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药王脉学-陈建元,文摘(四)
证遇到瓶颈则学脉,脉遇到瓶颈则学医理

老师您好,有一个问题想请问您,我是台湾过去大陆读中医的学生,毕业取得执照后就一直留在大陆发展,其间跟诊过几个老师(皆不重视脉法),我自己也有把老
师的用药模式学起来,但觉得自己的整体有效率还是不太高,好像有一个瓶颈挡在那边,无法再突破上去,不知道陈老师能不能告诉我,有什么方法可以突破这些瓶
颈,使医术再往上爬?!
答:
不重视脉法的水平如何能高呢?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今天不管你对于「证」多会分析多厉害,当你把「证」确定之后,一定还会有一个「脉」
的问题还可以迭在「证」的头上,可以把「证」再进一步分析,所以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避也避不开,内经说:「细微在脉,不可不查」,要学医的人,脉证皆不
能偏废,是有它的道理存在的。我举例来说明:
◎有
一个病患工作劳累,饮食不正常,长久下来,乏力困倦,说话无力,前医细查其诸证,又按其脉虚弱(三指同下不分部的脉法),断为小建中汤证无误,给予小建中
汤,结果效果不明显,于是问我,我细查其脉证,认为前医判断并无错误,唯在诸脉虚弱之中,两尺又特别弱(有分六部的内经正确脉法),故加入熟地、羊霍两
味,结果立即见效。盖伤寒论中有尺脉弱禁汗之法,以其元气素虚,过汗反生他变,今日也是相同的道理,尺脉弱到一个程度以上则不足以助诸脏运药,故效果不彰也。
◎又
有一病患也是相类似的问题,前医亦断为小建中汤证无误(三指同下不分部的脉法),给予小建中汤,但效果也是不明显,问我原因何在?我细查其脉证(有分六部
的内经正确脉法),也是认为前医判断并无错误,唯在诸脉虚弱之中,右关又兼涩脉明显,故又加入一味山查,以为专破胃瘀之用,效果马上就呈现出来了,盖辨证
是虚弱并无误,唯胃络虚久,则难免虚而生瘀而难受药,这也是情理可推算之内。
以上例子都很明白的指出,在「证」已经确定之后,其实都可以再用脉再来分析,进一步提高辨证的精准度。所以说,如何提升临床的实力呢?第一句话就是:「证」遇到瓶颈,则学「脉」。
那你学脉之后,所有的问题就能解决了吗?也不是这样的,脉学了之后,整体有效率会爬升一段距离,但再来就又会卡住了,原因为何?我举例来说明:
◎又
有一病患也是相类似上面的问题,一样诸脉虚弱,前医亦断为小建中汤证(三指同下不分部的脉法),给予小建中汤,但效果不但不明显,反而口干舌燥,而依我看
也确实是小建中汤证,但这人的外型,跟上面两例不太一样,上面两例的脉虽虚弱,但肌肉尚有弹性且不会太瘦,此例则不但脉虚弱,而且肌肉消瘦明显气力皆弱,
是久病也,故嘱其原方照服,但把每次的服药剂量,改为原来的1/3,结果不但不口干舌燥,反而显效而日起有功。盖此例脉形皆虚,又为久病,故诸络道皆容易细涩迟滞,下大药量则灌不进去反而满溢出来,下小药量则尚能受药,待其络道渐开日起有功,再渐加大药量即可。
◎又譬如有一病患头痛、流鼻水、恶寒咳嗽,前医查其肺脉浮紧,依麻黄汤证医:麻黄2 桂枝1 杏仁1 炙甘草1 结果患者反而觉得乏力、口舌干燥

我复查其脉证说:此是麻黄汤证没错,但非「正邪俱实」麻黄汤之「实证」,乃「正虚邪去,余邪兜留」麻黄汤之「虚证」。依医理脉理而言,「实证」攻药队总量大于补药队总量,「虚证」补药队总量大于攻药队总量,故修改原方攻补比例:
麻黄1 紫苏2 炙甘草4 玉竹1 (降低麻黄减低发散,紫苏代桂枝以减低燥热,升高炙甘草量、加玉竹补气阴。(补药队)4+1 > 2+1(攻药队))2剂痊愈
为何如此用药?因为此人虽有头痛、流鼻水、恶寒咳嗽,但细问之下,发现虽有这些症状,但这些症状的表现都很轻微(按症状的表现又可区分出实证与虚证:重痛、尖锐、持续为「实证」;缓缓、隐隐、间歇为「虚证」),也不突出,频率也不高,所以不能当成「正实邪盛」的「实证」来看待,只能当成余邪未尽来看待,而且此人的脉虽浮紧,却是浮紧细弱而无力,这也非「实证」之浮紧有力可比,合观脉证,是知目前是正虚邪少,「正虚」才是目前的关键点,故为麻黄汤之「虚证」,并非「正实邪盛」麻黄汤之「实证」可比。这些判断,皆得力于医理。所以说,如何提升临床的实力呢?第二句话就是:「脉」遇到瓶颈,则学「医理」。
