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归芍药散.肝虚血瘀脾虚湿滞型腰痛
来源及方药组成
当归芍药散由当归三两、芍药一斤、川芎半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
斤组成,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曾两见于
《金匮要略》中妇女《妊娠病》篇和《杂病》篇。前者用于治疗“ 妊娠腹中疞痛” ,后者用于治疗妇女“ 腹中诸疾痛” 。“ 疞痛” 是形容腹痛的性质。说明腹痛不剧,而是绵绵作痛、持续不断。
本方所治腹痛,由肝虚血瘀、脾虚湿滞引起,治当养血柔肝以解痉挛,益气健
脾以助运化;活血除湿以通阻滞。方中芍药味酸苦而性微寒,入肝、脾二经,既擅
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又能通血脉,利小便,《神农本草经》卷二谓其“ 主邪气腹
痛,除血痹……止痛,利小便” ;《名医别录》谓其“ 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 :《本草备要》谓其“ 补血,泻肝……治血虚之腹痛” ,一药多用,故重用为君。川芎辛温,善走血海而活血祛瘀;泽泻甘淡性寒,入肾与膀胱而利水渗湿,二药助君药疏其血郁,利其水邪,以消除血与津液的滞塞,为臣药。当归辛甘而温,养血活血,合芍药补血以治肝血不足,白芍兼能祛痹以疗瘀阻血络。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以复脾运;其中白术苦温尚能燥湿,使湿从内化,茯苓甘淡尚可渗湿,合泽泻则渗利之功尤彰,使湿从下走,三药俱为佐药。芍药、川芎、当归调血以柔肝:白术、泽泻、茯苓调津以益脾,和酒更可助血行,通经络。
六药配伍,消除病因,流通津血,柔和筋脉,兼顾导致腹痛的多种因素,故“ 妇人
腹中诸疾痛” 能投剂见效。方芎、归、芍活血而不峻猛,术、苓、泽除湿而不伤
脾,因而妇人腹痛无论妊娠与否,皆可用之,是为妇科及胎产疾病之常用方剂。
本方的配伍特点有三:一是补泻兼施、泻中寓补;二是津血并调,治血为主。三是肝脾同治,调肝为要。

古代医家对本方的认识
历代经方家对此方多有论述。
如赵以德( 《金匮玉函经二注》卷20) :“ 此与胞阻痛者不同。因脾土为木邪所
克,谷气不举,浊淫下流,以塞搏阴血而痛也。用芍药多他药数倍以泻肝木,利阴
塞;以芎、归补血止痛,又佐茯苓渗湿以降于小便也。白术益脾燥湿,茯、泽行其
所积,从小便出。盖内外之湿,皆能伤胎成痛,不但湿而己也。” 指出本方能泻肝
制木,渗湿健脾而止痛。
徐彬( 《金匮要略论注》卷20) :“ 疗痛者,绵绵而痛,不若寒疝之绞痛,血气之 刺痛也。乃正气不足,使阴得乘阳,而水气胜上,脾郁不伸。郁而求伸,土气不调,则痛而绵绵矣。故以归、芍养血,苓、术扶脾,泽泻泻其有余之旧水,芎穹畅其欲遂之血气。不用黄芩,痔痛因虚则稍挟寒也。然不用热药,原非大寒,正气亢则微寒自去耳。” 指出本证之疼痛是虚寒所致。
魏念庭( 《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6) :“ 妇人妊娠,腹中疗痛,血气虚阻,如上
条所言而证初见者也,主以当归芍药散。归、芍以生血,芎穹以行血,茯苓、泽泻渗湿利便,白术固中补气。方与胶艾汤同义。以酒和代干姜,无非温经补气,使行阻滞之血也。血流通而痛不作,胎斯安矣。” 认识到本方止痛之机理在于活血利水。
尤恰( 《金匮要略心典》卷下) :“ 按《说文》“ 拷” 音“ 绞” ,腹中急也,乃血不
足而水反侵之也。血不足而水侵,则胎失其所养,而反得其所害矣,腹中能无痔痛
乎?芎、归、芍药益血之虚,苓、术、泽泻除水之气。” 指出本方通过补血利水而
止痛。
陈元届( 《金匮方歌括》卷6) :“ 妇人腹中诸疾痛者,不外气郁血滞带下等症。
用当归芍药散者,以肝为血海,遂其性而畅达之也。方中归、芎入肝解郁以伸木,
芍、泽散脾而行水,白术培土养木,妙在作散以散之,酒服以调之,协诸药通气
血、调荣卫,以顺其曲直之性,使气血和,郁滞散,何忌乎腹中诸疾痛不除?” 指
出本方调和气血,利水散滞而止痛。
从上述论述可知,古代医家对腹痛病机多从肝脾两脏论述,肝血虚则疏泄失调,气滞血瘀;脾气虚则运化失常,水湿内停,因虚致实,造成虚实夹杂之局面。
对本方作用则从养血疏肝,利水健脾论述。

