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廉政与廉正

廉政与廉正

2015-04-22 09:13 来源:《前线》  我有话说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韩星

 

我们现在所说的“廉政”,一般解释是“廉”即廉洁,“政”即国家政权机关及其公务活动,廉政即“廉洁的政治”,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其实,古代的“廉政”是“廉正”的意思。“廉正”意蕴深厚,体现了儒家为政以德、正己正人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今天廉政建设的根本,需要我们正本清源,发扬光大。

廉正的文化内涵

“廉正”的“廉”,本义为厅堂的侧边,平直、方正、狭窄、有棱角,因此又产生了一系列引申义,重要的如廉洁,不苟取,与“贪”相对。廉还指有节操、不苟取的人。“廉正”的“正”最基本的含义是正人必先正己。自己先求得端正,然后再教化他人,这就是儒家政治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核心价值。关于这方面,历代圣贤大儒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廉政”一词最早出现于《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文选·运命论》注引作“廉正”。古代“政”与“正”相通,可以互训。对“廉正”的具体表述,可以追溯到《周礼·天官·小宰》:“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辩。这是古代考察官吏的六项内容,“廉善”、“廉敬”、“廉正”是针对品德的考核,“廉能”、“廉法”、“廉辩”则是针对能力的考察。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同,都以廉为本。

《论语·颜渊篇》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什么是政治,孔子用一个“正”字概括,告诫季康子为政时自己首先要“正”,为政者起到表率作用,谁敢不正?这就言简意赅地阐明了要正直、公正的为政理念和为官之道。《孔子家语·王言》引孔子的话说:“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在上者能否正己,其社会影响很大,孔子用风行草偃来比喻。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篇》)孔子是在强调为政者的德行很重要,对下面的民众有决定性的影响。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者的德行不好,上行下效,老百姓就不可能一心向善,整个社会就会道德滑坡。

正己其实就是正身,以做到身正。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篇》)是说当政者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为,对于政事还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

孟子还有“格君心之非”说:“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离娄上》)“大人”就是圣贤师儒,他们通过为帝师贤相,纠正君主内心的偏邪,使其回归到仁心仁政上来。君心一旦得正,则天下国家能够长治久安。孟子曾三见齐王而不和他讨论政事,弟子们疑惑不解。孟子说:“我先攻其邪心,心既正,而后天下之事可从而理也。”

汉代董仲舒说:“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五谷孰而草木茂,天地之间被润泽而大丰美,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徕臣,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汉书·董仲舒传》)是说王者施政,应当正心为先,渐次以正万民,这样才能远近俱正,出现风调雨顺,政通人和,万国来朝,保合太和的王道境界,这就是王道政治的理想。

程颐说:“治道亦有从本而言,亦有从事而言。从本而言,惟从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若从事而言,不救则已,若须救之,必须变。大变则大益,小变则小益。”(《遗书》卷十五)就是说治理国家之道,如果就本而言,那只能纠正君主内心的偏邪,君主心正了朝廷就正了,朝廷正了百官就正了。如果从具体事务而言,那就是挽救弊政,为了挽救弊政,当然得进行改革。大改革则获大益,小改革则获小益。

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与公肃甥书》中说:“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这就是说,真的要做到兴国安邦正百官,首先必须除恶扬善,扶正祛邪,弘扬正气。

对圣贤大儒的这些教诲,历代统治者、官员都心知肚明,很多人还积极付诸实施,恪守廉政原则,正人正己,上行下效。

如贞观初时,太宗对近臣说:如果要安定天下,君子必须先端正自己,身正不会影斜,只要朝廷清明,下层就不会动乱。

明代思想家薛瑄,在《薛文清公从政名言》中说:“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他将为官者廉洁从政分为“不妄取、不苟取、不敢取”三个层次,即最高层次明白为官之道,人格高尚,根本就不会伸手的官员;其次是重视名节,正直狷介不伸手的官员;再次是心中想拿但害怕法律处罚,害怕丢掉乌纱帽不敢拿的官员。

廉政文化的现实意义

历代圣贤大儒这些论述以及古代清官的事迹,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与国家治理有重要启示。

正人必先正己。为政者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下属与老百姓自然风行草偃,上行下效,这是孔孟及后儒子反复申说的一个话题,也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真理,今天的领导人应该继承和弘扬儒家的这一伟大思想。当然,今天的“己”不仅仅是把自己管好,还要把家人和亲戚朋友管好,这大概是对当今执政者的严峻考验。

从“格君心之非”说,我们可以领悟,就领导而言,仍然应该加强自我修养,保持内心纯正,同时周围的同僚和下属也有帮助、提醒领导纠正偏邪的意识和职责。“格君心之非”其实还是个“正心”的问题。由领导格心之非以求正心,层层下推,各级领导都应该这样,一个社会才有希望。当然,在今天更要注重通过党内党外的民主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来真正付诸实践,得到实现。

薛瑄对清官“不妄取、不苟取、不敢取”的划分启示我们,取与不取的主动权根本上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的,取与不取的选择便是一个人品行、节操的反映。在廉政建设中,应该大力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健全制度,强化监督,使官员们对贪腐行为“不愿为、不想为、不敢为”,即使“想为”、“敢为”也“不能为”,真正净化我们的官场。

总之,我们既要强调“廉正”的正心为基础,同时也要强调“廉政”的制度建设,要以正人心为体,以立制度为用,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双向互动。这样,在解决当前紧迫的腐败问题的同时,又为中国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皇极典 第二百四十四卷
古代廉洁故事集锦
礼书(一)
汉书·董仲舒传原文及翻译(2)
改變命運的寶典—《了凡四訓》之積善之方(繁體版)
董仲舒对武帝策(资治通鉴卷零一七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