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一场缘,注定是永远放不下的牵挂--再走旺泉峪耷拉边长城

缘份的结成,是春节前独闯旺泉峪耷拉边长城。

第一次的旺泉峪之行,除了一大堆的惊喜与惊讶,还留下了一堆的遗憾。发现旺泉峪北侧的高峻的山岭之下,有两座疑似的敌楼,因能见度问题,无法证实那是不是一段未见记载的长城;耷拉边对面通往鹰飞倒仰的断崖之上,分明是一段长城;“秦皇旧址”等石刻,也未能寻觅。于是就想,一定要再来,一定要把这些谜题逐渐揭开。(参见《龙飞蝶舞奔云岭,此地空余秦皇名--旺泉峪耷拉边长城探秘》https://www.2bulu.com/community/gotohuatinfo.htm?id=24650939)

第二次的旺泉峪耷拉边之行,原准备按第一次的路线行走,约上老夏一起,去探索那些谜题,去安抚那萦绕在脑中的向往与冲动。因老夏一番建议反向穿越,结果中途再一次改变方向,直接将准备以后慢慢探索的“秦皇旧址长城”的任务,提前去实践,结果因准备不足无功而返。(参见《穿山林觅鹰飞倒仰误入歧途,擦石口闻箭扣人语终登长城》https://www.2bulu.com/community/gotohuatinfo.htm?id=27822398)

第三次耷拉边之行,目的很明确,还是与老夏一起,顺便带了两个驴友,直奔通往鹰飞倒仰的“秦皇旧址长城”而去,并且成功发现这段应为北齐长城基础上明代加固重修的古擦石口长城,一路美景不绝于途,绝壁风光壮美,收获了满满的满足与喜悦,证实了对这段长城的期望与猜测,这段“秦皇旧址长城”,与耷拉边构成完整的长城线路,耷拉边绝不孤单。(参见

《箭扣长城地图须改写,耷拉边长城不孤单--成功穿越"秦皇旧址长城"记》https://www.2bulu.com/community/gotohuatinfo.htm?id=28607018)

第四次耷拉边之行,是爱屋及乌,是我一定要让老夏领略到我所欣赏我所震撼的那段与众不同的长城一段绝美的风景。

这次的线路,基本与我春节前第一次的线路相同。

很早就开始了酝酿,时时紧盯着天气预报,希望很早就预报的晴好天气不会生变。除了看这段与众不同的长城,还有就是寻找长城之外的长城,去证实那两座疑似敌楼是或者不是;上周通往“秦皇旧址长城”的途中,山桃花已经含苞欲放,这周早开的桃花该是灿若云霞了,这第一缕的春光,一定不可错过,“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于是周六上午8:30,在怀柔商业街东口等齐了老夏与风风筝,打车前往旺泉峪村。

诉说不尽的与众不同

旺泉与耷拉边长城,有着太多的诉说不尽的与众不同,每一处不同,都是一段说不尽的话题,会人产生无限遐思,让人魂牵梦绕。

与众不同的追风而去的蝴蝶结

这段蝴蝶结,是被风吹起的一条飘带,綄了几个弯,追风而去。其实,这段城墙,完全可以沿山崖取直,也完全不用担心敌寇攻上去。这条飘带,增加的工程量实在不小,在绝壁上垒墙,是想像不出的难度。仔细分析,可能是对已经攻至水关关口的敌寇,变被动为主动,近距离地予以狙击。

但是,我更愿意相信,修这段长城的将领,一定是独具匠心,有着丰富的情感,有着不一样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单调苦闷而不知归期的戍边生涯中,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倾注于一段长城的修筑工程之路。山河不改,长城永屹,守城将士的情怀,长存于天地之间,史册可朽,而长城永存。那就是,这段长城,倾注了--

