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文化】礼的功用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传统文化】

礼的功用



  礼的功用之一:确定亲疏有规范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这个礼的作用,就是用来确定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断定疑难事情的恰当做法,分别尊卑地位的同异,明辨是非对错。这是讲礼的四个主要功能。

  首先就是“定亲疏”。礼的功用之一,就是确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的关系。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丧服中的五服制度。“五服之内,大功以上服粗者为亲,小功以下服精者为疏。”五服,就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通过看人穿着不同的丧服,就可以看出他和亡者的亲疏程度,这个叫“五服制”。五服之内的亲属,大功以上,与亡者的关系越近,穿的丧服越粗。小功以下,与亡者的关系越远,穿的丧服越精细。所以,与亡者关系最近的直系亲属,穿的丧服是最粗的。为什么呢?最粗代表他和亡者的关系最亲近,因为这个时候,他的哀思是难以控制的,所以他是毫不修饰地以尽哀痛,来不及置办精细的丧服。而与亡者的关系越远,穿的衣服就越精细一点儿。这就是根据五服的礼制,确定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的关系。

  在《贞观政要·论礼乐》中说,礼“非从天下,非从地出,人情而已矣。人道所先,在乎敦睦九族。九族敦睦,由乎亲亲,以近及远。亲属有等差,故丧纪有隆杀,随恩之薄厚,皆称情以立文”。

  这句话是说,这个礼,来源不是从天降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生出来的,而是根据人情事理来制定的。而人道首要的就是要使九族亲睦。而要使九族亲睦,必须要从孝敬父母开始,由近及远。亲属之间有亲疏的差别,所以丧礼也有隆重和简省的差别,都是根据恩情的厚薄不同,合乎人情来确定的标准。这就是说礼的一个功能,就是确定了人与人之间的远近亲疏的关系,“定亲疏”。

  礼的功用之二:避决嫌疑有依据

  第二,就是“决嫌疑”。这个“嫌”和“疑”,是两回事,第一就是要避嫌,第二就是有疑问、有疑难的时候,也可以决策、决定。这个礼,怎么样可以避嫌,就是不要让人引起误会。

  比如说,“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为什么礼有这样的规定呢?因为既然是古庙,里边有很多贵重的东西,如果你一个人进入古庙,一旦这个宝物丢失了,你就成为了第一嫌疑人。为什么“两人不看深井”呢?因为一旦其中一个人不小心掉到井里淹死了,那么别人都不在场,没有办法作证,人家就误以为是你把他推下去的,所以你就是费尽口舌,也解释不清。所以要避免两个人一起看深井,这也是避嫌。

  还有“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到了瓜田就不要去俯身系鞋带,因为你一俯下身去,人家误以为你要去偷他的西瓜。“李下不整冠”,到了李子树的下面,当然也包括到了一切果树的下面,就不要去整理帽子,因为你一抬手,人家远远地看着,以为你要偷他的果子。这都不好解释,所以这个礼,它也是为了避嫌。

  在处理人伦关系之中,礼也有很多避嫌的规定。比如说,媳妇可以到公公的房间问疾,也就是公公得病了,媳妇去伺候,这是应该的,这是尽孝。但是公公不可以到媳妇的房间去看望。“子长,母可以抱;女长,父不可以抱。”女儿长大一些,父亲不能抱;儿子长大一点,母亲可以抱。还有,幼弟可以到姐姐的房间,弟弟去给姐姐问安,但是哥哥不能到妹妹的房间。这些礼,它的规定都非常地明确具体,也都起到避嫌的作用。

  所以,这些在《曲礼》中讲得很详细。为什么叫“曲礼”呢?就是在细微曲折之处,它都考虑得很周道,规定得很具体。如果你按照这个礼去做了,你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避免嫌疑。所以这些礼,如果我们学习了,遇到什么样的场合,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遇到什么样的环境,我们应该还是不应该做什么,就非常地清楚,不会让别人因为我们的行为而起嫌疑。