所谓的医理,是指包括何时该攻>补?何时该补>攻?何时该下轻药?何时该下重药?要专走一路?还是要分道夹击?四诊如何合参并用?‥‥‥诸如此类都算在医理药理的范围内。(注:此处的医理药理,是指实务操作上的实理,并非指玄理,学医入玄理,必然完蛋)
至于跟诊学中医,
这是最佳的方式,但跟诊也有假象,自己要注意到。今日之中医,大多数已经西化,彼用西药的概念来使用中药者,当然效果不佳走不出来,而少数识中医面目者,
也常只是〝方证对应〞而已,各承一家之技而少圆通,宗温补者,不论大病小病,不过温肾补脾左升右降;宗伤寒者,不论大病小病,不过在百来方的方剂中转,思
考的广度既然被拘定,整体有效率会卡在3~4成也就成为定局。然譬如今天我只知温补一途,整体有效率甚低,只在1~2成左右,来的病人我每个都开温补,则来10个病人,8个无效的自然日久不再来,1~2个
有效的则留下成为固定客户,在合则留,不合则走的病人自然淘汰下,不管整体有效率多么低的医师,或是用药仅有一招半式,一条道路摸到黑的医师,日久之后,
有效率虽低,但积少成多,还是会培养出一羣属于自己的病患群,斯时,也成名了,当然来跟诊的学生,看到的就是这群病患群,于是会自然认为老师的临床水平高
达7~8成。不少学生问我为什么跟诊时,看老师治疗病患都有效,但是自己介绍去给老师看的病患,似乎无效的居多!这是怎么一回事?其中的奥妙处,就是在这里,所以说跟诊也有假象,眼见未必可凭。而一些有心人士,也常借着这群病患群来操弄包装,8成看不好的分母不见了,这1~2成的分子变成整体有效率可达7~8成
的证据,因为对这群老客户的体质早以熟悉,所以也可以表演出望玄观气、悬丝把脉等有悖常理的哗众取宠戏码,不但使一知半解的跟诊学生看的口瞪目呆,惊为天
人,更可找一群看到表面不知内情的名流高官来背书,于是一派宗师就诞生了,这种名不符实之大师,古往今来比比皆是,操作模式也大抵相似,只要知道这套手
法,人人皆可为大师。
俗云:「信乩不如
信理」,盖「乩」者真假难辨,唯「理」者可供具体逻辑之判断,以其理来判断,以其理来思考,自不易被蒙骗,而医有一定不易之医理,观其所言的道理有没有明
白畅晓?
观其医案有没有前后兜不起来?
观其医论是不是漏洞很多?
真相也就八九不离十了。最重要的,要知道中医不是学到「证」就没有了,后面还有「脉」要学,还有「医理」要学,知此踏实而前进,自不难达于颠峰,若是误以
为跟诊学到「证」就是究竟,也就淹死在这边了。
一般而言,只会「证」的话,约只能治掉3成左右的疾病,再来要学「脉」,才能再拿下3成,再来要学「医理」,才能拿下最后3成。孙思邈说:「学医三年,以为天下无病可医,等到用药三年,方知天下无方可用」,指的也是这边,用药三年(一天有5次诊次经验的话,3年 × 360 天 × 5次
= 5400诊次经验),也就是说累积数千诊次的基本经验之后,自然会知道只凭「方证对应加减药味」所能做的事情实在很有限,这就是学医的关卡,自古习医者多而有成就的少,为什么?碍于面子碍于私藏,这关少有人直接点破挑明,方向既然不明,大部分的习医者,也就一辈子都沈浮在〝方证对应加减药味〞「鸡肋」中的多,医术自然也就爬不上去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方证对应说它无用,又有3成的效验,说它有用,又只3成的效验,爬也爬不上去)。
作者:陈建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伤寒论》麻黄升麻汤的方证如何理解?
火神派学习三点体会
肺癌治法
医话医案 | 越婢汤方名疑案新解
槐杏医话(三十八)方证对应不为经方所独有|医事小言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4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