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柴胡桂枝汤.气机失调失眠
从脾胃论治
张氏采用和胃安神法治疗失眠338例,药用陈皮、茯苓、枳实、竹茹、半夏、夏枯草、石菖蒲、远志、酸枣仁、五味子。治疗338例,总有效率93.2%。范氏等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症入睡时间的缩短、维持睡眠时间的延长及睡眠质量的提高均有良效,基本方:党参20g,酸枣
仁l og,茯神l O g,当归l O g,木香l O g,五味子l O g,甘草5g。加减:心脾两虚型加柏子仁l O g,熟地黄15g;阴虚火旺型加黄连l O g,栀子15g,生地15g:脾虚痰热内扰型加竹茹l O g,黄连l O g,陈皮5g。有效率分别达80.6%。王氏以调和胃气法治疗失眠。中焦湿热治以甘露消毒丹,痰浊内扰治以黄连温胆汤化裁,胸膈郁热治以栀子豉汤合凉膈散,食滞胃脘治以保和丸,腑实肠壅治以承气汤加减,中焦痞结治以半夏泻心汤合黄连汤,中焦虚寒治以黄芪建中汤,中土阴虚治以麦门冬汤。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以致心神不安,导致失眠。对于上述情况,诸多学者皆以归脾汤加减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从肾论治
王氏采用滋补肝肾法治疗更年期失眠12例,药用枸杞子、菊花、山萸肉、
山药、泽泻、熟地、牡丹皮、茯苓、远志、酸枣仁、合欢花、龙眼肉、木香。治疗15例,结果痊愈3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100%。胡氏报道用大补元煎加味治疗’肾阴虚型不寐112例。基本方:人参、熟地黄、枸杞子、当归、山茱萸、山药、杜仲、炙甘草加生龙齿、琥珀粉、麦冬、茯苓、远志。加减化裁:有血滞者加川芎;有虚火者加知母、生地黄;心悸者加用炒酸枣仁、柏子仁;耳呜者加煅磁石。总有效率为94.64%。于氏以安神汤治疗失眠68例。药物组成为生地、熟地、黄精、枸杞予、沙苑子、龙眼肉、炙远志、合欢皮、炒酸枣仁、炒柏子仁、龙齿、泽泻、菊花、黄柏、西洋参、白芍、党参。结果,显效46例,有效22例。黄氏以酸枣二至龟龙地黄汤治疗失眠病人30例,总有效率为86
6%。酸枣二至龙龟地黄汤组成为酸枣仁30g,茯神15g, 女贞子15g,旱莲草15g,制龟板15g,龙骨15g,牡蛎15g,生地15g,熟地15g,丹皮10g,淮山药15g,茯苓15g,泽泻10g,山茱萸10g。刘氏以自拟安
神方( 琥珀、合欢皮、夜交藤、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珍珠母、生龙齿、生牡蛎、刺五加、山茱萸、茯神) 治疗38例慢性重度失眠病人,5天一疗程。陈氏以养阴安神汤(酸枣仁、百合、
玄胡、夜交藤、合欢皮、柏子仁各15g,柏子仁、丹参各20g,生地30g,黄连、炙甘草各6g) 加减治疗失眠患者45例,疗效满意。

从瘀论治
许氏等对顽固性不寐从瘀论治,遵从王清任“ 不寐—证乃气血凝滞” 之说用血府
逐瘀汤。孟氏采用加味血府逐瘀汤(柴胡、枳壳、川芎、桔梗、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赤芍、牛膝、甘草) 治疗失眠48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赵氏以自拟化瘀定志汤( 桃仁、红花、柴胡、当归、白芍、枳壳、牛膝、郁金、生地黄、合欢皮、甘草)为主,随症加减,治疗顽固性期民86例,取得了理想的疗效。刘氏采用化瘀通腑、祛痰安神法,用天甲安神汤加减治疗110例失眠患者。基本方:合欢皮,
丹参,大黄,磁石,龙齿,栝楼,莲心,黄芩,远志,茯神,夜交藤,牛膝,桑寄生。结果,总有效率为92.73%。常氏运用活血安神汤治疗顽固性失眠45例,基本方为当归10g,川芎10g,生地黄10g,赤芍药12g,牡丹皮10g,柴胡9g,枳壳10g,郁金10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20g,桔梗9g,夜交藤30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

从痰论治
乐氏采用南宋· 严氏《济生方》中涤痰开窍,主治中风痰逝心窍等证的涤痰汤为
主随症加减,治疗痰热失眠证52例。基本方:人参、半夏、胆南星、陈皮、枳实、茯苓、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大枣。随证加减:心悸明显者加炙远志、五昧子;肝郁甚者加郁金、柴胡、白芍;烦燥甚者加栀子、豆豉;痰多者加天竺黄;痰阻窍闭者少佐牙皂、细辛以增强祛痰开窍之功;热甚者加黄连;便秘者佐生大黄。另亦可加酸枣仁、夜交藤之类以增强养心安神之力,总有效率为96%。殷氏等以安神解郁冲剂(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菖蒲、郁金、远志、益智仁、合欢、夜交藤、珍珠母)
