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案聊斋

师兄:你知道不知道古代的“铨部”是个什么部门

  师弟:只听说古代有兵部、刑部、礼部、吏部、工部、户部,真还不清楚这“铨部”是干嘛的。

  师兄:其实“铨部”就是“吏部”。

  师弟:那这吏部为什么又称铨部呢?

  师兄:“铨”的原意是称重量的器具,即秤,由此引申出称量、衡量、鉴别之意。

  师弟:对,毛主席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师兄,所以要对这“决定因素”进行反复的衡量、鉴别、考量,免得“决定因素”把已经“确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给否决了。

  师弟:任人不当,祸莫大焉--历代都有深刻的教训。

  师兄:由这“铨”字引出了一系列有关的词,如根据条件资格选授官职,称为“铨选”,“铨考”是考量选用,“铨序”是按照官吏的才能功绩,确定官位的等级升降,铨授是量才授官,铨补是考量才能以补官职--而这些事都归吏部,所以又称吏部为“铨部”。

  师弟:照你这么说,这“铨部”就相当于如今之“人事部”,“组织部”。

  师兄:这次所聊医案中的病人,正是铨部的官员。

  师弟:你这说了半天,才绕到正题上。咱是聊医案,不是说官员,主要关心他是 什么病患,不必太在意他是何部的官员。

  师兄:不然。学习一则医案,应当知道病人的身份,咱们现在书写病例,“职业”一项仍是必填。知道了是何部的官员,有助于知晓患者的社会地位,经济情况,推测他大概会请哪一类的医生,用哪一档次的药物,遵不遵医嘱。明代医家李中梓曾在《不失人情论》中言:“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贵者多自尊而骄恣悖理。贫者衣食不周,况乎药饵;贱者焦劳不适,怀抱可知。”

  师弟:如此来看,学习古代医案,这也是必备知识。那么这位患者是何朝何代“组织部”的官员呢?

  师兄:推测应当是明代万历年间。

  师弟:何以见得?

  师兄:因这则医案的主治大夫缪仲淳,当时正在北京。

  师弟:这缪仲淳不是南方常熟的名医吗?

  师兄:为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遍访同道,增加阅历,增长才干,缪仲淳曾经北上南下,行程千里,万历年间,寓于北京。

  师兄:“组织部”里的这位官员这么有幸,能请到游于北京的缪名医治病,而且因此一病,载于医案,名传至今。

  师兄:这位官员就是章衡阳,他当时可未必象你这么认为,只是觉得头痛、壮热、口渴、鼻子干燥、失眠心烦。

  师弟:青史留名总得有些代价嘛,何况有些人以死求名还未必求得来,以病求名,代价不大。其无远虑,因有近忧--难受。

  师兄:章家的管家对章衡阳说:“我近来认识一位南方来的缪大夫,医术高明,是否请他来诊?”章衡阳闭目挥手道:“速速请来。”这管家带着家里的轿夫抬着轿子就去请缪大夫。可是到了那里,却不见缪大夫,问其邻人,知其访友未归,于是管家将轿夫及轿子留下等缪大夫,自己又去请附近的一个郑大夫。回到章家,管家对门房交代,缪大夫来后,不必通报,领其直入。

  师弟:看来真有必要了解患者身份,若非铨部官员,而是一贫寒人家,何来管家、轿子、轿夫、门房等等,只有寒舍一间,何须通报。

  师兄:郑大夫由管家引入内室,坐于床边,诊章衡阳之脉,洪大而实,又问其症。 之后同管家到客厅,书僮已备笔墨纸砚,准备开方,郑大夫对管家说:“此阳明经症也。当用葛根汤①。”

  师弟:足阳明胃经路线是沿着脸面鼻子而下行,走于前胸腹部,邪气入侵于阳明经脉,经气不能畅行,阳气不伸,郁而发热。由于热气熏于鼻腔,故而觉鼻干燥;邪热扰于头面,所以失眠头痛;热耗津液,因而口渴;邪热鼓动血脉,以致脉洪大而实。以阳明经症角度看,各个症状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阳明经症的诊断大概无误。

  师兄:既然诊断无误,那么选用葛根汤治疗亦当正确?

  师弟:理法方药,一脉相承,顺理成章,应当正确。

  师兄:正当此时,听一人言道:“且慢。”随着话音,门房领进来一人,他身着青衣,足踏布履,两目有神,光奕奕出数步之外。

  师弟:来者当是缪大夫。

  师兄:郑大夫颇为不悦,投笔于案,说:“你尚未诊,如何知其不为阳明经症?病急岂能且慢?”

