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行合一】为什么知行合一就一定能成功?


【知行合一】

 
为什么知行合一就一定能成功?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这里边分开了,一个是“诚者”,一个是“诚之者”。
 
    “诚者”是练成了的人。打个比喻,就像霍元甲练武功,马步蹲裆第一步,长拳,然后怎么伸胳膊,怎么撂腿,有套路,你就按照套路比划,比划到一定程度以后跟套路融为一体就忘我了,就进入到自由境界,这个时候怎么打怎么来。我们小时候骑自行车,一开始(紧张),熟了以后把手一背,怎么骑怎么都可以,因为这个平衡跟你玩得很熟了。这是“诚者”,孔子说这叫圣人。《论语》说圣人,但是仔细说起来,圣人也不一定做那么好,这是天道。
 
    “诚之者”,是要坚持一个方向,不断地朝那个方向努力(的人)。就像琢玉器,我们有一个图案以后,有一个图形设计以后,不断地切磋、琢磨,所以人生是一个上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磨炼的过程,择善而固执者,所以诚者、诚之者——诚者,天道;诚之者,人道。
 
    接着下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这讲人道,诚者、诚之者,下面说我们怎么做到择善而固执?学,又是儒家基本精神。我们说论语开篇第一字,“学而时习之”,“学为圣人”。
 
    “学”有两重含义,一个是效法,一个是觉悟。儒家不是顿悟成佛,儒家讲笨工,要不断地努力,要博学之,士大夫耻一物之不知,面要广,但是要审问之,要仔细地思考、过心,慎思明辨,仔细地思考,明辨它的长短,然后笃行,放到行动里去。儒家的这种实践精神,知行合一的精神,就在这表现出来。

 
    下边这些话是励志的话,说得很复杂:
 
    有些东西我可以不学,但是我要学,必须得学出个底掉,学个彻底,不然的话我不会放弃;有些事我可以不问,但是要问就问个彻底;
 
    有些事我可以不思考,要思考必须把它思考透彻;有些东西我不去辨别,要辨别不辨别清楚我不放手;有些事我可以不去做,做就彻彻底底。为了达此目标,人家做一次就会,我一百次;人一百次,我一千次。说人一次,我百次;人十次,我千次。
 
    这话非常精彩,非常激动人心。我在一个中学里边就看到,用一块大石头面,像展开的书一样,刻这个书,激励学生。

 
    能做到这一点怎么样?“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所以没有什么顿悟,慢工出细活,笨人不怕。儒家还真不怕笨人,儒家还喜欢笨人,尤其是心眼不那么活,能够固执一个东西,择善而固执之,心眼太活了不行。强调慢慢地琢,慢慢地磨,强调做事专心。诚之,要讲跟天道合一,要在行动上、在我们的精神上,要刚毅木讷,做笨人。

 
    作者:李山教授是启功先生嫡传弟子。199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人最高境界:知行合一、道术兼修、内圣外王
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中國哲學豐富內涵與獨特優勢 WORD
【悦读】一壶浊酒邀明月,多少沧桑话国学
娓娓道来:每一个成功背后,都有一个“笨人”在熬
汪重阳:我觉得丁肇中说错了——读初中语文教材《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