治疗失眠症64例,疗效满意。刘氏针对本病痰热内阻的病机,以温胆汤随症加减进行治疗,兼肝郁化火者合龙胆泻肝汤化裁,兼心脾两虚者合归脾汤化裁,兼心肾阴虚者合天王补心丹化裁,兼心胆气虚者合酸枣仁汤化裁。薛氏等以黄连温胆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失眠30例,疗效显著。罗氏等采用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处方:茯
苓、法半夏、炙甘草、枳实、陈皮、竹茹、石菖蒲、炒远志、当归、柴胡、僵蚕、蝉蜕、川黄连、炒白芍、酸枣仁、丹参。治疗2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2%。赵氏等将9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以免煎中药组成的清痰安神方( 胆南星、白附子、黄连、陈皮、制半夏、钩藤、炒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茯苓、栀子、淡豆豉)。叶氏用温胆汤合酸枣仁汤治疗痰热失眠6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伤寒论》中关于失眠的论述
失眠,《伤寒论》称其为“ 不得眠” 、“ 不得卧” ,认为其病机涉及热抗胸膈、内热
炽盛、阴虚火旺、胃津亏损、阴血亏虚以及阴盛阳脱等方面。
1.热扰胸膈
“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若
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本条所言睡眠障碍,显然由于治疗不当而引起。发汗吐下后,外邪不得解,邪热积留于胸中,热郁而不得发散,则使胸中闷乱,嘈杂欲吐不能,故而使人彻夜难眠。治疗当以清热除烦止呕。此外,热邪伤津也可引起烦躁不得眠,如《伤寒论》第71条太阳病大汗伤津,胃中干燥所致的烦躁不得眠。此类病人的睡眠障碍多有热邪未解,内郁胸中,致使心中烦乱,不能入睡,甚至彻夜难眠,这是外感热病早期邪热内积不散的结果。
2.内热炽盛
“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
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心怵惕,烦躁不得眠??” 本条证候原属里热证,今误用温针强发其汗,以火济热,致使里热更炽,热忧心神,加之热伤阴血,心失所养,因而出现烦躁,惊恐,不得眠。本证与热扰胸膈证虽同属热扰心神所致,然上证仅为余热聚拢于胸膈部位,但见心烦失眠:本证为邪热内盛,充斥上下,故见全身性里热症状,如壮热,多汗,口苦,口渴喜饮,惊惕烦躁,不得眠。原文虽未出示治法及 方药,但根据病情,依“ 随证治之” 的原则,可选用白虎汤辛寒清热类方剂治疗。
3.阴虚火旺
“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少阴属肾,邪
入少阴,郁久化热,热伤阴津,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以致心火亢盛,不能下交于肾水,形成阴虚阳亢。心肾不交,阳不入阴,则不能安寐。此即后世通称蜘山肾不交证,治宜滋补肾阴为主,兼以降火清热,方用黄连阿胶汤。
4.胃津亏损
“ 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
胃气和则愈” 此乃太阳病发汗过多而引起的一种变证。表证当用汗法,但应以遍身
微微有汗者为佳,若汗出过多,令“ 如水流漓” ,则表证虽解,却损伤了津液,而导致胃中干燥,其主要表现为口渴,烦躁,不得眠。这里“ 不得眠” 产生的机理,正如方中有执所说:“ 不得眠者,胃为阴,干则不足,不足则不和,不和所以不得眠也。” 《素问》“ 胃不和则卧不安” ,此之谓也。本证“ 不得眠” 仲景未提出治疗方药,只指出渴欲饮水,少少与饮之,何也?因此时胃津亏少,胃气不足,多饮则易造成胃中停饮之患,所以少量频服水浆,令胃气调和,待胃津恢复则诸症自解。
5.阴血亏虚
“ 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目旬,不得眠。” 累患衄血,阴血必伤,纵有表证,也应顾及其素虚之体,不可任意大汗,此夺血者勿汗之理也。如若单纯发汗,则重伤阴血,心神失养,故见“ 不得眠” 。本证为仲景于汗法禁忌证中提出,其“ 不得眠” 为误汗后之变证,同时还可见额部两旁凹陷处,筋脉拘急,双目直视等阴血大亏之征。仲景虽未出示方药,然临证可本辨证论治精神,酌情选用滋阴补血类方药治疗,如大补阴丸之类。
6.阳虚阴盛
“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御民,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
