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必读】孩子最讨厌家长的什么行为?心理学调查问卷:80%的孩子答案一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深远。但是,如果孩子讨厌父母的教育方式,那么家庭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就好比我们不喜欢某一个老师,我们这门功课就一定不会好到哪去。

    孩子最讨厌家长的什么行为?

    有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调查问卷,让一所小学的孩子选出最讨厌家长的行为,没想到80%的孩子给出了一致的答案——“唠叨”。

    家长爱唠叨,这在家庭教育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也许家长也想心平气和地教育孩子,对孩子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但是孩子有时候左耳朵听,右耳朵冒,无奈只能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针对一件事教导孩子。

    可惜,父母的唠叨往往也收效甚微,甚至还会让孩子心生厌恶。孩子讨厌父母的唠叨,在心理学上也是有依据的。

    唠叨会触发“超限效应”

    有一种心理现象叫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

    先来看看“超限效应”的来源:

    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同样如此。比如:孩子马虎没考好,面对家长前两次教导的时候,可能意识到自己错了,以后考试要细心一些;超过三次以后,孩子可能就会想:“至于老是揪着这件事不放吗?”家长如果再唠叨不停,重复对这件事作同样的批评,孩子可能会逆反,产生我偏不好好考试的想法和行为。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更极端的例子也有不少。“嫌父亲唠叨不停,13岁男孩上学路上跳入池塘身亡。”这是前两年报纸上的真实案例。

    因为临近期末,小意很快就要升初中,而小意最近几次模拟考成绩都不理想,刘先生就一边骑车,一边唠唠叨叨地跟儿子说,要如何如何努力学习,并表示只有学习好才有出路。当刘先生正在说话的时候,坐在后面的小意突然纵身跳下三轮车,二话不说就冲进了路旁的一口池塘。

    “可能是因为我从家里出来后一直说个不停,孩子嫌烦了,或者话说重了。”刘先生说,以前他也经常这样说孩子,可是每次孩子都回答“知道了”“好的”,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过激行为。可是这次不知为什么就变成了这样,事情发生得太突然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孩子经常被父母唠叨,一而再,再而三地唠叨,孩子可能被“逼急”了,再加上本身升学压力也大,才做了傻事。

    家庭教育如何避免“超限效应”?

    唠叨虽然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出门在外的游子可能还会偶尔思念母亲的唠叨,但是真正被人不停唠叨的时候,谁都会烦。身为父母的我们,也会反感老母亲的唠叨,但却还在用唠叨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细想起来,是不是很奇怪?

    在家庭教育中,唠叨对教育无益,表达爱也有技巧,唠叨也要讲究方法,才能避免“超限效应”的发生。

    1.点到为止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的教育方式也要改一改了。你的孩子不再是两三岁的幼儿,因为听不懂你要多次说。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孩子懂了,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就好了。不要像唐僧一样碎碎念的一天告诉孩子N遍:“你错了!”这有什么意思?你累,孩子也烦。

    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在《圆桌派》中谈和孩子怎么交流。她表示:“教育孩子要先严后松,3~6岁可以对孩子严格一些,学龄以后尤其是青春期,要松。12岁以后家长少说话,点到为止,说完扭头就走,孩子会理解,不要争上下。”

    2.心理恢复期

    孩子受到批评的时候,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这个期间不要对孩子进行重复批评。否则,还没等挨批评的心情复归平静,又被劈头盖脸一顿数落,反抗心理就容易高亢起来。

    3.唠叨的方法

    如果孩子一个错误总犯,家长忍不住想唠叨,非要再次批评的时候,建议可以换个角度、换种方法、换种语气,别让孩子产生你对一件事揪着不放,故意针对的感觉。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姿势 | 这些心理效应,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教育孩子最有用的4种心理学效应,你知道几个?
几个有趣的心理学效应,不一定百分百应验,教育孩子可供参考
面对不听话孩子有三大误区,善用教育的智慧——四大心理学效应
我用3个心理学规律,改变了孩子拖沓、懒散、太内向的毛病
孩子懒惰、拖拉、胆小内向,我用了3个心理学规律,彻底将其改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