与众不同的美感

有着美感因素的,不仅仅是这飘舞的蝴蝶结,还有那段水蛇腰的城墙。

以及与众不同的精美的雕花箭孔砖

以及这优美的弧线

与众不同的没有列入长城最险之几的长城断崖

蝴蝶结在断崖上飘舞的时候,形成了三段断崖,水关西侧,是一段垂直上升,而后又一落千丈,跌入深谷,然后再次被拉升。

第一段,旺泉峪水关向西垂直上升的断崖

第二段,蝴蝶结从断崖上垂落深渊

第三段,远远看上去,砖石松动,并不轻松。

若说司马台险,我曾走过;要说箭扣险,大部分地段我也算勉强闯了过来。可是,没有人说这三段断崖险,却让我望而生畏,心生胆寒。--那是因为,这段长城,有着与众不同的惊险,甚至不再被列入可以攀爬的长城。不可以攀爬的长城,就不会出事,就不用使用险来排名了。

在这断崖之上,竟然,竟然,有一位驴友在上面!这需要多强壮的身体,需要多强大的内心!

飞鸟是在山崖下飞翔的,而人是在绝壁之上翱翔的。

断崖之上,视线被遮挡,第二段断崖,我们一致认为无法直接下降。好久没看到这位与众不同的驴友,不知他是否从上方沿着山崖绕行上去了。直至--后来整理照片,才发现,他正站在第三段断崖上,向我们眺望。

老夏也一向是身体矫健灵活,敢于尝试一般人不敢尝试的路段,他沿第二段断崖边的山体攀上城墙,观察一番以后,认为可以攀上去。不过,我还是没有那个勇气。

与众不同的长城排水系统

蝴蝶结第二段断崖下,墙体上嵌了一块石碑,字迹已被风雨侵蚀难以分辨。石碑下的排水孔,同样是于众不同。别处长城都是在墙裙处横向外垂伸出墙一截排水石槽,但这种排水暗道,在别处尚未看到,绝对的与众不同。

旺泉峪关口,地处险要,两侧山崖高耸,残墙依附悬垂于断崖之下,城墙与山崖垮塌,如被撕开的新鲜的伤口。这是72年洪水所冲垮的。虽然关口残缺,却也有与众不同的残缺美与沧桑感。

欣赏了这段与众不同的关口,近距离地观察,我们从关口旁边开始登上城墙。

这段长城坍塌严重。时而需要绕行。一般来说,我喜欢绕行,有些地方不是上不去,但已经松动的砖石,踩得多了,总会踩塌。还是让这段长城,让这些岌岌可危的残墙,保存得更长久些吧。

往来的路上看大队人马正往山上赶。在网上发AA活动,只有风风筝一个人主动报名,想不到其实结队来的人真不少。

与众不同的夹扁楼

这段长城的第一座敌楼,是一座残缺的严重坍塌的敌楼。敌楼西、北两侧均面临断崖,南侧半面墙体滑落,山坡上遍是碎砖石。敌楼与墙体同宽,北面却有4个券孔,长宽不成比例,与普通敌楼的方形形状大为不同,是比河防口夹扁楼比例更为失调的夹扁楼。

通向这座敌楼的墙体,也垮塌严重,部分地段倒向外侧的断崖之下。

残缺的墙柱,如同一柄燃烧的火炬,是这座敌楼的标志性景观。

夹扁楼内部结构。

每一座与众不同的地名,都有与众不同的故事

从此往上的每一座敌楼,都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缩脖楼,宾馆楼,藏碑楼,御史楼,玉石楼,独眼楼(实为盲肠,或称火车头,但不是敌楼)。每一个不同的名字,都独具特色,或者会有一段不同的故事。

宾馆楼:不但外观整齐整洁有气势,内部也宽敞平整,如同精装修的套房。

宾馆楼与夹扁楼之间,长城有着明确的界限,东侧城墙的质量与用材明显属于上乘,墙体保存完好,如同新修。两段城墙并不直接相通,有驴友用城砖垒成垛,看起来并不稳,于是我与风风筝绕行,老夏从此处直接翻过去。

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勇敢地从砖垛上翻了进来,他的伟大的妈妈,也随后从此处登上长城。自叹不如啊!


