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医大师朱良春学术思想暨临证经验学习班
    中药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传统医学中迄今仍然存在,并继续发扬光大的一支奇葩,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要爱护它、传承它。我们中医工作者责无旁贷,要肩负起传承、弘扬的神圣使命,才不辜负先贤后贤的企望,广大人民的殷切期托。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民族,必然是善于传承和发展自己优秀的主流传统文化的。对于中医,我们应该深入的去了解它,应该对它怀有温情与敬意。我们要清楚,西医和中医的区别,不是简单的新旧之别,更不是先进和落后能一言以蔽之的,它们是两种文化、两种哲学的差别。发展中医,并不是医学的一个流派对另一个流派的反抗和复辟,而是使相异的医学传统在交流中共同推进整个人类医学的进步。”(摘自韩启德院士《医学史对我们的拷问》)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的原理和精神,与中国传统的宇宙观、生命观、人生观一脉相承。我觉得,除了几千年积累下的医药经验和知识外,中医的价值还重要的体现在对生命的认识和医学的根本见解上。”(摘自韩启德院士《医学史对我们的拷问》)
    
中医的经典著作,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老子·廿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医是道法自然的医学,平衡的医学,历代医家都是在道法自然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而传承弘扬,使之历数千年而不衰的生命科学。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就是源于自然,也就是中医的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不变应万变的,是人类解决疑难杂症的最高智慧。它不是对抗医学,不是以杀灭细菌、病毒为前提的,而是用药物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平衡的目的是恢复人体的自然状态,祛除的只是疾病,保护的却是人体。
    
《内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本者阴阳也,疾病之症象也,《内径》又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关键在于“阳秘”,所以《内经》还强调“阴阳之要,阳秘乃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说明元阳之重要,它是人身生化之源,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2011年哈佛大学对中医阴阳五行有这样的评价:“中医的阴阳五行,是描述人体高度复杂开放的巨系统,最简单的哲学模式。”所以能执阴阳之道,就可以掌握打开解决一切疾病之门的钥匙。因为阴阳是中医治病的总纲,纲举就能目张,故《内径》强调:“察色按脉,别阴阳”。充分说明这是辨治疾病,遣方用药的最重要前提,我们一定要牢牢掌握和运用。
    
世界著名汉学家、德国慕尼黑大学终身教授满晰博明确指出:“中医是迄今为止最完整、为连贯、最可以为人们所理解的中国科学的代表性表现形式。所以,它用丰富而现成的资料说明了中国科学,为所有生命科学建立表述的单义性提供了最有用的范式。”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文件(FDA管理指南)称:“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
    
这是西方乃至整个人类世界对中医药学科学性的最公正的评价,我们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目前中医西化已占据中医界的主流,当然这与医院管理体制、社会公众的误解等有关,但根本还是在我们诊治疾病时,淡忘了辨证论治这个法宝,而是先从辨病论治着眼,这就陷入了歧途而不能自拔,大大降低了疗效。殊不知辨证论治是把人体生命与疾病的纷繁复杂的现象,加以高度概括为八纲、八法,试问病变万端,错综复杂,也不会超过八纲;在治疗方面,古往今来,经方、时方,不下数十万个,但也离不开八法,“八法之中,百法备焉”。医圣张仲景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是对《内经》所有理论运用于临床的最精辟最简明的概括,也是对中医治病的科学性的高度概括,成为中医千古不易之法门,如能认真掌握和运用,就能使复杂的疾病简单化,执简以驭繁,这是人类攻克疾病的最高智慧。我们可以不认识病,但绝不能不识证、不辨证,举个例子说明:
    
上世纪60年代,有一位王姓的年轻工人,无锡人,患周期发作性剧烈腹痛,发时腹部剧痛难忍,在地上打滚嚎叫,必须注射杜冷丁始缓,连续23天始解,中西医叠治未己,每隔三月必发作一次,后来周期缩短为2月、1月,乃至半个月即发作一次,甚以为苦。后经有人介绍来通(江苏南通)求诊。病历、检验单一大叠,诊断为“血紫质病”,我当时也不知此病来龙去脉,我只有从其面色晄白少华,神疲乏力,纳谷欠香,腰腿酸软,便溏,怯冷倍于常人,苔薄质淡,脉细缓。证属脾肾阳虚,阴寒凝阻,治宜温补脾肾,散寒解凝,徐图效机。
    