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使用下法治疗后,再用发汗剂,重伤阳气,使阳气大虚,阴邪独盛,邪与阳争,正不胜邪,神明受扰,故见昼日烦躁不得眠,夜间阴气独盛,虚阳不能与阴争,故夜而安静。此类病人出现白天无心烦,躁动不安,不能平静入睡,而夜间则不烦躁,且无呕吐、口渴、头痛身痛、恶寒等三阳表证,可有手足厥逆,舌淡苔白,脉沉微,可以说是阳虚失眠,故用于姜附子汤温阳之方以治之。
7.阴盛阳脱
“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烦躁不卧寐者,死。” 又第344条说:“ 伤寒发热,下利,厥逆,躁不得卧者,死。” 当病入少阴、阴盛阳微之时,又迁延失治,以致阴极阳脱,神明失养,魂乱不收,故见蝴不安,手足躁动不宁,虽卧也不能安睡。这通常是病入膏肓,阴阳即将离绝的危证。本证“ 不得卧寐” 为阴盛阳脱之次症,其主症可见有“ 身大热,反欲得衣” ,面赤如妆,冷汗出,下利清谷,手足逆冷等。然临证纵有—线生机,必积极救治,可急投通脉四逆汤破阴回阳,通达内外,同时还应结合实际,应用现代医疗技术进行抢救治疗。

《金匮要略》中有关失眠记载
在《金匮要略》中,“ 虚劳” 、“ 胸痹” 、“ 黄汗” 、“ 心水” 、“ 黄疸” 、“ 吐血下血”等多种病证中,均有“ 不得卧” 的汪候,如《金匮要略· 血痹虚劳篇》日:“ 虚劳,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又如《金匿要略·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篇》日:“ 血刃家小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目旬,不得眠。” 阐述了由于阴虚血亏所致失眠的证治,经方酸枣仁汤一直沿用至今,是一帖宁心安神的有效力剂。唐、宋、金、元以至明、清各代,许多医籍对不寐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在病因方面,认为不寐的原因虽多,有阴虚、血亏、气虚、痰火、水停、胃不和及阴阳不交等,但总不外乎虚实两种,正象张景岳将其概括为“ 邪正” 二字一样,《景岳全书· 不寐》说:“ 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
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 其无论有邪之实证,还是无邪之虚证,都与机体内在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治疗上应根据虚实寒热的盛衰而进行内脏调治。如《医宗必读》云:“ 不寐之故有五:气虚,六君子汤加酸枣仁、黄芪;阴虚,血少心烦,酸枣仁一两、生地黄五钱、米一合,煮粥食;痰滞,温胆汤加南星、酸枣仁、雄黄末;水停,轻者六君子汤菖蒲、远志、苍术,重者控涩丹;胃不和,橘红、甘草、石斛、茯苓、半夏、神曲、山楂之类。” 目前临床治疗不寐常用的清肝泻热、和胃化痰、滋阴降火、补养心脾、益气宁神等方法,都缘于调和气血、阴阳之平衡,以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柴胡桂枝汤:柴胡12g、桂枝l O g、黄芩10g、白芍12g、党参15g、半夏9g、
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l 剂,分午睡前半小时及晚上睡前半小时2次服用。
随症加减:惊悸不安者加磁石30g、珍珠母30g;偏于血虚者加酸枣仁30g、柏子仁15g;心烦严重者加栀子12g、黄连l og。

气机失调所致失眠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
1.气机失调所致失眠的发病机制
失眠症,祖国医学称为不寐、不得卧等,历代医家多以《内经》之“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为理论基础,从心立法论治。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失眠症的发病因素和临床症候表现有了很大的改变,与历代文献的记载亦有许多不同之处。有人做了失眠病因分析,情志不悦、精神过劳、受惊吓,三因素占失眠因总数的59.26%。有报道精神过劳与情志不悦为失眠的主要诱发因素,占总诱发因素的71.21%。由此可见,精神情志因素是目前失眠症发病的主要诱发原因。从临床中可以发现,因现代医疗模式转变,更多的失眠患者表现为“ 肝郁” 。
肝为将军之官,主隋志、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与人的情志变化关系最为密切。