好大一瓶酒,酒味醇香。

第一缩脖楼:非常形象。

回望响水湖方向,长城随山势起伏,数度潜入深渊,又直跃苍穹而去,从最低处海拔200余米,快速抬升至近千米。远处长城的最高点,是西大楼。

第二缩脖楼:形制基本与第一座缩脖楼类似,但此楼没有砖梯,内部有类似天井的结构,应是悬垂的活动梯子,木梯或绳梯。

此楼南侧的玉石楼石碑

藏碑楼:所谓藏碑楼,因为藏过碑,而有了一段故事。不过,此碑现在已经不在这儿。

御史楼:御史楼的故事,与藏碑楼所藏的碑刻所记载的历史有关,也有一段故事,此事亦不多说。御史楼上原应有铺房,从东侧看,山墙规整,但从内部看,上层应是木板,已经腐朽不见(藏碑楼相同),剩下一个大大的天井,因此铺房也只余山墙了。


穿过:穿过的名字太过于直接,但竟然非常形象。从北京结连结耷拉边、旺泉峪的一个结点,城墙里面设有通道,通过耷拉边长城的下方通往长城内侧。

半座敌楼:在穿过上往耷拉边方向望,在长城转弯处的小高点上,应当是一座敌楼。但走近了看,并没有敌楼通常所见的条石基础。因此一般驴友描述耷拉边段的敌楼时,只提及两座玉石楼。

玉石楼:关于玉石楼,其实与宾馆楼、藏经楼、御史楼类似,只是门框的条石与其他部分的材质明显不同,石条宽大浓重,材质形似汉白玉,一般都说是汉白玉材质。条石上刻有水纹云纹。

独眼楼(盲肠,火车头):耷拉边长城的尽头,长城就此打住,面临悬崖处由墙体封死,三面开有券窗,因此被驴友称为独眼楼。但此处明显与城墙没有任何区别或界限,所以我更愿意叫它盲肠。而村民所称火车头,是从下面观察给出的形象的命名。

与众不同的双楼梯

藏碑楼现在已经没有楼梯通往楼顶,但有残存的砖梯痕迹、券洞支撑砖的痕迹,并且是对称的有两条,但两条楼梯中间有挡墙不能直接相望。

耷拉边的两座玉石楼,也是双楼梯,对称的双楼梯,而且是面对面可以直接望见的砖梯。这也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双楼梯形制。

令人不解的长城错碑

第二缩脖楼的南面,立着一块长城碑。根据驴友介绍,该碑名所命名的长城为玉石楼。但离其最近的缩脖楼显然不符合玉石楼的称谓,倒是下边的宾馆楼、上方的藏碑楼与御史楼,或者耷拉边段的两座玉石楼,都可与该名称相称。这座碑是否放错位置,怀疑的不止一个人。

另外,旺泉峪关口的长城之下,立着一块“大榛峪长城”的石碑,虽然这一带都可以归为根据大榛峪村的位置,但每段长城还是有不同的名字的,响水湖段出现有两个有名字,磨石口长城,因响水湖景区又名响水湖长城;响水湖向西,有长城碑名为驴鞍岭长城(又名连云岭);而大榛峪村的驻地,应该在偏西位置,此处出现大榛峪长城的石碑,也是有些奇怪。

与众不同的与敌楼不在一起的上兵道

耷拉边段的敌楼,上兵道均不像普通敌楼开在敌楼一侧,而是在敌楼附近单独开设。这样的上兵道,也是其他地方所少见,也算与众不同(小水峪的“错长城”,一般认为只有一座敌楼,但居中部位,有条石基础,但比敌楼简单,更像是上兵道,偏离敌楼的上兵道,与这段相近;另外,“错长城”的箭孔的砖雕,也与这段长城类似)。这种上兵道,施工更为简单,也使得敌楼的条石基础坚固完整,所以这段长城的数座敌楼,均保存相当完好。

