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部门信息

并肩携手,一起打造语文的天空

          西校区   公维芬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晚上好!说实话,在这里发言,很有些忐忑不安,在组长这条路上,我走得不远,体会也还浅陋,作为卧龙学校的一分子,我们组只是按照学校的统一教学部署,踏踏实实开展各项语文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探寻语文学习奥秘,快快乐乐建起资源共享、经验共用的教学平台,下面是我们落实三化建设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合理的学案设计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肥沃土地。

我们这级学生是伴随着学校的三化建设一起成长的。从高一开始,我们就针对学校要求的电子备课,统一认识,精心设计,合理分工,努力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案。

首先,根据以前多年使用市本学案的体会,我们就其在课堂操作中的利与弊,在组内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直到基本达成共识,吸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我们针对语文学科特点,设计适合我们自己使用的学案体例。针对语文的基础、阅读、写作三大板块,我们在学案首尾各设计“天天积累”和“拓展阅读”,着眼于基础知识积累和阅读写作的指导。中间课堂教学设计,重视预习检查和目标突破,着眼于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体现先学后教,让学生养成根据学案搞好预习的良好习惯。备课时,我们用小合作、大交流来实现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本着人尽其长、优势互补的原则分成四个备课小组,指定一人为小组长,每小组分单元备课,小组长再负责两人的具体分工。组内先进行小集备,然后上传到教趣杂谈中,其他老师在查看完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备课者根据意见作适当修改,最后上传到集体备课中。即使不能每课都做到这样,但我们保证把重点篇目都做到最优化。抓好电子备课,搞好学案,也就落实了集体备课,使我们都能汲取集体智慧,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好的学案,就好比一块肥沃的土地,学生耕耘其中,才能收获多多。因为深知这点,所以在电子备课中,才不敢也不能马虎。

另外,网络似海,内容丰富但也泥沙俱下,搜集和选择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情。我们还做了一些储备工作,建立自己的资源库。如基础天天练、精品课堂实录、素材积累、写作指导等等,不断充实,不断更新,不断整理,如果说学案是我们经营的土地,这些就是我们源源不断的肥料。有了它们,让我们的土地高产有了保证。

二、序列化阅读为语文学习插上翅膀。

我们学校一直非常重视阅读,阅读序列化,是让我们的阅读更规范,更高效,可以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及时雨。但是,如何让学生读出实效?我想,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的问题,其次是方法的问题。

我们的序列化阅读,与以往总是阅读时文杂志、精美短文是不同的,根据课标的要求,我们每学期要有计划读几部名著。有人戏称,什么是经典,说经典就是人人觉得该读而又没人愿读的东西。这话有些偏激,却也是实情。如何让学生爱上名著经典,我们首先让刘明老师给我们的学生做了“阅读与写作”的专题报告,对学生进行总动员。其次,是我们通过专题小报,让学生领悟名著在个人修养、文化素养养成方面的作用。从功利的角度,学生还是很关注阅读与高考的关系的,我们搜集了近几年高考中关系到必读名著的考题,让学生清楚,名著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今年的山东卷阅读题为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节选,又一次为这一点做了印证。我们还曾搜集历年高考满分作文中化用到名著的例文,让学生感受怎样运用经典提升文章的底蕴和文化含量。做这一切,是引领学生走到名著的门口,让学生满怀期待去打开名著的大门。

当然,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不断的想办法把阅读推向深入的。阅读每一部书,首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有的书侧重情节的解读与主题的把握,有的书侧重于人物的形象,有的侧重对语言的赏析,这些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形成共识,在学生读前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其次,对每部书,教师分工编辑小报,进行阅读指导与阅读补充。在学生阅读之前,每位教师总是先对书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成书情况等作一简单的介绍。有时先把其中最精彩的地方讲给学生,让学生有非读不可的欲望。所做这些,不断让学生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让学生的阅读不断深入。

开展阅读活动,不断激发学生阅读激情。这包括建立读书笔记和随笔本,定期检查。规定每个学生读必有抄,读必有感。读一本书后,至少写一篇读后感(或者读书笔记、读书札记、随笔)、至少作两次相关的摘抄;如果自己不喜欢该书,也必须首先完成本次摘抄和读后感(或者读书笔记、读书札记、随笔)任务。要每周一查,不断督促。还结合阅读书目开展相应活动。如读《红楼梦》时,我们共组织了两次《红楼梦》影视欣赏,请薛金学老师做了“《红楼梦》赏析”的专题报告。配合学校的征文比赛,我们举行了“阅读伴我成长”的演讲比赛等。本学期我们组织观看了名著欣赏《巴黎圣母院》,组织了《语文周报》的征文比赛。

阅读课上,学生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告诉我们,他们正沐浴着经典的润泽;作文中,名著的滋养使学生的文字多了文化含量。阅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插上了翅膀。这两年中,他们阅红楼,逛三国,游边城,品文化苦旅﹍﹍我相信,高中阶段的阅读定会成为他们回味一生的财富。

三、激情与经验的结合为和谐团队加足马力。

一个组就是一个家庭,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性格特点,组成一个多彩的集体。我们组的平均年龄四十多岁,是整个高二年级最大的,我们戏称“老牛拉破车”。但我们组每个成员都是勤恳踏实,热情高涨的,从没有人在“倚老卖老”。李鑫老师,李凤霞老师是我们组的“激情派”,他们俩是排头兵和生力军,经常以“最年轻,干最多”要求自己,最重的任务总是抢在头里,并且总是完成得又快又好。祖因举老师,李金玉老师是我们组的“经验派”,他们俩常常能高屋建瓴,一语中的,对于备课中教学中看出的问题,他们从来是知无不言,使我们避免走很多的弯路。刘成美老师是我们的大姐,除了在生活中关心我们每个人,工作从来是风风火火,不遗余力的,晚上批改作文到深夜是常有的事,因为她近年来身体不太好,所以我们都一起“批评她”,可她常说“愿意干,就不觉累”。李德明老师,徐从美老师是我们组的“谦虚派”,信奉并实践“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他们是我们的润滑剂,总是谦和、踏实,默默吸人之长,努力追求优秀。

中年和青年的结合,激情和经验的交织,相信会让我们高二语文组这驾马车跑得更快、更远……能力有限的我,曾多少次怀疑自己,很多时候,多么希望卸下这份担子,让自己轻松一下。可是,我们组的每个人,如姊妹兄弟般支持着我,学校的领导,总是一如既往的信任着我,让我只能选择往前走。风风雨雨都曾走过,回首来路,深深感悟到,经历了,就是一笔财富;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下一个征程,我会和我们组每个人携手并肩,共同为学生打造语文学习的天空。也衷心祝愿我们卧龙学校这棵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英语教研组计划
名校必备2007届高三语文高考经验总结
2013-2014语文组教研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莱西一中高一语文教研组举行开学第一次集体备课
辽宁省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材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