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韩国闵姓到临沂寻根 韩16万闵姓根在汪沟闵家寨

韩国闵姓到临沂寻根 韩16万闵姓根在汪沟闵家寨

2014-09-21 10:42 琅琊新闻网

  秋雨霏霏,飘飘洒洒。如丝、如绢、如雾、如烟。

  16日17:30分,由24名韩国闵姓组成的寻根问祖访问团一行成员乘坐大巴车来到临沂市兰山区汪沟镇闵家寨,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者,还是着装时尚的年轻人,下车后第一眼总是凝视眼前青砖、红墙的闵家寨闵氏家庙(笃圣祠),随后与闵家寨闵氏族人紧紧握住双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终于回来了,找到根了!”随团翻译根据韩国方面闵氏协会总经理闵秦根的话不停地重复,翻译给闵家寨闵氏族人听。

  闵秦根说,目前,在韩国闵姓约有16万人,说到根上都是一家人,也都是闵子骞的后代。

  由于此次寻根问祖行程时间紧凑,本报记者通过翻译与对方进行了30多分钟的面对面对话,一解两国一家亲的故事。

闵姓韩国寻根问祖访问团在闵家寨。  

  913年,距离割不断两国闵氏一家亲

  朱红色的墙,巍峨的门楼庄严肃穆。迈过门槛过穿廊,笃圣祠庭院一派幽静,路两侧整齐地竖立起一通通青石碑,上面保留了历代闵氏家族变迁的碑刻文字。座北朝南的笃圣殿,门楣正中高悬着金匾,门窗雕刻有精美的纹案,庄严肃穆。走进笃圣殿,映入眼帘的一尊塑像注视着远方,神态安详,这尊塑像便是闵氏家族供奉的祖先——闵子骞。

  “天下闵姓出一家,都是闵子骞的后人。我们只知道祖上的根在山东,但是具体到山东哪个地方就不知道了。”闵秦根此次率领韩国闵氏访问团一行24人来到闵家寨。据他介绍,3个月前,他们闵氏协会中有一位长期从事出版工作的族人了解到闵子骞的故里在临沂兰山汪沟闵家寨,族里年长的人寻根问祖的意愿比较强烈,这才促成了此行。

  据悉,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闵称道出使高丽,建功立业。后来被高丽王朝挽留,定居在骊兴,也就是今天的韩国京畿道骊州,成为韩国和朝鲜闵氏的始祖。这里所说的闵称道,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出生于京东东路沂州府费县闵家屯(即现在的闵家寨)。

  骊兴闵氏是朝鲜王朝的一个大氏族,闵秦根说,他多年研究闵氏一族在当地的历史,高丽时期以后,闵氏一直是朝韩的名门望族,现在有20多万人口,其中韩国有16万人口。高丽王朝时代,出过太师闵令谋、刑部侍郎闵湜、太子少保闵公珪、大将军闵曦、元敬皇后。朝鲜王朝时代有大司宪闵汝翼、骊平府院君闵孝曾、议政闵梦龙,右议政闵熙,汉城府尹、右赞成闵馨男、仁显皇后、明成皇后。

  访问团成员闵子善说,他们尊敬的世宗大王的王陵建在京畿道,世宗大王创造了韩国文字,还发明了天文学仪器,为了永远称颂世宗大王的伟大功绩,世宗大王陵以及世宗纪念馆——世宗殿相继建成,目的就是为了提醒人们继续传承民族文化。对于闵姓而言,他们同样重视宗族文化,这么多年,本家很多人都在研究闵氏在韩国乃至朝鲜半岛的历史、人文,就是没有将闵姓的根找到。韩国方面闵氏族谱记载上只有朝鲜闵氏始祖是孔子的弟子闵损(子骞),世居中国山东。

  闵子善说,在韩国的16万闵姓,往上推都是一个宗族,一旦确实属于闵家寨闵子骞的后人,对于在韩国生活的16万闵姓族人而言,也算是找到家族的老根了。据了解,3个月前,族里几位掌事的人就开始召集闵氏在韩国有影响力的族人商谈,准备到闵家寨寻根,消息一经传开,大家纷纷希望能一起过来,“一晃,从老祖闵称道到现在,913年过去了。”

  访问团一行人表示,闵家寨一行回去后一定能在韩国闵氏家族中引起一番热议,也一定会有更多的韩国闵姓后人再来闵家寨。如果条件成熟,他们也将借助掌握的资源,邀请更多的闵家寨闵氏族人赴韩国,加强两地人员的互通。

  为了弘扬闵子骞德行文化,传承闵氏人文,闵家寨闵氏族人专门将“鞭打芦花”、孔子七十二贤之一闵子骞、闵氏宗谱等信息装订成册,一并赠予代表团。临别时,代表团成员紧握着闵家寨闵氏族人双手依依不舍,“还会再来看你们,多联系。”“常回家看看。”

