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祚民 中医治疗小儿脾胃病的经验
                                                            

 

                                      

 

 

宋祚民,1925年出生,北京市人。现为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学会北京分会儿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中医》杂志编委。宋氏自幼立志学医,1940年入北平国医学院学习。毕业后拜京华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为师,侍诊左右,深得孔老真传。1946年考取中医师资格,1950年创办联合诊所。后在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及南京中医学院师资班进修,毕业后历任北京中医学校教员及北京第二医学院客座教授,曾长期担任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宋氏擅治温热时令病、血液病、心肌病,注重整体观念,尤其重视保护小儿的脾胃,使患儿康复有根。在诊断上除看小儿的舌苔脉象外,十分重视小儿的指纹、指节纹,以有助于判断小儿病的寒热虚实及脾胃所伤情况。宋氏在多年实践中研制的风热平、止泻汤、悦脾汤、生血糖浆、育血Ⅰ号等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宋氏参加编写了《孔伯华医集》、《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小儿血液病》、《中医儿科常见病证治概述》、《中成药规范》、《脑炎后遗症》等书,并撰写和发表中医论文50余篇。 

中医治疗小儿脾胃病的经验

1脾胃说

脾胃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古人多有论述 ,以李杲、张景岳的论说最为精辟 ,后人多宗其说。 宋老推崇李张之说 ,继承孔老衣钵 ,总结自 己行医 60年临床经验之精华,创制宋氏悦脾汤 ,临证时 ,常从脾胃入手 ,调理后天 ,荣养脏腑 ,补充先天 ,使病体复元。宋老认为 :脾胃位于中焦,升清降浊 ,共主饮食物的腐熟、泌别清浊 ,并将其水谷精微输布、营养全身。因此 ,体内脏器、筋骨 、关节、经络皆有赖于脾胃水谷精微的运化、润养 ,所以说脾胃功能的强弱可以决定身体的强弱、也可以决定疾病是否能够迅速痊愈。

脾宜健 ,胃宜和 ,治疗时 ,不可大补 ,也不可大泻 ,脾胃适宜调理 ,这又是宋老治疗脾胃病的不传之秘。 宋老曾言 :脾胃在五行中皆属土 ,土为生物之本,其不燥不湿 ,不冷不热 ,方能生化万物 ,但脾为阴土 ,喜燥恶湿 ;胃为阳土 ,喜润恶燥 ,湿土宜燥 ,燥土宜湿 ,因此 ,脾健胃和 ,则二气平和 ,阴阳相调 ,燥湿即济 ,升降得宜 ,中焦健运 ,无疾体健。

2宋氏悦脾汤解

悦脾汤的基本方为 : 藿香 10g、苏梗 10g、竹茹10g、佛手 6~10g、焦三仙 10~30g、天花粉 10g、乌梅6g、砂仁 3 ~6g。 其功用为 : 调脾和胃 ,升清降浊。主治脾胃失调之厌食、呕吐、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 ;此外 , 悦脾汤还可以治疗夜啼 、汗证、鼻衄、紫癜以及感冒后的调理等许多疾病。

悦脾汤中无大补大泻、大辛大热 、大苦大寒之品 ,多为芳香平和之剂 ,调理中焦 ,协调升降 ,在运化中 ,让阴阳和谐 ,使脾胃达到动态平衡。 其中藿香辛微温、入脾胃 肺经 ,为和中 之要药。 正如《本草正义 》所言 :“藿香芳香不嫌其猛烈 ,温煦不偏于燥烈 ,能祛除阴霾湿邪 ,而助脾胃正气 ,为湿困脾阳 ,倦怠无力 ,饮食不好 ,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现代药理研究 :藿香挥发油能刺激胃黏膜 ,促进胃液分泌 ,增强消化力 ,对胃肠有解痉、防腐的作用。 在方中藿香既以芳香之气以化脾湿 ,又可和胃以止呕吐 ,为方中主药。苏梗辛、甘 ,微温 ,归肺、脾、胃经 ,宽胸、利膈、顺气和胃 ,佛手疏肝理气 、和中化痰 ,《本草便读 》:佛手“理气快膈 ,惟肝脾气滞者宜之。”砂仁芳香醒脾、温中化湿、行气开胃 。 三药理气行气 、化湿和胃 ,共为方中辅药。 天花粉清胃热 、降心火、生津止渴 ;乌梅酸平 ,生津和胃 ,安蛔止痛 ;竹茹甘、微寒 ,清胃热 、止呕吐 ,焦三仙消食导滞为方中佐制之品。 全方具有调理脾胃 、升降枢机、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作用 。