  师弟:对呀,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嘛。

  师兄:缪仲淳说:“我未言此不为阳明经症。然纵为此症,亦当有别,急则差矣。待我熟诊之。”管家急忙招呼其入内室诊病。

  师兄:缪仲淳详细问了病情,静心诊脉,这时病人忽然坐起,胸口剧烈起伏,手抚心口,光张嘴不说话,缪仲淳急起身说:“快取盆来!要吐!”旁边伺候的一个小丫头,倒还机灵,弯腰从床下拉出一洗脚盆,病人对着脚盆一阵大吐,丫头帮着捶背。

  师弟:这幸亏由于“且慢”而没有服药,不然也吐完了。

  师兄:缪仲淳与管家回到客厅,缪仲淳对郑大夫说:“治阳明经症之方有二:一为葛根汤,一为白虎汤②。若经症而不呕吐,可用葛根汤,如今呕吐甚重,属于阳明之气逆升也。葛根升散,用之非宜。”

  师弟:郑大夫看病时还未呕吐,此时当方随症变。

  师兄:所以郑大夫点头称是,将自己投于案上之狼毫小楷笔拾起,在砚中饱蘸墨汁,将笔舔尖,递给缪仲淳,请其处方。缪仲淳并不谦让,乃疾书一方,是大剂白虎汤加麦冬、竹叶两味,请郑大夫过目。郑大夫看着,眉头皱起。

  师弟:此为对症之方,郑大夫何以皱眉?

  师兄:郑大夫将药方还给缪仲淳,说:“方是是方,量无乃太过乎?”

  师弟:他是嫌药量太重了。

  师兄:缪仲淳说:“治病当分初、中、末三段,凡病初起,法当猛峻,祛邪务尽,此病正当此时,机不可失也。”

  师弟:治病当分三段?我还没有学过,你能不能补充另两段?

  师兄:可以。中段之治,由于正气有所耗伤,邪气失其初锐,治法就不能一味猛峻,而要宽猛相济,养正祛邪,相兼相济而治之。末段治病,正弱邪伏,法当宽缓,药宜平善。

  师弟:我看这三段之法,皆以正气为着眼点。

  师兄:缪仲淳继续说:“若此时用药轻描淡写,杯水车薪,则邪气不服,正气难复。当初秦统六国,初派大将王翦攻楚,王翦说须有六十万人,方可破楚。秦王认为王翦年老怯敌,遂不用之。又问谁可破楚,有李信者,言二十万人足矣。秦王竟派此人,结果大败奔回。最终还是重请王翦以六十万军破楚。”

  师弟:中医常言:“治外感如将,治内伤如相。”缪仲淳此时猛药峻剂,重挫邪气,颇合此理。

  师兄:郑大夫服其高论,于是依方而服,次日病愈。

  师弟:我愿以另一成语,说明这量效关系。

  师兄:请言。

  师弟:有一成语叫“南辕北辙”,说是虽然马力强,旅费多,但如果方向不对,则马力越强,旅费越多,离目的地可能就越远。而反过来说,即使方向不错,但马力劣,旅费少,可能也达不到目的地。

  师兄:你是想以此比喻,在此医案中,即使治疗方向正确,用药品种不错,但如果药量不足,也难以取效。

  师弟:在一定条件下,药量与疗效,如同人数与胜负,马力与目的,是存在相应关系的,了解并运用这关系,是取效的必要前提。

  师兄:而若此病由郑大夫治疗,可能会出现不错于方,而误于量,辨证正确而疗 效不著的尴尬局面。

  师弟:此案宜于三十八聊之案合看,彼言不当重,此言不可轻。

  师兄:二者应同是一个问题,即--治有轻重。轻重之要,适病为宜。当重者宜重,若是量少姑息,则邪气稍挫而药力已乏,邪气复炽;宜轻者须轻,若是量大孟浪,则邪已祛而药力有余,正气必伤。

  师弟:通过这两则医案,又学了一招--治有轻重。

  师兄:中医此类治则尚多,如治有先后、治有缓急、治有标本、治贵应变等,待聊到相关医案时以案说之。

  附原案--

  缪仲淳治铨部章衡阳,患热病,头痛壮热,渴甚且呕,鼻干燥不得眠,其脉洪大而实。一医曰:阳明症也,当用葛根汤。仲淳曰:阳明之药,表剂有二,一为葛根汤、一为白虎汤。不呕吐而解表,用葛根汤。今吐甚,是阳明之气逆升也,葛根升散,用之非宜。乃与大剂白虎汤加麦冬、竹叶。医骇药太重。仲淳曰:虏荆非六十万人不可。李信二十万则奔还矣。别后进药,天明遂瘥。

  附方--

  ①葛根汤

  出处:《伤寒论》。组成:葛根12g,麻黄(去节)9g,桂枝(去皮)6g,生姜9g,甘草(炙)6g,芍药6g,大枣12枚(擘)。 功效:发汗兼解肌。 主治:1.太阳病,项背拘急,无汗恶风。2.太阳阳明合病下利。

  ②白虎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石膏30g,知母9g,甘草3g,粳米9g。

  功效:清热生津。主治:1.治伤寒脉浮滑,表有热,里有寒。2.三阳合病,脉浮大,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头上生汗,手足逆冷,汗出者。3.通治阳明病脉洪大而长,不恶寒,反恶热,头痛自汗,口渴,目痛鼻干,不得卧,心烦躁乱,日晡潮热。4.或阳毒发斑,胃热诸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案聊斋(续集)忧郁
医案聊斋(续集)中暑案
师兄的医案
《民间故事》恶鬼索命
《医案聊斋》郁案
松心堂医学笔记清.缪遵仪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