  电影、人文互访,发扬传统文化

  闵家寨闵氏第70世闵广利,今年70岁的他往后推,已经有九辈后人。1964年开始在延边当了20年的兵,对朝鲜族尤为了解,精通韩语,韩字书写特别在行。“这就是缘分,没想到老闵家的后人在韩国还有16万人,我给他们讲韩语,顿时拉近了两地人之间的距离。”

  16日的整个寻根问祖活动,闵广利全程参与,亦当起了翻译工作,就连韩国代表团都惊讶,“老闵家的根竟然有会讲韩语的,而且70岁了,看来血脉相通早就已经注定了。”

  村支书闵庆云说,闵子骞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韩国访问团对孔子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访问团从闵家寨离开后直奔曲阜祭孔。

  2015年和2016年分别确定为“中国旅游年”和“韩国旅游年”。闵家寨闵氏族人闵祥云说,目前,闵姓在全国约有64万人,在所有姓氏中的占比很小,而且闵姓后人多出自闵子骞这一脉,发源于山东。此次也借韩国闵姓寻根问祖之际,他们族人正在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这张牌打得更响。

  其实,早在2012年10月13日,电影《少年闵子骞》的新闻发布会在临沂举行,当时,来自省内外的20多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发生在闵子骞身上“鞭打芦花”的故事以及该部电影的拍摄对当今“孝”文化内容的诠释。不久,《少年闵子骞》在临沂、淄博等地取景拍摄,这部由国家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制作的电影于2013年拍摄完成,与全国观众见面。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编剧李以省、导演杨真、制片陈乾伦都是临沂人。闵祥云介绍说,这部片子她几乎全程参与,作为一部古装儿童片,既拍出了童真、童心、童趣,而且解读了传统孝贤文化在当今社会面临的问题。“我们当时定调就是,首先得是一个好看的电影,其次是一个寓教于乐的故事。”电影的播放让闵子骞以及闵氏家族的故事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下一步,他们将加大与韩国闵氏族人的沟通,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们打算借以电影、人文互访等方式,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笃圣祠内供奉的闵子骞塑像。

  县学、义学、私塾,传递孝文化

  闵子骞的“孝”,多以教学口传的方式流传下来,历史上的闵家寨乃至费县,义学、书院兴盛。

  闵家寨早前曾隶属费县,费县县学创办时间不详,宋、金之际毁于战乱,后来屡废屡建,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闵姓后人的记忆中,他们的祖先曾经在县学读书取得秀才,民国初年又有生员,后来成为临沂地区军阀的幕府。《费县旧志资料汇编》有载,全县有书院8处。

  义学是旧时的一种教育制度,大都由好义者捐资兴建并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宋代建昌年间费县最早建立义学,距闵家寨不远。光绪年间,全县义学有24所。费县西北部的上冶镇距闵家寨约有10公里,上冶镇东有始创于清代的费县两大书院之一的玉泉书院遗址,院内建有学堂、玉泉殿、文昌阁、魁星楼、三官殿、五子殿等殿堂。其中安庆庄义学距离闵家寨也仅仅只有数里之遥。这些义学对闵氏族人都起到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闵子骞的孝也因为义学而被一代代传下来。

  另外,闵家寨闵氏族人办私塾的年代无从考证,年长族人记忆中,民国初年闵家寨便已经有了私塾,学童们主要背诵《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名著。往往是学童们先背诵,然后私塾先生开讲,讲完后先生出题目学童写文章。此后,洋教会进入闵家寨,私塾停办,村里办起了洋学堂,但是闵氏族人们大都拒绝让孩子们转学洋式教育。洋学堂兴办不久便停办,传统私塾再度恢复。据闵氏族人们回忆,当年学童们在私塾里求学,入学启蒙的第一堂课先生便讲发生在祖先闵子骞身上“鞭打芦花”的故事。此外,在以后的授课中碰到孝行孝道的文章时,先生也都特别注重再次讲述“鞭打芦花”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私塾被抗日小学所取代。

  上世纪五十年代,笃圣祠内办起了公办新式学堂,第一任老师名叫王传本,学生主要来自闵家寨、冯家庄、许寨等,采用复式教学,一间教室好几个年级同时上课。直至前两年,笃圣祠里的学生们才搬出来,但是,闵子骞“孝”的故事仍然被学校所重视,继续延续。这也为今后中韩闵氏文化交流、人员互访奠定了基础。

  记者车少远

到 琅琊新闻网 查看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闵子骞故里--闵家寨笃圣祠
枫桥的重教风俗
费县历史名人(一)闵子骞
修谱续谱|闵氏族谱
临沂文化符号:闵子骞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七十八:闵家寨村中的笃圣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