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 是 I 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 属中医学“鼻鼽” 、 “鼽嚏”、 “鼽水”等范畴。 临
床表现为发作性喷嚏、 鼻痒 、 大量水样清涕 、 鼻塞 、 嗅觉减退。 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有内外两端 , 在内由于肺脾肾三脏虚损 : 在外由于风 、 寒等六淫之邪侵袭为患。 因此在治疗上多从整体出发, 并注重与局部用药相结合。 王庆国师从刘渡舟先生 , 精于《 伤寒论》 , 从事临床 40 余载 , 学验俱丰 ,窥其诊治不拘一格, 尤其对疑难杂症有其独到见解。 临证治疗过敏性鼻炎主要从手太阴经 、 足少 阴经、 足少 阳经三经辨证。 但是临证没有绝对的分型, 可三经俱兼 , 可两两兼具 , 可兼其他经证。
太 阳少阴 两感
患某 , 女性 , 23 岁 , 2012 年 8 月 21 日初诊 。 过敏性鼻炎 . 四季均常发 。现鼻塞 、 遇风则嚏 、 头痛、 恶风、 怕冷 、 手足凉 、 舌质黯淡 、 苔 白略黄 、 脉沉缓 , 辨证为太少
合病 . 少阴肾阳虚 , 太 阳经气不利。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 、 桂枝汤合川芎茶调散。炙麻黄 10 g, 细辛 5 g, 制附片 10 g, 白芷 10 g, 干姜 l 0 g, 当归 15 g , 白芍 l5 g , 黄
芪 20 g, 防风 10 g , 桂枝 10 g, 炙甘草 1O g, 辛夷 8 g, 川芎 10 g, 荆芥 1O g, 黄芩 l0 g。14 剂。二诊 : 过敏性鼻炎 , 鼻塞 、 喷嚏均好转 , 后背痛 , 腰痛, 舌暗, 苔黄。上方
黄芪加 至 25 g, 黄芩加至 15 g , 加羌活 15 g。续服 14剂 。随诊半年鼻炎未复发。
《 伤寒论》 云“少阴病, 始得之 , 反发热, 脉沉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 “太 阳中风……啬啬恶寒 , 淅淅恶风 , 翕翕发热 , 鼻鸣干呕者, 桂枝汤主之”。本案患者怕冷 、 手足冷 、 脉沉可辨为少阴肾虚证。又鼻塞 、 恶风 、头痛。 又有太阳中风表证 。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用桂枝汤温经助阳解表 , 以达到太少两解。 又以玉屏风散加干姜以益气 固表温肺 , 当归合桂枝汤调和营卫气血 ;川芎 、 荆芥祛风散邪 , 且川芎又为治头痛要药 : 少加黄芩清热, 防表邪化热。 二诊加重黄芪、 黄芩以益气清热 ,加羌活以散寒止痛。《 内经》 多处论及鼻鼽与肾虚有关系 , 《 素问·宣明五气》 曾有“ 五气所病 肾为欠 , 为涕”之说 , 《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中日“年六十 , 阴萎 , 肾气大衰 , 九窍不利 , 下虚上实 , 涕泣俱 出矣”。张景岳在《 类经》 中也说 “ 阳未静而阴引之 , 故为欠 ; 阳未达而阴发之 。 故为嚏” 。 王师认为 .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 , 万物之生由乎阳。 万物之死亦 由乎阳。如《 内经》 所云“阳气者 , 若天与 日, 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 肾乃先天之本 , 肾中之阳. 即是元阳、 真阳, 癸水 中阳气充 , 则可温煦五脏六腑, 则阴阳升降之机运行正常 , 所谓“正气存内 , 邪不可干”。肾阳与
现在所述免疫力息息相关。 肾阳虚则免疫力低下 。 人体对一些过敏原敏感性增加 , 从而发病。 临证常以麻
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治疗此型 , 阳虚重可酌加菟丝子 、 淫羊藿 、 葫芦 巴、 益智仁 、 干姜等。
太 阴少阴合 病
刘某 , 女性 , 59 岁 , 2012 年 1O月 23 日初诊。鼻流清涕不止 , 晨起喷嚏 , 不嚏则鼻不通气 , 大便可 , 印堂不适 , 恶寒甚 , 易感冒, 舌黯淡 , 苔 白滑 , 脉沉弦。 王师辨为
太阴少阴同病 , 肺肾虚寒证。 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温肺止流丹。生麻黄 10 g, 细辛 6 g, 制附片 l0 g , 生黄芪l5 g , 当归 1O g , 防风 10 g, 炒白术 15 g, 炙甘草 10 g, 白芍 15 g, 辛夷 10 g, 白芷 10 g, 川芎 15 g, 生姜 1O g , 大枣 10 g, 诃子 1O g , 干姜 15 g , 生晒 参 15 g, 苍 耳子 8 g,鱼脑石 10 g(药房无药 , 以鱼腥草代替) 。 7 剂 。 二诊 : 诸
证悉减 , 周身暖 , 服药后微微汗出 , 上方续服 10 剂。半年后 复诊 言未 复发 。
《 辨证录·卷之三》 云“兹但流清涕而不腥臭 , 正虚寒之病也。热证宜用清凉之药 , 寒证宜用温和之剂 .