加减 :厌食患儿多以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为主 ,虽有面黄消瘦、倦怠乏力等虚弱之象 ,但其治疗应“贵在运 ,而不在补 ”,故临床多以悦脾汤加玉竹、鸡内金、莲子肉治之 ;呕吐虽有多种类型 ,但小儿中焦脾湿不运 ,胃气上逆最为多见 ,故治以醒脾和胃 、降逆止呕 ,以悦脾汤加姜半夏、刀豆子、橘皮等药 ;腹痛可见于胃肠痉挛、虫证、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多种疾病 ,其中医证型以脾胃虚寒型最为多见 ,治疗时可加木香、丁香、高良姜、炒白芍等 ;小儿腹胀多为脾失健运、湿滞气阻所致 ,可在悦脾汤的基础上 ,加大腹皮、厚朴 、枳壳 、枳实等 ;对于脾虚型腹泻可在悦脾汤中加苍术、茯苓、炒薏米、伏龙肝等药 ;若因脾阴不足 ,胃津缺乏 ,府气不畅引起的小儿便秘 ,可养脾滋阴 、蓄水行舟、润燥通便 ,治疗时用悦脾汤加生何首乌 、肉苁蓉、决明子等。至于夜啼 、汗证、鼻衄、紫癜等证 ,无一不适用于脾胃失调之证型 ,经适当加减 ,亦可以悦脾汤为基本方进行治疗 ,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3 脾胃病的饮食宜忌

3. 1 脾胃疾患最忌暴饮暴食。 小儿不知饥饱 ,饮食无度 ,应使其规律饮食 ,掌握其度 ,避免损伤脾胃 。

3. 2 小儿 (尤其是脾胃失调的小儿 )应避免过食寒凉、辛热食品 ,因为小儿脏腑娇嫩 ,肺脾肾三脏本不足 ,如过食寒凉、辛热之品 ,则易伤脾胃而导致疾病发生。

3. 3 对于厌食小儿应避免在哭啼中 ,或极不情愿下 ,强行喂饭 ,易生呕吐诸疾。

3. 4 在患病期间 ,应避免食用肥甘厚味、鱼腥及不易消化的食品 。

4 验案举例

石某 ,女, 3岁 ,不思饮食半年。 半年前 ,小孩因暴食而呕吐后 ,开始不爱吃饭 ,有时仅吃几口 ,家长强喂则致呕吐 ,时有腹痛 ,喜按 ,睡时露睛 ,夜寐不安 ,时有汗出 ,不爱运动 ,好累 ,大便三日一行 ,黄软便。查 :面色萎黄 ,头发黄疏,较瘦弱 ,舌淡红 ,苔白 ,脉沉细弱 。 血红蛋白 10. 8g,体重 11kg。 中医证属 :脾胃失调 。 治疗以悦脾汤加减 ,升清降浊 ,调理中焦脾胃 。 藿香10g、苏梗 10g、竹茹 10g、佛手 6g、焦三仙 20g、鸡内金 10g、天花粉 10g、乌梅 6g、砂仁 5g、玉竹 10g、黄精 10g。 水煎服。

患儿服药三剂后 ,明显想吃饭 ,考虑患儿脾胃功能仍较弱 ,恐其多食而出现食滞 ,焦三仙加至 30g,连服 2周 ,小儿饮食基本正常 ,未出现腹痛 ,玩耍正常 ,不再喊累 ,查 :血红蛋白 12g,体重上升到 14kg。家长十分高兴。

综上所述 ,宋老总结自己行医 60年临床经验之精华 ,创制宋氏悦脾汤,临证使用 ,疗效颇著 ,笔者以悦脾汤加减 ,治疗小儿诸多脾胃疾患 ,每每收效 ,故总结整理 ,以供医界同仁共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医多年,没想到栽在了“胃火”和“脾火”分不清上
不花钱不受罪,还可以治小儿厌食消瘦?没错!
熊磊教授运用泻黄散经验撷要
名老中医杨春波治疗慢性胃病,用药选择既升脾阳又散外邪
一年口臭半月除!快速解决口臭尴尬,就用这2个方~
【望闻问切】口舌生疮,反复发作,李灿东老师为您开处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