制附片9g    干姜6g     炒白术15g    党参9g    补骨脂9g    高良姜9g   制香附9g    巴戟天9g    砂仁3g    甘草3g    生姜三片    红枣五枚
    
7帖,服后如有小效,可以继服。
    
就诊时,适为前次发作后第10天,嘱即煎服,以观其效。患者心存疑惧,虑时届时发作,结果服后甚为舒适,届时并未发作,信心倍增,乃继服之。匝月后复诊,面色略有红润,精神奕奕,甚感愉快,前方既已奏效,毋庸更章,嘱间日服一帖,以期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再发作。
    
2010年又遇一南京陈姓女病员,周期性腹痛,痛时每致晕厥,三五日即发作一次,多方检查,迄无结论,乃剖腹探查,亦未发现任何异常,已历年余,痛苦万分。观其面色萎黄,胸闷,脘腹作胀,时欲叹息,口干,夜寐不适,经行量少,便难,数日一行。苔薄腻,质暗红,脉弦细。因其周期性腹痛,余联想及无锡血紫质患者之症状相似,一面辨证用药,一面嘱其进一步检小便,已排除血紫质并。结果小便发现尿紫质阳性,确诊为血紫质病。据其脉证,诊为肝肾两亏,气机郁结,升降失常,治宜养肝肾,调气机,散郁结。
    
生地黄15g    生白芍20g    甘杞子15g    女贞子15g    制首乌20g    川石斛15g    甘松10g    广郁金20g    油当归10g    全瓜蒌30g    炒枳实8g    徐长卿15g    青陈皮各8g
        
5帖,药后如无不适,可以继服。
    
两周后复诊:药后腹痛大有减轻,发作次数减少,间隔较长,已不晕厥,便难已畅,夜寐亦安,去瓜蒌、枳实,继服之。症情逐步趋缓,改予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巩固之。
    
按:血紫质病乃临床较为少见的血液系统新陈代谢障碍性疾病,因其体内卟啉代谢紊乱,卟啉的产生和排泄增多而发病,故而又称血卟啉病。我从医70多年,仅遇此2例,我原不识此病,一例为脾肾阳虚,一例为肝肾阴虚,证型不同,但凭辨证施治,均获痊愈。说明辨证是首要的、绝对的,辨病仅供参考,如迷于辨病,如何施治?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医学,既有道家的思想,又有儒家的文化,充分运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以人为本,通过四诊,视外揣内,执简驭繁,举重若轻,不管疾病如何变化,我们只要运用好辨证论治这一中医的精髓,就能洞察疾病之幽奥,,顺势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老友郭博信同志说:“中医是无形的科学”,我很赞同。因为中医经典著作中,处处闪烁着“伟大的真理,科学的预见”。我们要认真的温课,勤奋学习《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联系临床实践,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巡回失去的中医“元神”,为我所用,将能无往而不利,战胜诸多疑难杂症,我常说:“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灵素·九针十二原》早就提出:“病虽久,犹可毕也;其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还是我们学习不够,灵活运用不够之故。翻阅历代名医的医案医话,经常提到其诊治的疗效,是“一剂知,二剂已”,“覆杯而愈”,说明辨证明确,用药得当,故效如桴鼓之应也。我们读到这些记述,深感汗颜,应该好好反省三思。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导和鞭策我们,作为中医继承者,我们要振奋精神,奋发努力,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号召下,早日完成中国梦,为全人类健康做出卓越贡献!余虽年迈,愿与诸位同仁,相互砥砺,争取做到“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使中医药尽快走向世界,为全人类防病保健造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朱良春:掌握中医精髓 破解疑难杂症
中医基础 140篇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11.1
科普中医:阴阳学说(3)
日常要了解的中医知识,有些病症要辩证看待
补肾法是疑难病治疗大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