与众不同的文字砖

耷拉边段随处可见的文字砖,在其他地方的长城上虽然也有,但绝没有这儿的文字砖数量多、密度大。文字砖多见于是箭孔上方的砖,以及地面的大方砖。

与众不同的一眼望到五座长城结点

站在“穿过”上往两边看,至少可以看到五个长城结点,如图所示,分别是:九眼楼(西大墙、外长城、通往永宁古城的南山路边垣长城)、北京结(西大墙、箭扣、擦石口三段长城)、鹰飞倒仰(箭扣两侧、“秦皇旧址长城”)、穿过(擦石口、旺泉峪、耷拉边)、御史楼(旺泉峪、耷拉边、一段北齐长城的不具连续墙体的烽火台构成的长城)。

如图所示,红色箭头所指是周边五个长城结点。

与众不同的蛛网一样的长城

视野之内,可以一眼饱览箭扣、北京结、西大墙、九眼楼、南山路边垣长城、擦石口长城、“秦皇旧址长城”、响水湖长城、驴鞍岭长城、西大楼等绝美景观,仍如上图所示。

图中最高峰为黑坨山,黑坨山的右下角是九眼楼,九眼楼继续往右下角延伸,是西大墙

九眼楼往永宁古城的南山路边垣长城。这段长城,继续往前,就在视野中消失。是墙体不连续?还是腾入崇山峻岭之巅?是否有机会走一走?而九眼楼至黑坨山的长城,在视线中是无法看到的。

北京结至响水湖的擦石口长城

耷拉边长城

对面的“秦皇旧址长城”和圆形敌楼。今天天气晴得不错,果然看清了那座敌楼,可以看得出圆形的形状。

山上的山花开呀,我再到山上来

刚刚登上长城不久,走在前面的风筝,突然被长城外侧一丛鲜艳的山桃花所吸引。自此往后,长城内侧,向阳的山坡上,盛放的桃花热烈奔放地呈现在眼前。



长城之上,晴空万里,蓝色的天幕上,几朵白云,悠闲地飘荡。突然一首歌的歌词,就在胸腔中跃动起来:小小的一片云呀,慢慢地走过来,请你歇歇脚呀,暂时停下来。山上的山花开呀,我再到山上来,。。。。。。

这段长城已经非常有特色,非常有吸引力,但这初开的桃花,却是意外的惊喜,意外的收获。透过箭孔,春天的烂漫无处不在。这古老的边墙,慢悠悠地走过数百年的历史,每年一次长城的绽放,每年的春天都在这儿等候着我,山花从未失约,而我却误了春天好多年。

秦时明月照边关,白云千载空悠悠

在第一座玉石楼午餐的时候,突然发现,上弦月正高悬在长城的上飞,鹰飞倒仰的上方。天蓝得透彻,月披一袭轻纱,像浮雕一样挂在长城之上。这明月,还是秦时的明月,这边关,依然被称为秦皇旧址。鹰飞倒仰的那只鹰傲视群山,跃跃欲试,振翅欲飞。更似乎正在滑翔之中,俯冲而下。

喷气式气机从上方抛出长长的丝带,长空劲舞。

这只客机飞临明月之上,是否嫦娥奔月?

其实,这一路,都是白云相随,青天相伴。


现有史料没有准确完整记载的北齐长城遗存与走向

一路一边登城,一边留意观察长城之外,那疑似的两座敌楼,是否能够证实。非常庆幸今天的能见度好,并且相机也给力,不会再次出现两 电池都没有电的情形。在认真观察之后,必须要承认,远处的大山之下,只是几块规则的巨石,而不是人工修建的敌楼。略有些失落。

就在搜索观察疑似敌楼的时候,却在稍近些的眼前的山岭与北部的大山之间的低矮的山岭上,真的发现了早期长城的踪迹!那是一座烽火台,明显的人工堆积物,石堆上野草不生。这些烽火台,一定经过特殊处理,否则,现代的砖砌的围墙,不要说数百年,就是几年之间,也会长满墙头划,时间久了,就会被荒草淹没。