清代费伯雄指出:“夫喜、怒、忧、思、悲、恐、惊,人共有之境。若当喜而喜,当怒而怒,当忧而忧,即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也。” 人体的情志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
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具有自我调节情感和防御缓冲外界精神刺激的功能,并且对外界的刺激既有适应性又有保持性。然而当七情所伤、情志过极超过了人体生理活动所能调节的范围,则会造成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和,疾病乃生。正如元代朱丹溪云:“ 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失眠的发生亦与情志的失常息息相关,《张氏医通》日:“ 平人不得卧,
多起于劳心思虑,喜怒惊恐” 。肝具有疏达气机,调畅隋志,藏血而舍魂的生理功能。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血行不畅或暴怒伤肝,气郁化火伤阴,或肝经血虚,魂不守舍,皆影响心神,导致神不安宁而病不寐。因而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 卷一》云:“ 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可以由精神因素、躯体因素、环境因素、生物及药剂因素引
起,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精神紧张、兴奋、焦虑、忧郁等精神因素所致,此与中医情志所伤是失眠致病的主要原因相一致。
2.治疗原则
《内经》认为,睡眠的基本机制是卫气有规律的出阳入阴,营卫协调运行的结果,
所以,失眠的原因主要是由营卫运行失调所致。《灵枢· 素问》说:“ 卫气昼日行于阳, 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可见阴阳的交替接续,卫阳与营阴的交合足人体正常睡眠的基础。而营卫失和,阳不入阴,阴阳失交则是失眠的病理基础。正如《灵枢· 营卫生会》所说:“ 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臧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灵枢· 大惑论》亦说:“ 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盛,故目不瞑矣。” 因此,针对营卫失和的病机,治疗当以调和营卫为主。
《素问· 刺热篇》指出“ 肝热病者……不得安卧……刺足厥阴少阳……。” 肝胆火
旺,扰乱心神,可致失眠。其形成往往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所致。气机郁结是本病最初的病机,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出现化火、克脾等不同病理变化。因此,斡运枢机,调节气机,是治疗情志所伤所致失眠症的主要治法。
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对体质未虚,因生活节奏的改变,或生活规律的改变而致失眠
者,多可从调节枢机,调和营卫论治。
立法依据
柴胡桂枝汤始见于《伤寒论》146条,“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桂枝汤由柴胡、桂枝、人参、黄芩、半夏、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系由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取半量而成。本方原是张仲景为太少合病所设,以小柴胡汤和解表里,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从而达到表里双解的目的。由于本方能调和营卫、和解表里、斡运枢机,近年来随着其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该方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治疗心身疾病疗效显著。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而少阳多郁,郁则气机升降出入之
机失于活泼,“ 百病生于气” ,故气机失调则百症丛生。桂枝汤为治疗太阳中风的主方,可调和营卫,具有调和气血、燮理阴阳之功。故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合方可以使气机调畅、营卫气血调和。
对于阴阳失调,脏腑失和,气机不利所致失眠症患者,柴胡桂枝汤以桂枝汤调和营
