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读书】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教育读书】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出身于封建地主阶级家庭,自幼攻读儒家经典,18岁开始接触西学,并拜康有为为师,就读于万木草堂,深得康有为的赏识,曾经帮助康有为编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深受康有为的影响。1895年进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一起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积极介绍西学,推进维新变法运动。1898年积极参加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受命起草《京师大学堂章程》,竭力倡导教育改革。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与康有为逃亡日本。以后与康有为一起沦为保皇派。五四运动前后,反对尊孔复古,积极批判封建文化,讴歌民主与科学。1920年以后,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作过北京图书馆馆长。梁启超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是《饮冰室合集》,其教育著作即收录在此书中。

 
  一,论教育作用、教育目的

  梁启超与康有为一样,从救亡图存的角度出发,对教育作用高度重视。他认为国家的强弱是以教育为转移的,变法维新靠教育来实现。他认为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人才”,是“教之未善”,是“民智未开”。他说:“今日中国之大患,苦于人才之不足,而人才不足由学校不兴也。”因此,他把兴学校,办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强弱,民族盛衰的头等大事来看,他说:欲求新政,必兴学校,可谓知本矣。”梁启超把维新变法的希望寄托在教育身上,若从发展资本主义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从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看,却未免本末倒置。

  关于教育目的,梁启超在《学校总论》里做了明确地阐发。他主张教育必须培养新国民,即教育必须以培养“新民”为目的。他所说的新民与旧时代的人迥然不同,这种新民的精神是进取的,思想是自由的,行动是自立的,团体生活是有组织的,是重公德的,是爱国家的,是有毅力尽义务的,是勇敢尚武的。国民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养成一种特色之国民,使该团体以自立竞存于列国之间,不徒为一人之才与智也”。所以说梁启超所强调的新民,是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精神、品格、能力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所应有的知识技能的人。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二,论改革科举,兴办教育

  梁启超认为兴学校是开民智,提高国民素质的最有效手段,但现行的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兴学校”的一大障碍。他说,八股取士造成官不能治国,农不会种田,工不知生产,兵不能御敌,妇女不能理家的局面。外强交逼,割地赔款,“皆由科第不变致之也。”因此他强调:“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他向光绪皇帝建议:“将下科乡会试,及此后岁科制,停止八股试帖,推行经济六科,以育人才以御外侮。”在《论科举》中,梁启超提出了改革科举制的具体方案。主张以新的学校体系取代科举制度。

  梁启超把变科举、兴学校作为开民智,救亡图存的重要途径,提倡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整的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并力图使各级教育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使整个教育系统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三,论儿童教育、女子教育、师范教育

  梁启超在《论幼学》里明确提出“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的主张,他提倡为孩子创办新式学校,在这新式学校里,教育内容要丰富多采,教育方法要适合儿童年龄特征,他建议编辑一套蒙学书籍,同时,他亲自为儿童拟订了一个教学程序表。

  梁启超从“男女平权”的立场出发,积极提倡兴办女学。1896年他在《时务报》上发表《论女学》一文,阐发了发展女子教育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中国女子教育的落后是导致中国贫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以美国、日本为例,说明女子不仅可以受教育,而且可以与男子一样接受同等的教育,他说“女学愈盛,国家愈强”,这是已经被证明了的世界公理。因此,他极力主张废缠足,提倡妇女解放。1898年,梁启超在上海积极参与了中国第一所女学--经正女学的筹办。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早提倡女学的教育家,他关于女子教育的主张,反映了他男女平等,提倡妇女解放的进步思想,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较早提出设立师范教育的教育家。1896年,他在《论师范》一文中专门论述了师范教育的问题。他从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教育发展中认识到了师范教育的重要性。他说师范教育是“群学之基”,师范教育是整个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证。基于此,他力倡师范教育,在设计教育体制的时候,增加了师范教育。梁启超关于师范教育的思想主张是他整个维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梁启超及其教育思想
《教育学》 — 中国教育史:维新运动-清末新政 思维导图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
《张謇》七、创建师范
【任公风云录】划时代的教育先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