而“绿车”是皇孙的专用车。

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受古代观念的影响,绿色又衍生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木”的对应色,就是绿色,寓意是:

“东方”和“青春”。

红花当需绿叶配衬。

在色彩学中,绿色和红色是一对好搭档。

红绿配,视觉醒目,又诗意频出。

白居易,在《落花》中写道:“劝君尝绿醅,教人拾红萼。”

在《问刘十九》中继续输出:“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在白居易眼里,简直是:

红绿是一对,必须在一起。

这种高级的审美,可不是诗人的专利。

若论起审美,印人也行,印人也可以。

你看,篆刻家的工作台上:

​白刀、青瓷、朱泥、绿石,妥妥也是五色迷人,高级审美。

接下来就说到艾叶绿了。

绿石之中,艾叶绿号称“天下第一印石”;

南宋和明代极受推崇的“天下第一美石”。

传说,艾叶绿是寿山石中最稀有、最名贵的石种,寿山石三宝之一;

地位远高于清代以来推崇备至的田黄。

但是,寿山艾叶绿到底为何物?

由于明代已绝产,明清至今,在印坛留下一段迷雾,耐人寻味。

实物见不到,考古对不上,只能去文字中寻踪觅影。

关于寿山石艾叶绿的历史资料,有如下“八大段”:

1.南宋福州知府梁克家《三山志》中记载:

“寿山石,洁净如玉……五花石坑,相距数十里,红者、缃者、紫者、髹者,惟艾绿者难得”。


2.明代《闽杂记》中也有类似记述:“坑距山里许,石皆五色,水坑以绿为贵,所称艾叶绿也。”


3.明代布政史谢在杭《小草集》中首评“艾绿第一,丹砂次之,羊脂,瓜瓤红又次之,非艾叶绿为第一”。

4.清代郑杰《闽中录》中也称:

“艾绿,色如艾叶初生,青翠可爱,不可多见,大者尤难”。

“绿又稍白者,艾背绿也。”

以上评价,生动地描绘出艾叶绿的质与色。

绿而通灵者难得,青翠碧绿者可爱。


5.清代卞二济《寿山石记》中感叹,随着其他品种佳石“凿山博取,而石之精者出焉,间有美玉者、珀者……其色不同,五色之中,深浅殊姿,别有缃者縓,者……旧传艾绿为上,今种种皆珍矣。……庶天下知闽之奇如此。”


6.清高兆在《观石录》中曾记载:“方寸一枚,碧若春草,通体艾叶小花,神品。”

7.清毛奇龄《后观石录》中记载艾叶绿二枚,曰其:

“绿色通明,而底渐至深碧色,独其往处稍白,则艾背叶矣。”

“上半如碧玉,下半如红毛玻璃酒瓶,又如西洋玻璃瓶。”

8.民国龚伦在《寿山石谱》中所言:

“月尾山,隔溪与都成坑对峙,山产石,绿者曰月尾绿,紫者曰月尾紫。其艾叶冻一种,明谢在杭品为寿山石第一者,即出于此。”

又言“艾叶绿黝如老艾叶,质涩,间有水痕,冻而透明者颇罕,微似粤产之广绿石。”

以上“八大段”资料,是关于艾叶绿的主要记载,也是艾叶绿印石一切。

其余再有发述者,也不过是在“八大段”的资料上各种创作,并无新意。

尴尬的是,其中很多记录的作者,并未见到实物,实乃是三分道听途说,七分浮想联翩。

无论有多少白纸黑字,都掩盖不了一个基本的事实——

可惜的是,至今,艾叶绿实物仍然查无实据。

清 艾叶绿“锦上添花”印章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为一个大名鼎鼎的石种,盛名很大,历史上一定要有和影响力相匹配的产量问世,如若产量极少的话,不足以产生影响力。

那么到今天——

无论是各地的博物馆藏品,还是流传有绪的私家藏品,或者是出土的文物,就应该有一定数量的寿山艾叶绿实物。

但是,各个博物馆都找不到寿山艾叶绿的实物,甚至在故宫博物院,和寿山艾叶绿的出产地福建省博都一样拿不出实物的证据。

反观,同样时期问世的青田灯光冻在台北故宫有实物,在故宫博物院的实物更多,有一大盒子的实物,一百多只。

如果说艾叶绿在历史中化为齑粉了,或者都变成其他颜色了。

那也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不应该彻底的不见踪迹。

本尊迟迟不露身影,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

你玩你的艾叶绿,我玩我的艾叶绿。

网上一搜“艾叶绿”,满屏满眼,大家都有艾叶绿,都是艾叶绿本尊,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行文至此,依然一团迷雾。
您觉得400年前大名贯日的艾叶绿哪去了?哪里能找到实物证据?
您觉得艾叶绿是一种通用的印石色系,还是寿山石的一个品种?
以上的照片中,有如您所想的艾叶绿吗?如果确凿无疑,那绝对是震惊世人的发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寿山石最早制砚之实物
徐悲鸿的艾叶绿,给寿山石出了个大难题
再谈寿山艾叶绿与绿田
珍品印石艾叶绿
我的老艾叶绿(转自搜艺搜)
艾叶绿石的神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