而且,并不是只有一座孤立的石堆,在西南方向,正对着蝴蝶结的第三个断崖的位置,还有一座烽火台。

目光沿着那道山岭的山脊仔细搜寻,在东北方向,又发现第三座烽火台。这座烽火台,就应该是在御史楼附近的烽火台。

后来位置移到御史楼附近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这座烽火台。这不是一座烽火台,而是一座实心敌楼。敌楼残高约2米余,是用较为规则的石场筑砌。从这个敌楼保存现状看,这可能不仅仅是北齐长城遗存,更可能是明代在北齐基础上加固过,与“秦皇旧址长城”的那段三合土糯米抹缝的长城极其类似。

继续往前行,在耷拉边长城的盲肠下的擦石口关上方,还有一座烽火台:

《长城踞北(怀柔卷)》中说:“怀柔遗存的北齐长城位于渤海镇三岔村与延庆四海镇海子口村的分水岭横岭梁上。。。。。。还有一段长城在磨石口关内侧驴鞍岭山崖下面”。根据这段描述,眼前的这数座烽火台,与书中所述的北齐长城基本连为一体。而这些北齐长城,曾经被明代所利用、加固过。最为明显的,就是“秦皇旧址”段长城所展现的既有北齐长城风格、又有明代局部加固重修的结果。这条北齐长城的大致走向,向西一段,可与资料所提到的那段长城相连;向东则在御史楼附近与万历年间新修的耷拉边长城的线路重叠,但在擦石口关处,仍然保留了一座烽火台;越过擦石口关后,这段长城在对面山崖上向着鹰飞倒仰延伸。

在鹰飞倒仰以东,这段长城被垒压在万历长城之下,即现有所能看到的箭扣-慕田峪一线的长城;在洒防口-青龙峡附近,也还保留了北齐长城的部分原貌:北斗峰旁边两个小山包上,遗留有两个烽火台,以及一段简易的毛石所垒的城墙;青龙峡东侧、小水峪东侧,看到过多座烽火台。

我的二步路装备

背包罩,二步路专属

二步路文化衫。这个颜色挺好,鲜明,显眼。

返程

从盲肠下来,老夏要沿第二座玉石楼旁边的山路下山,我上次走过一次,有一段道路的痕迹不明显,坡度太大,没敢继续下去。第二次走这的线路,本来是有心要走通这段路的,但因临时探路鹰飞倒仰失败而作罢;这次行前我就有想法要把景区示意图上的线路走通。因此,在往下探路后,发现还是我上次没敢走完的线路后,我不再下行,而是利用轨迹寻找景区的下山路。

根据老夏带回的照片,那段路开始的时候不好走,大致是这样的,甚至比这张图还要难走些:

后来道路就越来越清晰,大致是这样的:

最终他们在这个石洞附近下山。也就是第二次走这条线路时,我们对照轨迹,感觉是陡坡加密生的荆棘丛的地方下山。

而我走的线路是这样的:

路遇新鲜的野猪供出的地面。

途经清凉洞,是摩崖石刻景区的一个景点。洞很浅,因前面不远处看到过野猪刨痕,还是有点担心野猪会不会在此做窝。

下到景区里面,在小木屋旁边。景区的路线也是到不了亭子。

这次顺着溪水,终于找到了几次遗憾没有见到真容的泉眼。

在龙抱石的对面,溪水附近,应当就是秦皇旧址“的石刻。不过,字迹太过于模糊,无法分辨。

这次的旺泉峪-耷拉边长城之行,弄清了上次的疑虑。同时,由于发现了那几座烽火台,那就有必要对那几座烽火台进行下一次的探路之行。那将是我密集的旺泉峪-耷拉边之行,第五次的旺泉峪耷拉边之行,将会在未来的行程之中考虑。

2019-3-19

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箭扣看花
穿越箭扣长城
湖海巨石阵长城
​翟基生——秋登慕田峪长城
箭扣全段长城穿越记
北京境内49段长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