卫,调理脾胃阴阳;以小柴胡汤和解表里,斡运枢机,使表里调和,气血流通,阴平阳秘。而且本方温而不燥,补而不腻,理气而不伤正,契合气机失调型失眠症的病机特点。
组方特点
柴胡桂枝汤由柴胡、桂枝、人参、黄芩、半夏、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
柴胡:辛苦凉,《神农本草经》言:“ 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出新。” 《名医别录》“ 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 ;《本草经百种录》称其为“ 肠胃药也……以其气轻清,能于土中疏理滞气。” 都明言其调气之功。李时珍《本草纲目》有“ 脾喜芳香,肝宜辛散。脾气舒,则三焦通利而正气和;肝郁散,则营卫流行而病邪解。” 明确指出疏肝解郁的作用点在于调畅营卫运行。
黄芩:苦寒,可清泄胃热,与柴胡相合同半夏、生姜配伍,有辛开苦降之妙,而辛丌苦降法是治疗胃疾特别是气机阻滞的常用大法。
桂枝: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神农本草经》言;“ 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呼吸,利关节。” 其调气之功已初露端倪。李东垣称为“ 气之薄者,桂枝也……气薄则发泄,桂枝上行而发表。” 一个“ 泄” 字,其流动气机之功显露无遗。《本草纲目》云:‘’ 桂枝,透达营卫”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尝说:“ 桂枝善抑肝木之盛,使不横逆;又善理肝木之郁,使之柔达。” 能疏肝是因为其味辛,《内经》言“ 肝苦急,急食辛
以散之。” 更体现其行气解郁、调畅营卫之功。桂枝白昼振奋阳气,使卫气行于表,而主乎外,夜晚通达营郁,使营与卫和,以达营卫调和之效。方中桂枝与柴胡相配,能起到加强柴胡疏畅气机之功。柴胡疏肝,桂枝能温振脾阳,两药合用,能调和肝脾。
芍药:性味苦酸凉,归肝、脾经。《名医别录》谓之:“ 通畅血脉,缓中” ,《日华子本草》则谓之“ 退热除烦” ,《注解伤寒论》载:“ 酸,收也,泄也,芍药之酸,收阴气而泄邪气” ,“ 芍药之酸收,敛津液而益荣” 。据此,白芍酸收乏眭可纳卫入营,疏通血脉,可决渎壅塞,畅通营卫运行的道路,退热除烦,可消除患者的烦躁情绪,达到心定神安
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白芍有镇静作用,能增强环己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芍药
注射液皮下注射也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的催眠时间。芍药甙单用镇静作用较弱,与甘草成分FM l 00合用有协同作用。白芍与桂枝合用,历来被视为调和营卫之对药。桂枝辛甘温,其性属阳,与卫气属性一致;白芍苦平或酸苦或酸甘寒,不论滋阴还是泄邪破瘀,其性偏阴,正与营气属阴相合。所以两药为调和营卫之对药。方中柴胡入肝胆经,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白芍敛阴养血柔肝。白芍与柴胡相配,既可敛阴和阳,条达肝气,而又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柴胡调气疏肝,白芍养血益脾营,两药合用,能起到
调理气血,调理肝脾之功效。
半夏、生姜:半夏味辛性温燥,质润。历来有止呕圣品,化痰妙药之称。半夏味辛
性散,不仅上升,亦可旁开,可散其结滞之气,使出入正常,升降可复,自然呕止,故小柴胡汤喜呕用之不为止呕,而为开结,结去气畅则呕自止,观《内经》用半夏汤治失眠可得其理。因为不寐按《内经》理论是卫气不能入于阴分而成,“ 治之奈何?伯高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疏通阳气出入的道路,所以半夏汤方后注云“ 汗出则己矣” 。汗出就是“ 阴阳
己通” 的证明,可见半夏具有疏通表里,畅利营卫之功效。生姜气味辛微温,与半夏常相须为用。但二药的止呕之理与苦味药和重镇药止呕的作用机理是不同的,有旁开和直降之异。
人参、大枣、甘草:三药味甘温,补益脾胃,助其枢转,以利气机升降出入。有补
而行之之妙用。正如陈修园说:“ 少阳为枢,而所以运此枢者胃也。小柴胡汤中之参枣,是补胃中之正气以转枢。”
该方药仅九味,但气血阴阳兼顾,虚实寒热并调,确有调枢机助营卫出入之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柴胡加龙牡汤及其合方运用
失眠资料小结
系列方1645
解郁养神汤
更年期综合征辨证治疗选用经方 - 临床诊治 - 王付经方论坛
从茯苓方证谈经方之魅力(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