倘概用散而不用补 , 则损伤肺气 , 而肺金益虚寒 , 愈流清涕矣。 方用温肺止流丹” 。 本案患者流清涕、 形寒可辨为肺寒 ; 晨起喷嚏、 舌暗淡 , 脉沉则又有 肾阳虚表现 。 故以温肺止流丹温肺止涕。 又少阴脉贯肾络于肺 , 肾阳汇 聚一身之阳气 , 肺 肾金水相生 , 故配 以麻黄附子细辛汤
温肾阳祛肺寒。 配以玉屏风散益气 固表 ; 当归、 白芍 、 生姜 、 大枣调和营卫气血 ; 辛夷 、 白芷 、 川芎 、 苍耳子引诸药入鼻。《 灵枢 ·本神》 云“肺气虚则鼻塞不利 , 少气” 。
《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 日“肺气通于鼻 , 其脏有冷 , 冷随气人乘于鼻 , 故使津涕不能 自收”。 又日“肺脏为风冷所乘 , 则鼻气不和, 津液雍塞而为鼻鼽”。《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说 “清涕者 , 脑冷肺寒所致 , 宜细辛 、 乌 、 附、干姜之属”。 肺主鼻 , 在液为涕, 故鼻病与肺关系尤为密切。此型常与他型兼见。肺寒 为过敏性鼻炎的根本 , 而肺寒的根本又是 肾阳虚 , 故必不可缺麻黄附子细辛汤。 临证中, 对于肺气虚为主者 , 则 以《 辨证录》 温肺止流丹为主方 ; 肺 虚寒甚者 , 则 配以《 兰室秘
藏 》 之 温肺 汤 。
少 阳不 利, 胆热 犯肺
徐某 , 女性 , 42 岁。 2012 年 8 月 18 日初诊。 过敏性鼻炎 , 四季均发 , 春夏严重 。鼻塞 , 流浊涕 , 眼干 、 眼痒 ,喷嚏不止 , 轻微咳嗽 , 咽干痒 , 纳可 , 眠差 , 二便调 , 舌红苔薄黄 , 脉弦滑 。 辨证 为少阳枢机不利 , 胆热犯肺证。 治以和解少阳, 疏风清热兼 以止咳。 处以小柴胡汤合过敏煎 。处方 : 柴胡 15 g, 炒黄芩 10 g, 龙胆草 10 g , 煅牡蛎
15 g, 炙甘草 1O g , 菊花 10 g , 荆芥 10 g, 蝉蜕 1O g, 乌梅10 g, 五味子 10 g, 辛夷 1O g , 当归 15 g, 连翘 1O g, 白芍2O g, 杏仁 10 g, 地龙 20g , 鱼腥草 3O g, 炒枣仁 15 g, 桔梗 10 g。 10 剂。 9 月 18 日复诊 , 服完 10 剂后鼻塞、 眼痒
等好转 , 因未及时复诊 , 近 日又发鼻炎 , 鼻塞 、 喷嚏 , 头痛 , 睡眠好转 , 舌暗红 , 苔 白干。上方去菊花、 杏仁 、 地龙 、 鱼腥草、 枣仁、 桔梗 , 加沙参 15 g, 川芎 20g, 细辛 5g,制附片 10 g。 续服 1O剂。 三诊 , 鼻炎症状已无 , 欲咳, 上
方加生地黄 20 g。续服 10 剂 。随诊半年鼻炎未复发。
《 伤寒论 》 云 “少 阳之为病 , 口苦 、 咽 干 、 目眩也 ” 。刘 渡 舟教授 认 为少 阳病 的提纲 为 少 阳胆腑 之热 ,反 应 的症状 就是 “ 口苦 、 咽 干 、 目眩也 ”。 同时 根据诊脉为弦滑脉 ,脉症合参辨证为胆热犯肺 。方 中柴
胡 、 炒黄芩和解少阳兼清胆热 , 再加龙胆草共起清泻胆热之功。乌梅 、 五味子 、 白芍 、 当归 、 炙甘草、 煅牡蛎 , 为过敏煎加味 , 酸甘化 阴 , 以制约胆热 , 且配伍菊花 、 连翘 、 蝉蜕 、 荆芥疏风清热 , 一收一发 , 调畅气机。 杏仁、 地龙 、 桔梗 、 鱼腥草化痰止咳。 辛夷引药人鼻。 炒枣仁则养心安神。二诊去止咳及镇静安神药, 加细辛 、 制附子温肾扶正 , 沙参以益肺气润燥 , 川芎祛风止头痛。三诊加生地益阴助阳。 《 素问·气厥论》 言“胆移热于脑 , 则辛颏
鼻渊” 、 “鼻渊者,浊涕不止也” , 《 素问·至真要大论》 言“少 阳司天 , 火淫所胜 , 则温气流行 …… 胸中热 , 甚则鼽衄 , 病 本于肺 ”。 少 阳属 相火 , 亦 日畏火 。 相火 淫胜 于上 。
则金受其制 , 故金政不平 , 发于上而为鼽。临证治疗此型主要 以小柴胡汤为主 ,太少不和者则用柴胡桂枝汤 。 且常合用过敏煎以调和阴阳。
临证应用六 经辨证 治疗过 敏性鼻炎得 心应手 , 其应用经方强调“有是证用是方” 、 “方证相应” , 只要病机相符 , 主症明确 , 用之必有效验 , 而抓主证更是取得最佳疗效 的关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王庆国教授这个治鼻炎的自拟方,临床屡获佳效
鼻炎反反复复怎么办?这个方法有奇效!
王庆国教授临床用方150首---双辛鼻鼽散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5.13,(头面口齿类疾病)过敏性鼻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