当代医家对本方的认识
岳美中( 《岳美中医案集》) 认为:“ 此方之证,腹中挛急而痛,或上迫心下及
胸,或小便有不利,痛时或不能俯仰。腹诊:脐旁拘挛疼痛,有的推右则移于左,
按左则移于右,腹中如有物而非块,瘀血与水停滞。方中芎、归、芍药和血舒肝,
益血之虚;苓、术、泽泻运脾胜湿,除水之气。方中多用芍药,芍药专主拘孪,取
其缓解腹中急痛。迨用之,既疏瘀滞之血,又散内蓄之水。服后小便或如血色,大便或有下水者,系药中病,是佳兆,应坚持多服之。” 补充了本方的腹诊特征及服药后药物起作用的表现,对临床正确运用本方提供了帮助。
李飞( 《中医历代方论选》) 说:“ 《金匮要略》此方,一用于妊娠腹中痔痛,一
用于妇人腹中诸疾痛。根据《伤寒论》小柴胡汤加减法中腹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以
及小建中汤与桂枝加芍药汤均有腹痛之证,而又均是重用芍药分析,本方重用芍
药,主要取其缓急止痛,以治腹中痞痛,配当归、川芍还可养血和营。《神农本草经》称芍药“ 利小便” 。本方证有水湿内阻。重用芍药,亦可与茯苓、泽泻共奏利水祛湿之功。至于芍药与白术相配,亦有调和肝脾的意义。对于妊娠及非妊娠妇女肝血不足,腹中筋脉挛急,出现腹中痔痛,同时伴见脾胃运化不良,水湿内阻,小 便不多者,用之颇为适宜。 魏念庭称本方之证是‘( 胶艾汤) 证初见者’,又谓本方‘与胶艾汤同义’,恐不尽然。胶艾汤证属于冲任虚寒,故用当归、川芎、芍药、干地黄、阿胶、艾叶、甘草养血止血,温补冲任。当归芍药散证属于肝血不足,脾失健运,水湿内阻,故治宣养血补肝,健脾利湿。二方立法不同,故其治证亦各异” 。
陈潮祖( 《中医治法与方剂》) :“ 腹痛是本方主证;肝虚血滞,脾虚湿滞,是此
证病机;其余脉证则是辨证依据。脾主大腹,腹痛自然后脾,但因疼痛多系经脉收
引和血行不利所致,故当责之于肝。这种病位在脾而病因在肝之证,称为肝脾不
和。肝藏血航员流通,主筋膜而贵和柔,此证以疼痛为主,是经脉孪急与血行不畅的综合反映。面色萎黄是血虚不荣之征.以上反映了肝的病理改变。脾主运化、喜燥恶湿。下利兼见小便不利.或腰脚麻痹,或目赤疼痛兼见涕泪甚多,舌体淡胖,都是津液堑滞现象,反映了脾的病理改变:所以,此证按脏腑定位,病在肝脾;按气血津液辨证审察基础物质盈虚,是血虚与血滞,脾虚与湿滞并见;按八纲辨证定性,应是不偏寒热的虚中挟实证候。故属肝虚血滞,脾虚湿滞机制。”

肝虚血瘀脾虚湿滞证的中医辨证标准
符合腰肌劳损或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者,同时结合辨证论治。辨证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制定。
脾虚湿滞:
主症:脘腹痞闷,食少纳呆,大便溏泻,苔白腻。
次症:倦怠乏力,舌体胖大有齿痕,脉细弱。
凡具备主症2项( 苔白腻必备) ;或主症( 苔白腻必备) 1项,次症2项,即可诊断。
肝虚血瘀:
主症:头晕心悸;腰部疼痛,痛有定处。
次症:1面色淡白或萎黄,2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凡具备主症2项;或具备主症1与次症2,主症2与次症1,即可诊断。

病例选择标准
腰肌劳损的诊断标准
腰肌劳损的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骨伤科病
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有关于背肌筋膜炎和腰肌劳损的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1) 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
( 2) 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
后减轻。
( 3) 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
背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
( 1) 可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
( 2) 多发于老年人,好发于两肩胛之间,尤以体力劳动者多见。
( 3) 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
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
( 4) 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硬,沿骶棘肌行走方向
常可触到条索状的改变,腰背功能活动大多正常。X线摄片检查无阳性征。

治疗组给予当归芍药散汤药:当归9g,芍药30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12g,川芎6g。水煎服,分2次服。连续服用7天为1个疗程。共服用4个疗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归芍药散的用法
来认识一下“妇科圣方”——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系列方剂(应心肝双解)
当归芍药散
【叶橘泉:当归芍药散-脚气】2
「古代经典明方解」当归芍药散,治肝脾不调之腹痛,为妇人圣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