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病论治之三
 1·20、温病论治之三

治病须考虑全局及发病因素,不应见病治病。如温热病,肺移热于大肠而下利,按法清其肺热,热减则利自止。若见利治利,而用分利,或止涩之药,病必增重。用古方要善师其意,加减要切合病情。

医案1一张姓女子,壮热、谵语,痰多,曾服攻下药及犀角、黄连等寒凉方剂,病不为减。脉象沉伏,至数模糊不清,久候微数,舌苔厚腻,夜不能寐,乃暑湿秽浊之邪郁结不解。宗用吴又可瘟疫治法,仿达原饮意,为立一方:

方名、仿达原饮汤:

由草果、知母、藿香、玄参、青蒿、莲子心、连翘、大腹皮、六一散。

服一剂病情即好转。后发疹,疹透热退而愈。

达原饮苦燥伤津,温热病不兼秽浊之邪者应忌用。此病虽兼秽浊,苦燥药亦要恰如其分。不宜用滋腻药,用玄参即是维护津液之意。用达原饮时必须根据病人舌上津液情况灵活加减。

医案2曾治一青年男子患温病,为达原饮所误,高烧神昏,津液垂绝,舌上起黑膜一片,用大剂解毒生津之药治愈后,舌上脱去黑壳一块。

方名、清热养阴汤《张锡纯》

由犀角、生地、麦冬各30克组成。

按语:医家王旭高《医学刍言》论达原饮谓:“方中槟榔为避瘴之药,芩、知为退热之药,芍、草为和中之药,草果一味究嫌辛烈,余尝去而不用,剂芍、草二味,虽曰和中,一嫌其敛,一嫌其滞,不若橘、芩、半夏之和中理气化浊而为当也。”可作应用本方的参考。

医案3曾某,女姓,高烧谵语,发干呕,身体强硬,舌质绛苔黄而腻,脉弦数,尿短黄,大便泻黄水。前医先用泻下之剂,病不解,继续又用温补,病益甚。

此为温邪入营,兼有秽浊之邪。以养阴解秽透邪。服后病势大减,后调理而愈。

方名、养阴解秽汤:

1)组成:橘红、竹茹、生地、莲子心、竹叶心、藿香、青蒿、花粉、薄荷、甘草。

2)方义:方中加入橘红、竹茹、鲜藿香,解秽止呕;青蒿、薄荷透热转气;生地、花粉、甘草养阴存液,亦治温病之常法。

3)按语:清宫汤为治温病邪入心包之方。

医案4尹某,感受温邪,头痛,鼻衄,身热,微咳,迭进辛凉苦寒之剂,身热不退。舌质微赤而瘦,少苔乏液,小便黄,大便微燥量少,脉细而数,久候乏力。此温热伤阴,当滋阴养液为主,须阴液渐充,热方能退。

方名、滋阴养液汤《张锡纯》

由沙参、玉竹、甜杏仁、生地、白芍、麦冬、石斛、芝麻、龟板、潼蒺藜、甘草组成。

服第五剂时,病者身上发斑疹,改用:沙参、麦冬、玉竹、生地、石斛、莲子心、龟板、朱茯苓、白芍、菊花、桑叶、连翘、甘草、甜梨肉、鲜藕等,出入加减,身热逐渐减退而愈。

医案5雷某,年四十余岁,阴虚体质,感受暑热,发热无汗,苔薄脉数。前医用香薷饮加清湿热药治之,数日热不退,邪热已有内陷之势。下方等药治之,服后得微汗,热即退。

方名、滋阴解暑汤《张锡纯》

由香薷、葛根、青蒿、荷叶、玄参、沙参组成。

葛根、青蒿、荷叶三味,清透暑邪,滋阴解暑汤中,用葛根即此意。用沙参者,盖暑伤气 ,恐虚人受暑,易于内陷之故。因系阴虚体质,故用沙参,以养其阴液。

按语:吴鞠通说:“暑兼湿热,偏于暑热者为暑温,多手太阴证而宜清;偏于暑湿者为湿温,多足太阴证而宜温。”所以治疗时,首先要辨明湿、热二气之多少,而确定用药的准则。

香薷饮用厚朴、扁豆,乃治足太阴湿邪之品,此病肺气闭束无汗,虽宜使用香薷,但无湿邪偏盛的现象,因此不用厚朴、扁豆。

医案6徐某,女姓,四十岁,体质瘦弱,夏季病温,壮热无汗,咳嗽气喘,口不甚渴,舌质红,苔白乏液,两脉数疾无力,邪热方盛,而津液已伤,法当清肺育阴。

方名、清肺育阴汤二方《张锡纯》

1、地骨皮、麦冬各12克、藿香、桑叶、浙贝母、甜杏仁、玉竹、知母、连翘、竹茹、青蒿、玄参各9克、桔梗6克、莲子心4·5克、甘草3克。

二诊:病无进退,脉证如昨,仍守前法。

2、石斛18克、麦冬12克、连翘、竹茹、青蒿、玄参、玉竹、生地、知母、甜杏仁、藿香各9克、兜铃6克、莲子心4·5克、薄荷3克。

三诊:咳嗽气喘,身热汗出,热不为汗衰,体温40度以上,体倦神疲,气阴两伤,法当养阴益气。

方名、清金养阴汤二方《张锡纯》

1、沙参、竹叶心各30根、石斛、地骨皮各24克、玉竹15克、麦冬、菊花、生地、知母各12克、炙紫苑、玄参、浙贝母、甜杏仁、竹茹、赤芍各9克、桑叶6克、莲子心4·5克、荷叶一角。

四诊:病势已大减,热衰喘平,体温37·5度。

2沙参15克、橘饼、粳米、谷芽、玉竹各12克、茯神、白芍、甜杏仁、款冬花、紫苑、浙贝母各9克。以后仍以此方出入加减,调理全愈。

按语:由于徐某,系气阴两亏之体质,感受温邪,上气喘促,化源将绝,故用沙参、麦冬、玉竹、知母等以救之。由于病在上焦,故始终以清肃肺气为主。

此病当汗透热减,随即用洋参须、石斛以益气养胃,同时撤去清凉之药,其人身体之弱,不难想见。治疗体虚,而患温热者,可供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病学家们真是太难了!
吴鞠通益胃汤的作用功效、适应症、临床应用、组成医案方解
中医治疗消渴症医案1则,清阳明之热、润肠通便
14 温病——滋阴增液透邪汤(范春如方)
津伤阴虚:益胃汤、增液汤、灸甘草汤(复脉汤)
周末分享:先君温病笔记(48)张锡纯虚劳喘嗽案(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