  礼除了避嫌,还有决疑的作用,也就是对一件事情有了疑问,我们到底是应该这样做,还是应该那样做呢?这个时候也要根据礼来判断。

  比如说,“孔子之丧”,孔子的丧事,这些弟子们就对应该穿不穿丧服有不同的意见了。这个时候子贡就说,“昔者夫子丧顔回,若丧子而无服。”当时你看,夫子的弟子颜回过世的时候,夫子怎么样对他的呢?“若丧子”,就像丧了儿子一样,但是怎么样呢?“无服”,没有穿丧服。“丧子路亦然”,子路过世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所以老师过世了,怎么样来处理对待呢?就是像丧失了父亲一样,那样地哀伤,和父亲过世的哀痛,程度是一样的,但是没有必要穿丧服,这就是“决疑”,到底老师过世我们应该不应该穿丧服啊?应该表现得怎么样啊?这个礼都有具体的规定。

  礼的功用之三:是非对错有标准

  第三,就是“别同异”。“别同异”,就是礼也有分别地位的同异的作用。就像我们刚才所讲的,师徒如父子,但是他毕竟还不是父子,他和父是有同有异。所以父母过世要守丧三年,就要穿孝服;老师过世,要守心丧三年,在心里常常思念老师,记得老师的恩德,但是没有必要穿丧服,这就是“别同异”。

  还有“明是非”,就是这件事到底是对还是错?也要通过礼来明确。比如说,我们讲“父子有亲”,但是父子之间这个亲情,到底亲到什么程度才叫亲?是否父子就应该像西方的那样,直呼其名,这个才显得更亲近呢?父母亲在家庭里怎么样保持一分应有的尊严呢?“圣人因严以教敬”,这个在礼上也是有规定的。

  比如说,“祖可以弄孙,父不可弄子。”就是这个祖父、爷爷可以让孙子承欢膝下,享受天伦之乐,可以和孙子在那里玩耍,但是父亲跟儿子就不可以。为什么呢?因为做父亲的在家里还承担着教育子女的责任,所以要使孩子对父亲有恭敬之心。他要时时表现出一种威严。如果做父亲的失去了这种尊严,孩子就会对他很轻慢,对他说的话不会放在心上,那就会很造次,你怎么能够教育好他呢?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些道理,最后孩子长大,教育出了问题,最后后悔也来不及了。

  所以“礼”,它具有“明是非”的作用。明白这些礼,对于我们世间现在一些流行的说法、做法,我们就知道它是对的还是错的,是应该的还是不应该的。不仅要懂得礼仪、仪式,还要知道仪式背后的原理,就是“礼”的原理原则,它为什么要制定这个礼,这样的话人家才能够心服口服,才知道这个礼不是繁文缛节,不是古人想出了很多的这些规定,约束我们的。其实每一个礼都是让我们生活得更幸福,让我们受到保护。

  不仅父子之间是如此,君臣之间、师生之间也是如此,也都有“明是非”的作用。再比如,这个礼上也有规定,说“长者赐,少者贱者不可辞。”什么意思呢?就是长者赐给你礼物,长者给你礼物,作为年少的、地位低的人不能够推辞,这也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衍生。父母呼,应勿缓,那么老师呼呢,也是应勿缓;老师命呢,也行勿懒。所以,你如果不懂礼的话,那就会让领导没有领导者的威仪,老师没有老师的尊严,结果下属他就不会尊敬领导,学生也就不会尊敬老师,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所以有礼,这个社会才有秩序,人人才有规矩;如果没有礼的话,这个社会就会出现礼崩乐坏、人伦关系的混乱。


  (来源:《群书治要》学习网)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家谱的体例(五)
“出了五服就不是一家人”,这五服究竟是几辈人?你知道吗
五服怎么分?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解读
什么是五服制度,中国儒家为什么推崇五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